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

 鼓方署 2017-05-25

端午节了,各位是不是都在忙着张罗粽子、芽豆、咸鸭蛋、五彩线?偷闲来脑补有益有趣的端午杂识,你会发现这个端午节可以更有意思的。先来分享一下阿莫在大理感受到的不一样的端午气氛。

  端午

  手造

  古已有之端午日采药习俗,有“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之说。因为此时植物茎叶生长成熟,加之五月端五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万物阳气此时最盛,我们常说的“如日中天”,可以说就是这一天!

  

  大理苍山脚下,手工食人啊鹏自家院子里艾草正旺。对于这些吸饱阳气、疯长得壮实的家伙,“采摘”真的太过小气,啊鹏正挥起镰刀,大力收割。

  

  

  艾草乃草中正阳,艾灸之穿透力胜于红外线。 端午又是一年正阳,悬艾、制香囊,避邪驱毒,老祖宗的智慧代代庇佑后人。 啊鹏在端午前就采鲜艾制作艾草食材。端午时割艾入酒,一坛碧绿色,一盏驱瘟邪;当然也会将艾草做些香囊或留取制药。

  

  除了自家的艾草,入酒的还有山上采来百年老松的松针,松香阵阵。松针酒也很有来头,是传说中的道家仙酒。我有幸在端午时节在啊鹏处参与采摘、浸制松针酒,深知看似简单,却制成却不易。

  

  前年啊鹏第一次尝试就没能成功,去年、今年啊鹏又换器皿、改方法,一试再试,或者这样的捣腾,是比味道的成败更迷人的过程。

  

  我正在摘去松枝上的松果

  现在生活非常方便,粽子也都可以街上买现成的,节省时间的同时也不耽误感受节日和时令节气。但是还是想说,端午日百草皆药,若是能自己动手做上一两样用品、小食或是用心将花草采来布置一下客厅、厨房……

  

  我们确实可以把一个束之高阁的传统节日激活为实实在在、令身心得益的现在时。当然,了解传统本源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发现前人智慧的同时,会慢慢感知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下面就来认识传统吧。

  端午

  起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在古汉语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女儿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

  习俗

  • 赛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人们祭祀龙神,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节少不了将艾、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悬在门上。此时节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等功效;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看见自古在端午日与家门口挂几株艾草菖蒲,驱病、防蚊、辟邪是很智慧的。

  

  食粽

  粽子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至今,每年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虽然南北不同,但都少不了粽叶飘香。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此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拴五色丝线

  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画额

  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据说可驱避毒虫。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躲端午

  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此俗有一定科学性。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还有更多有意思的礼俗无法一一收录进来,但没关系,有一个办法能让我们更直接地感受不一样的端午节,那就是一家人围坐的时候,给长辈剥开一个热腾腾的粽子,邀他们讲那过去的事情!

  

端午有正气,无邪敢来侵

以上内容版权归“行走食记”所有

授权转载及合作请与“行走食记微信公众平台”联系

E-mail:13805731@qq.com

  

  

【行走食记】这颗粽子可以疗愈你的端午相思病

  

【半山手工】又见合欢且忘忧

  

【周末食单】云南方的古法木瓜水方子

  

  

  最美好的滋味,总透出时光的诚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