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好太极,尊师重道为首

 tjboyue 2017-05-25




学练太极拳讲究尊师重道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孔僖传》中说:“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后人把典故的“尊师贵道”说为“尊师重道”的成语,其中之 “尊”是尊重、敬重的意思,要尊敬老师,重视老师的教导。所以,它也是一个古训。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汉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恭敬地对待老师,表明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的用心与风范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武德的修养和行为准则是丰富的,在诸如“师承严格”、“择徒而授”、“尊师重道”、“武德戒律”、“身心双修”等等的武德内涵中,首先从何做起呢?我认为“尊师重道”是每一个习武者武德修养中首先要做到的,也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价值观。

林墨根先生指导弟子推手


拳圈有“拜师如投胎”的经验之谈,其实细心了解和认识欲拜之师也好,我们一旦确认了老师,我们就应该首先尊师、敬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由此可见“师”之作用和“师”之重要。一个人即使再聪明,若无明白的老师的传授也是难得其门而入的。即使聪明绝顶,也不如有明白的老师点拨来的快捷。人,皆是学而知之,未有生而知之。古今圣贤莫不如是。明白的老师就是一门技艺的守门人,也是引路人。当老师诚心诚意的领着,我们也要真心实意的跟着。学练太极拳的首要条件是有真才实学的明师指导,在明师的培养指引下迈入太极拳之门内,使你练对方向,少走弯路,这样的明师值得太极拳爱好者追随和学习。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有一些人纯粹从商业的角度从事武术,以利取人,重金钱轻人品;有的自吹自擂,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或者不注重传统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光知拳之“武”,而不知“止”“戈”为“武”。有些拳师不讲究这方面的修养,重“武”轻“德”,或有“武”无“德”,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违背了习武者的传统美德,当然就不能称为“明师”,也不值得我们追随了。

陈雄老师指指导弟子推手


我国传统文化上把学问知识分为“道”、“经”、“术”三个层次,可见“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道”是最高的学问,是事物的普遍规律,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真理”;“经”是对“道”的阐述;“术”是实践“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学派都把“道”作为最大的学问,最终的追求目标。“尊师重道”中的“重”是看重、重视、敬重的意思,“道”是方向、是途径,是关于世界本原和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传统太极拳而言, “道”是关于太极拳运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太极拳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它具有严密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击理论、独特的人体模型,完善的锻炼体系,具有防身御敌、制人取胜、艺术审美、健身养生、宽心怡情等功效。比如太极操的练法只重形不重意,缺乏技击含义,给人一种做舞蹈化的感觉,体现不出武术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特点,大大淡化了传统太极拳的技击风格,甚至是反映不出拳架运动的本质。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显然说明太极操的练法是不重道的修为追求。

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尊师与重道是一体的,是统一的。正所谓“为学莫重于尊师”,世出世间任何技艺的学习都要从尊师开始,习练太极拳更是如此。尊师是一种态度,不仅对老师,对任何人都要保持诚敬之心,这反映了我们个人的道德涵养。只有尊敬师父,才能真正接受师父的教诲,和老师顺畅的沟通信息,功夫才能逐渐进步。杨澄浦宗师曰:“重拳重老师,真传自得之;轻拳轻老师,无须枉费力。”太极拳名家董英杰说:“学者当尊师重道。厚敬师傅,感动师傅,则为师者必尽心教导。”况且,太极拳在悟,有些是在非言语所能表达,只有与老师心心相印,才能如法的习修。有位前辈说:“一个人不懂得尊师重道,就没有资格获得真理的感应。” 在佛教徒中威望很高的印光大师对此指明:“一分诚敬,获一分利益;十分诚敬,获十分利益。”有些人还未搞清楚老师所授之法或是轻信他人的偏见看法、不实之言,没向老师沟通请教或不作辩证分析就否定师父的传授练法,我认为这样是既不尊师又不重道的浮躁表现。太极拳的要诀早已见诸古典拳论的文字,比如“迈步如猫行”具体怎么做?并非“轻轻地”迈步就解决了。再如在经典《太极拳说十要》中的“沉肩坠肘”,也并非随意的肩、肘往下放或肩、肘往下硬压,必须要明师悉心面授,练了一段时间才能领悟迈步的轻灵和肩、肘的松沉之势。其他行功练诀亦然,必须得到言教身传才能有较好效果。


1999年7月,恩师林墨根先生在我家里谈起对“尊师重道”的看法是这么说的:“尊师,就是要勤学苦练,师父对你授法传功,你就得好好地研练,如果你不刻苦练功习拳,那你就是不尊敬老师;重道,就是遵守本门师训和守住练功习拳的法门,把太极拳功夫练出来。”是啊!既然是学拳,那么,把拳认真的练,练好了,就是另一种尊师重道的实际体现。还有,要牢记老师的教导,想着老师练拳的形态,神意,味道。技艺的传承不仅仅是形式,还要有拳味的痕迹。有位老练家说:“让明白人一看不仅知道练的是什么,对不对,还能看得出是谁的徒弟!如能做到这样,功夫肯定会有长进,技艺肯定会有提高,这也是体现了较好的尊师重道。”我认为这番话颇有几分理。解放初期,相传上海的陈毅市长在观摩太极推手表演时,杨氏太极拳名师张玉用一招野马分鬃的横弹劲,将对手击弹出数丈以外,直跌栽在陈市长的司令台边。临末,陈市长便拍着张玉的肩说:“张老师,您真厉害!” 当时在场的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张玉的功夫得自杨门名家武汇川的真传,内劲雄厚通透,且松沉柔弹。发长劲可以将人击弹出丈外,发短劲则使人内脏震荡。

 

修改补充于2017年5月12日




世界太极拳网

微信号:sjtjqw    



2017 继续太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