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疗法源自于清朝,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记载,三伏贴又名天灸,所用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之功效。 根据“春夏养阳”、“ 冬病夏治”的原则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 天,通过敷贴于特定的穴位的药贴,借助药物的作用及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有效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尤其可促进呼吸系统的抗病功能。1、肺系: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尤其是脾肺气虚的鼻炎;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2、脾胃:脾虚的人群(孩子、老人更适合),尤其是脾气(脾阳)不足的。面色淡黄、眼袋暗、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手脚冰冷、大便不成形、黏腻、先干后溏。3、肾系:遗尿。孩子尿床,多为肾阳不足,阳气固摄不足。借助夏季天地阳气旺盛的时机,补充孩子的亏少的肾阳。三伏贴不是人人可贴,它主要适用于虚寒性疾病调理。体质偏热、阴虚火旺、湿热体质谨慎使用。2016年7月17日~7月26日 为初伏 10 天2016年7月27日~8月15日 为中伏 20 天2016年8月16日~8月25日 为末伏 10 天今年有两个中伏所以三伏天一共有40天,这40天里贴都可以,在“三伏天”头三至五天贴效果更好,错过三伏也没有关系,如果属于对症,只要是贴上就会有一定效果。贴药的时间一般成年人8-10小时,儿童4-6小时。但个人体质不同,如贴药后自觉局部痒、刺痛的,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2小时或更长。一般小孩及皮肤较嫩薄的人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至一小时。 根据病种不同,贴敷位置也有所区别。常用的穴位是身体前面的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天突(位于胸骨上窝中央),以及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约自身的二指宽)等穴。答:对孩子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体质差、瘦弱有一定的疗效。此外,三伏贴也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儿童免疫力的手段,如果孩子抵抗力差,也可以尝试。2岁以内不适宜天灸。Q2:经常生病,经常感冒,我也想给孩子帖三伏贴,提高抵抗力,但是不知道帖三伏贴对孩子年龄有没有限制,孩子要多大才可以贴“三伏贴”? 答: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过2岁以内的小孩因皮肤娇嫩,不适宜。 Q3:正赶上孩子咳喘发作,能贴药吗?如果正在发烧呢?答:“三伏贴”是一种冬病夏治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咳嗽、哮喘等病的复发,如遇咳喘正发作时,除了贴药以外,还应看医生,配合其它对症治疗;如遇发烧,暂时不能贴,或咨询医生后使用。答:4个小后可以洗澡。贴药部位在6小时内不要碰冷水。贴药后2天之内不宜冲凉和游泳。 答:由于所敷贴的多为辛香的药物,比较敏感的人或贴敷时间过长会出现起泡现象,甚至泡消后会留下浅浅的疤痕,这都属正常现象。起泡时可用京万红、万花油、烫伤膏外涂患处,但如果并发感染就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处理。但按古代医家的要求贴敷必须达到皮肤起泡才算有效,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减少治疗时的不适及避免皮肤留下痕迹,近些年才把贴敷必须起泡的要求取消。当然效果也就打折扣了。答:如果在饮食起居做好配合的情况下,最快的一天就看到效果。贴之前有咳有喘,帖后第二天就明显好转。对于防病增强体质的情况,至少要贴完整个三伏,秋冬季就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了。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病情比较顽固的可能要连续贴敷3-5年的三伏,才能有明显的体质提升。 当然,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有效的方法,也有三伏贴无效的情况。答:贴药期间饮食要清淡忌口油腻荤腥、生冷寒凉等食物。其实不仅是贴药期间,要想身体好,摆脱咳喘、过敏等问题的纠缠,饮食平时也要注意。肉类荤腥、煎炸食物,甜食,奶制品等。中医认为这些食物助湿生热,酿痰化浊,不仅上火,同时也损害了脾胃,导致人体正气下降。忌口生冷食物,不仅温度凉的食物不能吃也包括性质凉的食物。生冷食物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进而伤肺,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比如冰淇淋、梨、猕猴桃、香蕉(即使煮水也是凉性的)、牛奶、酸奶,这些都是凉性食物,吃多了不然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无力,也会导致肺的虚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