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儿童思维导图# 看了这5种错题分类及对策,轻松搞定孩子错题,拒当咆哮妈 家有中小学生的妈妈们,面对孩子的错题,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面对孩子的数学题的错误,大部分家长或者老师的往往抱有:“这娃,学的不扎实!粗心!不熟练……”诸如此类的想法。而由此产生的解决之道也很“简单粗暴”:多做,多练。 的确,凡是出错的地方,意味着孩子在这里是不熟练的。每一个错题,背后都反映着孩子在知识掌握、理解上面的不足。《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里,基于对学生错题的大量分析,将中小学生数学题常见错误分成了5类。我根据书中的内容绘制了思维导图,并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儿童心理学,给出了每种错误类型家长的应对方法。 

粗心导致的错误。粗心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儿童思维的广度很高,但是深度不够,表现在学习中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粗心”这样的常见问题。家长呢?首先我们不要纠缠于孩子的错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同时我们也看到“粗心”的正面意义:粗心的孩子,因为思维的广度足够,长大后反而比较有创新能力。 步骤跳跃导致的错误。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解题的步骤越来越多,典型代表就是3年级以上的应用题,孩子的“程序化思维”能力本身比较弱,很多遇见多步骤的题目就会大脑“短路”,(这也说明了为什么3年级成为很多孩子数学成绩的“分水岭”)。这样的情况,光靠题海战术效果很差,光靠背乘法口诀也不太见效。对症下药的策略就是引导孩子把解题的过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写出来,比如儿童思维导图中的流程图就是很适合的工具,(详见我思维导图的右下角图示)。 规则模糊导致的错误。 数学所有的运算背后都涉及规则。面对抽象的数学和“抽象”的规则,孩子没有感性意识,学校的教学进度又普遍快,孩子没有时间去理解概念。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规则,或者用思维导图这样图形化的方式,让数学思维可视化。 题意偏差导致的错误。 小学4、5、6的错题中,题意偏差占35%。原因是孩子对于题中这些抽象的词汇不能够理解,比如“相差、相同、一半、同向、反向”。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孩子更加不理解。应对方法就是引导孩子对题目做关键词提炼的练习,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概念曲解导致的错误。 原因主要是孩子学习中死记硬背,理解不深刻。应对方法:引导孩子把解题的思路、过程说出来。老师讲的,家长讲的,都不如孩子自己的领悟对大脑的刺激深刻,这种深刻刺激能帮助孩子彻底掌握概念。 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而关键在于怎么样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有了正确的方法,再加良好的心态,才能带领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理解的道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

我是李楠,我是儿童思维力的指导师,也是正面管教讲师, 正面管教的育儿理念+儿童思维力训练的理论方法=我的定位, 我正在致力于帮助家长们,一起培养有高效思维能力、乐观、自信,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