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杂谈】五味养人亦伤人

 tian_511 2017-05-28

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也。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由于《神农本草经》没有提到淡味,后世医药学家多宗五味之说,不言六味。涩味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来标明药性。五味理论起于西周,最初五味的含义是指通过口尝感觉到的真实滋味,在中药理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五味理论被引入医学,并与五行相配属,药味的确定仍以口尝为主,兼有少量的五行属性反推者,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被称为理论药味。


关于饮食五味与人体五脏的关系,《灵枢·九针论》云“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入”;以及“酸走筋,辛走气,苦走骨,咸走血,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等,说明“五味”还与归经学说等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味”与五脏有着不同的亲和力。此外,《黄帝内经》还运用五行学说阐明了五味之间的关系,如“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血,甘胜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味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五脏各有嗜欲,五味也各有所通而入五脏,以滋养五脏。然而五味虽可资助增强所喜脏腑,但若长期偏嗜则可使相应脏腑失调,进而损伤危害人体健康,所谓过食五味致伤。故张介宾《类经》注: “凡五味之性,各有所入,若味有偏用,则气有偏病,偏用即久,其气必增,此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则脏有偏胜,则必有偏绝矣,此致夭之由也。”


过食咸味:过食咸则伤肾,而肾在体合骨,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此外,肾属水喜咸,水盛则克火,心属火主血脉其华在面,过食咸味则“脉凝泣而易变色”。(《素问·五脏生成篇》)


过食酸味:过食酸则伤肝,肝气横溢,克伐脾土,而致脾气衰竭,正如《内经》所言“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


过食甘味:过食甘则伤脾,脾属土喜甘味,土盛则克水,肾属水主骨,其华在发,过食甘味则“骨痛而发堕落”。(《素问·五脏生成篇》)

过食苦味:过食苦则伤心,心属火喜苦,火盛则克金,肺属金主皮毛,过食苦味则“皮枯槁而毛脱” 。(《素问·五脏生成篇》)


过食辛味:过食辛则伤肺,肺属金喜辛,金盛则克木,肝属木主筋其华在爪甲,过食辛味则“筋脉拘急,爪甲枯槁”。 (《素问·五脏生成篇》)


食之五味可以养人,但是过食之亦可伤人,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之《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所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该篇经文继面告诫“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增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