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句里也蕴含着中医的博大精深,看看中医师怎么给你分析

 昵称41961047 2017-06-02

夏天又双叒叕来了,趁着气温窜上去之前,我们来欣赏几首夏日祛暑方剂,每一首,都像一幅清新的风景画~

古代诗句里也蕴含着中医的博大精深,看看中医师怎么给你分析

荷塘饮茶图——清络饮

半亩方塘一鉴开,

云影芙蕖共徘徊。

南豆花开染紫露,

鸳鸯偏栖忍冬藤。

天罗絮似春柳子,

青门绿玉翠衣绣。

半盏乌龙井边沏,

风携鹊语竹香来。

清络饮主治暑伤肺经气分,暑热轻微,津伤未甚之证。邪浅病轻,身热口渴不甚;暑热上扰清窍,致头目不清、昏眩微胀;微暑伤人,不必重剂,只宜辛凉芳香轻药祛暑清热,以免药过病所。方用银花辛凉芳香,清解暑热,而为何说“鸳鸯偏栖忍冬藤”?因为金银花的另一个名字是“鸳鸯藤”——金银花的叶对生,花也是成对地生于叶腋间,像一对永不分离的恋人,所以又给它起了个有浪漫的名字叫“鸳鸯藤”。

古代诗句里也蕴含着中医的博大精深,看看中医师怎么给你分析

“南豆花开染紫露”——鲜扁豆花是淡紫色的,《本草便读》言:凡花皆散,故可清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证也,两味花药共为君药。

青门绿玉即为西瓜,有点像小时候红房子白胖子的套路——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解渴;而天罗——其实是丝瓜,丝瓜干结后形成的丝瓜络好似天罗地网正是其命名缘由,《本草便读》言:丝瓜络,入经络,解邪热。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合而为痰,可见这一天罗因形似而入经络,取类比象之义显著——丝瓜络清肺透络,则为臣药。

古代诗句里也蕴含着中医的博大精深,看看中医师怎么给你分析

“芙蕖”为荷花,而清络饮取荷叶入药,鲜荷叶用边乃取其祛暑清热之中而有舒散之意;暑气通心,以鲜竹叶心清心而利水,共为佐使药。

全方清凉芳香,轻清走上,清透肺中暑热。

而部分版本记载清络饮可代茶饮,但是加入的是乌龙茶而非绿茶,取发酵茶之意或许在于其安神的效果——暑邪易生湿,湿困脾胃而夜寐不安,乌龙茶的用意或许在于安眠而非清热。

清络饮主治总结:《温病条辨》卷一: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

古代诗句里也蕴含着中医的博大精深,看看中医师怎么给你分析

山居觅石图——桂苓甘露饮

老夫偶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轻骑入山冈。

为避暑气随醉翁,

寻鹊石,猎金刚。

酒酣胸胆尚开张。

无禹孙,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路携桂心染木香,

寂山居,望天狼。

古代诗句里也蕴含着中医的博大精深,看看中医师怎么给你分析

桂苓甘露饮的组成有数个版本,《医学正传》卷二引河间方:桂心,人参,黄耆,茯苓,白术,甘草,葛根,泽泻,石膏,寒水石,滑石、木香。

《医学启源》卷中则记为:白茯苓,白术,猪苓,甘草,泽泻,寒水石,桂心,滑石。

而其中两味矿物药的使用尤为特别:鹊石即为寒水石,《经》曰: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又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大寒微咸之性,故主身热邪气,皮中如火侥,烦满,及时气热盛。《名医别录》载:凝水石(即寒水石),色如云母,可拆者良,盐精也——都能称为盐“精”,则其性味之咸当极为显著。

古代诗句里也蕴含着中医的博大精深,看看中医师怎么给你分析

而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金刚指的是金刚刺——白茯苓的别称,但是似乎未寻得其出处,倒是绛晨伏胎这个名字更为霸气侧漏——茯苓安胎,著名的安胎饮及当归芍药散这些安胎名方都用了它,而这似乎与其淡渗利湿之用有所矛盾?——看到“利”字,孕妇就会警惕,而茯苓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说到了点子上,《素问》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观此,则知淡渗之药,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也就是说茯苓的作用是引导多余之气排出而利下焦,对于正气起到升提的作用——所以是保胎的,同样的功效在治疗暑湿之病时则更为显著——暑湿伤脾,脾主升清,茯苓补脾之升气,降人体多余之湿浊,并从下焦排出,起到祛暑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