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陶瓷】江苏省各个窑口出土的瓷器欣赏------下篇

 RK588 2017-05-26



景德镇窑青白釉瓜楞执壶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15.8、口径5.7、底径8.8厘米

  由盖和壶身组成。盖为扁圆饼形,正面中心凹陷,有一个花形小钮,盖缘一侧有一个管状穿孔系,底部有凸起的子口。器身为侈口,弧唇外卷,锥形束颈,圆球形瓜楞深腹,圆肩,肩腹部有宽鋬,鋬柄上端也有一个管状穿孔系。鋬柄对应一侧有细长弯管流,平底微凹,可见旋胎及四块支烧痕,鋬柄下及管流下均刻划覆状荷花瓣纹暗花。通体施青白釉,釉质莹润,釉面有冰裂纹。

青白釉荷叶形托盏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9.1、托径12.7、盏径5.8、底径4.8厘米

  釉色白中泛青,托盘口沿平折外翻,内为一高足盏,盏外壁饰一周莲花瓣纹。圈足呈花叶形。整个造型似一开放的荷花形。造型精巧,制作细致。

景德镇窖影青荷叶托盏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8.7、托径13.8、盏径7.8、底径4.8厘米

  盏、托为一体。敛口,窄唇外翻折平、深弧腹,托盘呈六瓣荷叶形,锥形高圈足,足根处饰弦纹数道。胎体致密轻薄,薄胎近乎半透明,造型轻巧,宛如一朵盛开的荷花。通体施釉,釉色白中闪青,釉质晶莹温润,整体似青白玉琢成。

建窑兔毫盏

宋(公元960~1279年)

  高6、口径12.5、底径4.2厘米

  这件建窑黑釉兔毫盏是建窑茶盏的典型器物。敞口,内壁口沿下一周微凸,斜壁深腹,小圈足较浅,施黑釉,釉面呈现兔毫结晶斑纹,外壁釉不及底并有聚釉、炸釉现象,胎体厚重,呈铁褐色。由于黑釉兔毫茶盏,古朴雅致又风格独特,瓷质厚重,保温性较好,因此在当时成为品茶行家的珍爱。

吉州窑碗

宋(公元960~1279年)

  高5.4、口径11.2厘米

  口沿微内敛,斜壁,小圈足。内壁饰剪纸贴花菱形花纹,外壁饰玳瑁釉。圈足无釉,露出黄白色胎。

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凤纹碗

宋(公元960~1279年)

  高6.1、口径15.2、底径4.6厘米

  1982年江苏常州青龙港工地出土

  口微敛,斜腹壁,小圈足。通体黑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其装饰手法新颖,碗内釉面饰等距三个剪纸贴花凤凰纹,凤纹展翅飞舞,生机盎然,碗外则饰以玳瑁釉。一器物上集两种装饰技法,而且均为吉州窑新颖超群之技艺,可见当时制瓷工匠的创新构思和卓越技艺。

景德镇窑影青观音座像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25.4、底座10.9×6.5厘米

  1978年江苏常州市委人防工程宋井出土

  观音头戴化佛冠,面相端庄安祥,弯眉细目,秀鼻小口,胸佩璎珞,身披通肩大衣,双手结定印,手腕戴环钏,跣足,善跏趺坐于石崖之上。前面为莲花插座,净瓶和小鸟分列左右。观音所披大衣和石崖处施青白釉,釉质滋润,有冰裂纹,其余部分都为涩胎。整件作品胎质坚致细腻,釉色均匀滋润,人物造型比例协调,线条流畅,体态轻盈,是我国古代瓷塑作品中十分罕见的艺术精品。

白瓷暗花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6.5、口径16.1、底径6.1厘米

  1976年江苏常州武进区村前蒋塘宋墓出土

  胎体轻薄,釉呈象牙白色,釉质莹泽。侈口,斜宽深腹,矮圈足,足墙细窄但整齐。碗内心为两条相向游鱼,内壁底腹有六条短出脊,碗外壁饰三层莲瓣纹,芒口。印花纹饰精细、规整,属定窑佳品。

定窑银包口暗花透明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5.2、口径15.4、底径3.2厘米

  1976年江苏常州武进区村前蒋塘宋墓出土

  釉色呈象牙白色,釉质莹润。碗作笠帽形,敞口,斜壁,小圈足,胎体轻薄,对光透明。外壁光素,内壁满饰纹饰,内心为一小团花纹,腹壁为缠枝花中两凤翔飞,内口沿印一周回纹,镶包银口。

定窑白瓷印花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4.9、口径15.9、底径2.5厘米

  釉色白中泛黄,呈象牙白色。胎体轻薄,胎色白泛灰。内外施釉,有流釉状,广口,斜壁,小圈足。碗内壁以模印手法饰以纹饰,靠口沿一周回纹,以下为石榴与莲花,碗心为一小团花纹。芒口。

景德镇窑影青刻花牡丹纹筒式炉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15.7、口径12、底径10.4厘米

  通体施釉,圈足砂底见“锅巴红”。炉呈筒式,大圈足。靠口沿处一周饰回纹,中部主题纹饰为牡丹花卉,底部饰水波纹,均用刻划手法。布局繁而不乱,刻纹精细、清晰。

景德镇窑青白釉暗花盆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4.2、口径18.8、底径5.9厘米

  1975年江苏常州红梅公园前筑路工程窖藏出土

  釉色青白,晶莹。通体施釉,釉底有乳点。口沿折翻,浅腹,坦底,口沿处有一对铜纽攀(仅存一),盆内壁口沿下饰模印仰莲瓣纹一周,莲瓣瘦长似菊瓣,盆内心饰狮子滚球暗花纹。仿定窑覆烧工艺,是景德镇窑典型器。

龙泉窑粉青釉弇口碗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高5.4、口径13、底径3.5厘米

  1979年江苏常州红卫摇树村出土

  敛口,束颈,斜弧壁,小圈足,造型似倒置的帽子,釉色青绿,施釉至足,底无釉露灰白胎,圈足内有一脐状凸起。内壁刻香草纹,外壁刻狭长的变形莲瓣纹。碗心有一铭文,模糊莫辨。

影青羊形香插(2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7.2、长7.5、宽约3.2厘米

  釉色白中泛青,腹下无釉,露胎呈白灰色。羊的四肢卷曲,蹲卧式,头部稍旋转,表情丰富,嘴衔草叶,腹内镂空,背上部有一圆孔,孔旁竖一空心小圆柱,可插香,堆贴有如意云头纹,寓 “吉羊(祥)如意”。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碗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8.2、口径17.8、底径6厘米

  1978年江苏武进礼河元墓出土

  胎体厚重,釉呈青白色,釉面有纵向冰裂纹和缩釉点。青花发色浓艳,有结晶斑。敞口,深腹,圈足,砂底心有一脐状凸起。碗内外壁口沿各绘一周青花缠枝花卉纹,碗心绘如意飘带云纹,外围双圈,外壁饰一周变形仰莲纹,画风随意而豪放,纹饰流畅,为元代景德镇民窑上品。

龙泉窑缠枝牡丹纹鼓花罐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21.3、口径24.4、底径18.2厘米

  唇口直沿,短颈,圆腹下敛,圈足外撇,拍底。罐腹饰缠枝牡丹纹,下腹至底饰仰莲瓣纹,纹饰均外凸,呈鼓花。釉色豆青,釉质厚润。口沿及足根沿无釉,呈“烧窑红”色。胎体厚重,造型端庄。

卵白釉暗花梅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25、口径3.5、底径8.2厘米

  小口微侈,细颈,丰肩,腹上鼓下敛,底略外撇,假圈足。通体施乳浊卵白釉,白中闪青灰。瓶身有暗花纹饰,分三层:肩部饰内刻花朵纹的如意云头;腹部饰菊花纹,底部花卉纹。腹部接胎明显,造型匀称。

龙泉窑莲瓣双鱼纹碟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4.3、口径12.3、底径5.7厘米

  1982年江苏常州平桥工地出土

  胎体厚重,造型端庄。口沿平折,浅弧腹,圈足。碟内心模印两条背向游鱼。釉色灰青,釉质厚润,有开片纹。

磁州窑狮形烛台(2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13.5、底座9.5×5.2厘米

  立狮形,卷尾,立于椭圆形座上,其眉、眼、嘴、毛、尾等均以点彩表现。背上部有一圆台状烛台。

磁州窑梅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23、口径4、腹径15.8、底径9厘米

  唇口,短颈,丰肩,腹部上鼓下敛,底足根外撇。白釉为地,饰以黑釉纹饰。腹部两个不规则的菱形开光,开光内花纹一为“林和清爱梅”,一为折枝花,自口沿至底绘多层次的装饰纹。足底无釉,呈浅台阶形,并有不规则的乳钉状凸起。

磁州窑瓜楞水盂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7.5、腹径5.5、底径3厘米

  器身呈瓜形,顶部有瓜茎为钮,茎的一头为流,腹部饰三片凸起的瓜叶纹,并堆塑一只老鼠爬在壶顶上,意为“老鼠偷油”,足底无釉内凹。

吉州窑彩绘小净瓶(4件)

元(公元1271~1368年)

  高8.8-9.5、口径1.7-1.9、底径2.7-3.5厘米

  1984年江苏常州纺机厂工地出土

  敞口,卷唇,长颈,腹圆鼓下垂呈扁圆形,矮圈足,足根微外撇。器表施炒米白色釉,饰以褐色彩绘。彩绘纹饰分几个层次,口沿、颈部均饰多道宽、窄弦纹,间以一周小蝶纹;靠足部再饰以两周弦纹。腹部主题纹饰分两组:一组(两瓶)为满绘海波纹,另一组(两瓶)为对称花形开光,开光窗外满绘缠枝卷草纹,一瓶开光内绘折枝纹,一瓶开光内绘一对奔鹿。这组小瓶为吉州窑彩绘瓷器的精品。

漳州窑蒜头壶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32.2、口径5.4、底径10.2厘米

  敛口,长颈,蒜头形,溜肩,鼓扁腹,圈足,釉呈牙黄色,釉面有开片纹,颈部堆贴螭龙纹,以下线刻回纹与缠枝花卉纹,圈足内施釉,足根平切。为明代漳州窑仿定窑器,其蒜头造型别致,刻划纹饰纤细而清晰。

漳州窑暗花花卉纹壁瓶(2件)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17.3、口边5.1×3、底6×2.9厘米

  器形扁平,长方形口,腹部扁圆,长方形圈足。通体施釉,釉色白中泛黄,有暗花纹饰,颈部为回纹,腹部为如意云头纹。

青花莲花纹大盘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5.3、口径28、底径20.2厘米

  敞口,浅腹,圈足壁外直内撇。釉色白中泛青,青花有紫斑。圈足底无釉,见砂底。盘内壁靠口沿一周卷草纹,中间缠枝莲花纹,盘内心为三圈弦纹内“一束莲”纹,盘外壁从上到下为回纹、缠枝莲、卷草纹。纹饰满而不繁,画笔疏朗。

龙泉窑暗花缠枝花卉纹筒式三足炉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16.9、口径25.8、底径11厘米

  炉呈筒形,腹向下渐收,下承三个印兽头的蹄形足。炉外壁从上至下以四道凸弦纹间以三个层次暗花纹饰,分别为云头纹、缠枝牡丹及小花卉纹。釉呈豆青色,釉质清亮透明,釉面见开片纹。底部露胎微外凸,炉内心及炉底有大片“火石红”,胎体厚重。

青花人物纹盖罐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42、口径17.2、腹径31厘米、底径21厘米

  直口,束颈,丰肩,圆腹,足根部外撇,砂底略泛红。釉呈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淡雅。将军盔形盖,宝珠钮。器身满饰纹,自顶至底共八组,腹部主题纹饰为两组人物图,分别为问道图和弈棋图,辅以云头、山石、波涛等,以云纹间隔。

白釉暗花赶珠龙纹罐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24.8、口径11.4、底径13.4厘米

  釉色乳白,莹润,通体施釉,釉层厚。敛口,溜肩,腹部上鼓下敛至底,浅假圈足。罐身饰暗花赶珠龙纹,靠底部饰一周变体莲瓣纹。

“宣德”款甜白釉鸡心碗

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

  高8.4、口径16、底径4.2厘米

  侈口,深腹,斜弧壁,外底有凸脐,小圈足。内外施甜白釉,釉色白中泛青灰,釉质滋润均匀。圈足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款。

青花婴戏纹碗

明宣德——正统(公元1426~1449年)

  高6.3、口径13.8、底径5.8厘米

  侈口,深腹,圈足。釉色白中泛青,釉质润泽。内口沿饰一周梵文,内心双圈内为宝杵图,外壁饰婴戏纹,六个小孩神态各异。

青花古钱纹碗

明景泰(公元1450~1456年)

  高7、口径15、底径5.7厘米

  侈口,深腹,圈足,釉色青白,青料发色浓艳,略见铁结晶斑。碗外壁主题纹饰为互联的钱币纹,底部为一周变体莲瓣纹,内壁上部饰钱币、花瓣与缨络纹相缠连组合的纹饰一周,碗心以钱纹为花心、外围七个变形莲瓣组合的团花纹。此碗为景德镇窑空白期瓷器的典型作品。

龙泉窑刻花诸葛碗

明(公元1368~1644年)

  高7.5、口径14.1、底径6.4厘米

  直口,双层壁,内心浅腹,外壁深至底。足底有一圆孔,可见中空。碗内壁口沿刻划席纹,内心为月华锦纹,外壁刻牡丹花卉纹。底有涩圈。



来源:《常州市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