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浊毒论治糖尿病肾病

 judaifu 2017-05-2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最终可以导致终末期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该病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因此积极探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的中医专家李佃贵教授创立了“浊毒学说”,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开辟了新思路。导师檀金川教授长期从事糖尿病肾病科研和I临床工作,对糖尿病肾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由消渴日久,痰瘀浊化,蕴热成毒,浊毒损于肾络,致使肾体受损,肾用失司,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拟从浊毒角度对糖尿病肾病病因进行探讨。

 

1 中医学对浊毒的认识及其致病特点

 

浊毒的概念,浊者,不清也,在中医理论中,浊指浑浊,与清相对,《丹溪心法》中载有“浊主湿热、有痰、有虚”。浊分生理、病理之浊。生理之浊,指行于脉中具有濡养作用的稠厚部分,如浊阴归六腑;病理之浊,有内外之分,外者乃自然界秽浊之气;人体变生之病理产物如湿浊、痰浊、瘀浊为内生之浊,古人认为浊为害清之邪。毒最初指毒草,《说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金匮要略》云:“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也”。毒有内外之分,外毒系指外感之毒,如疫毒、温毒等,内毒系内生之毒,广义主要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致使机体内生的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化生而成。狭义毒的产生原因:(1)热甚为火,火热不解,深入血分为毒;(2)浊邪内蕴,邪壅经络,气机不畅,郁久化热,继而蕴结为毒。故毒可由温热转化而来,可由湿浊演变而生。浊与毒因其性质同类而极易相生互助为虐,浊为湿之甚,毒为热之极,浊、毒并称浊毒,是指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内生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而化生的病理产物。

 

作为浊毒之邪,不仅具有浊淤之胶着壅滞的特点,浊毒致病有3个特点:(1)黏滞难解,易阻遏气机;(2)入血入络易伤气阴;(3)气血失调易瘀易积。

 

2 浊毒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中可能的致病机制

 

有学者认为 浊毒是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核心病机。糖尿病基本病因:秉赋不足,五脏虚弱;饮食失节,多食肥甘,即“肥美之所发”,“高粱肥甘之气”,滞胃碍脾,中焦壅满;情志失调,《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云:“心境愁郁,内火必燃,乃消证大病”,七情伤肝,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形成肝脾气滞,中焦壅滞。脾失健运,导致枢机不利,聚湿生痰生浊。脾不升清,精微不得布散,故乏力、倦怠、头晕。痰浊不能从正常渠道排出体外,胶结在体内则形体肥胖,舌苔厚腻。随血化生血脉,胶着于阴血之中,则血糖高、血脂异常,《医学正传》说:“津液稠豁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血浊内淤作为糖尿病病机的启始因素,这一阶段为隐匿期,患者仅在查体时偶见血糖升高。血浊郁久,化火成毒,病性缠绵,难于速去,耗气伤阴出现典型糖尿病症状。

 

因毒其性烈善变,多直中脏腑,如浊毒蕴热上可灼肺津,中可劫胃液,下耗肾水;浊毒与血相搏,浊毒壅滞脉道,因而致瘀,浊毒耗气伤阴,气虚血瘀,阴虚血滞,虚、浊毒、瘀血,互为因果,共同致病,循环往复,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久病人络,浊毒、瘀血相搏结,痹阻脉络,损伤肾络,肾体受损,肾用失司,导致肾主水、气化、藏精的功能失调,出现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故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肾元亏虚为本,浊毒、瘀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病程之始终。浊毒是导致并加重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瘀血阻络是重要因素。

 

3 泄浊解毒、活血通络治疗糖尿病肾病

 

导师檀金川教授依据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由消渴日久失治发展而来,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脾肾亏虚,标实责之浊毒、血瘀内停,病变脏腑主在肾。认为浊毒是导致并加重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根据久病多瘀,久病人络的致病特点,创立了泄浊解毒、活血通络方,临床疗效显著。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其疗效,可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排泄,提高血浆蛋白、改善血脂代谢,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以水牛角专于泄浊解毒,黄连、蒲公英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积雪草、土茯苓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给邪以出路;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络,地龙化瘀涤痰通络,水蛭活血化瘀且软坚散结,由于浊毒、瘀血相互夹杂,胶固缠绵,难以速去,单用草木之品难以奏效,必加搜剔通络之虫类药物,才能将潜伏于肾络的风痰浊毒瘀血之邪逐出体外。

 

浊、瘀、虚相互交织,要在治疗上三者兼顾,若一味降浊活血,则肾元亏虚更甚,故加血肉有情之龟甲滋阴、益肾、养血以填补络道。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泻浊解毒化瘀药的较好的临床效果。

 

总之,浊毒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甚至在某一个阶段,浊毒可能成为病变的主要矛盾,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作为病因之根本主导着病机的发展和变化,浊毒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病机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 仝小林.糖络杂病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6

 

2 李佃贵,朱峰,刘建平,等.浊毒论治探讨[J].山西中医,200824(11)1—3

 

3 吴深涛.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浊毒[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1)24—26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临床合理用药》20149月第7卷第9期。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