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犀角地黄汤——经方解读(四十八)

 AB向往神鹰 2017-05-26



犀角地黄汤——经方解读(四十八)

 

【组        成】犀角一两(1.5-3克),生地黄八两(30克),芍药三两(12克),牡丹皮二两(10克)。

【服        法】四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现代服法:水煎,冲犀角粉和服)。

【讲        解】本方为治邪热完全入血分发生出血如吐血、咳血、衄血、发斑之剂。本方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功效。方用犀角清营凉血、清热解毒为君;生地清热凉血,协犀角清解血分热毒,并能养阴生津,以治热甚伤阴,为臣;白芍养阴凉血止血妄行为佐;丹皮凉血祛瘀为使。本方用丹皮一可使已离经之血解散,一可进一步防止热与血再结成瘀。丹皮的特点是散瘀血而不动血,功长消散离经外溢的瘀血而没有加速血行、加重出血之弊,并能佐制寒凉药物凉遏生瘀,符合“凉血散血”之旨。古人认为治犀角地黄汤症,不清其热,则血不宁,不滋其阴,则火不息,不祛其瘀,则新血不得复生。此方面面俱顾,确是止血良方。

【临床应用】本方主治热甚动血,身热,吐衄、尿血、便血、斑色紫黑、舌绛苔少,如大出血可见淡白舌,不一定见绛舌。如遇蓄血发狂,漱水不欲咽,腹不满,但自言痞满,大便黑而易解者也可应用。

其次,还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瘀、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尿毒症、各种败血症、疗疮肿毒等出现高热、出血而属于血热者。也可用于烧伤,多加玄参、黄连以清热解毒。

在临床运用上,多将白芍改赤芍,因为赤芍功能清营凉血、活血去瘀,治疗热病出血、发斑的作用,较白芍为优。若热伤阴血较甚,则可用白芍。犀角多以广角10克代替,甚或用水牛角代。多用生地、白芍、丹皮也有效。例如生地60克、麦冬30克、生草10克、白芍30克、丹皮15克。吐衄者,加茅根、侧柏叶、旱莲草以凉血止血;便血者,加地榆、槐花以清肠止血;尿血者,加茅根、小蓟以利尿止血;心火盛者,加黄连、焦栀子以加强清心泻火作用。

本方与清营汤均以犀角、生地为重,用治热入营血之身热夜甚,烦躁不眠,昏谵舌绛等症。然木方纯由血分药组成,清热凉血中辅以散瘀之品,用治热盛动血之症;清营汤则于清营泄热中配以清气药,使透热转气,气营两清,以防邪陷心包或热盛动血,所以治邪热初入营分之证。

【方论选录】费伯雄:“犀角化斑,解毒,凉血清心,又能引地黄直达肾经,壮水制火,故吐衄症中多用之。然治心肾则有余,而非肺肝之正药,若治衄血等,不如羚羊角之效,至谓升麻可代犀角则其说尤谬,既有郁火再加风药,逼血上,不旋踵而败矣。”(《医方论》)



包潘良——在线辅导

浙江省东方中医信息化技术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