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CT影像表现

 昵称6838477 2017-05-24

病史:女,27岁,上腹痛6小时入院。既往曾行囊肿破裂手术,具体不详。

PE:上腹部可见一陈旧手术疤痕,上腹部剑突下压痛(—)

【病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理结果:

在全麻下行“胰体尾部肿瘤 脾切除术”,进腹探查见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约14cm*6cm大小。肿瘤压迫多个器官,并因原有术后史局部粘连较重。术中打开网膜囊显露肿瘤并切除。

病理诊断:

1.胰(体尾)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0cm*7cm*7cm大小,伴灶性坏死,肿瘤境界清楚。未见神经及血管侵犯。胰周脂肪组织中检及淋巴结2枚,其中一枚为肿瘤结节,另一枚为淋巴结转移灶。

2.脾组织未见肿瘤侵犯,脾门检及淋巴结3枚均为反应性增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P

是胰腺的一种少见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但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是一种上皮来源的交界性肿瘤。组织来源不清,约占胰腺所有肿瘤的1% ~ 2.7%。1959 年首先报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既往曾有多种不同的名称。1996 年WHO 肿瘤组织分类中将其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SPTP的报道明显增多,本病常见于青春期女性及青年妇女。

本病临床上无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大多数患者为体检或无意中扪及腹部包块而就诊,肿瘤标志物多为正常,临床上易与胰腺癌等其它胰腺肿瘤相混淆。

有学者认为SPTP的CT表现取决于肿瘤实性结构和囊性结构的比例和分布,因为其在病理上是由肿瘤实质部分和囊性部分不同程度混合而成。

囊性结构为主和囊实比例相仿的SPTP中,CT往往表现为实质部分呈小片状,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漂浮在低密度的囊性部分中,呈“浮云征”,或实囊部分相间分布,不规则排列,或有附壁结节;且实性部分多靠边界,可见纤维包膜。

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CT通常表现为实性肿瘤内见小圆形低密度的囊变区,位于包膜下;囊性成分可能与肿瘤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有关。

鉴别判断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上也常见于年轻女性,可无血糖异常症状,组织学上与SPTP实性区也很相似。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区,瘤内可见斑片状或不规则钙化。CT增强后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坏死部分呈低密度。强化一般比SPTP明星而均匀,但其内缺少特征性的乳头状结构。

·浆液性囊腺瘤:肿块呈卵圆形或分叶状肿物,边界清楚,肿块密度从水样到肌肉样密度不等,中央可见条片状不规则钙化或特征性的日光放射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呈不规则强化。而SPTP内的假微囊肿实际上为肿瘤内的灶性疏松结缔组织。

·黏液性囊腺瘤或癌:多发于中年妇女,原发性单个大囊或数个小囊,囊内有比较少的实性组织,为局限性囊壁增厚,可形成囊壁黏膜向腔内乳头状突起的肿物,囊内为均匀水密度,无强化效应,囊内可见线样或弧状分隔。增强后分隔部、囊壁及结节均可见明显强化。

·胰腺假性囊肿:常有胰腺炎病史,病灶位于胰腺内或外,多成圆形或卵圆形,囊壁薄而均匀且无钙化,没有壁结节。囊内极少有间隔,无分叶状改变。当假性囊肿内有出血、感染、坏死组织时或囊壁增厚时,鉴别困难,必须依靠活检确定诊断。

·SPTP组织学上看起来似为良性,但可发生转移,生物学上肿瘤多生长缓慢,如果完全切除并治疗充分的话,预后很好。所以肿瘤手术完整切除是首要选择。然而如果治疗不充分或未经治疗,可成为明显恶性的肿瘤,并可演变成为转移性癌。目前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选择,而且肿瘤局部浸润、远处肝转移或复发均不应作为手术切除的禁忌证,均需积极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