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阳药物运用刍议(上)

 昵称11634697 2017-05-23

    虽然都说中医不分科,但是现代中医药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医,也跟西医一样带有鲜明的专科色彩,专科看专病以后,专科病特点衍生了专科的特色用药,比如脑病科和心血管科,辩证属痰瘀互结和肝阳上亢的特别多,半夏、天南星、青礞石、天麻、钩藤类化痰和平肝潜阳药用的特别多,我在男科门诊基本用不上,因为用的不多,所以对这类药用也不是很熟悉,而我们中医男科也有自己特色用药:补阳药补阴药活血药,这三类用的特别多,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阳起石等补阳药,其他科的可能很少用到,有人可能从来没用过,我们却天天用。用的多体会和认识自然就不一样,

      




         所以今天跟大家探讨补阳药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补阳药?补阳与温阳的区别选用

     补阳药的定义:补阳药是能纠正阳气虚衰,以补阳为主要功效,治疗阳虚证的药物。阳虚有心阳不足、脾阳不足、肾阳不足。但是纵观高等教育学府的中医学教材,所列举的补阳药物基本都是补肾阳的药物(鹿茸、紫河车、仙灵脾、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从夏草、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海马等)没有补心阳、脾阳的。




     部分人药性掌握不熟,对于辩证属于肾阳虚症(腰膝酸冷、性欲低下、遗精尿频、勃起功能不好、五更泄泻、舌淡胖苔白,脉沉弱等)出手就是附子、肉桂、细辛、干姜等温阳药,我觉得是有失偏颇的,附子、肉桂、干姜之类,药性温没有明显滋补作用,我们称为温阳药,多用来治疗寒证,而不是虚证。因为虚寒经常夹杂所以两者经常相伍为用,但是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中医基础理论讲肾的生理功能及相应的病理改变,我们常常可见肾阳虚证,肾阳能够温煦形体,肾阳不足,会出现畏寒肢冷,这与外感表证的恶寒是有区别的,恶寒是突然发生的体温升高感到冷,畏寒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状态,总是比一般人要多穿点衣服。




《医学发明》在立论虚损治法时, 有一段话写的很贴切:气化精生,味和形长。无阴则阳无以化,当以味补肾真阴之虚····阴本既固,阳气自生,化成精髓。若相火阳精不足,宜用辛温之补;但与辛热之药不同,辛热药只能治寒甚之病,非补肾(阳)精。”这段话除了说明阴阳互根为用的道理,再者说的就是补阳和温阳的区别应用了。


从《医学发明》这段立论在结合教材我们会发现,温阳药和补阳药的性味是不一样的,温阳药:附子肉桂之类基本都是辛、热而补阳药基本都是辛、温,没有大热之品。





二:同为补阳药,如何分类选用?


    肾阳虚的临床表现有很多,补阳药也有很多,对于补肾阳药的临床选用历来比较随意,跟个人的喜好有很大的关系,很难形成统一。但是我们仔细研究研究教材列举的这二十多味补阳药,发现同中有异,异中又有同。既然都是补阳药,而且都是补肾阳的药,那当然都有一个共有功效:补肾壮阳。


    再根据各自的兼有功效,我觉得大概可以分为五类:1.补肾阳益精血,2.补肾阳强筋骨,3.补肾阳固肾气,4.补肺肾定咳喘,5.其他类




第一类:补肾阳益精血,代表药物:鹿茸、紫河车、海马、海狗肾等。益精血当然就是用来治疗精血不足证,其实就是肝肾不足或者肾精不足证,肾阳虚有明显的寒象,肾阴虚有明显的热象。肾精不足往往寒热偏向不明显,表现为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减退为主,外在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牙齿松动、头发脱落稀少或早白、儿童发育迟缓、成人未老先衰,男科门诊很多少弱精证导致的不育患者,身体自觉无明显不适,无证可辩多数此类,补肾生精多是治疗的关键,此类药物常用。这类药物就是我们常说的血肉有情之品。




《素问 脏气法时论篇》: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其中的“五畜”即:牛羊豕犬鸡。仲景《金匮要略》用当归羊肉汤治疗血虚寒疝及妇人产后血虚阴寒腹痛应该是最早用血肉有情之品的了,后世医家如唐孙思邈、明韩飞霞、清叶天士都广泛运用此类药物,尤其叶天士明确提出“血肉有情,皆充养身中形质,不比草木无情之品,声气必不相应”,至此血肉有情之品定义就比较明确了:是指动物药中具有补益精气作用者




第二类:补肾阳强筋骨,代表药物: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杜仲、续断。这五味药除了相同的功效补肾阳强筋骨外,又稍有不同,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共有祛风湿的作用,所以在运用的时候虽然同是筋骨痿软,二仙一天可以用于风湿痹痛日久形成的筋骨问题,功效和祛风湿药有类似部分,杜仲续断偏于补虚,更适合肾虚引起的筋骨痿软。这类补阳药比较温燥对于性功能下降和生殖功能下降比较显著,特别适用于阳痿和弱精因于阳虚的患者,但是温燥药物容易耗伤精血,肾阳发挥作用必须以肾精作为物质基础,使用这类药物要配伍补精血的药物,不然容易火起锅干,临床常见部分阳痿病人,初用壮阳药显效明显,但是过不多久又败下阵来,就是这个原因,没有兼顾精血不足的情况,对于这类病人治疗既要锅下添火,又要锅中加水。同时巴戟天、仙灵脾、仙茅温燥之性逐步增强,也应该心中有数。

 


仔细对比总结发现:前面两类补阳药的药用来源差别还是蛮大的,补肾益精血的多为动物药,而补肾强筋骨的多为草木植物药

 

静候文章下半部分喔!

图一:紫石英 图二:仙灵脾

图三:菟丝子

图四:仙茅

图五:益智仁

图六:鹿茸

图七:韭菜子

图八:续断

图九:胡芦巴



作者简介:袖珍中医 中医男科专硕 中西医基本功扎实,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男科常疾病:阳痿 早泄  少弱精等不育症 血精 前列腺炎 淋病 尖锐湿疣等。私下交流请扫码加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