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蔷薇》精读 | 只需5分钟,让你吸收受益50年的写作精华

 蜗牛的家WJ 2017-06-01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也没有一本谈写作的书籍能与《金蔷薇》相比。这本把写作哲理蕴含在散文化的叙事性著作,任何一个想要在写作上有所造诣的人都必须得读一读它。

为了节省大家宝贵的阅读时间,在反复研读后,我抽取其中精华部分,供大家快速掌握全书要旨和写作技巧。


《珍贵的尘土》----

                                            作家的豪言壮语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
我们的创作皆在让大地的美丽,让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和自由而斗争的呼声,让人类广阔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战胜黑暗,像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

《摩崖石刻》----

                                            作家应有的境界

良心的声音和对未来的信念不允许一个真正的作家像一朵不结实的花那样在世上度过一生,而不把允满他内心的巨大、丰富的思想和感情,慷慨地、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们。
一个作家若不能使人们的视力增添哪怕些许的敏锐,就不能算是一个作家。使命感和内在的动力激励着一个人去经受磨难,创造出奇迹。普里什文:“作家最大的幸福是:不把自己视作特殊的、独来独往的人,而是做一个和一切人一样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几朵木花》----

                      作家应当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要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后的漫长的冷静的岁月中,没有丢失这件礼物,那么他就是个诗人或者是个作家。

《第一篇短篇小说》----

                             有趣的灵魂才能吸引读者

无论是不必要地担心在读者面前出丑,无论是生怕重复其他作家已经说过的话,无论是对批评家和编辑的顾虑,都不应该阻止一个作家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忘掉一切,好像这是在写给自己看,或者世上最亲近的人看的。必须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由驰骋,必须为它打开所有的闸门,于是你就会突然惊异地发现你意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诗的力量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创作过程本身在其进程中自会获得新的素质,自会更加复杂和丰富。只有能多少向人们讲出一点儿新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东西的那种人,只有能看到许多为旁人所没有察觉到的东西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闪电》----

                                     构思如闪电,文章浑天成

构思好比闪电。电日日夜夜在地面的上空积累,一旦空气中的电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一朵朵洁白的积云就会变成阴森的积雨云,于是从积雨云的稠密的带电的水汽中,便会爆发第一道火花-闪电。

几乎紧接着闪电之后,一场暴雨便会倾泻而下。

构思就如闪电,产生于人的满含思想、感情和记忆的印痕的意识之中。所有这一切是逐步地、慢慢地积累的,等到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导致放点现象。这时,意识这个被整个儿压缩的、还有多少混乱的世界,便会诞生闪电,也就是说诞生构思。

构思的产生往往只需要一个极为轻微的推动力。

谁知道这种推动力是什么呢?可能是一次偶然的相逢,可能是印在心中的一句话,可能是一场梦,可能是远方的呼声,也可能是水滴映射出来的阳光或者是轮船的汽笛声。

存在于我们周围世界和我们自己身上的一切,都可能成为这种推动力。

要使构思成熟,作家绝不可以脱离生活,一味地去“苦思冥想”。相反,只有始终不渝地接触现实,构思才得以绽出鲜花,灌满土地的浆汁。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都出现过几次充满灵感的状态,亦即精神昂扬,生气勃勃,敏锐地感受现实,思想活跃并意识到自己的创造力的状态。

《作品人物的反叛》----

                      提纲小于灵感,人物大于作者

差不多每个作家在写一部作品前都要先拟一个提纲。有的拟得详尽而又准确。有的则仅仅拟一个大概。还有的作家一个提纲中不过写几个字,而且字与字之间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联系。
依我看,天才的作家即使不拟任何提纲也能着手写作。天才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充实丰富,任何一个题材,任何一个思想,任何一桩偶然事件或者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激发他滔滔不绝的联想的洪流
一旦作家开始动笔,作品中出现了人物,一旦这些人物按照作家的意志获得了生命,他们就会开始对提纲提出异议,与提纲作对起来。
作品开始按其本身的内在逻辑展开,而给予这种逻辑以推动力的,不用说,是作家本人。托尔斯泰曾说过:“每当我思如泉涌地写作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的主人公们在五分钟之后将要说些什么。我怀着一种诧异的心情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走。”
有时,次要人物竟会排开众人,擅自当起主要人物来,从而改变了作品的整个进程,使之跟着他跑。
一部作品只有当作家动手去写它的时候,才开始真正地、有力地活在作家的意识之中。所以此前的提纲被冲破或者推翻,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更没有什么可以伤心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心灵的印痕》----

              心中素材千千万,作者感受占一半

啊,心灵的记忆!你比理智忧伤的记忆还要强烈!”---巴邱什科夫。

读者时常询问从事写作的人,他们用什么方法为自己的作品搜集素材,是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当他们听到回答说,作家是从来不特意去搜集任何写作素材时,总是大为诧异。

那种硬逼着自己去积累观察素材,一味地四处奔波做笔记的人,当然可以搜集一大摞五花八门的素材,然而这些素材是死的。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些观察到的素材从笔记本中搬到生动的散文中去,就会失去其原有的感染力,显得像是硬塞进去的异物。
对秋天的感受,也就是秋天所勾起的那种思想和感情,很重要。至于称为素材的那一切---人物、事件、个别的情况和细节,我凭经验知道,在一定时间内都万无一失地深藏在这种对秋天的感受之中。只要我在某一篇小说中一回到这种感觉中去,这一切就会立刻出现在我的记忆里,倾注到稿纸上去。

作者诗一般的意境,通俗又不失优雅的语言,只看了半本书,便会让眼睛怀孕。这些只是书中最精彩、对写作最有帮助的部分,其他的还有一些作者的碎碎念,想跟作者这个有趣的小老头聊聊天的话,可以泡一杯清茶,抹一缕阳光,好好跟他叙叙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