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体会

 GXF360 2017-06-04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体会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体会

李红梅

(广西横县中医医院,横县 530300)

【摘要】目的 分析15例肋软骨骨折漏诊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重建及其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经验。方法 15例经普通X线及普通CT检查漏诊的肋软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将扫描所得数据通过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MPR、MIP、SSD),得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获得满意的重建图像,15例经常规X线检查和单层CT检查漏诊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图像,共发现22处骨折,单处肋软骨骨折7例,多处肋软骨骨折8例,其中3例合并肋骨骨折及少量气胸。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能明确肋软骨骨折位置、骨折数量、移位情况及并发症,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及降低漏诊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肋软骨骨折;漏诊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或其他外伤性事故越来越多。胸部外伤是临床常见急症,其中肋骨骨折和肋软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单纯肋软骨骨折症状和体征相对轻微,而且由于肋软骨不含钙质,又位于胸廓前缘,普通X线检查正侧位因为胸部重叠组织较多,无法显示肋软骨影像,而普通CT扫描层厚较厚,又无法三维重建,有时不能显示肋软骨骨折,往往造成误诊、漏诊。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其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能获得直观、多角度的图像,在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解决X线及普通CT中的漏诊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诊疗的既往15例经普通X线及普通CT检查漏诊的肋软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8.5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空坠落伤3例,打架斗殴伤2例,跌伤2例;表现为受伤部位疼痛、压痛、呼吸困难、局部肿胀。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前,均进行过X线检查或单层CT扫描,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1.2 扫描设备及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16层螺旋CT,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层厚 1 mm,螺距1 mm。患者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从C7至全部肋骨,屏气后行容积扫描。扫描完成后将数据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及容积再现(VR)。

2 结 果

15例经常规X线检查及普通CT检查未发现肋软骨骨折患者,经螺旋CT扫描及重建后共发现22处肋软骨骨折,其中单处肋软骨骨折7例,多处肋软骨骨折8例,其中3例合并肋骨骨折及少量气胸。按骨折位置分类:肋软骨与胸骨交界骨折5处,中间段骨折11处,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骨折6处。见图1~图4。

3 讨 论

3.1 肋软骨的解剖特点 肋软骨是一种透明软骨,位于肋骨前端,表面有软骨膜覆盖,第1~7肋软骨连接肋骨与胸骨,第8~10肋软骨借助纤维结缔组织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第11、12肋软骨为浮肋,其末端游离指向腹壁。肋软骨有一定的活动度,富有弹性,柔韧度好,一般不容易发生骨折。肋软骨在受到直接暴力时,特别是较尖锐的物品迅速打击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骨折,间接暴力造成肋软骨骨折的情况比较少见[1]

图1薄层横断图像显示肋软骨线性中断,局部骨质皱折。

图2 MIP显像

图3 SSD上的旋转显像

图4 MIP图像显示左侧第6、第8肋已钙化肋软骨骨折。

3.2 漏诊原因及确诊意义 肋软骨是未钙化的软骨,CT值约70~120 Hu,密度虽较周围软组织略高,常规X线胸片上仍无法显示肋软骨,普通CT虽较普通X线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虽然解决了图像重叠问题,但因为只能横轴位成像,而且层厚较厚,又无法三维重建,对轻微骨折、不全骨折、无错位骨折较容易漏诊[2]。单纯肋软骨骨折症状和体征相对比较轻,患者常常仅出现局部疼痛、压痛,临床医生容易诊断为软组织挫伤,这也是肋软骨骨折漏诊的原因之一。及时确诊肋软骨骨折,就能及时得到治疗,可以减轻痛苦。现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加强,正确及时的诊断肋软骨骨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3 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具有快速连续扫描方式和容积性数据采集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无间断三维容积数据,减少了伪影及解剖结构的重叠,克服了X线平片和普通 CT的局限性[3]。多层螺旋CT具有强大后处理技术,利用大量原始数据经工作站处理,获得高质量的MPR、MIP、SSD、VR图像,既可快速检查患者,又能获得较全面的诊断信息,三维重建图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位置、数量、移位情况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薄层横轴图像是螺旋CT诊断的基础,图像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均较普通CT高,同时有效避免图像重叠,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基础图像。本组22处骨折及3例伴随有肋骨骨折、少量气胸的患者,均能通过薄层横轴图像显示。无移位骨折及轻微骨折表现为线性透光线或骨质的皱折,不稳定骨折可以显示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和骨碎片分离。横轴图像是二维图像,可以连续无重叠显示横断位图像,上下相邻的多根肋骨同时显示在同一幅图像上,很难定位肋软骨骨折的具体位置,总体观方面存在欠缺,诊断过程中必须辅以其他重建图像。

MPR是重建后二维图像,可以在冠状位、矢状位、任意斜面显示肋软骨骨折部位、移位方向,能显示出横轴位图像不能显示的平行方向的骨折线,同时可区分骨质边缘部分因容积效应而出现的假骨折线[4]。曲面重建技术(CPR)是多平面重组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使弧形走向的肋骨显示在同一平面上,其对肋软骨也能同等质量的显示[5]

MIP在显示相邻组织间密度差别少的骨折有明显优势,肋软骨与周围软组织密度差异不大,MIP重建技术通过容积组织或物体中的每个像素的最大强度值进行投影,对密度变化的反应程度十分真实。MIP类似常规X线图像,但其在立体方面及细节方面又明显优于普通X线图像。MIP可以任意旋转角度,切割感兴趣区外重叠部分,减少重叠,在显示细微骨折方面效果较好[6]。本组病例均能在MIP重建图像显示,MIP图像是显示肋软骨骨折的最佳技术之一。

SSD和VR的优势是可以任意方向和角度旋转,提供近似解剖结构立体图像,比较直观的观察骨折端移位的方向和角度,在准确定位上占有优势。SSD重建方法通过先选定兴趣区的CT阈值,然后将阈值以内的连续像素以灰阶编码的形式投影显示三维结构的表面图像,在重建过程中,阈值范围以内的像素作等密度处理并成像,小于或大于阈值范围的像素则不能显示[8]。VR是对容积内的像素信息作综合显示的方法,该重建技术显示容积内所有结构,以伪彩方式显示表浅、深部的解剖影像,VR在三维重建基础上进行透明化,由于VR显示所有像素,被认为是一种较高形式的重建模式。同时SSD和VR图像对阈值要求较高,阈值太高会出现碎裂现象,太低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容易造成误诊,在重建过程中要加以注意。VR重建在无移位或移位<1>[7]。VR图像在显示肋软骨伪彩图像较浅薄。本组3例肋软骨中部无移位骨折,无法在VR图像显示。笔者认为,VR图像在显示肋骨骨折中比较有优势,而由于肋软骨的特殊骨质结构,VR图像在显示肋软骨骨折方面不如MIP及SSD图像。

3.4 多层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扫描技术及重建技巧 ①CT扫描前应详细询问患者受伤部位 、受伤原因,对损伤情况有个大致了解,以便重建及诊断过程中准确定位和着重观察,扫描过程中嘱患者屏气,减少呼吸运动带来的伪影。②选用薄层采集,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同向性,由此获得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各种三维重建,重建间隔越窄,重叠图像越多,生成三维、四维图像越平滑,层厚太薄,数据较多,占用存储空间太多,而且处理时间过长,层厚太厚,重建的图像会出现阶梯样伪影,当重建间隔小于层厚的50%时,重建图像效果较好[8]。本组病例重建层厚为1 mm,层间隔为0.5 mm,此层厚与0.75 mm层厚重建的图像无太大区别,两者均得到满意的图像。③观察肋软骨一般窗宽为250~350 HU,窗位为100~140 HU[9],合适的窗宽、窗位能分辨其与周围组织密度差异,可以清晰显示肋软骨并发现骨折线及移位方向、周围软组织损伤。

总之,多层螺旋CT具有大范围、快速、薄层、高分辨率扫描特点,其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提供直观、立体的三维图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有X线及普通CT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诊断过程中横轴图像和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大大降低了肋软骨骨折的漏诊率,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最佳检查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刘永西,尚离林,丁旭荫.肋软骨骨折12例[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1):56.

[2] 姚以刚.64层容积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2):39-41.

[3] 谭永良,赵志清,王建华,等.肋骨和肋软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20(4):283-285.

[4] 王晓阳,高源统,李 阳,等.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4,19(12):885-887.

[5] 彭德昌,龚洪翰,刘 润,等.多层螺旋CT、MIP、CPR重建在肋骨骨折医学鉴定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7):1062-1063.

[6] 李凤琪,金中高,章步文.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未骨化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2007,7(2):66-67.

[7] 兰庆茂,吕亚萍,黄可祥,等.多层螺旋CT与DR片诊断肋骨骨折的对比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5):592-594.

[8] 黄连庆,陆 武,周胜利,等.螺旋CT三维重建SSD和多平面重组MPR对成人茎突测量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1):975-978.

[9] 钱向宇,何 翱,施海华.MS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5):890-892.

作者简介:李红梅(1977~),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常见病的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 6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75(2016)04-0630-03

DOI:10.11864/j.issn.1673.2016.04.55

(收稿日期:2016-04-28

修回日期:2016-06-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