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肠癌术中植入缓释5

 GXF360 2017-06-04
胃肠癌术中植入缓释5-氟尿嘧啶的临床效果观察

胃肠癌术中植入缓释5-氟尿嘧啶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锦远 姜杰 曹锡朝 钟穗斌 黄梅连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湛江市 524002)

【摘要】目的 观察中晚期胃肠癌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术术中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商品名中人氟安)对中晚期胃肠癌转移复发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 将拟行胃肠癌手术者15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普通化疗组58例,患者于中晚期胃肠癌手术后行常规化疗;治疗组为缓释组97例,患者于中晚期胃肠癌行根治术或姑息性手术切除术,术中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化疗。两组患者均随访两年,观察其不良反应、肿瘤复发率及患者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1年、2年生存者分别为90例和86例;对照组分别为49例和41例;治疗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晚期胃肠癌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疗效明显,能够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可有效防止中晚期胃肠癌术后转移复发,是有效且毒性反应轻的腹腔化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5-氟尿嘧啶缓释剂;中晚期胃肠癌;腹腔植入

胃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呈增高的趋势。胃肠道癌的清扫性根治术是目前胃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相当多的病人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无法行根治术;故要借助术中、术后的综合治疗,但术后全身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疗效较差,手术后肿瘤细胞的负荷迅速降低,几乎所有癌细胞都进入了对化疗敏感的增殖期。术中给药是消灭残留病灶、降低复发率的最佳时机,通过术中局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是外科的延伸,是一种全新的给药方式及独特的择药模式。缓释氟尿嘧啶临床上直接给药到肿瘤区域容易转移的部位,包裹在高分子辅料中的抗癌药,不经过血液循环系统,直接在肿瘤细胞外组织中缓慢稀药,维持局部高药物浓度和长作用时间,相当于静脉化疗一个疗程;治疗强度几十至几百倍,从组织液中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的药物浓度较低,基本上无全身毒副作用。本研究采用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胃肠癌,目的是通过提高胃肠癌的疗效,为中晚期胃肠癌治疗可提供了新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3年6月经手术探查均能行胃肠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术者共155例,其中男87例,女68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2.2岁,诊断及分期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2000)中有关胃肠癌的诊断标准,无手术禁忌证。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97例治疗组中男47例,女5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1.5岁。对照组58例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3.5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胃肠癌切除术后常规化疗,术后4周开始给予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商品名中人氟安),按体重20 mg/kg,连用5 d,化疗6个疗程。

1.2.2 治疗组 采用术中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组术中腹腔局部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200~800 mg。①根治性手术(总量200~600 mg):于肠系膜根部(第14组淋巴结)、肝十二指肠韧带(第12组淋巴结)、脾动脉淋巴结(第11组淋巴结)、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第13组淋巴结)、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5组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第16组淋巴结)及腹腔内局部植入。②未能行根治性切除术者:仅行胃空肠短路手术或肠管侧侧吻合的病例除以上各放置点外局部肿块周围再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400 mg,保留部分大网膜覆盖植入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随访两年,治疗组1年、2年生存者分别为 90例和86例,对照组分别为49例和4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比较 术后治疗组发生化学性腹膜炎11例、切口感染和裂开1例、吻合口瘘0例、腹腔脓肿0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而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毒副作用比较 治疗组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比较 [n(%)]

组别n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治疗组971(2.7)2(5.41)2(5.41)1(2.70)对照组588(21.05)3(7.89)2(5.26)1(2.63)

3 讨 论

目前,化疗逐渐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用大量的化疗药物不仅会对肿瘤细胞产生一定的杀伤作用,还会对肝肾细胞产生非常严重的细胞毒性,导致肝肾细胞出现坏死、胆汁淤积、变形等,尤其是对于出现肝脏转移、淋巴结分布广泛的患者,手术治疗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由于患者腹膜的渗透性明显低于血浆廓清率。若经过患者的腹腔给予其大容量的抗癌药物治疗,会导致其腹腔中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浓度,在门静脉、肝静脉、股静脉之间形成血药浓度梯度差。针对中晚期胃肠癌患者实际特点,开展有效的腹腔化疗,对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为一种广谱类的抗肿瘤药物,用5-氟尿嘧啶行全身化疗,总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不高,容易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但是若对其药物传递系统进行改进,结合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给药,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安全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化疗药物缓释型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3,4],其有利于化疗药物在腹腔中的缓慢释放,有效延长化学药物作用时间,在保证药物的作用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轻一次性大剂量给药带来的毒副作用,植入用缓释5-氟尿嘧啶为氟尿嘧啶的固体缓释植入剂,其缓慢释放可持续在15 d以上,可以在术中第一时间方便地将药物给到任何可能有肿瘤残留的部位,能够在给药区域或较长时间稳定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有利于杀死手术中没有切除的亚临床病灶、微小转移灶以及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植入用缓释5-氟尿嘧啶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对于肉眼可见病灶可以用植入针将药物直接植入到肿瘤内部,其在肿瘤内有效药物浓度扩散半径为3~6 cm,是理想的局部化疗制剂,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及时恢复,是防止中晚期胃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新疗法[5]

本研究显示,术中腹腔内植入缓释5-氟尿嘧啶进行中晚期胃肠癌腹腔化疗,具有早期、大剂量、高浓度化疗药物的冲击作用,可以维持相对较长的药物作用时间,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常规静脉化疗组,提示中晚期胃肠癌术中腹腔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化疗不仅可以产生抗肿瘤的效果,还可有效防止术后转移和复发,与普通化疗相比局部植入缓释剂还可以有效减少化疗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从而增强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综上所述,中晚期胃肠癌术中腹腔内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与常规静脉化疗相比,肝肾毒性明显减低,能够明显降低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减少化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中晚期胃肠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杜 军,张年庆,李 雷,等.进展期胃癌术中植入人氟安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65-66.

[2] 林爱德,孙怀玉,曲牟文,等.大容积加热低渗5-Fu腹腔化疗预防胃Ca术后复发和肝转移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癌症,2002,21(4):424-429.

[3] 姜海毅,丁红光,田晓卫,等.术中氟尿嘧啶植入剂腹腔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2(15):1166-1168.

[4] 王琦三,尹 东,金 博,等.进展期胃癌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临床效果观察[J].山东医学,2012,52(7):79-80.

[5] 施育华,仇爱峰.大肠癌根治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预防复发的研究[J].交通医学,2012,26(5):459-461.

作者简介:黄锦远(1969~),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普外科微创。

【中图分类号】R 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75(2016)04-0600-02

DOI:10.11864/j.issn.1673.2016.04.41

(收稿日期:2016-04-03

修回日期:2016-05-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