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挑选合适的咨询师?奥地利咨询师的实用建议

 昵称2218345 2017-05-25


该如何选择或者为他人推荐咨询师?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因为尽管你认为你的咨询师专业素养极高,还力荐给朋友,却并不代表 ta 的风格绝对适合市场上的每一个咨客。


如果你已经筛选出一批专业能力符合要求的咨询师,希望找一个最适合你的咨询师,相信这篇分享一定可以帮到你。



分享者:罗雯丽丨壹心理咨询师丨专栏作者

本文原发于公众号“安心然”(ID:xinli-help),本文有修改,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几乎每一位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者们都写过类似的文章,通常他们强调培训经历、督导的时长等一些“数据”或“履历”去判断咨询师的专业性。而此文则强调如何通过观察咨询师非专业方面的部分,以寻求更高的匹配度。


按奥地利相关规定,家庭治疗师的个人体验要求是 80 个小时。在这之前,我其实已经经历了大约 250 小时的小组觉知课体验,以及小组成长体验。这些小组体验包含了:人本主义、深度心理学、格式塔、认知疗法、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主要流派的小组体验。


所以,见识了这么多这么多的咨询师,我看咨询师的眼光一定不会差。




如何挑选和你匹配的专业咨询师?


  • 咨询师应该选男还是女?


我和我的爸爸有沟通问题,按照精神分析的逻辑,我需要找一个能够让我产生投射的,于是我选了一个男治疗师,年纪比我爸爸稍长。风趣幽默,肚子大大,费劲而努力的在我的咨询中扮演“妈妈”的角色。大约,他或许还有蒙古人的血统,使他看起来蛮像中国老头的。


不过,其实我们都是家庭治疗流派,对于投射的关注不是很大,注重讨论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法。所以我原先的选择点,并没有什么用。我和他的“投射”在奔跑了 30 多个小时就遇到了瓶颈——我总觉得他和我的节奏不太对,愤怒爆发后果断换人。好在,家庭治疗流派并不像精神分析一样,要求必须和一个咨询师死磕到底,所以,我可以换人,并且换了一位女咨询师。


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对于那位男性治疗师的投射是真的存在,因为我在爸爸面前向来比较拘束,很多时候不能畅所欲言,在这位治疗师面前也一样,所以到最后怒火中烧——其实都是被自己憋的。


其实在这段时间内,我和男性之间的问题也因为各种原因,解决了大半,如果说完全没有这位老师的功劳,似乎也不公平。


总结:咨询师是男是女,重要也不重要。选择异性咨询师,在理解来访者的感受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但是也正是这样,更容易因为情绪被抑制,而感受到情绪的存在。选择同性咨询师,过程可能更顺畅,但是也可能一些忽略一些与异性相处时的问题。



  • 需要看询师的年龄吗?


在大多数国家里,对咨询师的年龄是有规定的,一般认为 24 岁可以开始培训,28 岁以上才可以开始正式执业。我们国家这方面没有规定,超过 18 岁即可。


规定年龄自然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咨询师需要有一定的人生经验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来访者。


客观地讲,对大部分来访者来说,找一个年龄比自己小的咨询师是会有一些问题。因为我们习惯和比自己大一些的人交流问题,那更有“和爸爸妈妈交流生活问题的感觉”,而与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交流心理问题,常常会有“不知道他能否理解我”,或者“向一个比我小的人求教,是不是很丢脸”的念头。


不过,其实年龄小的咨询师比较“无知”,而这恰好是咨询师的法宝之一。有一位治疗师在他的书里写道,他有一位吸毒的来访者,在他面前感到羞愧,他问道“我不知道什么是吸毒,你能告诉我吗?”这位来访者感到没有道德的束缚,情绪倾泻而下。


并且,年龄小于 25 岁的咨询师也常常意味着他们与儿童的年龄更接近,如果接受足够好的培训的话,对于年纪相仿或偏小的来访者来说不失为不错的选择。


我遇到的咨询师多在 50~80 岁之间,除了语言有的时候沟通不利,我不觉得年龄会造成交流方面的问题。只是他们的话常常需要我揣摩半天,有一天刷牙的时候,忽然顿悟,“哦,原来是这样!”


但是,确实与这些“老人们”的共鸣很少,而我自己的来访者多与我年龄接近,偶尔,我们在谈到一些话题的时候因为非常有同感,异口同声道“对对对,就是这样”。这些“感同身受”的时刻,大大的加快了咨询的进程,让我们很快建立起信任的感觉。


所以关于年龄这部分的结论是:如果想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尽量选择年龄层接近的,他们可能可以更快的找到你问题的核心。如果想拓展自我,挖掘潜能,可以选择和自己年龄以及文化背景差距大的,他们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


For example , 或许,找一个与儿子年龄接近的咨询师,对于解决与儿子的冲突会有很大的帮助。



  • 咨询师的宗教信仰会有影响吗?


宗教信仰向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常常引起冲突。而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过分沉迷宗教的标准是,心理咨询师是否会用自己的信仰去干涉来访者的信仰。


在中国,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话,多是佛道两家,儒家可以说是信仰,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哲学。一个有好奇心的咨询师,多半是在唯物主义的学业结束后,广泛接触了各种思想,可能在这时遇到了荣格,发现心理咨询和佛学这样接近,也可能在这之前就对民间宗教思想有所了解,最后才走人了咨询师的大门。


其实,了解宗教才真的了解中国文化,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了解中国人,但是如果过分沉迷于宗教,也是做不好咨询师的。原因是,过分沉迷于宗教,常常执着于宗教的完美人格,而缺失了对真实的人的生活的体验,好像,如果去问一个修行若干年的和尚一个男女的问题,和尚可能生气的赶走你,因为你打扰了他的清修。


如果一个信佛教的咨询师要求你读法华经经之类的,就比较明显的超越了心理咨询的范围。大谈算命或者星座,自然也是不恰当的(来访者主动提不算)。


提倡孝道、大爱之类的的咨询师,比较隐蔽,但是也是不合适的,咨询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导出爱的感觉,但是接提倡“爱”或者是“孝”,基本是不会有作用的。


所以宗教信仰这部分的小结是:不管来访者是否有宗教信仰,遇到把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的咨询师,最好还是尽早结束咨询关系。



  • 咨询师的个人修养如何去看待?


现在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常常加微信,微信是一个私人空间,所以,不仅在咨询过程中会接触到咨询师,而且在朋友圈里也可以看到咨询师的日常生活。


原本在咨询师的伦理守则中,来访者是不可以与咨询师做朋友的,不过教条总赶不上现实的变化,朋友圈就成了一个灰色地带。来访者与咨询师并不会因为朋友圈的存在而共同出现在社交场合,所以,某种程度上,伦理守则也管不着朋友圈。


对来访者来说,这有一个好处,就是可能可以窥到咨询师的私生活。咨询师谈恋爱了、咨询师旅游了、咨询师秀自拍了……对于有的来访者来说,这大大满足了他们对于咨询师的窥私欲,他们能够常常觉得咨询师就在他们的生活里。


这种关系对我们家庭治疗师来说不是问题,甚至是好事。但是可能对有的流派的咨询师来说会造成干扰。另外,对于有的来访者,咨询师的真实自我会产生一些困扰,他们会觉得,我的咨询师就是这样一个挫货吗?


很负责地说,咨询师在生活中和在咨询中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我的一位帅呆的、同时也德高望重、圈粉无数的老师,在小组体验的间隙会抽一根大麻为乐。在荷兰,大麻属于软毒品,是合法的,而在奥地利却是违禁品,所以,他的大麻至少要走私过来。所以这位老师可以说“道德水准相当低,连法律都不能遵守”。可是,这也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秘密,而且大家都对这个秘密很happy,有一种“哇塞,这么大牛逼的老师,竟然跟我们一样有缺点”的赶脚。


不过他真的个人魅力十足,他只要站在那里,就能让人感到他的淡定自如;从勾起的嘴角,感到他对这个世界的冷静和幽默。自然他的精神分析从来是预约满满。


一个在生活里恬淡自由随性,甚至有一点点“坏”的咨询师,常常意味着他已经能够接受自己身上“不完美”的一面了。他坦然,也不担心外界对他的看法,这样的人,如果同时他又把心理咨询做得很专业的,恭喜,你遇到了一个自我整合得很好的咨询师,他能带你上天带你飞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这部分的结论是:如果不小心看到了咨询师生活当中不是那么好的一面,其实未必一定是坏事,那些自我整合得好的咨询师更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自然能够帮你走得更远。只是,如果他的“坏”影响了心理咨询,也影响了你违反咨询师的伦理守则,甚至意图把你勾引到了床上,赶紧掰掰,还得是拉黑和投诉的节奏。


以上是我多年与我的心理咨询师们打交道的经验,望各位读者笑纳。


-END-


▼ 咨询师简介:

▲ 点击可达到咨询师主页了解更多信息或【预约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