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中甲:清燥救肺汤

 AB向往神鹰 2017-05-26



导读:

清燥救肺汤是临床上治疗温燥重证、气阴两伤的常用方,其清、宣、润、降的配伍特点是临床治疗温燥伤肺证显效的关键。本次课程邓中甲教授即从病因病机、方义分析、配伍特点、临床加减及与桑杏汤对比等方面讲述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它是治疗外感温燥卫气同病,卫分、气分同病,同时气阴两伤的这类证候的一个常用方。这个方出自于《医门法律》,就我们前面提到对燥证(在理论上、实践上)贡献很大的医家,清代初期的喻昌(喻嘉言)的方。


而且这个方往往也作为他对燥邪、燥证研究的一个代表性的成果。它是治疗温燥伤肺的重证,从病机分析来说,温燥伤肺前面桑杏汤证,温燥之邪较轻,仅仅伤及到卫分,卫气营血的卫分。而这清燥救肺汤证呢燥邪较重,温燥伤及肺脏,不但伤到卫分,而且伤到气分,这是温燥重证作为燥邪的一个特点,卫气同病。同时燥邪要伤人的阴液,要伤气,所以温燥重证它造成一种气阴两伤证。


一、病机特点:


所以这个方的病机特点是邪实正虚。从证候分析来讲,温燥伤及卫分,有一定的表证,所以头痛身热这个明显。而且由于卫气同病,气分热邪形成,所以身热可以较高,在临床上发热可以有38度以上,甚至于38.5、39度,这个头痛身热,卫气同病。温燥伤肺呢,涉及到肺气被燥邪闭郁,所以肺气失于肃降可以咳嗽,甚至于气逆而喘,肺气上逆严重有咳嗽,同时可以发作气喘。当然气机郁滞,气机不利,这个肺脏本身在胸中,可以胸满、胁痛,这都是温燥伤肺的临床表现。


气阴两伤呢,燥邪伤阴,同时咳嗽也要耗气,所以从正虚角度来看,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都是燥热引起阴伤的表现。从气喘、气逆而喘可以看出也伤气了,而且从舌象、脉象,舌干少苔是阴伤,脉虚大而数,脉虚大而数是反映虚大是气伤,兼有气虚,因此这个方证从病机来看是温燥伤肺以后气阴两伤证。


二、与桑杏汤对比:


所以从证候和前面的桑杏汤比较呢,

1、从燥邪来讲,这是温燥重证,伤肺的重证,病邪较重。

2、从病位来讲,不仅在卫分为病,而且涉及到气分,是卫气同病。

3、从正虚来讲不仅有一定阴液损伤,而且有气阴两伤,这是这个证候的一个特点。


三、治法、治则:


作为我们治疗、治法来说,这个方要清燥热,要润肺养阴和益气相结合,气阴兼顾。当然它还是养阴为主,在扶正方面,同时又兼顾气虚。是气阴双补以养阴为主,因为毕竟是燥热。那作为清燥热之邪呢,要卫气兼顾,卫气两清了。


四、药物组成:


这个方里以桑叶为君药,大家觉得桑杏汤也是(以)桑叶为君药了,清燥救肺汤,燥热重证但以桑叶为君行吗?这里首先要说明,桑叶要重用,这是清燥救肺汤的一个特点。针对这种温燥的重证,桑叶重用,它既能够清透,而且清肺力量也较强,重用


石膏和麦冬这两味药作为臣药,石膏是善于清气分之热的,所以在这个方里用石膏,体现了针对卫气同病,针对燥热之邪引起的卫气同病,针对的燥热重证。


麦冬(是)养阴生津润肺的一个常用药,也是和石膏经常相配的。比如说在竹叶石膏汤这些方里都是石膏、麦冬在清气分热,养阴生津兼顾结合的一种基本结构。这是臣药。


佐药分二组,第一组人参、胡麻仁、阿胶,人参在这里补气,和麦冬相配,气阴兼顾,气阴双补。这也是在很多方里构成的气阴双补的一种基本结构。竹叶石膏汤,后面要讲的麦门冬汤,包括生脉散这些气阴兼顾都是人参、麦冬同用为基本结构。


胡麻仁能够养血润燥,同时还能润肠,润肠通便有助于肺气的肃降下行,肺和大肠相表里。


阿胶这味药在这里呢,一方面可以滋阴养血,另一方面燥邪造成卫气同病,燥邪伤肺重证很容易燥热之邪灼伤肺络,引起严重的咳血。如果有出血,阿胶还可以止血。它本身也能滋阴养血,针对燥热伤阴。


佐药的第二组,杏仁和枇杷叶,杏仁、枇杷叶都能化痰止咳,肃降肺气,通过降肺气也通过化痰止咳,针对咳嗽,咳喘了。这是佐药的第二组。


甘草这味药呢,一方面它可以调和诸药,作为使药,调和药性;一方面可以益气和中,保护脾胃,防止石膏这一类寒凉之品伤胃。可以说是佐药兼使药了。这是清燥救肺汤的一个方义分析。


五、配伍特点:


对于这个方它的配伍特点呢,配伍当中,清、宣、润、降四法并用,首先这燥热之邪是外邪,所以它有宣透表邪作用,用桑叶,大量桑叶加上石膏、麦冬这类可以清卫分、气分热的药物体现出宣和清相结合,清燥热;


润是体现这个方里面润肺为主,滋阴润肺为主,因为燥热伤阴为主;降是降肺气,治疗咳喘,枇杷叶、杏仁都是降肺气,又能止咳化痰的常用药物。所以全方宣、清、润、降四法并用,而且气阴双补,在扶正方面反映气阴双补。


这个方配伍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它宣散不耗气,虽然大剂量桑叶向外宣散,它都有益气之品,宣散而不耗气。清热而不伤中,从清热的药用了石膏,石膏大辛大寒,但清热又有甘草相配保护脾胃,清热不伤中,中指的脾胃,中焦脾胃了。而这个方里有一定的滋腻之品,我们前面讲到像阿胶,阿胶、麦冬这一(类)滋阴养阴之品了,有一些滋腻的,但是它又可以不腻膈,补益又不过于滋腻,因为和这种宣散的桑叶这些同用,就不会过于滋腻,滋润不腻膈。因为如果过于滋润,也可以影响中焦脾胃的气机了。


炮制特点方面呢要注意两点:一个桑叶量大,在这个方里,桑叶和桑杏汤,和桑菊饮用量都不同,桑叶量大,在全方用量较大,在它习惯用量范围内也较大。为什么呢?既要它宣透表邪,还要清肺。石膏用煅石膏,我们很多方里学习用到石膏呢,煅石膏用得较少,煅石膏它可以有一定收敛特点,所以认为和大剂量桑叶这样宣透(作用的药)同用,有一点收敛(作用),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用法)。


当然我们现在用这个方,石膏一般用生石膏多了,生石膏先煎,用煅的相对来说少一点。这是这个方的用量、炮制上的原方一些特点了。


六、辨证要点:


在运用当中,它的辨证要点,首先第一点,使用基本根据,辨证要点,身热,发热比较明显,而且比桑杏汤明显发热要高,比桑杏汤证的发热要高。它也可以干咳无痰,气逆而喘,所以它不是一般的咳,咳比较严重,甚至于可以兼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这反映出气阴两伤,舌红少苔阴液不足,脉虚大而数,气虚。它用这个来代表气阴两伤。


七、随症加减:


临床随证加减从这个方的构成里面看,这个方的构成里面看,当然有杏仁、枇杷叶这些降肺气,止咳,平喘。但作为燥热伤津可以炼液为痰,所以这个清化燥痰的力量不足,如果痰明显,一般这种痰呢,燥痰都是粘稠,痰即使多难以咳出,要加川贝母、瓜蒌清化痰热,清化这个燥痰。因为这两味药都(是)清热化痰力量较强的。川贝母除了化痰,还能润肺;贝母除了化痰还能宽胸理气,也可以解决针对这种咳喘形成的胸胁疼痛胀闷。


如果发烧较高,发热较高,那适当的要加重清热(药的用量)。因为到气分以后,很容易走向营血分,所以加羚羊角之类,水牛角这个是为从犀角来的。这个羚羊角、水牛角这类,它退热力量较快,防止燥热之邪由气分入营分,甚至是血分了。这是针对热邪较高,发热较高的情况下。这是临床运用的一般情况。



清燥救肺汤在临床上是一个治疗温燥重证的一个常用方。我们在临床使用当中经常考虑,在初秋季节感冒以发热为主,咳喘为主又有气阴不足明显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一张方子。所以清燥救肺汤和桑杏汤这两个方都是治疗温燥的,都是治疗外燥里面温燥证的常用方,这两个方比较呢,首先从病邪的轻重程度来看,桑杏汤是治疗温燥初起阶段,温燥程度较轻的、病邪较轻的一个方。清燥救肺汤证,温燥程度较重,所以它治疗温燥重证。


那是从病邪程度来看。从发病以后的病邪部位来看,(从)病位看,按照卫气营血辨证,桑杏汤证基本上是在卫分,卫气营血的卫,卫分,在皮毛,在表为主。而这个清燥救肺汤证是卫气同病,很大一部分病邪已经进入气分,所以这是所不同的。所以清气分之力这个方里已经出现了,也较大了,清气分的力量你比如用石膏这些,而且桑叶的用量也较大。这是从病位来看。再从燥热之邪伤及人体正气的程度来看,桑杏汤证较轻浅,燥热有一定伤耗肺脏阴液。而清燥救肺汤证呢,伤阴程度重,而且又有伤气,所以在正虚方面体现出气阴两伤的特点,所以治法方面要气阴双补,气阴兼顾。这是桑杏汤和清燥救肺汤的区别。



收听完整版课程,请下载明医APP,收听明医微课丨邓中甲:清燥救肺汤


·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