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创时代,长三角创业扶持如何打破围墙? ——双创服务模式高峰论坛实录1

 yanyahoo 2017-06-02

双创时代,长三角创业扶持如何打破围墙? ——双创服务模式高峰论坛实录1

原创 2016-12-14 上科院规划处 微言创新
微言创新

InnoTalk

“微言创新”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


编者按

在中国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区域性的创新资源如何流动、共享并相互支援形成一个支持创新创业的生态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持人:上海政府在创业服务领域的投入相当大,请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处副处长范骏先生分享上海人社部门全力打造的“海纳百创”品牌理念。

范骏:我们位于杨浦的中国(上海)公共创业者实训基地已经实现了物理空间的破围。“海纳百创”秉承的也是两种破围:思维方式的破围和行动模式的破围。首先,去年12月1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秉承移动互联的思维模式营造线上创业生态圈。同时,在线下通过另外的行动方式传递给创业者和创业服务者知道,政府部门不仅有政策的推出,还有更多的创业服务。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经历,我们切身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创业者和创业服务者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提供背书和直接服务,才能在时代大潮中,游刃有余。


范骏(图中)


持人: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海纳百创服务品牌深度融合,秉持“开放创新、服务产业”的理念,推动应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并在今年通过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SITI众创空间将合作双方的服务理念和四位一体服务模式输出到长三角各地,现在请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宗宇伟先生聊聊众创空间服务模式的输出情况。

宗宇伟:SITI众创空间由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联手创办。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四年前,以“开放、创新”为理念。今天将围绕“开放”和“破围”谈谈我的认识。在传统思维里面,无论是王国还是家庭,围墙观念都非常强。但到今天,出现了诸多弊端,特别是在创新创业的活动当中,要把有形的墙破开,更要把无形的墙破除。在产研院的建设当中,我们对此深有体会,通过和人社部跨部门、跨行业交叉合作,才取得今天的成效。怎样通过破围的有形举动,延伸到无形的政策呢?在支持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每个地方政府都带有很强的自身特色,各级政府都公布了非常好的政策。但是反过来,一些地区性的、地方化的支持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无形的“政策墙”效应,对开放创新、资源流动、新价值形成起到阻碍作用。要靠我们这些创新服务机构去设法解除,去呼吁政府破除政策里面不适应的东西,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里营造更好的氛围。跨界融合,开放创新,才能得到新效应。


宗宇伟(左一)


主持人: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服务模式输出,打开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创业服务的新窗口,今年8月扬州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扬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意见》中特别指出要与上海产研院加强合作,落实“研发 试制 产业 资本”的全要素孵化服务模式。下面有请扬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赵午阳先生聊聊扬州的发展情况。

赵午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扬州科技局、扬州产研院是上海科技的一个地区性样本和试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这个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应该就是一种典型的双创模式。扬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12月30日,顺应内生的产业发展转型需求,当时很多企业和园区反映,遇到了应用技术、人才、资金等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指出了两大方向,一是向东,二是向北,向北是北京的清华大学,向东就是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所以不管是思维上,还是现实中,围墙都应破除。在长三角这种大城市群里,不应该有任何边界和界线,资源、人才、技术都应实现共享。我们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的主要项目是“扬州市产业育成中心”,围绕扬州产业的四大板块:文化创意、产业信息、绿色能源和智能制造,开展项目,积极推进。


赵午阳(图中)


主持人:除了扬州,SITI众创空间还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通过产业对接,将SITI众创空间的已有团队介绍到嘉善园区落户,下面请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副主任商加益先生聊聊有关合作。

商加益:谈到嘉善与SITI众创空间的进一步合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嘉善要倚靠优越的地理优势,主动承接上海的人才和丰富资源。从嘉善到上海坐高铁只要21分钟,除了上海,嘉善到宁波、苏州、杭州开车都只需1个多小时。第二,吸引外溢资本,融入上海,接管上海。这须要打造一个差异化的嘉善特色平台,如“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整个面积3.04平方公里,以电子信息领域智能系统的研发、生产为主要产业,以归国留学人才为主体。第三,加强合作,如与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今年6月份进行的一个正式合作。下一步就是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下,实现落地。也希望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够派干部前来挂职,提前服务,提前对接。


商加益(左一)


主持人:兆联天下创始人杨秋萍女士一直提倡“创业无边域”,她从事创业服务的时间,一定比我的年龄还要长,熟悉的人都叫她“杨妈妈”。下面请她聊聊对长三角地区扶持创业的想法。

杨秋萍:我曾说过:“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是我的梦想。”我在科技产业做了二十多年,一路走来,感到创业太艰难,创业要成功更难!在徐汇软件基地的十二年里,我看着季琦从携程到如家到汉庭,一路走来,都是我们帮着他;也看到史玉柱在珠海倒下,在上海重新站起来。我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打破围墙,资源共享,抱团发展。2008年通过徐汇软件基地,把我们的模式跨地域输出到济南、马鞍山和常州,帮助他们建团队、树理念、想方法、共享资源,现在济南园区、马鞍山园区、常州园区都是国家级园区。今天的扬州和嘉善,就是很好的模式。打破围墙,是要让大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今天共享经济的社会里,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加速发展。所以,继第一波创业徐汇软件基地、第二波创业复旦软件园兆联天下之后,第三波我要跟SITI众创空间一起在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创业环境里抱团发展。


杨秋萍(右一)


本文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根据嘉宾在“海纳百创 凝新聚力”长三角创客嘉年华暨长三角双创服务模式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该论坛于12月3~4日,由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江苏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共同主办。



阅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