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需要学会的五个小儿腹泻常用穴位

 蛋壳小妖 2017-05-21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小儿推拿除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经常运用小儿保健按摩,可以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非常适用于家庭。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常见病,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为多。小儿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腹泻。今天为大家推荐几个常用的小儿腹泻的常用保健穴位。

一、龟尾

位置:在尾骨端。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照逆时针方向揉龟尾

功用: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的功能,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二、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手法: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揉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三、腹阴阳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肋下之软肉处。

手法: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如果是用手掌或四指揉摩就称摩腹。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四、手阴阳

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五、脾经

位置:拇指末端螺纹面

操作:循拇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或旋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100-500次。

功用: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瞳面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