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大大小毛孩 2017-05-23

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

——浅谈课程与教学的再造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 耿文超

此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15年第4期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这是“以生为本”的课程观。何为小?教师少教也;何为大?学生多做也。小大之辩,多少之分,一字之别,万般不同。

一、课程内容再造,实现教材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过度程式化的分析,知识赖以产生、存在及发展的整体性被破坏和拆解了。教师就知识点讲解知识点的做法,使得学生无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无法构建思维体系,无法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于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一讲,立刻就会;学生一做,马上出错。这就是忽略了知识间联系,忽视了学习知识的整体性造成的。人固然可以一点一滴地学习知识,但一点一滴的知识是缺少整体生命的。犹如打成碎片的维纳斯不美,而整体的维纳斯才美一样,知识只有成为整体状态的时候,特别是对学生的个体有整体意义的时候,它才会出现其生命力。

本着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原则,我们对部分学科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再造。以语文学科为例,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课程内容改革。

一是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高一年级从一入学就打破了教材固有顺序,有所取舍,结合课外阅读,形成了“主题阅读”模式。主题阅读以作家和文体为主线,将三年的阅读教学任务进行了整体规划。新的规划共分为三十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例如,“屈原专题”将必修教材中的《离骚》《屈原列传》和课外的《渔父》三篇文体不一,但主题相近的文章进行了对比阅读。此外,还选取了选修教材中的《报任安书》,比较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生死观。最后还有课外助读篇目,如鲍鹏山的《无路可走》、张曼菱的《择生与择死》、杜鸿的《拜谒屈原祠》等。

二是强调认知内容的整体性。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不再将字词教学、文义理解、内容解读、艺术特色、情感体悟等进行单独教学,而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和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立体推进,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一类文章的整理领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例如,学习“庄子专题”中的《逍遥游》一文,首先引导学生查阅大量有关庄子的资料;然后引导学生一边读文章,一边查阅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一边揣摩作者的情感,一边领悟写作的妙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展示阅读感悟。如此,学生就能形成对《逍遥游》这篇文章,甚至对庄子这个人整体的认知。

三是学习方式的再造。近几年,我们开展了“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开展的研究性阅读更加注重阅读的开放性、整合性、自主性、互动性和过程性,更加重视学生感性层面的阅读,重视培养学生语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验“逼迫”教师把语文学习的时间、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读书、背书,有时间思考、鉴赏,有时间运用、探究。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和探究,定期举行阅读交流和展评活动。每位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的阅读随笔集《悦读阅美》,部分学生还形成了自己的论文集《且行且思》。学校为展示广大师生的研究成果,专门开设了“渔洋讲坛”,每周由部分老师和学生展示研究成果。此举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极大激发了广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郭思乐教授说“整体的知识是有灵魂的。”的确,学生只有整体把握了知识,才能发现知识的奥秘,领悟学习的真谛,获得生命的成长和发展。课程内容的再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课堂模式再造,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教育的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我们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探索了各学科的课堂基本模式,基本形成了“前置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归纳升华”四环节课堂教学流程。学校将教师教案与学生学案有机融合,形成了切合学生实际并独具特色的“教学案一体化”。“前置学习”环节强调“简单”“根本”和“开放”,提倡和鼓励学生在前置环节大胆质疑,勇于设问。“合作探究”环节注重合作学习的效率,摒弃“假合作、伪讨论”现象,防止“后进生迷失”,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制定科学详细的考核考评机制,促进小组健康发展。“展示点拨”环节特别强调“展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展示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其他同学的思维,启发他们思考,使同学们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我们提倡“三生课堂”,即生态、生本、生成。生态课堂就是自然的、真实的、不作秀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实话实说,有一说一”,能够提出真实的疑问,谈出真实的感受,师生之间能量信息自然流动,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生本课堂就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生为本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建立在全面、客观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生成课堂就是通过激活学生思维,碰撞出思维火花,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成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举一个数学课的例子。

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1,0),B(0, ),C(3,0),动点D满足 ,则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按一般的解题思路,教师会按题目给出的坐标直接运算

设D(x,y),则由 得 ,三角换元求最值,x=3+cosθ,y=sinθ = = =

教师讲解完后,学生接连提出了以下几种思路。

学生一:运用坐标和数形结合解决

设D(x,y),则由 得 ,所以D在以C(3,0)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 = = ,所以求圆上一点D到点E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CE|+r=

学生二:运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形结合解决

由 得D在以C(3,0)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 = = ,因为 是定向量,当 与 共线时,和向量模最大为

学生三:运用向量线性运算及向量不等式即可

= =

学生三由学生二的讲解发现向量运算完后不必再看图形,运用向量不等式即可。

至此,学生茅塞顿开,会心一笑。大赞:题目越做越简单,学习越来越轻松。数学之美尽在其中,学生之力大显身手。

不仅如此,课堂模式的再造也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语文课上,学生自创的诗歌惊艳全场,震撼人心;数学课上,学生多角度的解析,诠释着数学独特的魅力;英语课上,学生的情景表演,让人叹为观止……

三、课堂组织形式再造,打造精彩课堂,成就优秀学生。

众说周知,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我校之前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自从引进生本教育理念之后,我们尝试进行了以下课堂组织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讨论交流式教学。学问是头脑中矛盾运动的结果,交流讨论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生本教育提倡将“小组合作”作为课堂主要的组织形式,在我们的课堂上,讨论交流无处不在,合作共赢深入人心。

有一位叫王瑞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基础较差。自从参与了小组合作学习,经过组内其他同学的带领和帮助,逐渐的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不仅敢于在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不仅性格变得开朗大方,而且学业成绩也有明显提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本来想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各科能及格就不错了,没想到不但全部合格了,还有五门学科达到了优秀等次。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小组,我本来只是想要一朵野花,他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这是生本教育激发学生本能的必然结果,也是桓台一中最新核心理念“以人育人,以文化人”的集中体现。

(二)情景活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趣味性生活情境和活动设计,以情促知,以“情”动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地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去。

例如英语教学中,以外研版必修二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的阅读课为例,在导入(lead-in)环节,设计“学生会开展宿舍文化节,主题是 “Painting and I(介绍自己喜欢的画家以及绘画风格及原因)”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在Pre-reading环节,让学生思维导图所知道的画家以及绘画风格,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在While-reading环节,分为Fast-reading(for structure)和Careful-reading(for understanding)两部分, 设计的主旨大意概括和对比填表的任务能够锻炼学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连字成句的能力,从而为下一环节中写作的训练做好铺垫。在Post-reading环节,设计了两个任务,一是“Happy Auction(欢乐拍卖会)”,让学生在情景语境中运用所学表达进行练习, 达到提高口语水平的目的;二是根据导入环节中的海报内容写一篇80字左右的小文章,小组讨论评分,然后班内PK。根据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从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这样既能体现分层次教学的要求,也能达到以生为本的目标。

学生在这样一节阅读课中,通过各种活动的积极参与,既能很好的锻炼了“听、说、读、写”的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

(三)辩论思辨式教学。哲人说“真理越辩越明”,学生之间的辩论可以促使他们更深入的思考问题。

例如,语文课上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教师只设立了这样一个辩题——李白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学生结合文本,结合李白其他的诗歌,结合李白的生平等,见仁见智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生:我读到了一位“矛盾”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句表达了作者想一直醉下去,不愿醒来,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怀才不遇。

生: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我读到了一位“豁达”的李白,从“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可以看出来他很看得开。

生:我觉得他能够自己寻找快乐,把所有的烦恼扔到脑后。

生:我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就是体现了一种消极情绪,对我们现在来说就像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生:我认为就是消极,甚至是轻生,他渴望去做官,渴望去建功立业,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于是他就不愿意醒了,试想一个连理想都被掏空的人,能不愤恨吗?能不愁苦吗?于是他发出了史上“轻生”的最强音——“将进酒,杯莫停”。(生笑)

……

 

学生通过激烈的辩论,逐渐勾勒出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丰满的李白形象,为解读诗歌主旨,理解诗人感情提供了有力支撑。

课堂组织形式的再造让课堂变得精彩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批优秀学子。近几年,学校先后有12名同学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有10名同学在“全国中学生创新英语大赛”和“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有36名同学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课程内容、课堂模式、组织形式三方面的再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静待花开,期待学生更优异的表现,共同谛听教育的春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