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骨七法 各种疼痛的真正原因--错位

 GOGOOTOOO 2017-05-28
 整骨基本法 中医顾氏整骨手法中,以触摸、整接、牵拉、提压、摇转、推挤按摩为整骨七法者, 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1.触摸法:用手直接仔仔细细触摸患者各骨块和关节部位,如摸脊椎发现棘突增粗、 中医专家顾氏绝技手册 作者:顾皓量 2011-04-15-压痛、偏离中线,及与脊椎有关的肌肉、韧带附着点有明显的痉挛、增粗、条素状或沙粒状 硬结、剥离、摩擦音等阳性反应物。以了解局部骨块、关节、脊椎的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 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判断出是偏位、骨折、骨碎、裂纹或是脱臼和有无并发症, 然后再根据伤情进行治疗。

2.整接法:“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使已经折断骨合拢起来, 整复如初。用两手或一手握住患处用巧力从不同方位直接或间接、从内或从外、从上或从下 使偏位的骨块复正,使脱臼的关节不偏不倚地复回原位长短一样。要求手法先轻后重,由浅 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要根据病状,实用独特手法逐渐把新 断折骨接合,粉碎骨部慢慢完整。然后用药和器具固定让其康复。

3.牵拉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拉法整骨。

4.提压法:用手指或手掌向上提托患处,一端或两端,使陷者复起。按压患处,一端

5.摇转法:握住关节远段骨骼,进行内外摇转,使粘连分离,使脱位进臼入窝。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 之目的。

6.推挤法:用拇指或手掌将移位骨端向前或左右推出使其复位,通过挤压而使移位而 无重叠者对合整复。

7.按摩法:主要是调理骨错位筋出槽,随关节脱臼、骨折复位成功而舒展通达。筋皮 受伤、气血郁滞、或肿或痛者,宜用手法按摩。按摩是用手慢慢下压而带摩转,轻重适宜之 得气,通经络、活气血、解郁滞、散瘀结促使病体早日康复。
 
骨诊
 

“顾氏摸骨知病、整骨治病” 是我国传统中医宝库中的一项绝密医技,是千百年来中医前辈智慧的结晶。顾氏整骨是隋朝顾丁口著《摸骨知病、整骨治病》以口耳相传得以延续。顾氏整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顾氏整骨简便实用且成本低的疗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的贡献,并不断传承发展。迄今已有1000余年,历20余代,代有传人。整骨绝技单脉传承,到现代顾皓量是第二十代了。

“顾氏摸骨知病、整骨治病”一种完全以手法诊断和治疗的独特医技,疗效卓越,疗法独特,手法为主,没有任何副作用。用手法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强调刚柔相济巧劲力度进行筋骨部位的整骨和整体调节治疗。多种病因及病症得到根本治愈。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标本兼治,不治以病治未病,未病先防”的科学理论。属全绿色疗法,非常适合现代人所期盼的绿色健康。

顾氏整骨对脊椎矫正法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无痛苦、“诊断精确”“快速矫治”“立即见效”的全方位、安全、有效、成熟的技术;最大优点是不需要借助 X-Ray、MRI、CT-Scan ,即可正确的找出患者脊椎的问题,根据生物力学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在特定的姿势下使其被矫正的某一节脊椎处在最灵活的位置上,之后用特定的矫正手法在特定的方向及用力点上,通过一个很轻的瞬间爆发力,将异常的脊椎推回到正常的位置上,有效的解除病人的脊椎的问题,通常1-6次治疗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甚则痊愈!

 

               骨诊疗法整骨手法

整骨是指中医用专业手法治疗骨拆、脱臼、损伤、骨块移位,即运用手法诊断治疗骨关节损伤使肢体变形复原位之技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指出:“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 是古代明朝 “官医制十三科”中的一科,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是 今天中医分科的“中医伤科学”,包括诊疗骨折、关节脱位、伤筋、损伤、内证。源远流长 的中医整骨疗法以"不开刀、不吃药、康复快、花钱少"的特色,治疗骨折、关节脱臼等骨伤疾病,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如《肘后备急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千金要方》、《医宗金鉴》中有大量记载。

百病皆由脊柱生,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由脊椎骨、椎间盘、椎间关节和椎旁各关节,韧 带及肌肉紧密连接而成,内容脊髓。脊柱是人体整体的重要支撑东梁,背脊包含了督脉、内 外膀胱经,内膀胱经中有我们的俞穴是脏腑精气出入点,也是病邪入侵点,背脊柱的正歪直 接影响经络畅通性。背脊还包含了31 对脊神经通向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五脏、六腑,脊 椎是人的第二生命,它在人体的作用绝不逊于任何一个内脏。

整骨学是一门古老而又颇具创新特色的学科,源于中医骨伤科学体系,但又涉及多种临 床疾病的学科。脊柱与内脏经络和神经关系密切,脊柱椎体错位,挤压内脏经络及神经,可 导致相关疾病。 整骨疗法在古书中记载的只是以内科为主,近年来发展得很大,不管在内科、外科、美 容科基本都有一定的疗效,有的特别显著,而且治愈率高,对颈椎病和颈椎病引起的头部与 颈肩疾病,面部晦暗或潮红。对胸椎病和胸椎病引起的内脏疾病及面部痤疮、粉刺、脸色无 光泽,皮肤衰老等。对腰椎病和腰椎病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性冷淡、黑眼圈等都有很好的 疗效。

顾氏整骨对脊椎矫正法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无痛苦、“诊断精确”“快速矫治”“立即见效” 的全方位、安全、有效、成熟的技术;最大优点是不需要借助 X-Ray、MRI、CT-Scan 即可正确的找出患者脊椎的问题,根据生物力学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在特定的姿势下使其被矫正的某一节脊椎处在最灵活的位置上,之后用特定的矫正手法在特定的方向及用力点上,通过一个很轻的瞬间爆发力,将异常的脊椎推回到正常的位置上,有效的解除病人的脊椎的问题,通常1-6 次治疗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甚则痊愈!适应症:儿童、成人各种跌打挫伤,软组织损伤,筋腱拉伤,关节屈伸不力,肢体麻木,错位,腱鞘炎,颈椎、胸椎、腰椎、椎体病变,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关节脱臼、错位、伤筋、散筋、肩周炎、各 种痛症,腰肌劳损、风寒腰腿疼痛,风湿病,膝关节及腰椎骨质增生骨刺等。(中风偏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面瘫,遗尿,月经不调)(经络不通一切痛症)(调节校正 脊柱的弯曲度,如因后天形成的脊柱弯曲驼背)

顾氏整骨是隋朝顾丁口著《摸骨知病、整骨治病》以口耳相传得以延续。顾氏整骨在长期的 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顾氏整骨简便实用且成 本低的疗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的贡献,并不断传承发展。顾皓量破门户之见,整理成顾氏绝技手册于世相传。该技术疗效卓越,疗法独特,手法为主,没有任何副作用。效果当次实效。用手法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强调刚柔相济巧劲力度进行筋骨部位的整骨和整体调节治 疗。多种病因及病症得到根本治愈。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标本兼治,不治以病治未病,未 病先防”的科学理论。

      种疼痛的真正原因--错位

当你有头、颈、肩、胸、腰、腿、的酸、麻、胀、痛时,表明,你的脊椎已经出现问题了,多数情况下,只要你将错位的脊椎正位,症状也将会消失。 

        如果每一节脊椎骨都处于正常的位置,那么整个脊椎呈现出两个向前的弯曲(颈曲和腰曲)、两个向后的弯曲(胸曲和骶曲)。当脊椎的弯曲度是良好的————该弯的地方弯了,该直的地方都直了,人就不容易生病;如果脊椎的生理弯曲改变,身体则往往陷入亚健康或是慢性病的困扰。 
        人体的31对神经分别从脊椎的椎间孔穿出并贯穿全身,调节支配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当骨盆、脊柱错位后,本来间隙就很小的椎间孔,首先变形,周围肌肉、韧带张力发生改变,脊椎的三维运动(前屈、后仰、侧屈)发生障碍,进一步压迫血管、神经,阻塞经络,引起一系列的感觉运动障碍和脏腑生理机能改变,造成内分泌机能紊乱,导致多种疾病发生。早期的头痛、头晕,视力下降、颈部僵硬,多梦、失眠,口渴、心烦、耳鸣、耳聋、胸闷、气短,肩胛酸痛、腰膝酸软、全身乏力,反应迟缓,腹部胀痛、小便困难、便秘、腹泻,肥胖、消瘦,男性阳萎,女性月经紊乱,经络进一步阻塞,病情进一步加重,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速了人体的衰老进程,甚至发生癌变。同样,当某一器官不健康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其异常之处,且直接通过养护脊椎拔除病根。 

        错位,就是骨头位置不正。骨与骨之间只要有轻微的错移、不正,就会引起周围正常软组织紧张、紊乱,相应的肢体就会出现的痛、麻、冷等不适症状。 
        复位就是用手法对骨头的错位微调,以达到筋、腱、骨、肉之间的平衡,从而解除、减缓其紧张和疼痛。

脊椎简介: 


        脊椎由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1块骶椎、1块尾椎(骶椎和尾椎分别是由出生时的4~5块骨头融合而成一块)组成。 
    每一节椎骨与相邻的椎骨之间都是通过复杂的关节、韧带以及椎间盘相互连接的。椎间盘就仿佛是脊椎缓冲压力不可缺少的"海绵垫",它的秘密其实埋在中央,那里有一种弹性极强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中,水分占了80%,所以它像果冻一样可以随着外界的压力而改变位置和形状。为了不让"果冻"四处滑动,在它的四周,还环绕着厚厚一层纤维,纤维环就像桶箍一样牢牢地把"果冻"锁在最里层--因为一旦这颗"果冻"溜出纤维环,就会压迫到从椎骨中央穿行的脊髓神经,产生各种痛苦的症状,也就是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类型。椎骨之间的其他小关节、韧带也同样有可能在我们每天的行动中发生各种损伤。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只是很微小的细节,不足为奇,实际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破坏脊椎整体,乃至影响全身的健康。例如,某一节颈椎错位,极有可能压迫到与之相连的脊神经,导致其下方脏器功能的失调,因为穿过颈部的脊神经往往要通往全身各处,所以全身功能都会因此而受牵连,高位截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某一节腰椎间盘突出,则有可能导致位于它上方整个脊椎生理弯曲发生改变,继而压迫椎管里的脊神经,不但引发剧痛,还影响脏器功能。 
    我们的头、颈、肩膀,如同树枝一样,它们与脊椎这根主干是不能分开的整体。严格来说,头部甚至可以认为是脊椎的延伸,因为头和脊椎从我们还是胚胎那么小的时候就已经连为一体、共同生长了。所以脊椎的姿势会直接影响头部,而头部的活动也直接影响脊椎,影响全身功能。连接头与脊椎的是我们的颈部,如果您姿势不当,例如习惯头部向前倾、下巴过分内缩、肩膀耸起等,都会造成颈部肌肉紧张与僵硬,长此以往不但肩膀会感到疼痛、麻木,整个背部甚至都会感到不适,乃至全身健康水平下降。 
    那么骨盆呢?骨盆牵制着脊椎基底,影响它的自然曲度,如果骨盆过于往后、过于往前或者两边骨盆一高一低,都会导致长短腿现象的发生,进而使脊椎侧弯、脊髓受到压迫,最终使得与脊神经相连的脏器功能下降。

 

1 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 

颈椎2 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耳鸣、心动过速 
颈椎3 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 
颈椎4 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 
颈椎5 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 
颈椎6 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 
颈椎7 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 

胸椎1 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 
胸椎2 气短胸痛 
胸椎3 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胸椎4 胸背痛、胸闷、长叹气 
胸椎5 口苦、低血压、胃痉挛 
胸椎6 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 
胸椎7 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 
胸椎8 免疫功能低下 
胸椎9 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 
胸椎10 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胸椎11 肾功能障碍、尿道病 
胸椎12 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 

腰椎1  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腰椎2  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腰椎3  膀胱、月经不调、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腰椎4  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
腰椎5  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 
骶椎 腰骶关节  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 
  
    1. 被检查者最好是穿一件薄衣,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一侧; 
    2. 检查者两手都取出食指和中指,靠近被检查者头部的一手横向按住脊椎的上段;另一手与脊椎方向竖直平行,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中心线的两旁。顺着脊椎用大约两分的力量往下滑动。 
    3. 看脊椎是否正直,一方面通过手下直接的触感,另一方面通过观察衣服上留下的滑动轨迹,这也是建议穿件薄衣的原因。 
          也可以这样自我检查: 
        用一筒保鲜纸,中空处用木棍填实,外再卷一张浴巾,仰卧在硬床上,用该棍卷从腰至颈在背上逐节抵压,有痛处即是 。(也可以代替保鲜纸筒) 

脊柱定位: 
        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 

        正骨的方法需要正骨医生施治。轻微的脊椎骨突起,可用两只大拇指叠加按压凸出的脊椎骨,按压时可在脊椎处,先用生姜去皮后涂抹药酒再按压,压平为止。内凹和侧弯比较难自己正位。

龙氏正骨颈椎十法操作方 

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上段约屈15度,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5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5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隆起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侧凸症,先治健侧(凸侧在下,凹侧在上),后治患侧,逐个复位。

4 侧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按法:适用于颈椎1-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牵、扳、按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 挎角搬按法:适于C2-6后关节“混合式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重复2-3次即可复平。

7 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适于颈胸交界区(C6-T3)的关节错位。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在床边悬空,面向颈部放松。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2-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8 侧卧推正法:适用于各种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轴变直,反张者有效,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反张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滑脱较重者,用牵引下推正较易成功,或取仰卧位于推正时加牵引力,亦可复正。

9 反向运动法:

用于松解肌痉挛和肌挛缩(颈背部顽固性牵涉痛)。

10 牵引下正骨法

适用于C23以下颈椎病或外伤致病者。

如,椎间盘突出并发多关节多类型错位,钩突增生并发错位,颈椎椎间盘变性并发各类型错位,颈椎倾位仰位式错位或脊髓型颈椎病因故不能手术等疑难病症。

下分牵引下摇正法、牵引下扳正法、牵引下推正法。

*牵引前,必须先复位寰枕和寰枢关节错位,以防加重头晕

(摘自龙层花《脊柱病因治疗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