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脊近完美康复中心都发生不同的故事,爱与温情,疼痛与纠葛,五味陈杂。有幸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记录发生的小故事,分享案例心得,回味人生百态 恼人的肩胛内侧痛 刘先生,某大型公司销售总监,出差狂人。销售工作虽然很有压力与挑战性,也不能与家人天天在一起,但他很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人到中年,就像不停运转的机器,总有卡带或者故障的时刻。最近刘先生觉得他的“机器”有些小问题了:左侧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处酸痛,在手臂上举时尤为明显。 机缘巧合,他出差的附近正好就是我工作的地方,于是我就接待了他。记得他初次见到我,并不是特别信任,因为我的年纪轻嘛(呵呵,我们这种职业是为数不多的越老越吃香的行业哦)。虽然我涉世未深,但我在处理疼痛方便,也是个“老司机”啊。 评估 体态评估: 上交叉姿势,翼状肩,左侧肩胛骨远离脊柱缘,左侧肩胛骨较右侧低 评估过程: 1,主动抬手臂肩胛骨内侧缘疼痛,被动上举会痛 2,头颈左侧弯主动上举,疼痛减轻, 3,辅助肩胛骨加主动上举,疼痛减轻 4,手压住左侧斜方肌再上举,疼痛减轻 评估结果: 肩胛提肌紧张,胸小肌紧张,前锯肌无力,肩胛骨稳定性下降 评估思路: 1,刘先生主动和被动抬时均会产生疼痛,说明问题并不是主动肌在收缩时产生的疼痛,更多的是在这过程中拮抗肌的紧张引起。 2,刘先生在侧弯后在上举疼痛减轻,说明侧弯的时候紧张的拮抗肌肉处于短缩的状态,也说明该肌肉作用是做左侧屈 3,在我辅助他肩胛骨上回旋的时候疼痛也会减轻。辅助上回旋的时候增加了肩胛胸壁关节的稳定性,说明刘先生上举时肩胛骨和胸廓间的关系产生紊乱,而被动的时候就不存在这种情况,在增加肩胛胸壁关节的稳定性后症状会改善 4,压住刘先生的斜方肌后在上举疼痛减轻,说明在肩胛骨固定的状态下他的疼痛会有所缓解,也说明疼痛和肩胛骨的稳定性有关 治疗 综合以上的分析思路,特制定以下解决方案: 松解肩胛提肌,菱形肌,中下斜方肌强化,前锯肌强化, 第一次治疗后,让刘先生手臂上举,他很开心的发现疼痛消失啦!仅在上举末端向后伸时会引起轻微疼痛。于是第一次,我就轻易的得到了这位销售“老司机”的信任,并且很爽快的买单。 思考 为什么刘先生会发生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手臂上举时的肌动学分析 肩关节包括盂肱关节,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胛胸廓关节, 在肩外展180度的过程中,盂肱关节伴随着120度的盂肱关节外展和60度的肩胛骨上回旋,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肩肱节律,胸锁关节处抬高同时伴有肩锁关节处向上旋转,同时锁骨围绕着自己的轴向后旋转。也就是说要完成完整的上举必须具备这些所有的条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肩关节在外展过程中出现问题。 我们再具体分析一下刘先生的情况。 1,首先刘先生存在着明显的上交叉的姿势,在上交叉姿势的状态下,头部处于前移的位置这个时候头颈后方的肌肉就处于离心收缩的状态,尤其是肩胛提肌,必须离心收缩维持我们颈椎的稳定,而我们在手臂上抬的过程需要肩胛骨产生上回旋动作,当肩胛提肌紧张的时候,肩胛提肌下回旋的功能就限制了肩胛骨的上回旋功能。 2,刘先生存在着明显的翼状肩姿态,同时前锯肌处于无力的状态,前锯肌是肩胛骨上回旋最主要的肌肉,当前锯肌无力时会产生肩胛骨上回旋的不足,当肩胛骨上回旋的时候会使喙锁韧带紧张,牵拉锁骨向后旋转。 3,正常的肩胛骨和胸廓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头部前移和圆肩姿势导致肩胛骨平面与额状面的角度由原来的30度增加到45度,再加上他前锯肌无力,菱形肌无力,使得肩胛骨不能和胸廓之间有较好的贴合,我们看到前锯肌无力的患者往往肩胛骨内侧缘会翻起来,这个时候正常的肩肱节律就不能很好的作用。在正常的上举过程中,肩胛骨相对于盂肱关节处于稳定的状态,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肩胛骨不能很好的稳定,会导致肩胛骨过早的启动,附着在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的肌肉和筋膜组织就会由于过多的牵拉而产生疼痛。 4,在上举的过程中,如果想要顺利的完成动作就必须要有力偶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产生上回旋的斜方肌和前锯肌,以前产生下回旋的菱形肌和肩胛提肌之间的相互平衡。若菱形肌和肩胛提肌长期紧张,下回旋的力量就占到优势,我们的人体为了平衡这种不对称,就会反射性的增大上回旋的肌肉的张力,最主要的就是上斜方肌和前锯肌,当前锯肌紧张产生触发点的时候就会产生肩胛骨内侧缘区域的放射痛。 5,肩甲背神经从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穿过,因此当上举时,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的紧张使得肌肉不能被很好的拉长,穿行于其中的肩甲背神经就会收到卡压,故而会引起肩胛骨内侧缘的疼痛。 肩胛骨内侧缘的疼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我们平台之前的总结:能引起肩胛骨内侧缘疼痛的十块肌肉。 但在临床上我们除了从肌肉触发点的角度考虑外,也应该考虑关节运动时的肌动学变化。该案例中,刘先生由于肩胛提肌紧张和前锯肌无力,使得他在上举手臂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完成肩胛骨上回旋的动作。另外,由于肩胛骨的稳定性下降,肩甲胸壁关节产生不正常的应力,在每次活动的过程中牵拉内侧缘,久而久之产生内侧缘的疼痛。因此在动作的时候产生的疼痛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动作时的肌动学变化,而不单单是某些肌肉本身产生的触发点。 作者介绍:吴朕丰,脊近完美康复治疗师 擅长脊柱相关疼痛。 有疼痛困扰?要咨询他? 想成为治痛高手?当然是跟名师学习! 3月18-19日张富源 / 胸椎手法矫正精品班 / 火热报名 (点击下图放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