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

 尹东觉 2017-05-29

这是我们实验室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的一例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基因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为患者提供了明确的疾病诊断结果。

病因及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特点为家族遗传方式起病、中年发病、逐渐进展的缺血性脑卒中样病程、假性球麻痹、进行性血管性痴果、先兆症状的偏头痛发作和精神症状,脑内广泛多发的白质灶、明确的MRI白质异常信号以及病理学明确的小动脉病变是本病的基本特征。CADASIL的自然病程多为30岁出现伴有先兆的偏头痛,10年后出现首次卒中发作,20~30年后出现皮质下痴呆,病程多为20~30年。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19号染色体NOTCH3基因突变与本病相关。

遗传特点及发病率:

CADASIL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全身性动脉病,致病基因NOTCH3定位于19q12,含33个外显子。NOTCH3基因编码含有2321个氨基酸的跨膜受体蛋白,其细胞外区包含34个表皮样生长因子重复序列(EGF-like),每个EGF-like包含6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并形成3个二硫键。正常组织中,NOTCH3基因的表达严格限于血管平滑肌细胞。NOTCH3基因致病性突变导致EGF序列半胱氨酸残基数量的奇数化,破坏了规范的二硫键的配对,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异常而致病。国内研究发现,NOTCH3基因外显子3和4可能为中国CADASIL家系的热点突变区。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中年发病、显性遗传特点、反复发作的脑梗死和皮层下痴呆,应当首先考虑本病的可能。核磁共振检查是最敏感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可以发现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确诊此病依靠病理和基因检查。肌肉神经和皮肤活检的电镜检查可以早期确诊本病,其中直接小动脉活检的诊断价值更大。本病预后较差,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尚无根本的治疗方法。

临床意义:

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确诊要依靠 NOTCH3基因的检测,因此检测基因突变对疾病的诊断,临床干预和遗传指导有重要参考价值。另外,对临床前期患者做出基因诊断,便于了解该病患者的自然病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