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蒽环传--法玛新(表柔比星)您还好吗?

 昵称31060325 2017-05-29

这是我想了很久,迟迟不敢动笔的一篇评论,因为太经典,小小的快评,容不下!想想看,从第一个蒽环类药物的出现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50年,几乎就是一代人的历练,一定有太多的故事、感慨和遗憾。那么,大叔就秉承一贯的调调,先从“乏味”的科学开始。

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一类来源于波赛链霉菌青灰变种(Streptomyces peucetius var. caesius)的化疗药物。第一个被发现的蒽环类抗生素是柔红霉素,由放线菌门的波赛链霉菌(Streptomyces peucetius)自然产生。不久之后科学家研制出了柔红霉素,随后又不断改良,合成了多个衍生物。这些衍生物的集合就是蒽环大家族,包括了阿霉素、表阿霉素、吡喃阿霉素、柔红霉素和阿克拉霉素等。

蒽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起作用

  1. 通过嵌入DNA双链的碱基之间,形成稳定复合物,抑制DNA复制与RNA合成,从而阻碍快速生长的癌细胞的分裂。

  2. 抑制拓扑异构酶II,影响DNA超螺旋转化成为松弛状态,从而阻碍DNA复制与转录。所以,在精准医学理念的驱动下,有学者对拓扑异构酶II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发现top II A与蒽环类药物的精准关系,指导蒽环类药物(特别是表柔比星)在临床应用中的剂量调整和心脏毒性管理。

  3. 螯合铁离子后产生自由基从而破坏DNA、蛋白质及细胞膜结构。

1950年代意大利科学家,在一家名为Farmitalia Research Laboratories的制药企业开始研究,于此同时法国科学家也在研发,所以首次成功的化合物叫做柔红霉素(Daunorubicin),是意大利语Dauni和法语ruby的组合。我国第一代肿瘤内科专家--孙燕院士是第一批将蒽环类药物引入中国的学者,曾多次拜访过柔红霉素在意大利的研发基地,并在多个场合强调,蒽环类的改良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在中国肿瘤化疗历史中功不可没。尽管近十几年来,紫杉类药物、靶向药物和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涌现和进步,但是,蒽环仍然在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中有一席之地。



法玛新(Epirubicin)是柔红霉素(Daunorubicin)改良产品,也是蒽环类药物的杰出代表,找到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平衡点。法玛新与柔红霉素在空间结构上有所不同,在羟基4碳端,左旋形成不同的空间构象,加速了二级产物的代谢,从而降低了毒性(包括心脏的毒性和血液毒性)。

1999年9月FDA批准表柔比星(Epirubicin,ELLENCE)用于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但是,在中国表柔比星(法玛新,,英国和欧盟称为Pharmorubicin)被CFDA批准的适应症有十四种之多,可以治疗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软组织肉瘤、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直肠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浅表性膀胱癌(膀胱局部灌注)。为何法玛新拥有如此广阔的适应症,大叔个人的观点是:第一、临床研究的证据非常充足、在以上批准的适应症中都进行了大型临床研究 并提供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第二、1990年代CFDA的药物审评审批还在起步阶段、对肿瘤分类和临床研究证据的理解还处于提升阶段,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说明书措辞。在当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现在的适应症至少要2到3个定语,比如:赛可瑞(克唑替尼)的适应症是这样的。克唑替尼胶囊可用于经CFDA 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在NSCLC之前有3个定语,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给非小细胞肺癌带个帽子。

由于蒽环类药物共同的副反应,心脏毒性,往往限制其在临床上应用,但是可以管理的,在治疗前充分评估治疗的获益及潜在风险,全面了解患者的器官功能和肿瘤情况下,严密监控心功能(LVEF降低程度和动态监测肌钙蛋白),可以充分发挥表柔比星的有效性。

该图片来源寻医问药网

参考文献:

  1.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年12月第16卷第12期

  2. 法玛新说明书

  3. 赛可瑞说明书

  4. ELLENCE labe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