这周看了《学会提问》,网上评价挺高的,但是我怎么觉得有些啰嗦,实践出真知,掌握再多理论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记得五一假期的时候,和老姐在家无聊看了爱情保卫战,在节目最后一位场外观众的求助,说是“结婚六年,两个孩子,在丈夫那里从没有感觉到对我有尊重,最近因为他事事总是偏袒婆婆,我们吵架了。我真的很委屈,觉得在这个家一点地位和尊重都没有得到,很痛苦,我该怎么办呢?”,但是涂磊的回答是“如果丈夫你的不尊重你,你们为什么在一起六年还生了孩子;另外如果丈夫真的不尊重你,你举出来的例子不应该是丈夫偏袒自己的妈妈,而应该是更极端的例子,所以你应该是被惯坏的妻子”,瞬间体会大什么是逻辑的强大! 以下是来自豆瓣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一、思维和情感(1)情感卷入不应该成为你接收或者拒绝一个观点的主要基础。(2)一个成功积极的学习者应该是持着严谨的、开放的、和批判的思想者(3)若得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思维来维护或支持自己的或他人的观点,强的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和判断所有的观点和信念(4)我们关注的不是这个观点是谁的,而是这个观点是不是对的。二、论题与结论(1)论题是会话或者讨论中所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论题分为描述性论题,说明性论题。(2)结论是演讲者或者作者想让你接受的信息。三、陈述理由(1)理由是对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一特定结论的解释。他是提供给人们并且使之接受某个结论的基础内容。(2)理由+结论=论证。一项论证由一个结论和支持该结论的理由组成。(3)理由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结论需要不同类型的理由来论证,但是不是所有的理由都是足以论证这个结论的。四、词句歧义(1)“歧义”是指一个词语存在多种可能的含义。歧义的产生很多是由多义词造成的 。因此,定义和寻找关键词句就非常重要了。(2)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词句来陈述,检查有歧义的词句,确定歧义词句,并联系上下文来考察其逻辑。同时应该注意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可能会带来歧义。五、价值观冲突和价值观假设(1)价值观是人们认为值得为之努力、却没有明确表述的观念。这些观念为行为设立了标准,并通过这些标准来衡量行为的质 量。(2)在一个特定的情境 中,价值观假设是一种内隐的偏向, 它代表着某种价值观胜过另外一种价值观。此处,我们把价值观偏向和价值观优先权当做同义词使用。(3)”假设“是在一个表述中作者:隐藏或者是没有表述清楚的、作者承认的、影响对结论的判断的、具有潜在的欺骗性的认同。(4)价值观冲突是指:基于参照点不同的而形成的价值观之间具有对立的,互不相容的性质或观点。(5)确定价值观假设的线索有:作者背景、结论、六、描述性假设(1)描述性假设是指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念,或者是某种未曾阐明的观念。(2)寻找描述性假设的线索:a坚持思考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差距,b寻找支持原因的观点,c从作者或演讲者角度出发,d换角度,e认识到在原因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能够获得优势的其他途径,f,避免使用不完全确定的原因来作为假设(3)要避免将时间浪费在分析不重要的假设上面,当你找到隐藏的,有异议的,缺失的环节时,你对假设的搜索才是最有价值的。(4)假设是这样的一种观点:如果这种观点正确的话,它能使我们断定某些原因能为某个结论提供支持。(5)如果你是在寻找描述性假设,那么你就是在寻找原因和结论之间的联结。如果这一联结有缺陷,那么原因就不一定会产生那种结论,因此,识别描述性假设容许你判定作者的原因是否导致了结论。当且仅当存在充足的理由时,你才会接受结论。七、推理谬误(1)谬误是作者为了说服你接受一个结论而可能使用的一种推理骗术,这些骗术手段通常包括:a提供了错误的信息或者不正确假设的推理、b通过时信息看起来与结论相关而实际上不相关来转移视线、c需要使用已经被证实为真的结论来为结论提供支持。(2)通过自我提问的方法来发现推理谬误,将评价假设作为出发点,可以通过以下的思维步骤:a确认结论和理由,b牢记结论并考虑可能与之相关的理由,并与之相比较, c判断理由是否阐明了一个确切的,具体的优势或不足,d问自己:如果理由是真,那么,要相信什么才能在逻辑上支持结论呢?是否要相信理由是真实的呢?f ,问自己:这些假设有意义吗? g 通过能够引起强烈情感的短语来检查从相关理由中分离出来的可能性。(3)常见的推理谬误:人身攻击:不阐明原因而对一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谬误滑坡:做出这样的一种假设:当存在一些方法能阻止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时间发生时,采取某一措施会引发这些事件。妄求完美:错误地假设:如果使用一种方法不能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采取这种办法。移花接木谬误: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据中被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义,一旦意义被确定转变了,这一论证就没有意义了。诉诸公众:试图通过偏爱多数人一致赞同的观点使得某个观点合理化,错误地认为多数人的支持就是合理的。诉诸权威:通过引入在一个问题上缺少第一手专业知识的权威来支持论证。稻草人: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之易于攻击,因而,我们攻击的实际上是一种不存在或不相关的观点。虚假的两难困境:当可能存在不止两个选择的时候,就假设仅存在两个选择。一厢情愿:作出错误的假设,即因为我们希望X是真实的或者错误的,那么,X就是真实的或者是错误的。命题解释:错误地假定因为你已经给某个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就认为你已经充分地解释了此事。晕轮效应:使用模糊的,情绪化的美德词汇来迫使我们没有仔细考察原因就支持某种观点。偷梁换柱:提出一个不相关的主题使读者的注意力离开原来的论题,读者的主义离开当前的论证而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而有助于“赢得”辩论。窃取论点:在论证中,结论在推理中是一个假设。八、九、证据的可信度(0)事实性声明:以结论,原因,或假设等形式出现的事实,即关于“世界现在是什么样的,以前是什么样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1)证据是被信息交流者所共享的明确信息,传达信息的人用它来支持或者证明一项事实性声明的可信度。在说明信论证中,需要用证据来支持那些作为事实性声明的理由,而在描述性假设中,则用证据来直接支持描述性结论。直觉、个人经验,证人的证词,专家的意见 (可信度)概括草率谬误:仅仅根据群体中的少数几个人的经历就得出关于整个群体的结论。(2)个人观察,科学研究,案例,类比 (质疑其可信度)a,个人观察是一种有价值的证据,但是同时也会受到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个人偏好等因素影响。所以不能轻信单个人或几个人的观察。b,科学研究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出大量的问题来验证才能得到确定。但是由于科学方法强调可实验性、控制和语言精确,在操作恰当的情况之下,科学研究是最可信的证据来源之一。c,案例:通过对一个,或者几个特殊的个体或事件以观察或访谈资料为基础,并且研究的深度,完整性,和合理性大相近庭的描述。d,传达信息的人通常将他们熟悉的东西与相对不熟悉的东西进行类比,依靠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来证明某个结论。十、干扰性原因(1)干扰性原因是一个看似合理,与作者的解释不同,但是能说明一个已知的结果如何发生的解释。(2)当你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作者或者演说者对某件事情的因果解释的证据的时候你就需要需找干扰性原因。(3)当你寻找干扰性原因的时候,你应当避开作者的解释,看看能否构建自己的理论。此时你可以尝试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a,我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解释这个证据吗?b,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原因会导致这个行为或这些结果?c,如果我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会找到什么重要的原因呢?d,如果现有的解释是错的,那么什么解释才是对的呢 ?(4)因果关系过度单纯化:根据一些不够充分的因素来解释,偶时间,过分强调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因素对事件的作用。(5)混淆原因和结果:将原因和结果混淆在一起或者没有认实到两件事可能是相互影响的。(6)对共同原因的疏忽: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能因为另一个共同因素的影响而相互联系。(7)在此之后,由此引起的错误:仅仅因为B事件在时间上晚于A事件发生,就认为B事件是由A事件引起的。十一、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1)不可知的,有偏见的统计数据(2)(带有迷惑性的平均数)由数据的范围和分布情况的出来的平均数(3)结论与论据不相符合(4借助遗漏信息撒谎)(5)危险的统计数据与遗漏的信息十二、重要信息遗漏(1) 被遗漏的信息是指:那些决定你是否被演讲者或者作者的论证影响的信息,也就是那些形成推理的信息。 (2)不完整的推理是确实存在的,其原因有如下几点: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有限的主义范围,人们所具备的知识有限,为了达到欺骗的目的,每个人的视角不同。(3)对遗漏的信息提问(4小及观点的重要性(5)无法弥补的信息遗漏十三、结论的合理性(1)一组理由不可能只支持一个结论,在评价了一组理由之后,我们必须要 决定在这个争议性问题中那个结论与理由的一 致性是最高的。(2)为了避免在寻找最合理的结论中的二元思维,我们应该使用何时,何地,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来为论点提供其他的上下 文线索。(3)关于结论的其他解释:将”我们应该Y做吗?转变成:”Y是合理的吗?(4)认识到多种观点的释放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