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感高热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负鹏载舟 2017-06-04

外感高热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发表者:赵东奇 

【定义】

凡因外感邪毒所致,以体温升高(38.5℃以上),初起多见恶寒、口渴、脉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者,既称外感高热症。本症见于温病、伤寒之发病过程中。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特点:1.急性发热,热势可有波动,热型各有不同;2.初起多有恶寒、伴有口渴和口渴不欲饮、脉数等症。
(二)发病特点:1.发病急,一般在35天以内;2.病程短,一般在两周以内;3.传变迅速;4.四季可见,随季节、地域、体质的不同各不相同。5、具有一定传染性。
(三)病因病机特点:1.系外感邪毒内侵;2.正邪交争,阴阳失衡,导致热盛急候;3.易于伤阴耗气,易致昏谵、痉厥闭脱(神昏)等危候。
(四)诱发因素:素体亏虚,饮食失节,寒暑失常,劳逸失度,皆可诱发外感而致高热。
(五)实验室检查:应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相应的理化检查。
具备上述(一)、(二)项,参考其它项,即可作出诊断。

【诊断分析步骤】

1、辨外感和内伤: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均以发热为主症,故须加

以鉴别。可从病因、病程、热势及伴发症等方面进行鉴别。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所致,体温较高,多为中度发热或高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重,常见其他外感热病之兼症。内伤发热,由脏腑之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热势高低不一,常见低热而有间歇,其发病缓,病程长,数周、数月以至数年,多伴有内伤久病虚性证候。

2、辨寒热真假:当热极或寒极之际,可出现与其本病寒热不符的假象,即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故对疾病过程中的寒与热应鉴别其真假,因其有假寒象而不识其外感发热的本质,因其有假热象而不识其非外感发热病,由此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分级分期】

(一)分期
表证期:包括风热袭表,风寒束表,寒热混杂、暑热犯表,均病在卫表阶段。
表里证期:多属于表里同病,包括肺热,胃热,腑实,肝胆,脾胃,大肠,膀胱湿热证。
里证期:病邪入里,涉及多个脏腑,可见于气分,营分,血分证或见于正气亏虚的危重证。
(二)分级
1.轻度:(1)体温38.9℃以下;(2)发病初起,全身证候轻微;(3)热势虽高,但病在表;(4)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
2.中度:(1)体温39-39.9℃;(2)全身证候显著;(3)实验室检查多见异常。
3.重度:(1)体温40℃以上;(2)出现痉厥闭脱危证;(3)实验室检查显著异常。
年老体弱者,体温虽不高,但病情重,不能绝然以体温分级。      

【中医治疗】

1、治疗原则
1)分清主次:即分清高热和兼症的主次。外感高热,不论其热型、热势如何,其高热均属主症。如高热兼见出血,其主要病机乃邪毒内陷,损伤脉络,迫血妄行,治当清热凉血为本、为急、为先。
2)预防传变:即观察分析由高热而伴发的变症与高热的关系。外感高热凡并发昏谵、厥逆、出血、抽搐等候,均提示邪毒内传、营血耗伤,此时除治高热外,尤当急治变症,加用开窍、固脱、凉血、熄风之剂,以应其急。
3)综合治疗:高热急症,复杂多变,临床多采取擦浴、刮痧、针刺、灌肠、口服、注射等外治内治综合治疗。
2、急救处理
1)退热

1)物理降温:冰敷、酒精擦浴或中药擦浴。
2)针剂: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4ml,每天2次;或醒脑静注射液20ml0.9NS250ml、炎琥宁注射液160mg0.9NS250ml、清开灵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
3)针刺:一般选穴,上肢取曲池、合谷,配内关、手三里;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手法均采用泻法。亦可用柴胡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常取曲池(双)、足三里(双),每穴注射0.5-1毫升,每4-6小时一次,至大热已退为止。

 

4)三菱针刺大椎、肺俞、少商、耳尖及双耳背瘀络,放血0.51

 

升。

 

2)增液:高热伤阴可用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0.9%NS250ml中静滴。

3)止痉:

1)针刺:主穴为百会、人中、大椎;备穴为少商、委中。
2)至宝丹:每次1粒,每日3次,或紫雪散:每次1支,每日3次,或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NS250ml中静滴。
4)开闭
高热闭证,即热入心包,多为热邪内陷所致,每见神昏谵语,口禁目闭,两手握固,痰壅气粗。治当醒神开窍,可选用下列方法(同时应配合退热、增液等法治之):
1)针刺:用三棱针于十宣放血;或刺人中、曲泽、委中,使之出血;亦可针刺人中、涌泉、素寥。
2)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热闭。

3) 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NS250ml中静滴。
5)固脱
脱证多为高热炽盛,邪毒内陷,阴精耗竭,阳气欲脱所致,即所谓阴竭阳脱,每见大汗淋漓,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救治方法是:
1)针灸:凡阴脱者可用灸法,阳脱宜用针刺。取神阙、关元、气海,采用灸法,每穴灸15-20分钟;或针刺素寥、内关,配少冲、少泽、中冲、涌泉,一般中强刺激,留针,间断捻转。
2)参麦针:用40毫升,加入5%GS100毫升中静滴,适用于阴脱。
3)参附针:用40毫升,加入5%GS100毫升中静滴,适用于阳脱。
3、辨证论治
1)卫分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喉痒痛咳嗽,脉浮
1)本院热病专科研究方:羌银解热汤,可治疗卫气分证。

羌活 银花 连翘 贯众 荆芥 防风 百日红 水松毛 倒扣草 柽柳(细丝柳),每天2

2)风热袭表:恶寒轻,发热重,咽痛,时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方剂:银翘散
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淡竹叶 生甘草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 鲜芦根,每天2次。
热甚者加黄芩、板蓝根、青蒿;口渴甚者加花粉;痰多者加贝母、杏仁;小便黄者加车前草。
3)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喉痒咳嗽,脉浮紧。

方剂:荆防败毒散
荆芥 防风 柴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甘草,每天2次。
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咳嗽加杏仁、贝母。
4)暑湿在表:身热,微恶风,汗少,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心烦口渴,或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脉濡数。

方剂:新加香薷饮
香薷 银花 连翘 鲜扁豆花 厚朴,每天2次。
热甚者加生石膏;恶心呕吐者加藿香、半夏。

5)虚人感冒:恶寒、发热,面色无华,神疲肢怠,形寒肢冷,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或沉迟缓

阳虚外感证: 恶寒、发热,面色无华,神疲肢怠,形寒肢冷,食少便溏。舌淡红,苔白,脉沉迟或虚缓。

方剂:参苏饮

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每天2次。
阴虚外感证:发热、恶寒,神疲肢怠,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方剂:加减葳蕤汤

葳蕤、葱白、桔梗、白薇、淡豆豉、薄荷、炙甘草、红枣。每天2次。

2)卫气同病:发热恶寒,肢节酸痛,面红身热,口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

方剂:银翘白虎汤  羌银解热汤
银花 连翘 竹叶 牛蒡子 薄荷 淡豆豉 甘草 芦根 石膏 知母 粳米,每天2次。

羌活 银花 连翘 贯众 荆芥 防风 百日红 水松毛 柽柳 倒扣草。每天2次。
随卫分与气分症情孰轻孰重加减用药。
3)气分症:面红身热,口渴,渴喜冷饮,烦躁多言,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脉数。
1)肺热(咳喘气粗):麻杏石甘汤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每天2次。
热甚者加银花、连翘、蚤休、鱼腥草;胸痛咳嗽脓痰者加金荞麦。
2)胃热(喜渴多饮):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每天2次。
卫气同病者加银花、连翘、芦根;体弱脉虚大者加太子参;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发斑者加犀角、玄参;胃气上逆、心下痞闷者,用镇逆白虎汤。
3)腑实(大便不通):大承气汤
大黄 芒硝 枳实 甘草,以通便为止。
热结阴亏,燥屎不行者加生地、麦冬、玄参;邪热炽盛,胸膈烦热、口舌生疮者加栀子、黄柏、连翘、薄荷、竹叶,每天2次。
4)胆热(口苦泛恶):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白芍 半夏 枳实 大黄 大枣 生姜,每天2次。
热重者加板蓝根、银花、连翘、败酱草;便秘者重用大黄、芒硝、厚朴;疼痛重者加元胡、川楝;呕吐者加竹茹;食欲不振者加藿香、佩兰、山楂;瘀血加桃仁、当归、赤芍、红花;发黄者重用茵陈、金钱草、栀子、青蒿。
5)脾胃湿热(痞呕纳呆):王氏连朴饮
黄连 厚朴 石菖蒲 半夏 淡豆豉 山栀 芦根,每天2次。
热甚者加黄柏;湿重者加藿香、佩兰。
6)大肠湿热(里急后重):葛根芩连汤
葛根 黄芩 黄连 甘草,每天2次。
热甚者加山栀、黄柏;气滞腹痛者加广木香、槟榔、枳壳;痢下赤白者加白头翁、马齿苋。
7)膀胱湿热(尿频尿痛):八正散
木通 瞿麦 车前子 扁蓄 滑石 甘草 大黄 山栀,每天2次。
热甚者加柴胡、黄芩、银花、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排尿困难者加石苇、冬葵子;小腹坠胀者加枳壳、乌药。
4)气营(血)两燔(壮热口渴,烦躁头痛,神昏谵语,癍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数):清瘟败毒饮
生石膏 生地 犀角 黄连 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连翘 玄参 甘草 丹皮 鲜竹叶,每天2次。
热毒炽盛者加板蓝根、升麻;斑疹密布者加白茅根;神昏谵语者加服万氏牛黄清心丸。
5)营分证:身热夜甚,口不甚渴,心烦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1)热灼营阴:清营汤
犀角 生地 玄参 麦冬 竹叶心 银花 连翘 丹参 黄连,每天2次。
鼻衄 、咯血、肌衄者加丹皮、茅根、侧柏叶。
2)热入心包:清宫汤
玄参心 莲子心 竹叶卷心 连心麦冬 连翘心 犀角尖,每天2次。加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6)血分证:身热夜甚,躁扰不宁,谵语神昏,斑疹显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1) 血热动风: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 赤芍 丹皮,每天2次。
热毒炽盛者加黄连、栀子、大黄;出血甚者加生侧柏叶、大小蓟、白茅根。
2) 热盛动风:羚羊钩藤汤
羚羊角 桑叶 川贝 白芍 甘草 生竹茹 鲜生地 钩藤 菊花 茯神木,每天2次。加服紫血丹,每天二次。
腑实者加大黄、芒硝;肌肤发斑者加犀角、丹皮。
【西医治疗】

1、退热措施:
1)物理降温:冰敷或酒精擦浴。
2)口服解热镇痛药物: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等。
3)肌肉注射安痛定:2ml或静脉注射来比林0.9g加入100ml5GS中静脉滴注。
2、对症支持疗法:保障充足的液体、热量、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供给。
3、病因治疗:行血液学检查分清细菌、病毒或是真菌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