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治疗理论》

 徒步者的收藏 2017-05-26

家庭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黄蓉 2009213777

武汉 430079

摘要 家庭治疗的基本观点在于家庭治疗师认为,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独立存在的,某个人的病症意味着他同周围的大系统(家庭、社区、社会)的互动出现了障碍。在个别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所谓的当事人,是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表征者。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有多世代家庭治疗、结构家庭治疗、系统家庭治疗、策略家庭治疗、经验/人本家庭治疗、社会建构主义家庭治疗。在实际的治疗当中,往往是多种流派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1 研究背景

家和万事兴”这句俗话极好的反映出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家庭的利益高于个人。家庭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先决条件。传统中国文化中名目繁多的家规家训无不是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使得各位家庭成员能够为了家庭的整体目标而团结统一。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往往都同家庭维系在一起。成功了是“光宗耀祖”,失败了可以到家庭的“避风港”寻求安慰和支持。

家庭治疗发展至今,其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对于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的实证性研究仍较为欠缺,依然处于思辨观察层面,须深入研究证实,才能使其上升到科学实证的高度。这个问题并非家庭治疗所特有,而是所有心理治疗和咨询理论在建立其科学体系和推广发展的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因而,将家庭治疗这一先进的方法引入中国心理治疗和咨询领域之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理论和概念的科学性。

本文主要介绍家庭治疗的主要理论和各个流派的技术。文章会用两个真实的例子来阐明家庭治疗理论的实践。

2 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家庭治疗之核心在于系统观[1]。家庭治疗师认为,把某个人的病症看成是他个人的问题是不妥当的。其症状意味着他同周围的大系统(家庭、社区、社会)的互动出现了障碍。他只是家庭症状的体现者。有的治疗师认为带症状者的症状出现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家庭原有的平衡,或是转移矛盾,转移家庭成员的注意点,是一种保护措施。也有治疗师认为,带症状者的行为是对家庭压力所做的反应,而不是维持家庭平衡的保护措施。家庭治疗系统观持交互决定论,并认为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处于家庭之中,而不是独立于家庭系统之外。 也就是说个人的行为或心理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于其家庭内部出现问题所致,个人问题只

是家庭系统出现故障的一个外在表现,在个人问题的背后通常蕴藏着更为严重的家庭问题。因此,要想有效并彻底地解决个人问题,不能仅从个人身上寻找原因和方法,而因以家庭整体作为治疗对象,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个人,找到个人问题的真正症结,通过对家庭内部系统的调整和改善来达到对个人问题的治疗。

家庭治疗的目标是以家庭为治疗单位,改变家庭成员间不良的互动方式以及家庭内部不良的互动结构,改善、整合家庭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家庭治疗强调,通过理顺家庭关系,加强家庭的积极功能,以达到改变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帮助家庭和个人同时成长的目标。因而在家庭治疗中应遵守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家庭为治疗单位。此外还有中立原则,即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对家庭成员或关系做评价或带入感情色彩;保密原则,中国人都重视“家丑不可外扬”。循环提问原则,这是系统家庭治疗中技术。通过循环提问,即逐一向每个家庭成员提问,可以使每位家庭成员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平等对待的。避免家庭成员感到自己是被冷落,被孤立的。

2.1 多世代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

创始者博文(Bowen)认为,慢性焦虑是所有病症的主导原因,无论是精神分裂、癌症或厌食症。相对应的对策以及预防药就是“区隔化”。这里的区隔化指的是一种能够维持自身的独立完整同时隶属于家庭的或其他群体的两种驱力间的平衡。区隔化低的人情绪融合度高,也就是说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人们倾向于找与自己区隔化程度相似的伴侣。当焦虑程度增大时,区隔化程度比较低的夫妻就容易互相影响,增大彼此的焦虑感。他们会寻找各种途径来降低紧张和潜在的威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把第三个人牵扯进来,形成三角关系。如一对夫妻的矛盾未解决,可能不去直面自己的矛盾。而是把注意力和焦点转移到照顾子女上。

多世代传承是博文独特的一个观点。认为不良的情绪系统是几代延续下来的。博文的家庭治疗至少要了解三代的家庭关系。并绘制出家谱图,提供进一步的分析。

2.2 结构派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次系统(subsystem)和边界(boundary)。

家庭结构就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程度和家庭联盟。在一些功能不良的家庭结构中,可能存在着像母亲与孩子联盟,父亲被孤立的家庭结构。这样的结构就导致了夫妻次系统的功能不健全。在教育子女方面就会失调,教育子女是夫妻双方的事。但若母亲和子女形成联盟,子女不听父亲的话,这样的家庭互动模式会带来子女在受教育方面的缺失。也使家庭中

夫妻子系统边界不清。

2.3系统派家庭治疗(systemic family therapy)

系统派的治疗特色是“反矛盾”(counter paradox )。治疗师不但警告家庭不要过早改变,甚至还会扩大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差异。使家庭成员在高压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找解决的办法。

系统派的家庭治疗的工作模式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首先是假设形成(hesizing)阶段。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系统或关系的陈述。治疗师在同家庭会谈之前,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讨论,提出导致家庭问题的可能成因。这就像一张关于家庭问题的地图,给治疗师指引一个方向去询问各种问题,并用收集到的信息去证实、修改或推翻假设。第二,要注意循环性。也就是说家庭互动模式不是线性的因果序列,而是由互为因果的反馈链构成的。相对应的技术就是循环提问(circular questioning)。这一技术反应了米兰派系统性的理论假设。治疗师通过提问发掘不同家庭成员对于某些事件或关系在观点上的差异,因而所关注的是家

庭的关系,而非个人症状。三,保持中立(neutrality)。是指治疗师努力与所有家庭成员维持联盟,避免陷入家庭的联合与同盟之中。

系统派的治疗的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正向解读(positive cormotation),即治疗师暗示病症或负面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好的,把症状解读为积极的、正向的,可以减少家庭对治疗师给出的分析解释以及对未来改变的阻抗。

2.4 策略派家庭治疗(strategic family therapy)

之所以称之为“策略派”,是因为这一流派的治疗师认为,问题本身是真实存在的,必须由治疗师提出一套策略来加以解决。所以,只要治疗师用他的指导者和权威的姿态,下达指令,要求家庭执行新的互动关系,问题就会改变。显然,在这里,治疗师是掌控全局的,并对家庭的改变负有全部的责任。

2.5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技术

其治疗理论和方法是基于人性本善的基本信念以及对于家庭沟通的重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关键是将控制个体或家庭病态表现的能量重新塑造和转化,而不是单纯的消除症状,是健康取向的治疗方法,因此又被称为人性认同过程模型。

2.6 社会建构主义家庭治疗

主要观点是,我们的信念系统不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建构”。因而,治疗师不可能揭示家庭的“现实”。治疗师不是一个外来专家的角色,而是平等地和家庭成员对话。共同建构出新的意义。

3 家庭治疗的实践

3.1 家庭治疗运用于治疗社交恐惧症的一例案例

主诉不上学,害怕与人交往,出门时总是闭着眼睛。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程度,母亲工人,父亲保安。当事人觉得世界很黑暗,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看都不想看。女儿与母亲联盟,父亲被孤立。女儿不听父亲的话,女儿和母亲的界限过于亲密。女儿要去买什么东西都差母亲去。在家里,女儿凌驾于父母次系统之上。疗师采取了家庭塑性(family structure)技术来促进他们对于家庭互动和关系的认知和体验。女儿单脚站在椅子上,爸妈站在地上扶着她。没到半分钟,女儿就受不了了。治疗师点明,女儿能够凌驾于父母的次系统之上,是有父母的允许或是支持为前提的。父母一直支撑着女儿,女儿才可以单脚站立在椅子上。母亲在过程中也知道不能一直扶着,一直扶着很累。就像在生活中,母亲要叫女儿起床,要给女儿烧饭做菜。很累的时候,女儿要买周瑜民的磁带,还是会帮女儿去买。

由于女儿在家中很霸气,在父母说话的时候会插嘴。这样破坏了夫妻子系统和家庭间的界限,治疗师在于父母谈话的时候要求女儿和父亲换位置(原本女儿和母亲坐在一起,父亲坐在离母女比较远的座位上)。换位的技术是结构家庭治疗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结构家庭治疗师认为空间结构一定程度上是心理结构的隐喻。改变空间结构对心理会造成冲击和影响,换位则有助于划清父母次系统和女儿间的界限。

治疗师在给家庭做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家庭的互动模式并需要挑战症状。在了解了家庭的互动模式后,将家庭成员的关注点从带症状的个人身上转移到家庭的结构上。让家庭成员意识到某位带症状患者的问题不是患者自己的问题而是家庭互动模式的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家庭治疗师主要是综合使用多世代家庭治疗的理论,结构家庭治疗技术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技术,使家庭治疗融合使用。

3.2 家庭治疗运用于治疗青少年吸毒的一例案例

3.2.1 案例介绍

案主李丽,女,21 岁,身高160cm,皮肤白皙,体型偏瘦,精神状态较差。某大专院校学生,有两年的吸毒史且以吸食 K 粉、冰毒等新型毒品为主,目前的喝药计量为每日 70 毫克。父母为私营企业老板,家庭经济情况良好。父母生意忙,李丽很早就去寄宿学校上学。父母很少去看望李丽。只是满足她物质上的需求。缺少了对李丽情感上的关心与关怀。

第一阶段治疗,治疗师主要采用咨询与治疗中的共同要素共情和倾听来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消除紧张感。接下来治疗师采用循环提问的方式向家庭成员提问,旨在使父母意识到自己在照看子女的不当之处。启发家长联想自己的行为与还自己吸毒之间的关系。 2

李丽有意愿戒掉自己吸毒的行为。在和一些吸毒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想到吸。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并不很主动吸,除非觉得很难受。李丽觉得自己很孤单,有时想着自己一个人不如和那些朋友们一起。这也是她渐渐沾染上瘾的原因。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采用结构家庭治疗中的重构家庭策略,采用了系统派中的正向解读策略。布置李丽的父母和李丽每周打3次电话,李丽记录下自己在和父母打电话前后的感受,展示出对父母的不满之处。治疗师从积极的角度,对这些“不满之处”重新赋义。使信息中的积极一面展现出来,这样更利于家庭的改变。治疗者用的较多的技术是安排任务,使家庭成员从行动上开始改变。行动的改变能给家庭成员带来不一样的认知。

家庭治疗和药物的结合,有明显的效果。案主SCL-90结果在治疗前后的改变显著。治疗师力求塑造一种多维度的家庭治疗方法,将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系统式家庭治疗法以及萨提亚家庭治疗法这三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予以融合,从更加全面的视角,运用更加丰富的治疗技巧来帮助个案家庭解决家庭问题。

从治疗结果来看,这种多维度的家庭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不仅患者的个人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隐藏在其后更深层的家庭问题也成功得到了解决。 4 个人体会

在家庭治疗中,要使症状得到解决,首先需要让家庭成员意识到问题不仅仅是在一个人的身上,需要家庭成员共同作出努力。家庭治疗有家庭治疗的治疗特点和技术。但是在建立关系以及咨询的整个过程中,咨询的共同要素(同感、共情、倾听、真诚理解)同样需要遵守。家庭治疗的各个流派之间不是孤立的,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例如在治疗社交恐惧的案例中,运用了多世代家庭治疗的区隔化理论。使用了结构家庭治疗的重构技术、换位技术,使用了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家庭雕塑技术。

但要是治疗能达到效果,需要灵活使用这些技术。这与治疗师对理论的理解和个人经验有关系;由于参与治疗的人是一家人或是家庭的一个次系统,时间上的安排比较受局限,连续性可能会受阻。因而,家庭治疗的发展需要治疗师融汇各个流派的理论基础。增加个人经验。

参考文献:

朱臻雯,《家庭治疗在中国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胡婷,《青少年吸毒及其家庭治疗》 中南名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贺庆莉,《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个案研究及其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价值探讨》 陕西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赵玲,《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傅文青, 岳文浩《系统式家庭治疗过程中的若干观察和思考》 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25001 2)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第14卷第5期

范文二: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Jou!!!!垡塑!!!!!垡!!望!!!坚!!塑!蔓!!!!!,呈010.V01.10,No.1

综述?

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窦斌陈青萍

【摘要】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对于家庭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及梳理,有助于促进家

庭治疗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本文首先阐明了家庭治疗的涵义,并简述了家庭治疗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史。从治疗的关注点和治疗的方法、动力过程两个方面总结了家庭治疗各流派之间的不同之处,并从

关系取向、循环因果以及关注当下三个方面归纳了各流派的共同之处。最后从不同流派的整合、以具体

问题为中心的治疗、后现代主义的治疗以及与社会工作相结合四个方面展望了家庭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家庭治疗;

心理治疗;

综述文献

doi:10.3969/j.issn.1009—6574.2010.01.034

Theoryandmethodinfamilytherapy

DOUBin,then

Qing-ping.

School

ofPsychology,Shaanxi

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Keywords]Familytherapy;Literaturereview;Psychotherapy

1家庭治疗的涵义

家庭治疗是将个体置于关系之中去考察其心理问题[1],并针对整个关系网络(系统)采取干预措施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从两人之间,到家庭,再到社区,甚至整个社会都囊括在这种关系的范围之内。.之所以不称这种治疗形式为关系治疗,而称之为家'庭治疗,是因为尽管关系的类别多种多样,但对个体而言,对其影响最深的关系网络还是家庭。

有关系存在,就必然有沟通和交流,那么关系中的双方或多方也自然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产生动力,形成结构,于是便有了系统。因此,唯有将家庭作为治疗的主要对象,从关系和系统的视角去考虑个体所处的位置,所受的影响,所作的反应,所产生的困扰,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其心理问题的实质,进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也正是家庭治疗的主旨所在。2家庭治疗的产生背景以及发展历史

家庭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些精神科医生发现,经常在病人的病情好转

时,其家中的其他成员就会出现种种不良的反应。

代,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多元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扩展了到心理学领域,其对家庭治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构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两个方面。90年代在家庭治疗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转变是:家庭治疗各流派之间的界线开始消融,“整合”[3j的浪潮随之而来。没有人再坚持声称自己是纯粹的某某流派的治

疗师了。

3家庭治疗不同流派之辨析

3.1

各流派之间的不同点要去解决一个问题,至

少先要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了家庭治疗的治疗关注点、治疗方法和动力过程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也正是各流派之间的相互区别之处。目前主要的家庭治疗流派有:Bowen式系统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经验式家庭治疗和叙事家庭治疗。3.1.1治疗的关注点自我分化[43是Bowen式系统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分化就是指将个体从家庭的情绪混乱中部分地解放出来的过程。自我分化的人拥有独立且成熟的自我,能够平衡理智和情感的关系,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而未分化的人很难作出客观、理智的思考,倾向于对事物作出情绪化的反应,要么盲目依附,要么拒绝一切。Bowen流派还认为,通过家庭,孩子可以从父母那里传承相同的甚至更低的自我分化程度,并且,这种传承是在多代之间不断延续累积的。

依据Minuchin的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子系统是指家庭成员依据代际、性别、兴趣爱好等不同属性构成的家庭系统之内的小系统(如:父母子系统、子女子系统等),并且这些子系统之间总是存在着界线,以保护子系统的独立自主性。该流派用子系统和界线来描述家庭成员在互动中所形成的家庭结构

经过探索,“病人和家庭相互影响”这样的结论便最终跃然纸上。由此,家庭开始成为一些治疗师的治疗对象,家庭治疗运动也拉开了帷幕。

20世纪60年代是家庭治疗的成长时期,各个流派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和技术。1962年,Acherman和Jeakson创建了第一本家庭治疗领域的专业杂志《家庭进程》[纠。家庭治疗的黄金时期是70年代,这一时期各个学派都进入了成熟期。70年代后期,女权主义对家庭治疗的影响日益显著。80年

作者单位:710062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94?

万方数据 

和系统。界限的清晰性和渗透性对于家庭系统的运作是非常重要的¨]。当家庭子系统之间的界线过于弥散的时候会导致缠结,而过于僵化的时候则会导致疏离。这两种情况都破坏了正常的家庭结构,会造成个体的心理问题。

在以Whitaker为创始人的经验式家庭治疗流派看来,家庭问题是由情感意识的缺失、表达情感能力的丧失、对问题反应的刻板僵化以及对本能冲动的禁止所共同导致的L6]。这种功能丧失的家庭十分害怕冲突的浮现,于是他们竭尽全力隐藏自己的真实体验,以营造一种表面的和谐和依附。对于他们而言,家庭不是为了获得满足感,而仅仅在用于寻求安全感。很明显回避绝不能解决问题,只能使问题在黑暗中不断发酵,直至喷发。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不能真诚的表达自我,也会逐渐地与真实的自我疏离,变得焦虑、冷漠。

叙事治疗流派高举建构主义[7]的大旗,认为人们通过构建故事而理解他们经历的意义[8]。叙事流派还认为对于自己经验的叙说,决定了个体注意什么,记住什么,因而也决定了个体如何面对未来。当个体以消极的、自我挫败的方式阐述他们的经验时,问题便会由此而来。而且,叙事流派还认为,个体所内化的当今社会文化中的一些破坏性的观念,如:女性要苗条才算漂亮、男人不能表达自己的软弱等,也会对个体如何解释自己的经验产生巨大的影响。3.1.2

治疗的方法和动力过程:由于代际传递和三

角化导致了个体的低自我分化水平,因此,治疗的关键点就在于理清整个家族系统的脉络,并且化解其

中存在的三角关系。治疗者首先要通过家族图的方式收集和整理多代间家族系统的重要资料,将已呈现的问题置于多代系统间的脉络之中,同时界定出主要的症状性三角关系及相关的三角关系,并在家庭内最为重要的三角关系上做出改变。这种治疗性的三角关系可转换问题持续存在的三角关系,对家庭系统造成深远且持久的改变[9]。三角关系的解构可以帮助个体从原生家庭中分化出来,实现自我的独立发展。

结构式流派认为首先要以尊敬、顺应的态度进入家庭,与每一位成员都建立良好的联系,并尊重家庭的等级结构和组织。接着,通过活现的方式引发家庭成员的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和勾画家庭结构。之后,重新确定子系统之间的界限,并帮助父母子系统重新确定等级权威。在缠结的家庭里要增强子系统之间的界限,保证成员的独立性;而在疏离的家庭里则要削弱界限,增加成员之间的接触。这样,家庭结构的重建就会促使个体问题的解决【5.10]。

对于经验式流派而言,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治疗师的开放和真诚以及他们的人格力.量。要打破

万 

方数据家庭中持续已久的对个体情绪经验压抑的传统,就必须得有一定力量。这里强调经验式碰撞【l¨,亦即治疗师要融于家庭的互动过程之中,并通过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绪经验,去影响每一位家庭成员,以催化其改变。而且,一些治疗师还会使用诸如家庭重塑【6’1引、角色舞会[133等技术,去进一步激发治疗的情感深度,以及发掘个体自身所具有的成长资源。情感经验的表达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使整个家庭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外化[1"是叙事流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个体将消极的叙述转变为积极的叙述,如:将“我是懒惰的”转变为“懒惰连累了我”。这样,把问题故事从个体的或者来访者家庭的感知中比拟性地抽取出来,并且将其重新定义为一个外在的实体[15|。叙事流派治疗师会询问个体的例外情况,促使个体觉察自身已有的解决问题的资源。进而,帮助个体展开新的叙述,如:我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战胜某个问题。并且,这种新的叙述可以改变个体对目前以及将来,在家庭中所经历事件的看法和应对方式,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可以看到,Bowen流派的疗效是通过对家庭系统中的三角化关系进行解构,进而导致个体的分化、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的。结构流派通过重建家庭结构来促使个体问题的解决。因此,以上两个流派的治疗动力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经验式流派通过实现个体的开放来达到家庭的改变,再到问题的解决。叙事流派则是从个体的新叙述过渡到家庭问题的解决。以上两个流派的心理治疗动力过程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3.2各流派之间的相同点有不同点,自然就有相同点。家庭治疗各流派的相同点有关系取向、循环因果以及关注当下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同时是个体治疗同家庭治疗的相异之处。

3.2.1关系取向更多地意味着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亦即将个体以及他的问题放置在特定的关系中去考虑【l’16',而不是孤立地、单独地去看待,像个体治疗所做的那样。这同时也说明了,家庭治疗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整个家庭都作为治疗对象,这仅仅是一种考虑问题的方式。

3.2.2循环因果认为关系的双方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传统的个体治疗遵循线性因果的思维方式,认为只要从个体的过去出发,找到引发问题的原因,便能最终解决问题。这对于物理世界来说,应该是毫无问题的,但对基于互动关系的人类世界来说则是行不通的。因为,现在不仅是过去的发展,更是正在进行的循环反馈圈中的一部分。因此要解决个体问题,就必须考虑关系中的循环反馈。

3.2.3

因为关系取向以及对循环因果的认同,使得

95?

JournalofNeurosci—en—cea鲤丛!坐型旦!坐!!!盟0,V01.10,No.1

家庭治疗比个体治疗更加关注家庭当下的状况。无论是分析家庭中的三角化、家庭结构还是沟通模式均是针对当前情况而言的。表达情绪经验、重构生活经历也是要求个体对当前状况做出新的反应。4家庭治疗发展趋势的展望

通过对已有主流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家庭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不同流派的整合、以具体问题为中心的治疗、后现代主义的治疗以及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等四个方面。

在20世纪90年代,家庭治疗各流派之间的界限已渐渐消融,形成了整合的趋势。国内有学者认为存在三种不同的整合模式:对整合性理论的构建,技巧层次上的整合以及对促成疗效的共同因素的综合¨7|。目前,国内对抑郁症的整合家庭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8_19]。整合绝对不是胡乱拼凑的大杂烩,而是由一个主线贯穿起来的联合体,不会削弱各个部分的原有效果,而是会增强整合模式的最终效

果。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主要方面,短程治疗、家庭治疗的本土化等也都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纵观整个家庭治疗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到家庭治疗正在朝着开放、务实以及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而且,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功能单位,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因此,家庭治疗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

[1]汪建新.关系的探究与调整:西方家庭治疗的新视角[刀.南京

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8—92.

[2]IreneGoldenberg,HerbertGoldenberg.家庭治疗概论[M].西

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WilliamC。Nichols.IntegrativeFamilyTherapy[J].JPsycho—

therapy

Integration,2001,11(3):289—312.

[41易春丽,钱铭怡,章晓云.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

简介[J].中国心理J三生杂志.2004,18(1):53--55.[53

Helen(Yuen)Ko.Minuchin’SStructuralTherapyforVietnam—

ese

ChineseFamilies:ASystemsPerspective[J].Contempora—

ryFamilyTherapy.1986。8(1):20一32.

Innovativein

与各流派间的整合趋势相呼应的是,家庭治疗及其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具体临床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据多年的家庭治疗研究显示,家庭治疗在物质滥用问题、儿童行为问题以及婚姻和关系不良问题上的效果似乎是很不错的。可以肯定,针对特定临床问题的整合模式将会越来越多,而纳入家庭治疗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具体问题也将越来越多。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家庭治疗的影响不仅是持续性的,而且是根本性的、变革性的。遵照循环因果理念,家庭治疗师将认为在家庭暴力问题中,男女双方互为因果,因此,应该对该问题负均等的责任。而女权主义对传统文化中潜在的性别偏见的质疑,将使这些家庭治疗师不得不考虑这样的看法是否合理。多元文化主义将促使家庭治疗对不同的文化背景给予更多的尊重,以及在治疗中更多地考虑种族、民族、宗教、教育水平、性取向以及社会阶层等因素。建构主义则将治疗师从专家变为了合作者。

系统内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而家庭又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那么社会的其他部分对家庭的渗透和影响将是不可避免的。实际生活中,很多家庭问题已远非心理上的家庭治疗所能单独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物质性的援助。Rojano¨1]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他不仅帮助有问题的家庭寻求心理上的恢复,还通过联系社区和其他的社会团体,为他们寻找工作,解决住房,使他们能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Rojano的实践是一个信号,它预示着家庭治疗必将与其他社会工作相结合,共同帮助每一个困难家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并获得更高

的生活质量。

[6]LisaC.Tuttle.ExperientialFamilyTherapy:An

Approach

to

theResolution

Gen

of

FamilyConflict

Genetic

Counseling[J].JCounsel.1998,7(2):167—186.

[7]胡赤怡,李维榕。王爱玲.试论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J].医学与

哲学,2005,26(8);63—65.

[8]IngridD.Bloos,ThomasSt.JamesO’Connor.AncientandMe—

dievalLabyrinthand

DoThey230.

Contemporary

Narrative

Therapy:How

Fit?[J].PastoralPsychology,2002,50(4):219—

[9]王娜娜,汪建新.Bowen家庭治疗模式评析口].医学与哲学,

2005,26(8):61—63.

口o]祝菡.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评析[J].社会心理科学

口],2007,22(3/4):48—51.

[11]Michael

Nichols,RichardC

Schwartz.家庭治疗——理论与

方法[M].上海:华东理工大出版社,2005.

[12]杨明娟.萨提亚治疗模式简介[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

112—115.

[131王琪,扬帆.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评析[J].医学心理学。2008,

29(8):58—59.

[141汪薪建,吕小康.叙事家庭疗法:以治疗解构文化[J].社会科学

战线。2005。(5):276—278.

[151

SusanSahzburg.NarrativeTherapyPathwaysforRe—autho—

ring

with

Gay,and

Coming~OutasLesbian。

Bisexual[J].ContemporaryFamilyTherapy,2007,

Parents

ofAdolescents

29(1/2):57—69.

[16]赵芳.家庭治疗:一种分析人类行为的新框架[J].南京师大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5—109.

[17]汪新建.吕小康.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J].东北师

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51—155.

[18]胡雄,王玉玲。付慧鹏.抑郁症综合式家庭治疗:76例单盲随机

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

—7790.

787

[19]李道林,刘谷珩,陈振华.等.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综合式家庭治

疗疗效观察[刀.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3):160一161.

(收稿日期:2009—12—10)

96?

万方数据 

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窦斌, 陈青萍, DOU Bin, Chen Qing-ping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710062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2010,10(1)

参考文献(19条)

1.王娜娜;汪建新 Bowen家庭治疗模式评析[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5(08)2.Irene Goldenberg;Herbert Goldenberg 家庭治疗概论 2005

3.汪建新 关系的探究与调整:西方家庭治疗的新视角[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4.杨明娟 萨提亚治疗模式简介 2008(01)

5.Michael P Nichols;Richard C Schwartz 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20056.祝菡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评析 2007(3/4)

7.Ingrid D;Bloos;Thomas St;James O'Connor Ancient and Medieval Labyrinth and Contemporary NarrativeTherapy:How Do They Fit 2002(04)

8.胡赤怡;李维榕;王爱玲 试论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5(08)

9.Lisa C;Tuttle Experiential Family Therapy: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he Resolution of FamilyConflict in Genetic Counseling 1998(02)

10.Helen(Yuen)Ko Minuchin's Structural Therapy for Vietnamese Chinese Families:A Systems Perspective 1986(01)

11.易春丽;钱铭怡;章晓云 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简介[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01)12.William C;Nichols Integrative Family Therapy 2001(03)

13.李道林;刘谷珩;陈振华 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综合式家庭治疗疗效观察 1996(03)

14.胡雄;王玉玲;付慧鹏 抑郁症综合式家庭治疗:76例单盲随机对照[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39)

15.汪新建;吕小康 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16.赵芳 家庭治疗:一种分析人类行为的新框架[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17.Susan Saltzburg Narrative Therapy Pathways for Re-authoring with Parents of Adolescents Coming-out as Lesbian,Gay,and Bisexual 2007(1/2)

18.汪新建;吕小康 叙事家庭疗法:以治疗解构文化[期刊论文]-社会科学战线 2005(05)19.王琪;扬帆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评析 2008(0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jjbyjsws201001035.asp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