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信用增级 (一)优先/次级结构安排 优先/次级结构安排是指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将资产支持证券按照受偿顺序分为不同档次证券的一种内部信用增级方式。在这一分层结构中,较高档次的证券比较低档次的证券在本息支付上享有优先权,因此具有较高的信用评级;较低档次的证券先于较高档次的证券承担损失,以此为较高档次的证券提供信用保护。 (二)超额抵押(或称“基础资产超值入池”) 超额抵押是指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将资产池价值超过资产支持证券票面价值的差额作为信用保护的一种内部信用增级方式,该差额用于弥补资产证券化业务活动中可能会产生的损失。 (三)利差账户 利差账户是指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设置专门的利差账户,该账户资金来源于基础资产的利息收入和其他证券化交易收入减去资产支持证券利息支出和其他证券化交易费用之后所形成的超额利差,用于弥补资产证券化业务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损失。 (四)现金抵押账户 现金抵押账户是指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设置专门的现金抵押账户,该账户资金由发起机构提供或者来源于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用于弥补资产证券化业务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损失。 二、外部信用增级 (一)差额支付(或称“差额补足”) 差额支付是指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差额支付义务人(通常为原始权益人)承诺,如果基础资产实际的现金流无法覆盖正常兑付资产支持证券所需现金时,由原始权益人负责补齐差额部分,以此增加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 (二)第三方担保 第三方担保是指由原始权益人之外的第三方(如担保公司、原始权益人母公司或其它第三方)为资产支持证券提供担保,如果出现不能按期兑付资产支持证券的本息时,由第三方承担担保责任,以保证资产支持证券的按期兑付。 (三)信用保险(或称“资产池保险”) 信用保险是指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由SPV作为信用保险的投保人根据基础资产池中需要填补的信用风险金额,向保险公司投保并支付保险费,由保险公司对该等信用风险提供保险,以确保按时对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进行偿付。 (四)流动性支持 流动性支持是指在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间,当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与资产支持证券本息支付时间无法一致时(即发生临时资金流动性不足),发起人或第三方提供流动性支持,该流动性支持只是为未来收入代垫款项,并不承担信用风险。 |
|
来自: 用心生活qaflmk >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