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事 历尽沧桑,上海老北站的前世今生

 难忘乡音 2017-06-03

中国的铁道线是伴随着近代列强的入侵慢慢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导致了矗立在铁道线边的一座座老车站都有着风格迥异的外观和特点。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车站有些仍在发挥余热继续使用,有些功成名退成为历史遗迹,而有些早已灰飞烟灭。但是,它们都是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史里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代表中国铁道文化的一个个符号。从今天起,启程模型工作室将推出《城事》专题系列,为大家盘点那些有故事的老车站,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日子里,组织老火车站主题游,细细品味铁道的魅力!欢迎大家关注!

说起老北站,上海人应该都不会陌生,然而真正的老北站现如今已不复存在,只成为了一个模糊的地名。历史上的老北站到底在哪?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岁月变迁?今天,启程模型工作室的小编就带你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去寻觅有关老北站的前世今生。

“上海老站”这家本帮菜馆的标志时常出现在街边,每每看到都有些好奇,究竟是哪个老站?

“嘉露”和“界路”

如今,要在天目东路上寻找“租界”与非租界的分界线——“界路”(Boundary Road,现天目东路)的遗迹需要有点耐心。在天目东路80号上海铁路局的对门的均益小区,门楼上用阳文的水泥篆体字刻着“均益里”。就在前些年,还有一家名叫“嘉露”的饭店在这里安静地开着,面朝天目东路的主要门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转租给了一家来自江西的瓦罐汤店。瓦罐汤店右侧,只有一扇门宽的门面里还寂寞地开着一家“嘉露咖啡店”。

均益里

嘉露真的很有名吗?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寻找往昔的小饭店——嘉露?因为嘉露和界路,在吴语中读音相似。就在这里,保留着关于界路仅有的信息。如果没有“嘉露”,关于殖民地年代的上海,关于老北站门前那条名声显赫的大马路剩下的最后一点历史基因,恐怕真的要湮没在时间长河中了。

火轮房,上海最早的火车站

上海滩那么大,为何偏偏选择此地造车站?这就要从先于沪宁铁路之前的两条铁路说起,一是吴淞铁路,另一条是淞沪铁路。

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早的一条营业铁路,1876年在上海建成,名称叫吴淞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当时,外国商人谎称运送铁路器材的货物是建造马路的铁器,以此蒙混过关。河南北路上还有一家商场一直叫铁马商场。铁马,不是金戈铁马的意思,而是铁马路的意思,这是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对铁路的通俗称呼。如今这个“铁马商场”已拆除。

火车时刻表光绪32年

吴淞铁路上海站从1876年开始建设,站址就在今河南北路、七浦路口。时称上海火轮房,是上海最早火车站。站场占地500平方米,车站南面是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后来被填没,筑成今日的七浦路。

吴淞铁路的寿终正寝

这座车站,对老北站的最终定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通车营业一个月,就发生了一些事故。先是吴淞铁路洋雇员在江湾督率工人用篱笆圈占乡民种水稻和蔬菜的土地,引起了公愤,两名工人和洋人被打伤。当时正好电业公司有另一个洋雇员骑马经过,众人挡着他的路,这名洋雇员急了,用手枪打伤了一个乡民。火车在江湾镇北面试车时轧死一名行人。消息传出,乡民个个义愤填膺,卷起袖子准备和洋人大干一场,他们用上海话大声抗议,英国人虽然听不懂上海话,但他们听得懂那种激愤。当时上海的最高领导、道台冯焌光立刻照会英领事,要求停驶火车。后来铁路上又发生运料火车与载客火车相撞的事故。这一系列事故与事件,基本上宣布了吴淞铁路的寿终正寝——因为人们反对的声浪太高,清政府不得不在次年将吴淞铁路赎回,于是最早的上海站也随铁路一起拆除。当时,河南北路和界路还没有接通,后来河南北路拓宽后,成为一条通衢大道,原来的车站就湮没在路中了。

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线路示意图

淞沪铁路和老北站

铁路赎回后被拆毁了,但还是无法阻挡时代的前进。以往几千年,运输货物都靠人拉肩扛,最多利用畜力。先进的蒸汽动力那巨大的能量令人刻骨铭心。因此,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1898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淞沪铁路上海站的站址在上海县和宝山县的界浜北岸(今天目东路)北侧、老靶子路(今武进路)北隅。当时,这里四周相当荒僻,很少有百姓居住,周边多荒地。当时的站屋只有两间房,砖木结构,房子是中国江南传统建筑的模样,尽管没有英式建筑那样的气派,但这种式样更符合国人的心态。

江南传统建筑的模样的火车站

这个车站,售票房20平方米,行车房仅有售票房的一半,而旅客乘车的月台则是泥土夯制而成。尽管车站很简陋,但毕竟是自己的,所以当时上海老百姓都踊跃来乘坐,有钱的公子小姐自不待言,就是那些拉黄包车的小伙子也会来赶时髦。

淞沪铁路上海车站对老北站的最终定位又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最初的吴淞铁路上海站承担着从吴淞口将货物驳运到租界的功能,所以,尽量贴近租界。淞沪铁路上海站是中国人主导建造,不必优先考虑租界,因此朝北侧开阔地带移动了约数百米。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后,自然就有了淞沪铁路和沪宁铁路接轨的问题,于是,新的上海站又被磁力强大的沪宁铁路所吸引,往西侧移动了数百米,完成了最终的定位。

一座气派华美的英式洋房

当时界路以北是一大片芦苇荡,没有拆迁的烦恼。沪宁铁路上海车站1908年4月开始建造,次年7月竣工,取名沪宁车站。最初站屋为6间平房,其中2间作候车室。次年,车站前又建了座4层办公大楼,占地1950平方米,内有房屋76间,共5000平方米,集办公、候车、售票于一体。这栋办公楼为英人设计,底层外墙用青岛石构筑,第一层楼以上均用钢柱支架横梁,红砖砌墙,饰以浅色条形嵌石,配大理石廊柱和拱形门窗。

1909年落成的上海北站

老北站体现了英国古典建筑风格,正面是两个对称的塔楼,对称和水平分划的元素体现得比较明显,外形简洁,窗户宽大,外形看上去凸凹起伏。室内用深色的桃木做护板,板上有浅浮雕。建在大厅中央的售票亭完全是木构造。广场开阔空旷,面积达1000平方米。开站初期,每天有10对旅客列车出发和到达,每天有1000多名旅客在此上车下车。货运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天有20列货车到达,棉纱、蚕茧、火柴、肥皂、时髦的服装、当天出版的报纸都通过铁路昼夜传递。

仿造旧建筑新建的博物馆

1913年3月20日,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在沪宁铁路上海站准备乘车赴京时,不幸在此遇刺,离世时年仅32岁。

1916年12月,沪宁、沪杭铁路接轨,沪宁铁路上海站成为两路总站,改名上海北站。

花车往来京沪间

20年代末30年代初,连接上海和南京的沪宁铁路异常热闹,当时这条铁路叫京沪铁路,因为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上海是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行政大员、工商界人士频繁往来于南京和上海之间。1930年4月4日的《中央日报》头版报道,“蒋主席于昨(三日)午由沪附挂花车一辆于中午快车返京”。文中提到的“花车”就是宋美龄的公务车,作为文物停在了上海铁路博物馆的大院里。那一年,宋美龄33岁。巧的是,2003年“花车”刚运到上海,宋美龄女士也以106岁的高龄在美国去世。当时,周末回上海度假,去四大公司购物,是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宋美龄

粗看花车与普通的绿皮车没有什么两样,但走近仔细看,车厢别有一番古朴雍容的气度。车身外镶满了铆钉。木制窗框的玻璃车窗内,白色的窗帘虚掩着,仿佛主人的身影随时会在那里出现。

这节车厢是向美国车辆进出口公司订购的,1930年运抵中国。车底转向架上的铸字“USA”及车厢踏板上的英文字样依然清晰可辨。全车采用钢结构,以4500多颗铁钉铆接而成,十分坚固耐用。这辆车用了最好的钢材和当时比较先进的油棉纱轴箱。车身长22.96米,宽3.2米,高4.8米,高大气派。车内装饰显得富丽豪华,车顶灯、壁灯的灯座皆为白银制成,会客室有橡木桌椅一套,椅面和靠背均为牛皮包蒙。车厢的末尾是个小巧的瞭望台,铜制栏杆围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乳白色的廊檐体现出一点悠闲与温馨。这节车厢曾随宋美龄女士走遍大江南北,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雨沧桑。2003年9月由上海铁路博物馆收藏。

花车

旧时中国铁路发展的辛酸

中国铁路在旧中国艰难发展,充满了辛酸和无奈。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挑起“一二八”事件,沪宁铁路局的四层办公楼房毁于战火。翌年修复后,又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再遭日机轰炸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进行了修复。

被日机炸毁的上海北火车站

解放后的上海北站

1949年5月28日,上海北站于沪宁线上驶出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列客车。

1950年8月,经铁道部批准,上海北站正式更名为上海站,随后核定为特等站,办理客运和零担货运。

在火车站迎接交大学生的场景

建国初上海北站第二期消防人员培训合影

1987年12月,位于秣陵路303号的铁路上海新客站正式启用后,往常热闹的上海北火车站退役了。从1909年到1987年,这座有着近80年历史的老火车站,承载了历史上的几多风雨,无数南北往来客,在上海历史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曾经人丁兴旺的火车站

上海北站老照片

北站0号站台

曾经的候车室和铁路工作人员

80年代的上海站

见证上海铁路百年发展史的博物馆

自天目东路上的上海铁路局机关大院西行百米,就能看到华东地区年龄最大的“老爷机车”,编号为641的KD7型火车头蒸汽机车。每逢节假日,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纷纷来到此地,就是为一睹“老爷机车”的风采。它是上海铁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魅力就在于当你站在它面前的时候,你完全不知道何时已经走进了上海铁路博物馆的室外广场展区。它的威严和气场瞬间使观者穿越到了1909年,沪宁铁路上海站(老北站)那川流不息的场景中。面对如此带有历史感的“庞然大物”,小朋友们欣喜不已,而老一辈们眼里却闪着泪光,感怀当年的时光。博物馆能够把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挖掘出来,这是任何其他机构都无法代替的价值所在。

20世纪40年代制造的KD7型641号蒸汽机车。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在1947年将其作为救援物资捐赠给中国。目前,全国只剩下四台,其中一台赠给了上海。

博物馆的室外广场展区占地约1300平方米,真实感和互动性是它的亮点。

室外广场展区的小火车头SN型26号窄轨蒸汽机车在最靠里面的位置。它体型虽小,但其发挥的作用却毫不逊色。小火车头轨距为600毫米,最高时速45公里,可以拉动200余吨货物,转弯非常灵活,曾经在崎岖的云南山区大显身手。

走进上海铁路博物馆,就能见证上海铁路的百年发展史。旧上海站那座大理石廊柱和拱形门窗的英式建筑,是矗立在中国铁路历史上的第一篇章。如今的上海铁路博物馆建成于2004年,是按照建于1909年的原上海火车站按80%比例复原的(原来的已经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

博物馆主楼共四层,展示了上海铁路的百年历史。走进博物馆主楼大厅,仿佛走进了历史深处,那门房、吊灯、铁拉门、浮雕仿佛都是旧时的原貌。旧时的一楼大厅曾用于上海老北站的软席乘车进出口,而如今设在这里的室内展区共分四个部分——铁路建设、铁路运输、铁路天地、跨越式发展。

馆内展品包括珍贵的铁路老设备、老器材和历史图片、文献史料、晚清修建沪杭铁路时竖立的界碑、19世纪90年代制造的钢轨、早期的火车时刻表、信号灯、与火车及铁轨有关的设备器材、各种列车车厢上使用的方向牌和各个年代车厢里的日常物品、各种仿真微缩火车头模型。

岁月苏醒在泛黄的照片里,多少年轮编织成了皱纹,往日的辛劳你如数家珍,那是你无人分享却引以为豪的寂寞。

历史蹁跹,一切俱往矣。如果你,或者你的祖辈曾在此工作、生活过,可以给我们留言,晒晒您对岁月的感怀!

启程模型工作室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组织更多喜欢铁道文化的朋友们一起来铁博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