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余课读,博采众长

 张玉龙医论 2021-03-23

(三七花)

       白鲜皮是临床上一味极常用的中药,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纵观临床各家医案,不外乎以其治疗湿热疮毒、风疹瘙痒之类的外科皮肤疾患。然笔者业师张喜奎教授结合其长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认为白鲜皮非但可以治疗皮科疾恙,而且在治疗多种内科杂病、疑难病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笔者有幸忝列其门墙,侍诊其左右,深感业师临证运用白鲜皮之妙,故今不揣浅薄试总结业师运用白鲜皮经验如下。

  1 祛风散热,宁嗽止咳

        外感咳嗽多以風邪为先导而伤于上焦之肺。“风为阳邪”,日久易劫灼津液,伤及气血,多见干咳少痰或痰粘而黄,咽干,口渴,舌红少苔等症。《神农本草经疏》中指出“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因此业师在治疗上多拟祛风散热,宁嗽止咳之法。《神农本草经》言白鲜皮“主咳逆”,《兵部手集方》指出:“疗肺咳,有白鲜皮汤方,甚妙”,《玉楸药解》亦言其治咳嗽上气,清代医家张隐庵言白鲜皮能治风热之证且能益肺而止咳逆,而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白鲜皮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故业师临床上治疗外感咳嗽时只要有热象者多用白鲜皮以祛风清热,宣降肺气,无论成人还是小儿均可遣用。成人每日用量20 g,小儿酌减,其效果尤佳。风热咳嗽症见:咳嗽,咽痛或咽痒,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口渴,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等,业师常处:炙麻黄12 g,五味子12 g,苦杏仁12 g,桑白皮12 g,蝉衣9 g,白鲜皮20 g,浙贝母12 g,连翘15 g,金银花15 g,鱼腥草30 g,板蓝根15 g以疏风清热,化痰止咳;风燥咳嗽证见:干咳咽痒,口干,或声音嘶哑,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业师常处:炙麻黄12 g,五味子9 g,苦杏仁9 g,桑叶12 g,炙杷叶9 g,瓜蒌12 g,浙贝母12 g,麦冬15 g,沙参15 g,白鲜皮20 g,蝉蜕9 g,以疏风润燥,化痰止咳;若为阴虚咳嗽则本方去蝉蜕减轻祛风之力加百合15 g,天花粉9 g或地骨皮9 g等以增强滋阴清热之功。若见无明显原因而经过反复治疗咳嗽仍不愈者,则多与机体过敏有关,此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本品20 g,往往效佳。
  2 疏风利尿,降浊解毒
        中医学将慢性肾炎归属于“水肿”、“虚劳”、“腰痛”、“慢肾风”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风水”、“肾风”病名,说明风邪是导致肾病和影响肾病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本病的根源是脏腑虚损,只有在肾虚时风邪才有可乘之机,风邪致肺失宣降且其性开泄亦可致水谷精微不循常道,流溢于小便而出现蛋白尿。现代医学指出慢性肾小球疾病多为免疫复合物疾病,其发病与外源性的抗原激活补体密切相关,疏风常可达到现代医学所述的抗炎作用,因此疏风常是该病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此外业师还认为肾炎病程中常伴浊毒内蕴的表现,故在治疗中业师始终重视疏风降浊解毒。白鲜皮《本经》言:“主淋沥”,《玉楸药解》指出:“白鲜皮清金利水,治黄疸溺癃”,故白鲜皮除具有疏风清热作用外亦有利尿解毒降浊之功,凡肾炎之水肿、蛋白尿夹有风邪者和由肾炎进展所致肾衰而出现血中肌酐、尿素氮升高或因其侵犯肌表而皮肤瘙痒属浊毒内蕴者,业师甚是喜用白鲜皮而且常配伍蝉蜕以增强其疏风解毒,利尿降浊之力。因为据近年报道,用蝉蜕配苏叶、益母草治疗慢性肾炎,对减少尿蛋白有一定作用,同时国医大师朱良春言各家本草均未有对蝉蜕之“利小便”有过记载,唯独张锡纯述及,证之临床确有效验。一般成人每日用量为白鲜皮20 g,蝉蜕9 g。肾炎水肿之风水夹郁热者,业师常以白鲜皮、蝉蜕合越婢汤与五苓散化裁;肾气不足,阴虚水停者,常以白鲜皮配黄芪党参,女贞子,旱莲草,蝉蜕,石斛茯苓泽泻,车前子,桑寄生,川断,三七白茅根鸡内金以益气养阴,利水消肿。若肾衰属阳气衰败,浊毒内蕴者,药用大黄,炮附子,黄芪,白条参,杜仲,桑寄生,茯苓,泽泻,鸡内金,甘草,再配伍白鲜皮,蝉蜕,地肤子之属以祛风燥湿,解毒止痒,其效尤佳。故业师在治疗肾病时运用白鲜皮、蝉蜕之广泛自有其理。

(合欢花)

  3 散风解毒,凉血止血
       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属中医学的“血证”、“紫斑”、“发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明代王肯堂在其《证治准绳·疡医》中曰:“夫紫癜风者……此皆风湿邪气客于腠理,气血相搏,致荣卫否涩,风冷在肌肉间,故令色紫也”。风性主动,血随风动,故血不得藏,流不归经而出血亦是“风伤荣”的成因之一,可见风邪在本病中的重要性。业师认为儿童患者,常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由于肾藏精,精能化血,故业师认为儿童患者多是幼儿先天肾精亏虚,外风引动而起,治疗上应充养阴精兼以散风清热止血。潘超美主编的《看图速认中药》书中亦有记载以白鲜皮细末外敷治疗外伤出血,说明白鲜皮确实有止血之功效。现代研究亦表明,白鲜皮有止血作用,故业师治疗此证儿童患者常以六味地黄丸合白鲜皮、白茅根化裁,以滋肾疏风,清热止血。方拟:熟地黄6 g,山药6 g,山茱萸6 g,黄芪12 g,黄精9 g,白鲜皮9 g,白茅根9 g,三七3 g,谷麦芽各6 g,鸡内金6 g,若本证伴有皮肤痒痛及咳嗽者,白鲜皮、地肤子等祛风清热之属更是必不可少之药,故白鲜皮的止血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4 清热除湿,祛风通痹
        痛风多近于中医痹证中的风湿热痹,治疗上常以清热祛风,除湿通络为原则。白鲜皮《本草纲目》言:“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肺气不宣则三焦水气不调,津液失布则肢节失养而不可屈伸,白鲜皮禀太阴阳明之精气,上可宣肺通利三焦水道,下可燥湿健脾,使水津四布,筋脉得以濡养[6]。《神农本草经疏》记载以石斛配木瓜牛膝、桑白皮、石楠叶、白鲜皮、黄柏、茯苓、菖蒲,则主诸痹及逐皮肤邪热痱气冷痹弱。《药性赋》言:“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神农本草经》亦言其:“主不可屈伸起止行步”,可见白鲜皮祛风通痹之功自古已有述及,业师用药每每讲究有理有据,故治疗痛风时常以之白虎加桂枝汤合白鲜皮化裁治疗。有湿热者常于上方中加薏苡仁20 g,土茯苓20 g,山慈菇15 g;肾虚络淤者加杜仲12 g,狗脊12 g,桑寄生12 g,川断12 g,鸡血藤20 g,葛根20 g,怀牛膝9 g;阴盛格阳而痛不可近者则加附子通阳散寒止痛。

     5 疏风清肝,燥湿止泻
        泄泻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临床疑难病症。此病基本病机为脾病和湿盛,同时主病之脏还与肝、肾密切相关,治疗大法为运脾化湿。白鲜皮具有疏风清肝,燥湿止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白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小鼠消化道溃疡作用[7],故业师对以下几种夹有热邪的泄泻常加白鲜皮以提高疗效。1,寒热错杂病位在中焦,方用半夏泻心汤化裁;2,寒热错杂病位在下焦,方用乌梅丸化裁,此二证加用白鲜皮,以其与黄连黄芩同用则苦寒泄降,清热和胃,祛风胜湿;合干姜之辛温则辛开苦降消痞结;3,气郁致泻,土木不调之泄泻,方用逍遥散或痛泻要方化裁,白鲜皮与柴胡薄荷等疏肝解郁药合用以增强透达郁热之效;其与辛散之防风合用则疏风清肝助脾之力更著;4,湿热内蕴之脘腹痛泻,方用葛根芩连汤化裁,白鲜皮伍葛根祛风升阳止泻;伍黄芩、黄连以清热燥湿。


(凌霄花)

  6 结语
        实际上,笔者业师认为白鲜皮除了可以用于治疗以上诸证外,还广泛运用白鲜皮治疗以下疾病,譬如带下病,《傅青主女科》言“夫带下俱是湿症”,而笔者业师认为白鲜皮的清热燥湿之能于此证最宜,故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配伍白鲜皮,常取效验;黄疸病,《药性论》曾明确提到白鲜皮“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业师据此发挥,用其治疗湿热蕴蒸型黄疸,同样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皮肤疾病,事实上以白鲜皮治疗皮肤病临床上并不少见,然笔者业师活用经方,常以桂枝汤配伍大剂量白鲜皮治疗痤疮、湿疹、荨麻疹等病,不可谓不令人称道。
        如上所述,笔者业师临证运用白鲜皮确实十分精当,认为白鲜皮在主要发挥清热祛风作用的同时亦兼有止咳、利尿、降浊、止血、通痹等功效,其所涉疾病包括内、外、妇、儿等科。其中不少见解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之妙,已经远远超越了白鲜皮仅能用于疮疹瘙痒等旧论。此外,笔者业师不落俗套,认为白鲜皮不仅可用于热证,也常用于寒证,重在随证灵活配伍,遣方之时或去其性而存其用,或弃其用而扬其性。上文对笔者业师临床运用白鲜皮的经验与体会做了粗陋的总结,足可见临证运用中药不可仅执一端,深入体会运用中药对于临床应诊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狼毒花)

        古人对于动物类药的使用历史源远流长,而现代医学对动物类中药材研究发现其独特的活性成份具有作用强、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而专一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秦国政教授行医三十多载,在运用动物类药材治疗各种男科疾病具有丰富的经验。现列其3则典型病案,以供参考。

  1 慢性前列腺炎

李某,男,28岁,职员,2015年9月23日来门诊就诊。主诉:尿频、尿急1年余。刻下尿频,10次/日,尿急明显,尿不尽较明显,少腹部酸胀痛,排尿时疼痛明显,伴有腰骶部隐痛,无尿滴白、尿道灼热、尿道刺痛,小便黄,大便调,纳眠可,舌红苔黄腻,脉弦。上述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明显。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前列腺指诊:压痛较明显,质地软、均匀且未及结节,前列腺大小正常,可触及中央沟。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10个、卵磷脂小体(++)。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为精浊,秦国政教授认为证属余邪未尽,瘀热互结,治以清热利湿、消痈排毒,处方如下:金银花10 g,黄芪30 g,玄参20 g,生甘草10 g,枸橘30 g,炒川楝子10 g,秦艽10 g,陈皮10 g,防风10 g,赤芍15 g,炒泽泻30 g,地龙10 g,7剂,水煎服,每天1剂,3次/d,饭后温服,嘱病人“多饮水,戒酒、忌辛燥之品及羊肉、狗肉”,患者服药1周后复诊诉诸症减轻,仍有少腹部稍酸痛不适,依原方加水蛭,再服14剂后,诸症消失,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0-5个、卵磷脂小体(++++)。
       按: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常见病及多發病,以疼痛、尿路症状、生殖系统症状和精神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古人将此病大多归为淋、浊、精病三大范畴。秦国政教授对此提出了从疮疡论治前列腺炎,认为疮疡与前列腺炎二者在病理变化上具有气血瘀阻、壅滞不通、化热成脓的相似性,故在治疗上应清热利湿,消痈排毒,活血化瘀[1]。基于此方中加入地龙,该药物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之功效,《本草纲目·卷四十二·蚯蚓》有载:“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而地龙不仅咸寒降泄,性走窜,还能息风止痉,又善于清热,且具有通筋络开精窍之功。可见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可适时加地龙,有利于前列腺脓液的排出。再论水蛭这味药,性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之功,秦国政教授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十分注重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因前列腺位置属下,会阴部属于上半身压力向下的一个受力点,加之现代人喜久站久坐,久之则易导致盆腔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加重症状,故选用水蛭,取其破血逐瘀之功,用于改善局部区域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促进炎症的消散。

(绿萼梅)

  2 勃起功能障碍
        张某,男,30岁,云南玉溪人,2015年5月15日因“阴茎勃而不坚6月余”前来就诊。患者诉半年前因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较大后出现阴茎勃而不坚,坚而不久,导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谐,患者现症见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神疲乏力,性欲差,偶有晨勃及夜间勃起,时有阳事不举,举而不坚,易痿软,多数难以完成同房,并时有腰背部酸痛,纳可,眠差,大便调。舌质紫黯边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脉弦细涩。体查: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WBC:0-5;血浆性六项(-);生殖器B超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诊断:阳痿。证属肝郁肾虚血瘀。治以疏肝益肾活血。处方如下:桃仁10 g,红花10 g,熟地15 g,当归30 g,白芍30 g,川芎10 g,炒柴胡10 g,炒枳壳30 g,川牛膝15 g,桔梗10 g,淫羊藿30 g,紫石英10 g,蜈蚣3包(冲服),九香虫10 g,炒麦芽30 g。7剂,水煎服,每天1剂,3次/d,饭后温服,同时辅以心理疏导,嘱患者及女方放松心情,勿过分思虑。患者予5月22日复诊,诉勃起功能较前改善,自信心较前恢复少许,但仍难以持久,予续前方加蜂房10 g,合欢皮15 g,7剂,用法同前。患者再服7剂后前来复诊,诉出现晨勃及夜间勃起,基本可以完成同房,与妻子情感较前好转。继予前方14剂,巩固疗效。
        按: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俗称“阳痿”,临床以勃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为主要表现。对于男性而言,特别忌讳,因目前社会及家庭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男性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很快便产生恐惧、忧郁、焦虑等症状,继而加重病情。古人对阳痿多认为病位有肾,病性多虚、多寒。秦国政教授在对阳痿患者进行大样本数据统计后发现,过激的情志变化既是 ED发生的易患因素也是促成因素,提出了“因郁致痿,因痿致郁”,二者相互循环,相互压制,肝气不疏而郁,肝郁而调达功能失调,机体出现气滞血瘀之相,肝肾同源,肾得不到帮助,久之则导致虚证,最终出现肝郁肾虚引起阳痿[2]。故在辩证的基础上加入九香虫、蜂房、蜈蚣等。九香虫味咸,温。归脾、肝、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肾助阳之功效。本品性温入肾,又兼可温肾助阳,可用于治疗肾阳亏虚、寒滞肝脉而致的阳痿、阴冷、子痈、缩阳、阴茎痰核等病症,且香散性温,可入脾、肝二经,善行气止痛,可解肝气之郁滞。《本草纲目·卷三十九·九香虫》有载:“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蜂房味甘,平。有毒。归胃、肝经。有温运脾阳,调肝通络,祛风止痒之功。本品善温运脾阳,调肝通络,常用于阳明虚弱或肝郁络阻而致之阳痿、不射精等。《新修本草》言:“灰之,酒服,主阴瘘;蜈蚣性辛,温;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本品能疏达血脉、振阳起痿。通达走窜之力甚速。此三味血肉有情之品,既能疏肝行气解郁,还能温补肾阳,兼活血化瘀之功,直达宗筋。

(栀子花)

         3 早泄
         呂某,男,25岁,职员,2015年10月16日就诊。同房时间短3年,在外院服用金锁固精丸、金贵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均无效。初诊:性欲可,有晨勃及夜间勃起,勃起硬度可,同房时间短≤1min,甚则一触即射,同房时易精神紧张,并伴心烦,易汗出,口干,寐差,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重按无力。有手淫史。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WBC:0-5;血浆性六项(-);生殖器B超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早泄。中医诊断:早泄。秦国政教授认为此乃心神浮越,心肾不交之证,治以安神定志,滋养心肾。处方:桂枝10 g,白芍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芡实15 g,莲子15 g,知母10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炙远志10 g,浮小麦30 g,茯神30 g,炒鸡内金30 g,刺猬皮10 g,白芷30 g,公丁香10 g,玉竹10 g,炙甘草5 g,炒麦芽30 g。七剂,水煎服,饭后温服,1天1剂,3次/d。并嘱患者同房时要放松心情,要引导配偶积极配合。
        二诊:2015年10月23日,服上方7剂,情绪紧张缓解,夜寤渐安,同房时间较前延长2-3min,仍有口干,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渐有力。继以前方,加天花粉20 g,生大黄3 g。
        三诊:2015年10月30日,服二诊方7剂,心情有愉快感,寐可,口不干,大便日1行,小便正常,同房时间可维持3min以上,自诉状态较前明显好转,舌质淡,苔薄白。继以前方,去天花粉,加山药10 g,14剂,以善其后。
按:早泄是男子在性交时阴茎刚插入阴道或尚未进入阴道即泄精,以至不能完成正常性交过程。其辨证要点在于性交时过早射精,如《沈氏尊生方》所说:“未交即泄,或交即泄。”秦国政教授认为心虚神浮可致精关失固而遗泄[3]。故在治疗早泄此等疾病时,主张应以安神定志、滋养心肾为主,辅以收敛固摄之品。是以本案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使其安神定志,交通心肾,再加入牡蛎、鸡内金、刺猬皮等动物类药材取其止遗之功,效果显著。
         方中牡蛎、鸡内金、刺猬皮等动物类,古书有载:牡蛎,始载于《本经》。味咸,微寒。归肝、肾经。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鸡内金,始载于《本经》。味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运脾消食,固精止遗的功效。刺猬皮,始载于《本经》。味苦,平,归胃、大肠、肾经。具有收敛止血、固精缩尿之效。《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煅研服,治遗精。”此三种药物皆具有收敛固摄之功,三药合用,兼顾脾肾,增强脾肾之固摄,补其先天后天之精,共奏固精之效。
  4 结语
        秦国政教授在使用动物类药物时,认为动物类药物乃血肉有情之品,与人体功能相近,取其天人相应之意。因此,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药物的本性去治疗疾病,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使得在人身上进一步发挥本质,提高治疗疾病的疗效。当然,这些动物类中药对于浩瀚如林的中药药材来说犹如九牛一毛,更多的有效的动物类药材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发、采集及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以便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素馨花)

        刘复兴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是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的创始人。笔者通过学习刘复兴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并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学将带状疱疹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刘老认为本病初期多为湿热火毒,后期多是正虚血瘀夹湿邪为患。因发病部位多在体侧,皮疹单侧分布,体侧属肝胆二经循行之处,故本病与肝胆二经关系密切。在发病过程中以“气血不畅”为主病机,初期以湿热火毒阻滞,气滞血瘀为主,后期以气虚血瘀或肝阴不足,气血不畅,虚实夹杂为主,故行气活血之法必须贯穿始终。治疗时应以“止痛”为关键,同时注意“祛邪”与“扶正”并重,标本兼治,求本为要。
  1 辨证论治
        根据刘复兴教授经验,本科将带状疱疹分为4个证型进行论治[1],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对于带状疱疹有着良好的疗效。
1.1肝胆湿热证证见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当归、炒柴胡、炒栀子、炒黄芩、川木通、车前子、制乳香、制没药、蒲公英、全蝎、蜈蚣。
       运用体会:本证是带状疱疹初起较为常见的证型,病性以实证为主。多在发病初期,体质壮实的患者多见。刘老以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抓住病机的根本,辅以乳香、没药加强行气止痛之功效。;全蝎咸寒,搜风通络止痛之力较强,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于配方中给予5~10 g,焙干后分次冲服,《本草纲目》记载“蝎,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李杲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蜈蚣祛风,定惊,攻毒,散结,通行十二经脉,引药直达病所,同时因其性温,可佐制龙胆泻肝汤苦寒之性,是刘老喜爱使用的药物。本方功专力强,治疗时应当中病即止,防止久服寒凉损伤脾胃。
       1.2脾虚湿盛证证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治法:健脾利湿,活血止痛。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生苡仁、白蔻仁、厚朴、法半夏通草、淡竹叶、土茯苓、生蒲黄(包)、五灵脂川芎、蜈蚣、全蝎。
         运用体会: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的方剂。本方气行则湿化以白蔻仁、法半夏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健脾利湿,;通草及淡竹叶通利小便,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焦分消,健脾利湿,刘老常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湿重于热,属于脾虚湿蕴的患者。[2]本方组方精妙,性平温和,调和脾胃,尤其适合于脾胃不和及老年脾胃虚弱的患者。证见脾虚湿蕴兼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临床疗效较为肯定。笔者受次启发用平胃散进行加减,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也有较好的疗效。平胃散与小柴胡汤相配称为柴平汤。用小柴胡汤以和解表里,平胃散以健脾制湿,二方合而为一对于有少阳证,同时兼有脾胃不和的患者也有较好疗效。
       1.3气滞血瘀证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难以忍受,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当归、白芍、赤芍、生地、炒黄芩、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全蝎、蜈蚣、甘草、八角枫等。
        运用体会:本方多用于带状疱疹后期,皮疹疼痛兼有气血亏虚的患者。带状疱疹后期,湿热之邪已去,正气亦虚,经络不通,故疼痛不适。运用本方时,笔者认为,患者舌、脉象是辨证要点:一般舌质较淡,伴有瘀点或是舌下静脉迂曲;脉象较为细弱。
        1.4肝阴不足证皮疹减轻或消退后,留色素沉着斑,感疼痛难忍,口干,舌淡红干,苔薄少津,脉弦细。治法:益气养阴,通络止痛。方药:一贯煎加减。北沙参、当归、生地、枸杞麦冬、川楝子、川芎、炒黄芩、生蒲黄(包)、五灵脂、制乳香、制没药、蜈蚣、全蝎。
        运用体会:本证是刘复兴教授4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刘老观察到一部分患者在带状疱疹后期皮疹虽然消退,但从舌脉象看瘀血不明显,反有阴虚之象如口干欲饮,心烦不适。刘复兴教授依据“久病大病宜养阴”而选一贯煎。该方出自《续名医类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辨证要点为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方中配伍少量川楝子,性虽苦燥,但入大量甘寒养阴药中,则不嫌其伤津,反能疏泄肝气,以利于气机条畅,使补中有行,补而不滞。诸药合用,疏肝于柔肝之中,使肝阴得养,肝气得疏。本证的关键病机在于病程后期,气阴两伤,气机不畅,肝气瘀滞。
       1.5其他除了以上四个证型,纵观刘复兴教授医案及其弟子处方用药,对于带状疱疹初起,部分湿热之象不明显的患者,此时如用龙胆泻肝汤则过于苦寒,容易损伤脾胃。应当考虑风热犯表之证,故刘老自拟贯防汤以辛凉解表,解毒通络。方药:贯众30 g,防风15 g,粉葛15 g,滇重楼30 g,前胡15 g,蜈蚣2条。刘老认为:贯众性味苦,微寒;清热解毒。防风辛、苦,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粉葛甘、辛、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三药为君,辛凉解表。滇重楼苦、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为臣药,与君药相彰,辛开苦降。前胡:苦、辛,微寒;降气祛痰,宣散风热,为佐药。蜈蚣辛、温;有毒;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为使药以防苦寒太过,且有解毒止痉之效。为辛凉解表之平剂。
       运用体会:本方主要用于皮肤病属风热犯表者,辩证要点以时感畏寒,或发热微汗,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等。运用本方时,以患者舌苔不腻,湿热之象不明显,兼有外感畏寒发热之征为最佳。

(荷花)

2 药对运用
        疼痛是带状疱疹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刘复兴教授对于不同性质的疼痛,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药对,如:
        2.1活血止痛药對如桃仁、红花、川芎等,适用于刺痛,疼痛固定不移,疼痛较轻者。
        2.2通络止痛药对如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适用于病位较深,疼痛较重者。
        2.3重镇止痛药对如牡蛎龙骨、代赭石、珍珠母,适用于疼痛较重,严重影响睡眠及引起血压波动者。
        2.4毒麻止痛药对如蜈蚣、全蝎、地龙,适用于损伤较重,疼痛严重者。
        2.5缓急止痛药对如白芍、甘草,取其酸甘化阴,适用于阴液损伤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者。
        2.6特殊用药八角枫,为云南本地药材,功善祛风湿、通络止痛,为风湿痹证科用药。刘老认为八角枫功善祛风湿止痛,不仅有一定解表之力,还善走经络,长于疏通经络止痛。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经验用药[5]。根和皮药效最好。但是八角枫有小毒,过量使用常常会出现头晕、呕吐。目前,市面上所用药物多为八角枫之根,毒性较大,虽小剂量使用也有明显呕吐作用。故多以外用为主,入外用汤剂之中,加强活血化瘀理气之功效。

(腊梅花)

  3 外治法
        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也包含了皮肤病外病内治及外病外治的理论。刘复兴教授认为皮肤病外治一是应用药物、针灸等治法,使药直达病所,而使病愈;二是皮病外治,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调理经络、气血、脏腑而治皮病之因使病愈。所以在治疗带状疱疹时,常常使用外用药以增强疗效,常用的外用方是其自创的消炎止痒散及消炎止痛散。使用方法如下。
        3.1消炎止痛散[组成]龙胆草、白头翁苦参、仙鹤草各等分。[方义]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仙鹤草:收敛止血,杀虫;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全方共奏:清热燥湿,解毒止痒之功效。
        3.2消炎止痛散[组成]桂枝、透骨草、三棱、莪术、八角枫、昆明山海棠各等分。[方义]桂枝温经通络;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经、活血、止痛;三棱破血祛瘀,行气止痛;莪术行气止痛,破血祛瘀;八角枫祛风、通络、散瘀、镇痛;昆明山海棠:祛瘀通络。全方共奏温经通络,祛瘀止痛之效。
        急性期炎症明显,皮疹以水疱为主时,一般以消炎止痒散加减;炎症消退或后期,皮疹结痂,疼痛为主时,以消炎止痛散加减。
        加减运用:根据病因不同,刘老在上述两方中加减药物以进一步提高疗效:。痛因寒甚者加川乌、草乌、川芎、灵仙;痛因热甚加生大黄、生栀子、冰片;水疱多者加苦参、紫草

(桂花)

  4 注意事项
        蜈蚣虽可以开瘀解毒。“凡疮疡诸毒皆能消之,”但以下情况应当慎用或忌用。
       4.1孕妇慎用蜈蚣有杀灭孕卵的作用,故孕妇当慎用。
       4.2大疱、流滋多者禁用蜈蚣搜风走窜之力强,对水疱多、流滋多者,用之会加重渗出或破溃,应当慎用。
       4.3对蜈蚣过敏者禁用应用本品皮肤痒甚、环形红斑者,禁用蜈蚣。
       4.4在使用虫类药时,要辨证明确,选药确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对毒性大的药物,使用应当谨慎,掌握邪去而不伤正。

(葛花)

        5体会
        带状疱疹虽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但是多年来学习刘复兴教授及弟子治疗经验不难发现,刘老治疗时方药灵活,不拘于定式。根据患者情况随证加减用药。对于药物之性运用自如。重视患者脾胃及全身状况。是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学习的经验。
        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本病初期主要的病机还是以湿热为主。治疗上应根据湿与热之孰轻孰重,正气之盛衰,随证立法,依法定方。同时注意患者体质、脾胃及对药物耐受的情况,选方用药。对于湿热较重,同时体质较为强健的患者,急则治其标,当清热除湿以迅速缓解患者病情。但要注意中病即止,攻邪之法不可久用。对于脾胃不足的患者重心应当调整脾胃功能,助其运化,调其升降上下功夫。可用三仁汤,柴平汤等,药物多用苍术、厚朴、陈皮、法夏、藿香、石菖蒲等运脾化湿,芳香醒胃,以利升降之药。病程后期,多以“血瘀”为主,着眼点应该重点考虑“止痛”,药物主要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但是要注意到这类药物容易耗气伤津,故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养阴。做到祛邪不忘扶正,理气不忘护阴。
        刘复兴教授行医40余年来,对于带状疱疹的发病及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总结前人经验,同时又发展创新,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理论见解,笔者近年来根据其经验治疗多例带状疱疹患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