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被教育做事情要有头有尾,顺手能做的事做了。做任何事情既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话说了这么多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做到。 做事要善始,注重小节才能善终。 刚开始学做饭时,灶台上总是被我弄得乱七八糟。调味料的盖子散乱在四处,不小心炒掉出来的菜也躺在锅的周围。残留着蛋液的碗,摘菜时乱扔的叶子,做顿饭的功夫,产生了一堆的厨房垃圾。等我把菜端上桌的时候,厨房已经不是我进去时的模样了。 炒完菜的我丢下脏乱的厨房,就准备开始吃饭。这时老爸阻止了我,让我把自己的烂摊子收拾好了再吃。我极不情愿的回到厨房,一点点的收拾。看我顿时没了兴致,老爸就好声好气的教育我说: “你自己要做饭是好事,但是做完饭了要收拾。把调料归位,垃圾收一收。既然开了好头那就要一口气把它做完,做好。 本来厨房是不用这么脏的,如果你摘菜,削皮的时候拿个袋子兜着,而不是图方便随手仍在灶台上,这就省了打扫灶台的时间了。” 是啊,把调料瓶盖上盖子一秒钟的时间,把残留着蛋液的碗放进水池也就一个转身的动作。明明可以毫不费力就能做好的事情,由于我嫌麻烦,反而导致要多花五分钟去善后,这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把小事顺手做了,事情就简单了。 逛完超市顺手把购物车放在指定的地方方便工作人员管理; 会议结束把凳子推进去放好方便坐在里面的人出来; 用完伞折叠收好方便下次再用; 洗碗时顺手把水池灶台擦干净以免时间久了积累起厚厚的油污。 这些真的都是很顺手的事情,却经常被我们忽略。《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开端的话,很少有人能够有很好的结局。这不正是指我们因为忽略了顺手的小事而造成了很多的麻烦吗? 仔细想想有多少次“随手一放”,等第二次要用的时候转来转去几圈都没找到? 有多少次是因为凳子没有归位,鞋子杂乱的摆在家门口而被绊倒? 又有多少次在大扫除时在角落里找到了许久不见的小物件? 麻烦往往是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顺手的小事所带来的。 善终不易,能够做到的人都很自律。 很佩服那些能够保持家里整齐的人,能够把顺手做的事情做了的人是极度自律的。 曾经拜访过很多人的家,除了家里有小孩的,很少见到有成人的家保持整齐。至今我印象最深的是舅奶奶的家,不管是新家还是旧房,舅奶奶一直都认真对待。 无论什么时候去她家,家里的玄关没有乱放的钥匙和雨伞,桌上的茶壶永远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厨房里像是新装修的一样,没有油污渍。给在外地的女儿寄的自制的特产包装的像是礼盒。除了体现出对女儿的心意,更多的是舅奶奶的自律,她从不允许自己经手的事情有瑕疵。 舅奶奶经手的事别人挑不出一点毛病,退休了还有人请她帮忙照顾生意,说她细心负责,生意交给她放心。 把顺手把事做了的人有着高度的自律,这样的人责任心很强,他们能注意到小节,不嫌事情微小。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得到顺手的微小事情,但看到并不代表能做到。所以,要做到“善终”往往不易。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急功近利,不坐视不理,更不要漫不经心,这是做人基础的标准。 做人做事,善始才能善终。能把顺手的小事做了,并做好的人,不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