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百科知识博览 2017-06-03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X

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录自《资治通鉴》第十七卷)
原文:
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白话:
冬季,十月,汉武帝下诏举荐贤良方正方正敢于直言极谏的人才,由武帝亲自主持考试有关古今治国之道,参加考试的有一百多人。广川人董仲舒回答说:“……所以治乱兴废都在于君主自己,并不是上天降下命令,不可违反;君主的行为荒谬背道,就会失去统治地位。作为君王,应内心端正,以整肃朝廷,整肃了朝廷才能整肃百官,整肃了百官才能整肃天下百姓,整肃了下百姓才能整肃全国。”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因能任官,则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则赋敛省;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罚当罪,则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劝。凡此八者,治之本也。
(录自《资治通鉴》第十八卷)
原文:
是岁,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令,令与计谐。淄川人公孙弘对策曰:“……是故因能任官,则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则赋敛省;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
逡;罚当罪,则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劝。凡此八者,治之本也。
白话:
这一年,武帝征召官吏百姓中明晓当世政务,熟知古代圣王治国之术的人到朝廷任职,命令应征者与各地进京的上进吏同行。淄川人公孙弘回对策问说:“……所以根据才能大小任命官职,那么官吏就尽职分把政事办好;抛弃没有实际用途的言论,那么事情就可得到真相;不制作没有用处的器具,就可以减少税收;不掠夺百姓种种时间,不妨碍百姓工作的劳力,百姓就可以富有;有道德的人进用,没有道德的人退位不用,那么朝廷就获得百姓尊敬;有功的人在上位,无功的人在下位,那么大臣们的地位就有次序;处罚犯罪的人,奸邪的事就不再发生;奖赏有才能的人,臣下就能劝勉于善。总共这八件事,是执政的根本。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故民者,业之则不争,理得则不怨,有礼则不暴,爱之则亲上,此有天上之急者也。
(录自《资治通鉴》第十八卷)
原文:
菑川人公孙弘对策曰:“……故民者,业之则不争,理得则不怨,有礼则不暴,爱之则亲上,此有天上之急者也。”……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白话:
菑川人公孙弘回对策问说:“……百姓各得其业,就不会有争执的心理,得到合理的待遇,就不会埋怨朝廷;在上位的长官对待百姓合乎礼节,百姓就不会残暴;爱护百姓,百姓就亲近长上,这是有天下的国君所急切要做的事情。”武帝认为他说的对。武帝身边的亲信经常诋毁公孙弘,武帝却对他更加优待。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录自《资治通鉴》第五十卷)
原文:
司徒杨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义在官,四凶流放,天下咸服,以致雍熙。……”
白话:
司徒杨震上书说:“我听说,执掌政权,以得到贤才为基本条件;治理国家,以铲除奸恶为主要任务。因此唐尧虞舜时代,俊杰之士当权,‘四凶’之类的恶人遭到流放,天下全都敬服,因此达到人心和睦。……”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录自《资治通鉴》第五十四卷)
原文:
琼辟汝南范滂。滂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尝为清诏使,案察冀州,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守令臧污者,皆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会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该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白话:
黄琼征召汝南人范滂。范滂年少时磨砺清高,修治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佩服。曾做过清诏使,考察冀州政事,范滂登上车子,手执缰绳,大有澄清天下的志向。郡守、县令有贪污的,都闻风弃职;他所进奏检举的,没有不使众人信服的。时逢桓帝诏命三府掾属提出对地方官为政好坏得失的看法,反映民间疾苦。范滂进奏刺史、二千石官员、权贵和豪门之流的有二十多人。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太多,怀疑有私人恩怨。范滂说:“……我听说,农夫去草,庄稼一定茂盛;忠臣除奸,王道因而清明。”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则上无偏缪之授,下无希冀之望矣。
(录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一卷)
原文:
张紘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困,授子靖留笺曰:“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故明君寤之,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则上无偏缪之授,下无希冀之望矣!”吴主省书,为之流涕。
白话:
张紘回吴郡迎接家眷,在路上生病去世。临终前,把遗表交给儿子,遗表上说:“自古治理国家的人,走想修明德政与太平盛世比美。……所以圣明的君主明察此事,求取贤才如饥似渴,接受规劝而不压制,抑损私欲,大义割爱,那么君上就没有偏错的任用,臣下就没有非分的奢望了。”吴王读了这分遗表,感动得眼泪直流。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诸葛亮治国之道: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录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卷)
原文:
陈寿平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白话:
陈寿评论说:诸葛亮当丞相,安抚百姓,显示法度准则,限制官员的职权,遵照法令制度,开诚布公,坦白无私。对尽忠而有益国家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加奖赏,对违法而怠慢的人,即使是亲近者也必加处罚;对真心诚意认罪悔改的人,即使罪行重也必定释放,对花言巧语进行掩饰的人,即使罪行轻也必定诛杀;再小的善行也予以赞扬,再小的恶行,也予以贬责;精熟各种事物,能从根本上治理,要求名义与实际相符,极端厌恶虚伪。最终使蜀国上下都对他怀有敬畏爱戴之情,刑罚虽然严苛,但没有怨恨,这是因为他用心公正,而且劝戒分明。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录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三卷)
原文:
中书侍郎东莱王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颜渊曰:‘东野子之御,马力尽矣,而求进不已,殆将败矣。’今事役劳苦,男女离旷,愿陛下深察东野之敝,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白话:
中书侍郎东莱人王基上书说:“我听说古人用水比喻人民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颜渊说:‘东野子驾车,马力已经用尽了,但仍不停地向前驱赶,终将毁掉马匹。’如今劳役辛苦,男女分离,希望陛下深察东野子驾车的弊病,留意舟水关系的比喻,让奔跑的马匹在力气还没有用尽的时候得到休息,在人民还没有困竭时减少力役。”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处大无患者常多慢,处小有忧者常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
(录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七卷)
原文:
或问往古能以弱胜强者,其术如何?曰:吾闻之,处大无患者常多慢,处小有忧者常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
白话:
有人问古代能以弱胜强者,他们的方法如何?回答说:我听说,处于大国地位而无祸患者,常常多有轻慢;处于小国地位而有忧虑者,常常想着向善;怠轻之事多,就会出现内乱,想着向善就能使国家安定,这是普通的道理。因此,周文王善于养民,就能以少取多;勾践能够抚恤众人,就能以弱胜强,这是他们的方法。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州,障九泽,因其势也;后稷播殖百谷,因其时也;汤、武帅天下而攻桀、纣,因其心也。皆有因则成,无因则败。
(录自《资治通鉴》第一百零四卷)
原文:
坚所幸张夫人谏曰:“……是以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州,障九泽,因其势也;后稷播殖百谷,因其时也;汤、武帅天下而攻桀、纣,因其心也。皆有因则成,无因则败。
白话:
苻坚所宠爱的张夫人规劝说:“……黄帝用牛拉车,以马载人,是顺应它们的本性;大禹疏通九条大河,挡住九处泽陂,是顺应它们的地势;后稷播种繁殖各种谷物,是顺应它们的时令;商汤、周武王率领天下军队攻打夏桀、商纣王,是顺应民众的心愿;都是有所依据就成功,没有依据就失败。”
《资治通鉴锦言妙语荟萃》——为政爱民篇之二
天地之生万物,圣王之治天下,皆因其自然而顺之,故功无不成。
(录自《资治通鉴》第一百零四卷)
原文:
坚所幸张夫人谏曰:“妾闻天地之生万物,圣王之治天下,皆因其自然而顺之,故功无不成。”
白话:
苻坚所宠爱的张夫人规劝说:“我听说天地生养万物,圣明君王治理天下,都是依据自然趋势而顺应利导,所以没有不成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