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批*林红玉*呆香菱

 pengxq书斋 2017-05-24

脂批*林红玉*呆香菱

(2009-05-29 12:49:32)
标签:

红楼梦研究

校园

分类: 红楼梦研究

                脂批*林红玉*呆香菱

 

    《石头记》里有脂批,脂批第一条是什么呢?是十六字: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见蒙府本)。---此说起来简单,可解释起来不简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我们只要对这条脂批正确解读,则离破解红楼梦主题,为期不远。

  别人的解释,我不敢说不正确、不赞成,我在这里,只是坦陈自己对这条脂批的解读。

   大体上似乎该如下解读:世上的事,什么不是梦幻?曹雪芹,什么方面不通灵?作者假托梦幻,又假托通灵宝玉,实在是有满腔的情话要诉说,有满腹的愤怒要喷发!这些情话,这些愤怒,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曹雪芹本身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换句话说,曹雪芹是根据“曹家”真实生活而精心创作出来的一部感天动地的红楼梦!

   当然,以上十六字批语里,内涵极多。所谓“情话”,不单是指男女爱情,还指人间感情、友情、恋情、痴情乃至父子情、母子情、人鬼情等等;所谓“愤怒”,也不单指“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或是什么“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家庭悲剧,还指整个封建帝国的覆灭悲剧,甚至指整个绵延了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主义社会的必然灭亡的悲剧。然而,说千道万,归根结底,实乃千红一哭悼红楼的悲剧!!在曹雪芹时代,他绝不会想到200年后的今天,已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他在写作红楼梦时,实有感于中国200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封建帝王,把“女儿”当作亡国害民的红颜祸水,当作替罪的羔羊!曹雪芹立志要翻这一积重难返的绵延2000余年历史的陈年大案,故倾注自己毕生的热血和生命,创作出了伟大而辉煌的红楼梦!

   另外,十六字批语里,我们还可以看出曹雪芹把自己定位于通灵宝玉。这“通灵宝玉”,原是女娲所遗补天石,只因“自经锻炼,灵性已通”,后有赖于癞头和尚之法力,由石变玉,终成大器。这里面,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我们人类起源于女娲所造;二是“人生不能不学也”,“锻炼后,性方通”(第一回脂批);三是表明曹雪芹由石变玉,乃超凡入圣无疑。----甲戌本二十五回,有朱笔脂批云:三次锻炼,焉得不成佛作祖!此批语批在“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之侧。我在《千古情僧贾宝玉》及《空谷传音说红楼》两文中,均点到贾宝玉在红楼梦结束时,身份乃情僧,乃“佛陀”。甄宝玉引渡贾宝玉重登太虚幻境,此正与红楼梦第一回癞头和尚将石变玉作照应。

    根据红楼梦第一回所写,曹雪芹明显是自学成才的,但此自学成才的曹雪芹,并未被世道所重用,亦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故“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但遭失落的曹雪芹,绝不会去做“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的日常琐事,他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潜心于红楼梦的创作。

    对于宝贵人才被随意埋没,随意糟蹋,曹雪芹是深恶痛绝的。红楼梦第一回,苦命的香菱一出场,曹雪芹便落笔香菱“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脂批点明: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此批中,毫无疑问爆发着脂砚斎、曹雪芹对人才的被埋没、遭不幸,感到钻心的疼痛和无比的愤怒!紧接此批下,另有三条脂批,表达着同样的内容和极端的情绪,其力度、其愤怒,在整部红楼梦中,绝无仅有。

    从古到今,人才被埋没、遭不幸,屡见不鲜。这里面,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通,性格不相合,政见不统一等等等等,但,有一个司空见惯的原因,恰在于人性的劣根性,即“忌妒”二字。

   红楼梦里林红玉,聪明,能干,头脑清楚,口齿伶俐,长相上也颇有几分容貌,因此一心一意想往上爬。善于阅人的宝钗评价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这话翻译过来,其实是说林红玉胸怀大志,而且非常能干。

   林红玉当然希望自己有朝一日,飞黄腾达,这乃人之常情,无可非议。有一天,她趁宝玉身边无人伺候,便主动给宝玉倒茶,谁知立马“得罪”了秋纹、碧痕等人。秋纹兜脸一口吐沫啐在林红玉脸上并破口大骂: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赶紧帮腔:“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他去便是了。”秋纹道:“这么说,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他在这屋里呢。”二人你一句我一句闹个不停,直到有个老嬷嬷进来传凤姐的话才止。---看见了吧?秋纹、碧痕对林红玉的排斥、欺压是多么地血腥、多么地凶狠!这简直是你死我活的博杀。有人说小红上去会抢了秋纹、碧痕的位置、饭碗,在我看来,实乃夸大其词。归根结底,“忌妒”二字才是问题的根本。我们经常看到现实生活中,“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墙内花”周边的忌妒气息太浓厚,而“墙外”,由于大家相互不熟悉,也少有利害冲突,故相比较而言,反能相互欣赏、相安无事,但一旦环境有变,一旦利害冲突,“墙内花”也马上会变得奇臭无比。这也许是人的劣根性?还是人才竞争太激烈使然?但我们在品德高尚的人们中间,这种忌妒气息或是所谓的“人才竞争”似乎少了许多。比如李白与杜甫,都是唐代大诗人,一个是诗仙,一个乃诗圣,他们之间,关系就一直地比较好。

   我记得民间有一个说法,说挤满了人的公共汽车开来,候站的人们拼命往车上挤,而车上人千方百计不让候车人挤上车,---尽管,车上人刚才还在相互厮打,但在“一致对外”上,他们一条心。可叹的是极个别人一旦挤上车后,态度立马改变,也“一致对外”起来。---这跟“墙内开花墙外香”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但它更能说明问题。

  “公共汽车”当然象征着名与利,也象征着特权与地位。但如果人们把这“公共汽车”看开了,看淡了,也无须有很多烦恼了。林红玉受了秋纹、碧痕辱骂后,一度心灰意冷。她对佳蕙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其实,人都这么想,不去追名逐利,那些所谓的烦恼也就无影无踪了。只可惜,真能象小红这么想的人,世上实在是少而又少。---毕竟,名利、地位对人们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也太重要了。

    曹雪芹笔下的小红,聪明能干,志存高远,而且洞彻人生。她与未来的丈夫贾芸一样,毫无疑问是正面人物形象。红楼梦里贾芸、小红不仅“往上爬”很有一套,谈恋爱也神出鬼没。他俩互换手绢,借了别人之手,还丝毫不露痕迹,一切是显得那样的风平浪静,又那样的真实自然。相比较之下,宝玉私传手帕给黛玉,通过的中间人是晴雯。可按有关线索来看,宝玉私赠黛玉手帕,后来败露,宝黛出了“洋相”,而贾芸、小红互换手帕,竟然神不知鬼不觉,不仅一点事儿没有,而且还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当然,小红虽在宝玉房里吃不开,受压制,但后来终于被手握大权的王熙凤一眼看中而展翅高飞。在红楼梦后半部,贾芸、小红将联手促成宝湘姻缘,对王熙凤也尽力实施了帮助(此据“探佚”)。

    有一些红学家,对贾芸、小红颇有微词,作出的评价,负面居多。我当然不敢说自己的看法一定正确,但贾芸是宝玉的“儿子”,小红是黛玉的影子,又是王熙凤干女儿。很明显,贾芸、小红是曹雪芹正面歌颂的人物,他们很有实际生活的能力,懂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贾芸、小红绝无宝玉、黛玉的脂粉气、书呆子气。说贾芸、小红一心“往上爬”不对、不好,或许是我们思想过于僵化的缘故吧。(二十四回: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庚辰双行夹批:又是个林。】小名红玉,【庚辰双行夹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庚辰双行夹批:妙文。】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小红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影射林黛玉,显而易见。)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我们看到同样一个林红玉,在不同人手里会有不同的命运。一个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显得是多么地无能为力。林红玉在宝玉手下时,由于秋纹、碧痕、晴雯等大丫头们联手欺压,她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而一旦“改换门庭”,投靠了王熙凤,也顺理成章地摆脱了“秋纹”们的欺压后,她才有可能扬眉吐气。人的生存环境、周边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影响显得是多么地强悍。

   反面例子正有香菱。香菱当然没有林红玉幸运,她没有遇上贵人,也没有碰上“王熙凤”。从外部环境上来说,夏金桂比“秋纹”更为可恶;从内因上来说,她比林红玉老实得多,也比林红玉“无能”得多。她没有林红玉的伶牙俐齿,也没有林红玉的精明强干,但她聪明、娇憨,别有一种可爱之处。小说称她为呆香菱,虽然“呆头呆脑”,然而心地善良,令人怜爱。

   香菱最著名的生活片断是跟着林黛玉学写诗词。香菱《咏月》诗,前两首写得不太好,但第三首,写得相当不错,---要知道,此时的香菱,跟着林黛玉才几天啊。我们不能说曹雪芹把香菱人为地抬高了多少,我们只能说,香菱确实聪明、可爱,对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很高的感悟,有很高的天分。事实上,这类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不能完全地否认人的天分。---当然,勤奋更是必须的,否则,天才也会变为蠢材。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香菱没被霍启祸害;假如香菱没有遇到薛蟠,更没有遇到夏金桂,那她一生将会怎样?不用说,那是一条舒适的生活之路,至少,她不会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人呵,有时候真的无法抗拒命运的摆布,也无法选择你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特有的周边环境。

   曹雪芹,生活在被抄之家,他没有资格考取功名,也没有非常有力的大人物提携他,故文学水平再高,各方面都已通灵,仍不免落难于贫民之中。封建社会对于人才的践踏与毁灭,那是毫不留情的。应该说,香菱身上,集中体现着曹雪芹、脂砚斋们对于人才被毁表现出极端的愤怒的情绪,否则,香菱出场,不会有连着四条脂批,刀刀见血地感叹着人才的不幸!!

   记得二十二回,宝玉被黛、湘“两面夹攻”,受尽委屈。脂批云:看他只这一笔,写得宝玉又如何用心于世道。言闺中红粉尚不能周全,何碌碌偕欲治世待人接物哉?视闺中自然如儿戏,视世道如虎狼矣,谁云不然?----我们看了此批,即可知曹雪芹在现实生活中,犹如宝玉,“视世道如虎狼”。换句话说,曹雪芹并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与红楼梦中贾芸、小红截然相反,而与香菱却有共通之处。(曹雪芹不善与人打交道,这“人”,在红楼梦里,转化为大大小小的“禄蠹”)。

   文章写到此,暂告一段落。错误、缺点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王根福

                                                2009.5.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