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书笔法与符号》(下)

 文山书院 2017-05-25

十一、侧锋用笔

草书的用笔多为中锋,然而也掺杂着侧锋。中锋用笔表达了圆润、浑厚之书风,而侧锋用笔则势奇且多姿,时出新意。流畅的粗细变化,复杂的形体,也只有侧锋才能表达。所以侧锋更为活泼、灵动、锐利,其变化的幅度也最大。

如:“深、争、真”字中的一些笔法用了侧锋。


十二、隶法入书

草书的形成过程中,章草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而章草又源于隶书,所以今草中时而也有隶法入书。这样既有传统又有新意,婉通而精密,流畅而简便,古拙含蓄,避免雷同。 如:“长、孤、炉”三个字中都有这样的隶法出现。


十三、错落挥洒

草书的笔法有时是随着章法的错落与挥洒而变化的,因形为笔,或开阔,或放纵,或轻巧,或浑雄,或简捷,或繁杂……一幅较完美的草书作品,应是错落有致,挥洒自如。

我们看到一些青年作者,写草书时,常常叠格子,一字一格不敢越雷池一步,断然是写不出气势来的。

这里我们谈到的错落,是指一行之中的上下关系,其中包括大小、长短、近远等。我们谈到的挥洒,是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上下错落,左右挥洒是很明显的。

其中“天’’字倾斜至第二行,“飞”字又一个右挥笔进入了第一行,第一行的“云”字重心右倾,“淡”字又左倾,形成了呼应。草书的“势’’很重要,势在于形之中,有形则有势,无势则滞板,草如算子乏味致极。善书者反复琢磨,体察古今精品,不断研习,慢慢可得心应手,以笔表达其势动和情感。

究竟什么是势?近人沈尹默说:“形是静止的,势是活动的。”这样体会还欠精确。汉·蔡邕在《九势》中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孙子兵法论势篇中曰:“如转圆石,如千仞之山者势也。”可见势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趋向。前一笔必须为后一氅造势,才能笔笔相生;上一字必须为下一字造势,才能一气贯注。《草书技法》一文中说: “书势总之有二,即一收,一放。收而稳健、持重、凝结,亦如人之'内向’气质,是收敛的,人称·书如其人’,就意味着这个道理。放逸而生奇,是一种大胆的,出击性的,潇洒流落的,似人之“外向”气质。后者是“攻击型”、前者是“防守型”。古人亦认为如果懂得了“截”、“泻”两字的决窃,书艺则可成就。其实“截”就是恰当的收,“泻”就是恰好的放。”


十四、大圆笔法

草书中常出现大圆笔,要使大圆笔挺而有姿,不流于软滑,除了中锋使转的技法要掌握,还要有些圆中有断笔的出现,或者圆中有方笔的存在。


如“国“字的处理,左竖与右边的大圆笔成断笔。“园”字则由内向外大弧度的圆笔,行至右上角出现方笔。这样就避免了软滑无力之感。

如“风”字的右大圆转笔出方笔而中断,与左小圆转笔相区别。“虎”的二个小圆笔仍是中锋使转,而第三个大圆笔则出现方笔,以示道劲。

第二节 草书笔顺

草法的笔顺与其他书体基本相同,也有些特殊写法,笔顺的规律掌握不准确,也不能达到“意在笔先”。为使每个草字的不同结构的特定笔画配合得恰当合理,顺畅流速,必须弄清笔顺的先后次序。

一、先上后下

这是草法笔顺的基本原则,凡是由上起笔的字,一般都顺势而下。如“草”字的写法。


有的从头点开始的字,也可能最后写点,其目的是为了点的位置准确。如“家”字的写法。

二、先横后竖

草法是灵活多变的,在一般规律中还有许多特殊的笔顺。如“推”的左旁。


而左侧“木”字旁也可以先写竖再写横和其他连笔,如''杨’’字。


三、先左后右

这是一条死的规律,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凡是左右组合的字都应当这样写。如:“微”字、“犹”字等。

四、先中间后左右

这也是一条死的规律。如“墨”字的草法,笔顺为:先上后下,先中间后左右。


五、先外后内

这条规律与先内后外是对立的统一。比如“物”字的右旁就是先外后内,而“进”字的写法则是先内后外了。


六、先围后入

这种包围字的草法,可以先围后入,也可以先入后围。如“国”字的写法是先围后入,“园”字的写法则是先入后围。


七、分解字例

下面我们举一些字的笔顺:






第三节 草法意趣

写草书要痛快沉着,放纵而有分寸,灵活而雄厚,飞动而古朴,洞达而茂密,道润而骨力,放逸而准确,肃散而严密,婀娜而刚健。要把这些对立的形象和意境统一起来,并掌握得恰好是不容易的,这些都是草法的意趣。

唐代孙过庭对于草书有独特的见解:“使之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举润方燥,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园,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于楷则。”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无间心手,忘怀于楷则”,这些都是草书的意趣。

这当中''忘怀于楷则”,也就是说“过河拆桥”是生成意趣的关键。许多朋友的草书笔笔停顿,“呆如木鸡”,没有意趣,就是不能脱掉楷法!

归纳起来,方与圆、快与慢、静与动、让与争、续与继、轻与重、疏与密、提与按、曲与直、长与短、粗与细、浓与淡、干与湿、刚与柔、款识与章法都是意趣的内含。诸因素

以构成整体的、和谐的、美的图象。

第四节 草书南北派

我们前一章专门讲述了草书的笔法、笔顺和意趣。那么为什么还要谈一下草书的南北派呢?因为,南北两派书风不同,造成了笔法与意趣也不相同。我们在临习古人佳作时,不能用一种风格去临南北两灏的草书。

清代的阮文达认为正书、行草书可以为南北两派。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魏、燕、北齐、齐、周、隋为北派。钟繇、卫瑾为南北派的共祖。

南派则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褚遂良。

北派则索靖、崔悦、卢谌、高遵、沉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李邕、苏灵芝、殷仲容、颜真卿、王行满、韩择木、徐诰、柳公权。

南派书风为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篆隶的笔体在东晋已经改变了许多,所以南派草书渐失古意,已出现今草之势。

北派则是宗源古法,长于碑版,而蔡邕、韦诞、邯郸淳、卫觊、张芝、杜度的篆隶八分草书遗法,至隋末唐初,犹有存者。

阮文达作出扼要的评赞云:“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据此以言,则草书以施之于短笺长卷为宜。如果清远飘逸,则源于南帖的成分多;如果凝重茂密,则根子北碑的成分多。笔者认为,强求划一的南北派之分,会导致书风的僵圃。造诣较深的人,北碑南帖上溯篆隶,俱有所得,根深叶茂,独辟新径,济南北派为一体,会有成就的。所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谈到:“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

他列举了许多北碑同南、南碑同北的例子:

“北碑中若《邓文公》之神韵,《灵庙碑阴》、《晖福寺》之高简,《石门铭》之疏逸,《刁遵》、《高湛》、《法生》、《刘懿》、《敬显惯》、《龙藏寺》之虚和婉丽,何尝与南碑有异?”

康有为又云:''南碑当溯于吴,吴碑四种,篆分则有《封禅国山》之浑劲无论,《天发神谶》之奇伟惊世,《谷朗》古厚,而《葛府君碑》尤为正书鼻祖。……晋碑如《娄宝子》二碑,朴厚古茂,奇姿百出。”以上这些南碑的风格也不比北碑差。所以引用了这些文字,不外乎说明写草书时,初学者临习时要考虑南北书风,而到了较高的水平,创作时万不可受此拘泥。康有为的论点可以借鉴。

第五节 学草书秘诀

应当说学草书有诀而不秘。那些将草书神化的理论大可不信。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说:“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基本。”这不是说,两个月或一百天即可以学好草书了。真、草、隶、篆、行诸体,比较起来草书是聂难的了。但如果方法对,路子准,不要很长时间会有收效的。下边谈几点笔者学草书的体会。

一、熟练笔法

草书的笔法变化多端,随机应变,一个字有几种或几十种写法,而这些笔法中,关键之笔是圆转笔的提、按。有的朋友将草书写得一样粗细,状如秋蛇,软弱无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提、按笔的使用。只提不按字感轻飘乏味,只按不提字如墨猪。通篇作品提、按不明显,是很难想象成什么样子的。如“山河”两字,第一种是只提不按;第二种是只按不提;第三种是提按结合的。

笔法的熟练掌握,只有反复练习,多次地重复,熟能成巧。从某种意义上说,量的积累对于初学者是重要的,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但是,有了一定造诣,书艺水平较高了,量的积累是次要的。

一、高管执笔

做草书的执笔方法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高管执笔是写好草书的关键之一。高管执笔的优点有二:

其一,视野开阔,纵观全局。欲高管执笔必站书,坐书是达不到效果的。做草书要挥洒,大幅度的使转笔,如果是低管执笔是不能实现的。

其二,灵活旋转,便于提按。高管执笔旋转半径加大,悬肘做草书;低管执笔,费力而笨拙。只有高管执笔才便于提按。

三、组诗记字

常用汉字30 00- 50 00个,搞书法的可达到7000字,这么多字的草法,何况一个字又有多种草法,全凭死记硬背是困难的。而做草书又要一气呵成,否则就不能贯气,写一首诗,查一首诗的草书写法,是搞不出好的作品来的。怎么办?

笔者认为“组诗记字”是个好办法。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28个字,反复临写,直到默写也行如流水,再换一首。依此下去,一年攻下50首诗就是1350个字,五年便能掌握6750个字,这是多么可观的数字啊!

四、熟记符号

草书符号是写好草书的依据,那种一味追求狂野,根本不考虑草书的规范化或符号的约定俗成,其作品不称为作品,不过是“心昏手迷,乱写一通”而已。有些朋友不肯下这点功夫,这是事半功倍的劳动,不可忽视。

如:惧、学、兴、业、农、严、巢、无、舅、选、贯、响12个字的写法,只要记住符号,很容易掌握。后面专有一章介绍草书符号。

五、切忌重复

这一点专门强调一下,初学草书或有一定基础的,争取每天或每周不写重复内容,这样能强逼着自己掌握大量生字的草法。有些朋友,走到天涯海角,永远是那首保留节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是“振兴中华”四个大字。一年后再见到他,还是老一套。

这样对学习草书是不利的。笔者认为,草书的关键不是笔法而是结构。突破结构这一关除了组诗记字之外,更重要的是不写重复内容。

六、大胆实践

书法艺术源远派多,颇为不易。尤其是草书,初学之士,述效难图,不可中途气馁,要为自己的成功,创造必备的条件,笔者认为,大胆实践是成功的前提。这种大胆实践包括两层意思:其一,练习中大胆实践,不要以为练习中就没有人胆实践过程,练习时草草做书,不慎重,不严谨,不大胆,搞作品时也不会有佳作出现。其二,创作中的大胆实践,一幅成功的草书作品,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琢磨实践才诞生的,偶然的一挥而就是有的,但不会经常出现,汲取古今书家的佳作,大胆创作,大胆实践,不要怕失败,这是个实践认识反复的艰苦的过程。

七、楷精学草

有的朋友断言道:先精写多种楷体后方可做草书。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个问题,唐楷出现之前有没有草书,答案只一个:有。草成于汉,先于晋唐一千多年。那么,那个时候的草书怎么来的呢?蔡邕、刘德升、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根本没见过唐楷,草书仍然写得那样出色,言必称先精唐楷,而后学草的观点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初学书法者可先从汉隶入手,因为章草源于汉隶。学草书应先学章草,而后再学今草。这是一条较为好的途径,朋友们不妨试一试。

八、提高修养

草书作品多半与书写的内容相通,与作者的修养也是分不开的。因而需通晓哲学、文史、诗词、书法理论以及其他学科的一般知识,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书法艺术美应符合客观存

在的美的规律,而不是主观臆造,否则不成其为艺术作品。

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临池虽多,只是盲目的实践,是美是丑,自己全无把握。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鉴赏书法艺术的水平,必须使自己的知识面越宽广越好,苏东波说: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与此同时,要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今名人书法艺术造诣深者,其学识必有过人之处,理存必然,几无例外。

九、名帖目录

《急就章》传吴皇象书。章草。

《索靖出师颂》章草。15行。

《月仪帖》索靖书j章草。

《平复帖》陆机书。

《十七帖》王羲之书。草书。132行,1160字。

《屏风帖》唐李世民书。草书。

《薛刻书谱》孙过庭书。草书。

《孙过庭书千字文》草书。

《张旭书千字文》狂草。

《肚痛帖》张旭书。草书。

《争座位稿》颜真卿书。行草书。

《怀素草书千字文》大草书。

《圣母帖》怀素书。草书。

《藏真棒公帖》怀素书。草书。

《寒切帖》王羲之书。草书。5行,50字。

《远宦帖》王羲之草书6行。

《大道帖》王羲之草书2行。10字。

《游目帖》王羲之草书11行,101字。

《行穰帖》王羲之草书2行,15字。

《此事帖》王羲之草书3行,20字。

《上虞帖》王羲之草书7行,58字。

《送梨帖》王献之草书2行,11字。

《鸭头丸帖》王献之草书2行,15字,

《中秋帖》王献之草书3行,22字。

《智久真草千字文》

《书谱》孙过庭草书351行,3500余字。

《景福殿赋》孙过庭草书20行,400余字。

《绝交书》唐李怀琳草书159行,12 09字。

《古诗四帖》董其昌草书40行,188字。

《上阳台帖》李白草书5行,25字。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草书25行,234字。

《自叙帖》怀素草书12 6行,698字。

《论书帖》怀素草书9行,85字。

《食鱼帖》怀素草书8行,56字。

《怀素干字文》草书84行,1045字。

《苦笋帖》怀素草书2行,14字。

《神仙起居法》杨凝式草书8行,86字。

《相见帖》苏洵草书10行,101字。

《陶生帖))蔡襄草书10行,87字。

《寒食帖》苏轼行草书15行,129字。

《东武帖》苏轼行草书5行,47字。

《致伯充太尉尺牍))薛绍彭草书8行,73字。

《昨日帖》薛绍彭草书7行,52字。

《花气诗帖》黄庭坚草书5行,28字。

《诸上座帖》黄庭坚草书92行,477字。

《李白忆旧游诗卷》黄庭坚草书52行,340余字。

《寒光二帖》米芾行草书5行,36字。

《丞果实帖》米芾行草书16行,132字。

《论草书帖》米芾草书9行,65字。

《元日帖》米芾草书10行,75字。

《吾友帖》米芾草书10行,90字。

《两三日帖))米芾草书6行,36字。

《天机帖》米芾行草书10行,85字。

《吴江舟中诗帖》米芾行草书44行,125字。

《杜门帖》米芾草书10行,62字。

《清和帖》杨万里草书14行,101字。

《荔酥沙鱼帖》范成大草书9行,114字。

《书翰文稿帖》朱熹行草书48行,20 00余字。

《奏记帖》陆游草书21行,244字。

《木鸡集席》文天祥草书24行,213字。

《赵松雪书急就章》

《赵松雪六体千字文卷》

《康里书述笔法》共103行。

《宋克草书涛卷>共126行。

《祝允明草书诗轴》共4行。

《祝允明草书诗翰》

《文征明四体千字文》

《文征明草书兰亭序》

《文征明书渔父词十二首》行草书。

《王守仁象祠记卷》草书94行。

《王宠自书诗卷》草书。

《王宠书自作杂诗卷》草书七律八首。

《徐渭行草诗卷》

《徐渭草书诗轴》共4行。

《董其昌行草赤壁赋册》共18页。

《黄道周行草书五言律诗》

《黄道周草书诗轴》

《韩道亨草书诀百韵歌》

《张瑞图草书诗轴》五律一首。

《王铎薄游诗卷》草书16行。

《王铎草书杜甫诗卷》共38行。'

《王铎草书轴》共4行。

《傅山草书除夜诗》七绝一首。

《傅山草书诗轴》五律一首。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