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络上热传的一段“挂面被水洗浸泡后出现一团‘胶’”的视频,引起众多消费者的恐慌。日常食用的挂面突然成了人人惶恐避而不及的食物,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透明工场来辟谣了!
所谓“胶质“到底是什么 消费者首先要知道,挂面主要是由小麦面粉制作成的面制品,而小麦面粉制作成挂面,过程中只是经过一系列物理加工手段,化学成分并未发生改变。小麦面粉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小麦面粉和成面团后,用清水反复搓洗,把面团中的活粉和其它杂质全部洗掉,剩下的具有黏性、延伸性、不溶于水的物质即是面筋。
这种被误会为“胶”的面筋其实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营养丰富,成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瘦猪肉、鸡肉、鸡蛋和大部分豆制品,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热量食物,不但对人无任何危害,还对身体健康有益。
而且面筋含量越高,面粉筋力越强,制作的挂面弹性越好,面条断条率低、耐煮、耐浸泡。因此,面筋含量越高,质量应该是越好的。所以挂面里洗出了“面筋”,就认为是挂面里一定加了“胶”,说这种挂面“不能吃”,这一说法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正确看待合法添加
而很多挂面并不是不含胶,但此胶非彼“胶”,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法添加。挂面里允许添加的“胶”一般为水溶性的食用胶,当做增稠剂使用,其中包括部分植物性胶,但水溶性胶在洗面筋的过程中,会溶解于水,随水流失,不可能单独形成具有粘性和弹性的湿面筋。
GB 2760-2014 添加剂国标中对黄原胶的使用标准
世界上允许使用的食用胶品种约有60余种,中国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可以使用的约有40种,国内肉类产品生产使用最广泛的食用胶主要有卡拉胶、黄原胶等。
食用胶体以其安全、元素、理化性质独特等优良特性,深受人们的关注食用胶,特别是食品学家。它的用途广泛,可应用于冷食品、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糕点、淀粉、糖果、酿酒、食品保鲜与冷藏等食品行业,还可用于化妆品、涂料、光敏树脂、肥料、铸造、烟草以及制药等行业。 图为阿胶胶体
并且常用的食用胶一般都是"天然产物"。琼脂和卡拉胶,是海藻的提取物;明胶,是从动物的皮或者骨头水解熬制而来;阿胶只不过是在选材和工艺上有所不同,跟明胶并没有本质差异;食用胶中比较"高级"的果胶,主要来源是桔子皮和苹果榨汁后的残渣,还有一些食用胶是来自于植物的种子,比如阿拉伯胶、瓜尔豆胶、槐豆胶,都是从相应植物的种子中提取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水胶体由微生物发酵得到,比如黄原胶。
因此可见食用胶添加并不可怕,而盲目的对添加剂避之不及并不是对食品安全的负责任。
理智区分谣言
回顾之前的扩散出的“塑料紫菜”、“棉花大米 ”等事件,都是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上升被有心之人利用 ,其实消费者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通过国家检测的合格的安全品牌,都可以放心食用!
并且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您无法分辨,可以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求证,一定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