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这些常识与养生细节,需要提前知道

 翱翔蓝天, 2017-05-30

端午节|这些常识与养生细节,需要提前知道

端午节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

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较广的是为了纪念屈原。

《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

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这些常识与养生细节,需要提前知道

端午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列入世界非遗的节日。

节庆雅趣:端午诗词赏析

端午节|这些常识与养生细节,需要提前知道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这些常识与养生细节,需要提前知道

端午节|这些常识与养生细节,需要提前知道

端午节习俗具有哪些养生意义?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五月的天气比较湿热,容易滋生蚊虫,各种病原微生物也大量繁殖。所以端午节是一个全民族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美好节日。

吃粽子

  1. 红豆粽:红豆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2. 红枣粽:红枣能补益脾胃、补中益气。对消化不良、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此外,能补气血,对中气不足及气血亏损人士特有帮助:减少平日气促气喘现象,又能针对肌肉无力等症状,增加体力。

  3. 糯米:中医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4. 粽叶:包粽子的粽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端午节|这些常识与养生细节,需要提前知道

挂艾草、菖蒲

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且蛇虫繁殖,易咬伤人。

艾草的茎、叶含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能够净化空气。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除了驱蚊,艾草菖蒲还可“避邪”,邪为中医里的病邪之意,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在内的六淫,这都是致病的因素。将艾草、菖蒲挂于门前或屋内,其散发的草药香除了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有醒神、提神的作用外,还可以通心窍,提高人的正气,从而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

端午节|这些常识与养生细节,需要提前知道

沐浴“兰汤”

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还有沐浴兰汤的习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用煎菖蒲、艾草等中草药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佩戴香囊

时农历五月初五,妇女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或绒线,拴在儿童手臂、手腕等处;或悬挂于儿童胸前、蚊帐、摇篮。香囊由各种花色的布缝制而成,在家自制香囊时,可用艾叶、菖蒲、菊花、薄荷叶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或车内。这几味中草药有散风驱寒、通九窍、扶正气的功能,并含有挥发油,气味纯正、持久,戴着能防止蚊叮虫咬,改善神疲乏力等不适,还可预防感冒。

饮雄黄酒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专家提示:雄黄有毒,最好不要饮用。如今可用黄酒替代,因为它是粮食做的,这些粮食本身就有养胃的作用,发酵成了酒以后,还有通经脉、行气血、去风湿、温脾胃、散风寒等作用。

端午节|这些常识与养生细节,需要提前知道

端午节后

盛夏气息愈加浓烈

你准备好愉悦的心情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