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诊治疗技术

 GOGOOTOOO 2017-05-29

脊椎相关疾病概论

脊椎病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基础;

脊椎病的病因、病机;

脊椎病诊疗进展;

脊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三步定位与诊断

颈椎病合征(颈椎正骨四步十法)

腰椎综合征及正骨推拿(腰椎正骨法10法)

胸椎综合征及正骨推拿(胸椎正骨法五法)

骨盆旋移综合征

骨诊治疗技术,在文献上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有了这方面的理论阐述。但那只限于五脏六腑的治疗范围,而且于目前实践掌握的相比,也有一定的出入。目前掌握的骨诊学的范围,包括了现代医院的内科、外科、骨科、妇科、五官科、牙科、耳鼻喉、眼科等科室的部分医疗范围。

  骨诊学的涉猎范围,不但大而且深,所谓深,就是它对病情发展的不同层次,都能起到一定的诊疗作用和治疗效果。

  骨诊学是祖国医学精辟的一支,同时,它更是中医理论范畴中几乎失传的一个分支。它具有诊断迅速、准确、医者患者感觉同步之妙,而且稳妥、安全、可靠。基本没有副作用,是一种纯正的绿色疗法。

  骨诊是医生根据,患者骨骼的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异及引起的周围组织的变化,来确定发病的部位或脏器,以及病情的轻重、时间的长短、进而确定施治的手法和推测治愈的程度。诊察过程中,就诊者不用讲话。无论病情轻重,三分钟之内,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即可查出全身疾患,准确告知就诊着。

  骨诊疗法专科,它大到像一座小型的全科综合医院,因为它涉及的病种很广,包括了现代医院的很多诊疗范围。在具体操作上,它又像一个简单的输液室。因为输液室无论什么病,使用的是同样的设备,重复着同样的操作过程。但是它输的药液是不同的,治疗的病也是不同的。骨诊科像输液室,是因为他无论治什么病,也始终重复着同样的骨诊疗法操作过程。二者的不同是因为药液的不同,而骨诊疗法是因为所利用的骨块的位置不同罢了。骨诊疗法,治愈率高,对疑难杂症,尤其对颈椎病影响的上肢和头部病症;胸椎、腰椎影响的内脏病症;腰骶椎影响的骨盆和下肢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治疗脊椎弯曲,矫正青少年脊椎畸形效果显著。

“脏腑点穴推拿导引法”它的特点主要是辩症认症简单易学无需中医知识基础根据病人的病症情况,而使用其点穴和手法,使病人康复。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从“整体观”、“运动观”出发,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运行规律等作为辨证施治的指导思想,以特殊的配穴方法为手段,调理脏腑气分(气分指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气血和顺,使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在恢复和增强脏腑功能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

曲骨会阴 长强经络疏通法促生命源复兴

在应用传统方法对症治疗中发现,多数中老年慢性腰腿痛患者,几乎都伴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程度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或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例如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消化不良、性冷淡、性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不孕症、前列腺炎肥大等病症,这些单纯采用传统的哪痛治哪的一对一手法松解、疗效缓慢、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近15年来,我们应用手法同时快速柔和刺激长强、会阴、曲骨三个穴位,将其穴位周围僵硬的软组织松解,促使性腺分泌激素加速增多,性功能提高、胃肠蠕动有力、心跳加快、血流充盈、全身免疫抗病功能增强,更使精气神在较短时间内人体现出升华功能。这种创新的三点一线同步综合立体交叉疗法(在东南亚和西欧多国称胡氏生命源复兴疗法,受到自然医学家的极大兴趣,也受到患者的自愿接受,因为它是一种创新的安全快速显效的绿色疗法,也是药物不能代替的复兴躯体本能效应【性能、肌能、智能】的方法。  操作疗法如下:

     患者穿较宽松柔薄的内衣,仰卧在治疗床上,双足底涌泉穴相对帖紧,双膝关节用力向外侧屈曲,双足跟并齐尽力向会阴穴处滑行靠近,使骨盆前下侧充分显露。操作者面朝向患者,站立在骨盆右侧,右手中指尖按压在患者尾椎尖长强穴上,同手拇指尖按压在会阴穴位较硬的韧带下方,右侧下腹和腹股沟稍屈曲,将患者右侧膝关节固定,左手肘关节稍屈曲使鹰嘴凸出,轻柔地按压在患者耻骨联合处的曲骨穴位,左手掌紧托患者左膝关节上下组织将其固定,共同维护股骨头、股骨颈防止损伤。当上述手法位置、准备完善后,同时用力刺激三个穴位

①  海浪式按摩刺激长强穴位的骶尾丛神经、肛神经、臀大肌和肛尾韧带结合部等组织。

②  海浪式按摩刺激会阴穴位的会阴神经分支、会阴中心肌腱、尿生殖膈下筋膜、会阴浅横膜、球海绵体肌、腰骶丛神经分支,特别是要细致按摩会阴穴周围骨外膜较硬软组织并将其松解。

③  海浪式按摩刺激曲骨穴位的腹白线最下端、腰骶神经丛分支、骶交感神经分支、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肌两侧相临部等组织。手法要轻柔、力量要均匀,方向要一致,整个时间约刺激35秒,也就是同时刺激每个穴位35次。每次刺激患者不会感到疼痛等不适。特别是会阴和曲骨穴刺激后会出现组织内血流增快、增多及软组织弹性增强的良性反应,这些反应整体调控,会促进腺体分泌、代谢增强、心跳有力、呼吸舒畅,也同步促使脊神经(特别是马尾神经)、植物神经(内脏神经)传导平衡、肌体免疫功能迅速提高。该疗法隔日治疗一次,每3周一个疗程,一般症状经13次治疗就消失了,重度的疾病需数次疗程才能缓解,每个疗程中间停治一周,无症状即停止治疗。该疗法适应于全身各系统疾病,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但有骨折未愈,脏器官衰竭,肿瘤转移等病情危重患者禁用或慎用此疗法。

综合上述,脊神经和血管梳通法是从骶尾椎和靠近心脏锁骨下动脉开始的,到第一脊神经远端和动脉远端结束。而经络疏通法仍然是利用手指沿十四条经络线,在按压滑动中不断变化手法和部位完成的。整个操作手法是来回滑行按摩手不离体、指不离经穴、从下向上、从后向前、从表到里、连贯不断、一气呵成的。在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下肢大腿、腰腹,还是前胸后背,只要手指触压按摩到的地方,几乎都会在数秒内,出现毛细血管充盈的皮肤鲜红的体象,在脊椎两侧沿着脊神经、血管、肌肉和经络走向呈现出一条条、一片片的似斑马条纹的体表图案,一般持续数分钟后自然消退,不留任何痕迹。这种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定向脊神经、血管和经络梳通手法能较快地改善神经信息调控功能,提高经络运行气血功能、加强肌肉丰满运动功能、重现躯体脊柱生理曲线功能。促使体内五脏六腑与体表器官相互代谢平衡、物质进出同步腺体吐故纳新的良性循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经络研究显示出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北京经络研究中心主任祝总骧教授处于领先地位,他运用电子学、生物化学、声学和形态学等多种学科的检测手段,准确地揭示了人体经络线的分布位置,并证实了古典经络图的科学性,首次提出“经络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立体网络结构的调控系统”。

临床观察证明,长期应用该疗法能有效地提高机体抗病免疫力,延缓衰老、特别对体虚多病、瘦弱胸平的中青年女性,具有一定的强身隆胸丰乳保健效果。同时也能使生命之源的生殖系统腺体复兴、内分泌和排泄出现良性循环,促使免疫功能的提高。这种效果较持久难复发,使精气神旺盛期长。

生命源复兴疗法观察与分析

在治疗中青年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发现,当轻柔循环刺激曲骨穴下缘、阴茎底上缘凹处【生命根】1---3分钟,多数阴茎逐渐增长勃起,同时阴囊收缩提起睾丸,心跳加快有力,促使生殖系统血流量增多加快导致阴茎勃起,没有发现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直接连系,也没有感到曲骨穴下缘、阴茎底上缘凹处【生命根】软组织明显收缩与扩展,与女性生殖系统及全身反应有很大不同,其原因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在治疗老中青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发现,当轻柔循环刺激曲骨穴下缘阴峰下耻骨联合凹处生命柱】软组织1---3分钟,多数生命柱开始从耻骨联合内下向外上快速增长勃起,勃起的组织粗细似圆筷子大小条索样弹性优良,激活点在阴蒂上相连处,只有针尖大小1毫米,与阴蒂有很大区别,敏感性高于阴蒂,每刺激到该点,子宫就会全力由底向颈收缩1次,如果连续按压该点,子宫就会每隔1秒全力收缩1次,连续收缩3次时,就会出现阴蒂以上的生命柱继续增长勃起,此时第1层包裹维护生命柱的包皮展开托起生命柱,可出现双下肢紧收缩贴近踝绞锁。子宫连续收缩6次时,可出现双上肢紧收缩手抓等动作,阴蒂以上的生命柱继续增长勃起,此时第2层包裹维护生命柱的包皮展开托起生命柱,阴道内可排出陈旧黄色或褐色淤血等废物。连续收缩9次时,可出现臀部凸起快乐喊叫,阴道内可排出适量鲜血或透明无味性腺分泌液,此时第3层包裹维护生命柱的包皮展开托起生命柱,本性全身反应达到极限,所有脏腑和谐、脊柱关节肌肉逐渐松解舒软,生命柱也同步松解舒软回归原位。效应需要20==30分钟,整个过程被治疗者是跟着本性感觉下意识完成上述运动的,治疗者是跟着被治疗者本性感觉认真完成上述操作手法的,特别是感觉被治疗者会阴穴强大吸引力瞬间爆发时,证明阴道、肛门、尿道都在收缩,同时激发脏腑也在收缩,随后必将出现舒张性排毒反应,这种瞬间强大新陈代谢效应,对机体消除疾病、提高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康寿非常重要。因生命源复兴疗法属隐私疗法范畴,无论患者出现什么反应,医者不能有丝毫逆反言行或外传,以免导致锁性症等医源性伤害。

中医定向正骨法”, 是一种新型正骨技术。是胡进江教授从解剖、生理、病理到体检、诊断、治疗和预防,多方位、多层次历经三十多年对退变损伤性脊柱疾病的临床研究建立的一套新的诊治手法。1995年首次在国内外提出脊柱韧带内松外紧是脊椎病变原因,其“弓弦效应”牵拉性移位,椎间隙物质扭屈是脊柱畸形形成的结果。治疗方法是根据脊柱在接受多方位定向外力和本体重力几乎相对等量时,其力加速度形成的反作用力,瞬间产生动态冲击波效应,激发经络隐性感传转化为显性,增宽椎间隙,促负压上升髓核同缩,改善突出物与神经空间,解除脊柱畸形和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定向正骨法最大特点;安全、速效,治疗万余人,没有出现过任何事故,因为每一步手法都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绝不用旋转,斜扳等带有危险的复位手法。整套手法治疗下来,也就几分钟时间,但疗效是立竿见影的。


定向正骨(三通)法治疗三大体系:

第一大体系:脊柱关节疾病:颈椎病、6种类型(对脊髓性颈椎病效果极佳)、腰椎肩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痛、骶髂关节炎、腰扭伤、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截瘫、腱鞘炎、网球肘、各类小关节扭伤、脊柱侧弯,肌无力、肌萎缩、脑中风、冠心病、脊柱侧弯、梨状肌综合征、骨盆旋移、骨质增生等等。

第二大体系:脊柱相关疾病:失眠、头晕、头痛、心悸、肠胃功能紊乱、近视眼、耳鸣、耳聋、胸闷、支气管炎等等。

第三大体系:内科疑难病症: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老年性痴呆、心脑供血不足、前列腺肥大、阳萎早泄、性冷淡、前列腺炎、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盆腔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经期综合症、尿频尿急、乳腺增生、附件炎和塑身养颜、延缓衰老。

     一、主要:

1、独创的颈、腰椎病“弓弦效应”最新理论与临床实践;

2、颈、腰椎病特殊诊断检查及治疗方法;

(松解加宽椎体间隙;消除颈椎后凸,调理颈部韧带不协调;冲击椎间盘回缩,  松解挛缩组织;矫正脊柱侧凸旋转;激活脊柱整体经络感传效应

3、骨科四大难症特殊治疗方法

椎体滑脱----空腹冲击法;

强直性脊柱炎---三步松解法;

骨股头坏死----松筋四部法;

外伤性截瘫---- 骶前叩击法。

4三通生命源复兴疗法;

治疗疑难病症 

通血管,通经络,通神经

性能、智能、肌能,各种慢性病的治疗。

激活腺体,焕发青春、塑胸美容延缓衰老。

胡进江:

《定向正骨法创始人》、《三通生命源复兴疗法创始人》、中医科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中医药学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常委、国际医学科学院定向正骨研究会名誉会长,并兼任瑞士日内瓦、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印尼泗水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华脊柱疾病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骨病诊治系列丛书》、《胡进江定向正骨法治疗颈椎病》主编、副主编、编委等十余个学术职位,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胡教授已举办培训班多期,并多次应邀赴欧洲、东南亚为联合国官员、外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诊治,先后在80多个国家使用和推广。

      马明强

讲师、中国脊柱诊疗协会副秘书长、胡进江教授亲传弟子、助教,擅长使用定向正骨法和三通生命源复兴疗法治疗各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软组织损伤、失眠、头晕、头痛等生相关系统疾病。 

段俊峰:

(魏征教授和龙层花教授接班人、七十年代初,广州军区总医院成立脊椎病因研究小组,以魏征教授和龙层花教授为核心,王有刚、张德新、符史法、段俊峰为成员,组成的6人研究小组,开始从事龙氏正骨手法研究40多年)主任医师、教授
、研究生导师、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脊椎相关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外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法微型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军康复与理疗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颈肩腰腿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推拿理疗中心顾问,广州军区康复理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物力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省康复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脊柱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临床康复、颈腰痛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

段俊峰教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北京医科大学,70年代初与魏征教授、龙层花教授从事《脊椎病因治疗学即龙氏正骨推拿复位手法》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至今40余年。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课题,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微型外科”(微针介入)治疗法,擅长于治疗各种疑难性颈肩腰腿痛类疾病如各型颈椎病、颈性眩晕、颈性头痛、顽固性肩周炎、网球肘、狭窄性腱鞘炎、肌筋膜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增生性骨关节炎、跟痛症、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等,无需开刀,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治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病人。

龙层花龙氏正骨推拿手法创始人

著名脊椎病专家、教授;广州医学院毕业,从医50多年,曾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脊椎相关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香港骨伤学会终身会长、中华推拿学会、中国脊椎相关疾病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颈椎病研究会研究员、首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大会名誉主席;创立有“脊椎病因学说”和“龙氏治脊正骨推拿疗法”,发明了微机控制治脊床、颈椎牵引椅、龙牌保健枕,有龙氏脊椎牵引枕等4项国家专利,获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杯奖4次,军队科技二、三、四等奖6项,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讲学,举办龙氏治脊推拿培训班200多期,为全球培训了2万多名龙氏治脊医师。龙氏正骨推拿已被列为医学院校本科生课程,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适宜推广项目并在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推广。主编及参编著作包括:《脊椎病因治疗学》《颈椎病防治》、《腰骶椎病防治》、《龙层花都市病家庭推拿法》(VCD)、《实用理疗学》、《简明临床理疗手册》、《实用脊柱病学》、The
Study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Diseases
,发表论文60多篇。

脏腑点穴=脏腑辩证

中医脏腑辨证,是根据内在的脏、腑各有隶属,外在的经脉各有循行路线,各脏名:腑的病证各有突出不同的症状表现作辨证分析。各脏腑的病变虽然复杂,但根据病因结合病症,细心分辨,自能得出诊断结果。

(一) 肝脏、附中风偏废病理分析

肝藏血,血舍魂,肝主筋,开窍于目,其荣在爪,与胆相表里。在体为筋,在色为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味为酸,在液为泪,在志为怒,怒伤肝,肝恶风,悲怒气逆则伤肝。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这以上归纳不完全的“内经引言”以便在临床中归类分析病机病因,才能按五脏、六腑各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及病症表现,而给予辨证施治。

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脏主筋、属风木,凡出现头目昏眩与筋脉抽搐动风,应考虑为肝经的病证。入矛盾”章上,其论述的头、手、足三部之三阴三阳经脉的“机能伸,缩活动”,其头部的升、降屈伸机能以颈为界限,而形成在上的“天部。

手部的三阴三阳经脉之出,入屈伸机能以上半身的肘部为界限,而形成在中的“人部”:足部的三阴三阳经脉之出,入屈伸机能,以下半身的膝部为界限,而形成在下的“地部”。

例如现代医学定名为“颜面神经麻痹”的口眼歪斜病症,为邪风侵入了一侧面的“天部”,故症状以颈为界。

如果中风偏废,即是邪风侵入了人体一个侧面的天、地、人三部,所以症状表现则半侧偏废。

灵枢。九宫八风篇》云:“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说明是人体一个侧面之上、中、下三部的经气共虚、才导致成中风偏废疾病。

由于人体的任脉与督脉,曾在“奇经八脉”章上说明,其任,督二脉都是左、右两条经脉相合并的,所以中风偏废的症状,即以任、督二脉的中线分界,其患侧废而健侧好。

(二)

胆腑实证:常有头昏目眩,甚则耳聋,两肋间疼痛气逆连背,并可导致胃气上冒而呕吐苦水,小便黄赤,或表现有寒热。人迎脉当弦而有力,治宜疏肝泻胆。

胆虚证:两目视物昏暗不明,胆虚易惊,常感畏惧自恐,头昏少寐,脉弦细无力。宜养肝以利胆。经言:“徇蒙招尢,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三)  心脏

心藏脉:脉舍神,心主血,开窍于舌,其荣在面色,与小肠相表里。在体为脉,在色为赤,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味为苦,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喜伤心,心恶热,忧愁思虑则伤心。咸走血,血病勿多食咸。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脏如产生精神失常的疾病,则神志错乱,狂燥妄动,哭笑悲怒,语无伦次而行动反常。经言:“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这说明临床诊疗神经疾病,既要诊候阴、阳脉象的虚实现象,又要观察患者的情志表现以确诊属实属虚。对治疗神经性的疾病用针灸治最宜。心脏主血,其血液的循环能通达脏腑内外上下周身无所不至,故心脏患病除精神疾病外,多为在血液运动上所造成病因。

心火盛实证:多为心脏的血液运动过速而产生心火过甚,症现心烦不安,面赤脉数,小便赤涩,口渴不欲多饮,或产生吐衄及外渗出血等症。宜泻心火凉血。

寒证:若血分有寒则血-液运行不畅,脉象弦紧而涩,或迟涩,面色青,心胸疼痛或腹痛头痛,妇女则行经不畅而痛经,饮食喜热畏凉。治宜温经行气血。

血瘀:心血运行瘀阻在内,常见面色晦暗,脉象沉涩,口唇爪甲青紫,舌紫红有瘀斑,心胸憋闷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如血液循环瘀塞在体外,则发生痈疽疮疡,脉象滑数,或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经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即是言心脏血液瘀阻于外的痈疽之病,前’者,宜活血行瘀理气。后者,宜清热凉血解毒行瘀。

心血虚损:为血液量少则循环运行不足,心悸短气,面色无华,健忘失眠,精神疲乏,情志好悲伤,脉象虚弱无力。治宜培补气血,经言:“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四) 小肠腑

小肠为受盛之府,主转化饮食糟粕并吸收营养,是食物分别清,浊的界限。小肠实热:则头痛心烦,少腹胀痛,小便黄赤不利,或耳前面发热口舌糜烂。宜清热利湿,小肠虚寒:小腹隐痛时痛时止:喜温热按则痛缓,或少腹痛时牵连腰背睾丸而小便频数。宜理脾温气散寒。经曰:“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五) 脾脏

脾藏营,营舍意,脾主肌肉,开窍于口,其荣在唇,与胃相表里,在体为肉,在色为黄,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味为甘,在液为涎,在志为思,思伤脾,脾恶湿,饮食大饱则伤脾。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脾与胃,主中央土,中土运化木、火、金、水四方。胃土为水谷之海,脾土转输水谷以散精气而营养全身为生长后天之本,故从古达今的良医对治疗五脏六腑之病,无不注重脾胃和联系脾胃用药立方,主要由于中土是木、火、金、水的中枢核心。如《素问。太阴阳明篇》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於三、六、九、腊的辰、戌、丑、未之月各取十八日,而每一昼夜亦有辰、戌、丑、未之时亦属中土时辰)所以脾与胃、是人体后天的生化本源之核心。

脾胃不调:多为饮食不节所伤,引起中脘食积痞满,嗳气呃逆甚则呕吐,腹痛绵绵不思饮食,宜健脾消食和胃。

脾胃中气下陷:为左肝右脾气机下陷,两脉口在正运之时而两寸部动脉特别显象虚而无力,肠鸣腹泄,气往下堕,呼吸短气懒言,饮食减少,四肢倦怠乏力,宜补益中气。

脾胃湿热:由湿热蕴郁中焦,脘腹胀满,身重体困,面目暗黄,大便溏,小便黄而不利,或发热口渴。宜清热利湿。

脾肾两虚:形体畏寒,四肢清冷,腰酸腹痛虚满时轻时重,大便稀薄,脉象沉小,或下肢浮肿。宜温肾健脾化水气。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言: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实则腹胀。

(六) 胃腑

胃是容纳五谷之府,人以胃气为本,胃消化五谷以养人,故胃是人体最根本的生命资源。

胃寒:脘腹疼痛绵绵喜按摩,口常吐白沫清诞,舌苦白腻,喜热饮食嗜好香燥。治宜理中温胃。

胃热:口渴喜凉饮,胃脘嘈杂,多食善饥,或反胃呕吐,舌红苔黄少津,治宜清胃泻火。

胃虚:脘腹虚满时胀时消,消化不良,饮食减量,大便泄,舌质淡苔薄白。治宜补脾健胃。

胃实:口臭舌干,脘腹疼痛胀满按之痛增,大便干数日一便。脉象:两脉口的尺部沉而有力:两人迎的以动脉浮沉有力。治宜消导。经言:“腹满膜胀,支鬲肱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七) 肺脏

肺藏气,气舍魄,肺主皮,开窍于鼻,其荣在毛,与大肠相表里。在体为皮毛,在色为白,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味为辛,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忧伤肺,肺恶寒,形寒饮冷则伤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苦上气,急食苦以泻之。

肺脏主气,为诸脉朝会之所,司行呼吸节奏开阅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以肃清内外通调周身而推陈致新,故肺脏喻为相傅制节的称号。肺脏若失去正常的气机生理,即产生疾病,病症表现多为呼吸道以及表皮的反映。经言:“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肺寒:肺如受到风寒外束,周身可发生肌肤疼痛,鼻塞无汗,呼吸气粗,咳嗽喘促,吐出清痰,脉当浮紧,治宜发汗解表。

肺热:若邪气入侵蕴肺多日化火,以致温邪内炽,咳嗽气喘,胸痛引背,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甚则咳唾脓血有腥臭气味,脉当滑数。治宜泻肺清热清痰。

肺气虚证:肺气虚弱则生理功能减退,呼吸气短,咳嗽无力,痰液稀清白沫,畏寒怕冷,倦怠无力。或因肺气久虚导致心火移肺刑金而成肺痿,干咳短息,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低烧,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前者、右脉口的寸部脉当不及。治宜培土益气化痰饮;后者,左脉口当浮数无力,右脉口沉数无力。宜滋阴降火益脾肺。经言:“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八) 大肠腑

大肠为传导转输之府,由于饮食入胃,下转小肠,又由小肠转入大肠,再由大肠降食物渣滓排出体外。

虚寒证:大肠受寒则腹痛肠鸣。大便清稀,好温热饮食,不能久立,喜曲腿侧卧。治宜温中散寒理气。

湿热证:大肠感染湿热秽浊之气,起病陡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频数,暴注下迫,或泄痢脓血,脉当滑数。

治宜清热理气解毒。经言:“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九) 肾脏

肾藏精精舍志,肾主骨,开窍于耳,其荣在发,与膀胱相表里。在体为骨,在色为黑,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味为咸,在液为唾,在志为恐,恐伤肾。肾恶燥。强力举重则伤肾。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肾欲坚,急食苫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肾处下焦为先天之本,主骨髓藏精液,内藏真水真火,左肾属真水,右肾属真火,若真火真水不亏,人体即十分健康,如二者有损即导致疾病。

肾阳虚:形寒肢冷,精神无力,面色淡白,头昏耳鸣,腰脊酸软或痛,或阳萎早泄遗精尿频,妇女则宫寒不孕,脉当沉小无力。宜温补肾阳填精。

肾阴虚:肾阴亏损虚阳上浮,舌干口燥,头昏耳鸣,潮热盗汗,虚烦难眠,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脉当阴阳俱浮寸旺于尺。治宜滋阴以降浮阳。

肾不纳气:劳伤久病肾气摄纳失调致使气不归元,咳逆短气汗出,动则喘促尤甚,腰以下寒。治宜摄纳固肾。

肾虚土衰,腰酸腹痛虚满按之痛减,食少四肢无力,常在早晨滑泻大便,完谷不化大便稀溏。右脉口当沉弱无力。治宜温肾补脾。

肾水凌心:心中悸动不宁,多唾吐嗜睡,四肢厥冷,面色鲜明有水气,甚则四肢振振而动。脉当左脉口脉浮而迟,右脉口脉沉而迟。治宜宁心温肾化水气。

(十) 膀胱腑

膀胱为洲渚水府之官,化气则能出矣。由于膀胱主行津液化水气,病症表现多在于小便。膀胱实证:膀脏内湿热蕴结,导致小便淋漓不利,则尿急、尿频、尿痛、尿白淋浊等病,甚则尿血,日久可酿成结晶如砂石而引起腰痛,或小腹痛,大致疗法宜清热除湿利小便。

膀胱虚证:形体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小便多而频数,或遗尿尿精,脉当沉迟,宜温摄补肾壮阳以温蒸水气。经言:“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亡实,过在足少阴巨阳。”

(十一) 三焦腑

人体六腑之中的“三焦腑”生理特殊,其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等五腑,都是有形有质的腑器,唯独手少阳三焦腑,在上肢上有经脉路线,但在胸腹之内却没有“腑器”的形质。亦类似无形的“十二经脉”结构一样:在人体之内有它的实际功能但没有实体,根据三焦腑的独特生理而综合归纳其认识如下:

1.《灵枢·本脏篇》云:“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故手少阳三焦经,虽然在上焦与手心主相协调表里阴阳的运动,但与下焦的肾脏和膀胱还有联络功用。故经云:“少阳属肾,(是指手少阳三焦经而言)肾上连肺”这充分说明手少阳三焦经实隶属于下焦的肾脏,并又牵连着上焦的肺脏,因“肺脏主皮毛”故以上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这以上证明,手少阳“三焦经”与“上焦”和“下焦”都有联系,但—虽然未言及中焦而中焦亦包括在内,所以称之为“三焦经”。

2.按三焦腑病的症:伏《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大络”,故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委阳”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联系。

3.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上巅顶之脉”和督脉的“百会穴”都有联系。如《灵枢· 经别篇》云:“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根据以上对三焦经特别的喻名为“指天”尊称,就足以说明手少阳三焦经在人体施行功用而与其它的五腑大有不同。

4.《素向 · 灵兰秘典论篇》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因肾属北方为“水脏”,与膀胱经相表里以施行化气行水利水道,如果没有心火下济于肾,肾脏即缺乏化气行水的蒸腾能量。其三焦经与手心主相表里,主相火,并且其“手少阳属肾”,所以手少阳三焦经能使心君之火,向下转移入肾,以协助北方肾脏化气,行水、利水道,因此手少阳三焦经,实是协助肾脏、膀胱之强有力的“化气行水之腑。”

5.由于手少阳三焦经,在人的体内生理功能特别,故而给它以特别的“孤府”之称号。关于这“孤府”的称号认为有两义:

一是  其它的五脏、五腑皆有脏、腑配偶,唯独“三焦腑”无正当的配偶之脏,而重配偶于“手心主心包络”。

二是  三焦腑所施行功用与众不同而称它为“孤府”,因古代的帝王,才称孤道寡,故认为古圣人对“三焦腑”书以“孤府”的称号,是形容“手少阳三焦经”有统率人体周身上、中、下三焦之运输水道的特别功能,因人的生存,全依赖阴、阳、水、火转输以维持生命。按三焦经的病证表现。《灵枢。经脉篇》云:“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儋儋大动,面赤,日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如用针法治疗三焦经的疾病,当根据脉、症的虚实给予合理的调治。

若用药物治疗三焦经的疾病,如果调平了“脉口、人迎”的寸、关、尺脉象,即是调治了“三焦经”疾病,因为手少阳三焦经、与上、中、下各阴阳系统都有联系。

十五、玉脏六腑混元统一论

笔者在前面对五脏六腑分别作了简略的辨证,根据“十二经脉”是混元统一的阴阳正负机能运动的道理,并结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特概述对五脏六腑的混元统一理论认识。

“现代医学解剖证明,隶属南方的:心脏”有左右心房和心室,并形成四个运行血液的器官。笔者认为,北方的肾脏,有左右肾脏两枚和左右正副睾丸两枚(妇女有左右卵巢)亦是形成四个以精化气的运行器官,就形成南、北两极遥相对应的人体两极磁场,故人体之内有生物电和磁力场。

心为南极的枢机、其作用在于运行血液以循环周身;肾为北极的枢机,其作用在于以精化气而运行周身。心与肾是南、北方位的直经,肾主冬,心主夏,是子、午方位相对立的。但是,心、肾二脏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相互为用的。,经言:“苦味入心;咸味入肾”,其入心之苦味能走骨;入肾之咸味能走血,故可证明它们是心肾水火相交的。

肝脏属东方木肺脏属西方金,虽然肝与肺表现有青、白的颜色不相同,但肝脏与肺脏的外型是同形状的。盱主藏血,肺主藏气,各司运行阳气东升西降以及阴气西升东降的气血周流循环。肝与肺,是东、西方位的横纬。肝主春,肺主秋,是卯、酉方位相对立的。但是,肝、肺二脏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习;目互为用的。经言:“酸味入肝;辛味入肺”。其入肝之酸味能敛肺,又能补肺;入肺之辛味能疏肝。又能补肝,故能证明它们是肝肺金木合并的。(水、火、金、木、达到正常的生理就相合;反常的变态即相克)。

诸如以上所论述的东、西、南、北遥遥相隔而能取得四方共济,全依赖于中宫之脾、胃的转输才能取得四方共济,例如我们玄门阴阳八卦的核心是以中土五数为“太极”,故道祖太上老君著《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言中土的五数“太极”,有协调木、火、金、水的养身功效。这虽然是恬儋虚无修身养性的教导,但为医者,也应当了解这混元一体的捷径道理而诊疗疾病,定能取到良效。

关于暑、湿、燥、火伤人致病,虽然各有各自的病证现象不同,其表里的症状表现都不出三焦、六经的范围。

(一) 风

风,在春季风木当令,气温上升,人若感染风邪,属温病为多,前贤言:“夏至日前为病温,夏至日后为病暑。”《温病条辨》云:“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风温热邪,易损伤人体的阴液,治疗风温病初期宜用辛凉法解表,若病邪减退改用辛凉轻剂清理或佐以甘寒法继后治疗。如果温邪进入营分宜用清营等法,从血分理邪外出。但风温之邪深入营分利用现代医术“静脉输液法’’疗效亦佳。由于液体之内配合以甘、咸、寒凉之品,恰好由血脉中熄灭温牙口

如温邪传入中焦化成温燥,宜用清热,增液等育阴法缓解;若温热邪燥甚而便结者,当用消导法除邪。若已患病多日阴分已伤而温邪深入—下焦者,宜采用滋养下焦的阴液为治;如下焦出现滑泄虚脱者,兼用收摄法以固之。

经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患温病之人阴精必定先已损伤,所以《温病条辨》中的一切治疗药方(除患湿性病证采用“温燥法”治疗外) 多以育阴养液法为治疗宗旨。关于治疗温病的诊疗法则,当参考《温病条辨》,恕不赘言。

(二) 寒

寒、严冬季节冰、雪、寒霜,寒风凛冽,悚骨清冷。如风寒犯人先侵入足太阳经,症状头痛项强,腰脊皆痛,发热恶寒,骨节疼痛,无汗脉浮紧,为伤寒: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象浮缓,为伤风。

经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仲景医圣。根据《素问》中的六经传变规律,通过潜心的研究归纳,开创了对阴阳六经诊、疗的辨证论治,拟定出对六经的正治方药,和经过误治的解救方药。张仲景医圣的《伤寒论》药方,与《金匮要略》药方,皆受到历来医家一致公认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可称用药物治病的“万世师表”。关于对伤寒病初期病邪在太阳绎的治疗:伤寒、身痛脉浮紧无汗者,宜用发汗驱邪。

酸肾上腺素”1mg与“硫酸阿托品”0.5mg混合。用5号针头,选取三个穴位注射,每个穴位,各注入“三分之一”药量。先取左、右“阴陵泉”针入五分深注射:后取“气海穴”针入三分注射。采用此法,救人甚多。回阳救急,收效迅速。经用药物穴位上注射治疗后,.一般十分钟左右即获捷效。最适合治疗突然脱阳直中阴经的阴寒之急证,因患者的体内气血未损,一得药物挥发回阳:病即全愈。

若是患病多日由伤寒六经的传变而传入足三阴致厥致泄者,其身体的元阳已经受损还当选用“四逆”回阳等方处治,或兼用温灸法亦可。

伤寒六经”的辨证和处方,不仅只为了治伤寒病而用,若研究“六经”的理法,方药,还可借鉴启发另化裁出治》宁其它疾病的立方立法。例如《温病条辨》的诊,疗法则,就是借鉴《伤寒论》道理,再以“寒、温”两性相对立的观点而化裁出来的治病方法。关于“伤寒传六经”的详细诊疗内容,当参考《伤寒论》。

(三) 暑

暑:盛夏季节天气炎热,暑气酷热熏蒸。人如在烈日之下劳动,或在高温场所工作,或在路途久行,都能导致“中暑”。常见症状:全身壮热,头痛心烦,口渴喜凉饮,身体蒸蒸发热汗出:甚则昏倒失知不省。人事。治宜辛凉甘润。

亦有因元气素虚,又感染暑热湿气而发病:症状:恶寒发热,短气自汗出,头痛四肢酸软无力。脉当正运不及,宜益气理湿清暑。

(四) 湿

湿:长夏季主湿:湿为阴邪,湿性粘腻重浊。湿邪侵表症状:全身发热困重,四肢关节疼痛酸软,鼻息塞滞不利,语声重浊不清。宜用温燥法散表理湿。

脾土喜燥恶湿,内湿素盛之人脾受湿侵而导致湿由内生,或由思虑过多伤脾而引起脾失健运湿由内生。内湿症状:四肢疲乏,饮食减退消化不良,脘腹气机虚满不舒时轻时重,大便常稀,或小便不利甚则水肿。右脉口当沉涩,湿邪在里治宜健脾利湿。

(五) 燥

燥,秋金主令季节,空气比较干燥,如果秋季久旱不雨,而燥气更甚。其阴虚的体质,易感染燥气生病。症状表现:头痛身热心焦燥:鼻干口渴,咽痛干咳。甚则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干齿槁无津。宜用滋阴润燥少佐辛凉处治:若无表证兼用酸甘化阴法治疗。

(六) 火

盛夏季节的米气属火,夏季为阳气旺盛至极,阳气炳明主升,火性上炎导致各类炎症。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凡表现向上冲逆之病,热极昏瞀瘛疚之病,神志浮躁狂乱之病,皆属于“”之为病。由于火之为病甚多,涉及各类病疾,应区别几类“”的性质,属阴虚火浮者,宜滋阴纳阳·以熄火;属实火亢盛者,宜用苦寒直折以灭火,属表,里之郁火者,用疏散,通利以散火,属微火者,用清凉运化以降火

一手 按穴,另一手拨 另一—穴的筋,在两手间求其感应使通达。临床常用的上下、左右、前后对穴如下:

一 是 肩并与百劳并用(或与哑门、风门、肺俞并用),有升清降浊之效。两手食、中指同按肩并穴,再以两拇指共按百劳穴。

二 是 脉门与腋下相通,取通络定痛之功。一手握腕按脉门,另一手分拨腋下之筋,俟脉门感到跳动时止。

三 是 气门与幽门相通,取降气利湿之功。一手分点两气户,另一手压拨两幽门穴。

四 是 或中与上阴陵泉并用,有开通气机之效。一手分扣两或中穴,另一手先由巨阙向阑门直推三次,后按拨左右阴陵泉(膝上内侧二寸)。

五 是 带脉与三阴交并用,可使浊气下降。左拇指扣住右带脉往里搬,食、中指按住阑门穴;另一手分拨三阴交部位的筋,待阑门有流水音可闻。

六 是 肾俞与太溪、昆仑并治,有补肾壮水之功。一肘压按肾俞穴,另一手拿拨昆仑、太溪部位的筋。

七 是 百劳与气海呼应,可使诸气下顺。左手按压百劳穴,右手施治气海,两相呼应。

八 是 膏盲与任脉穴同治,有平气定喘之效。左手扣按背部膏肓穴,右手按拨任脉穴道(阑门、建里、气海、梁门、石关、巨阙)。

九 是 脾俞与任脉建里同治,可疗脾胃骤然气滞。左手扣住脾俞,右手按拨任脉穴道(着重建里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