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丽岩教授:分子病理检测应该做到标准化及一致性

 蓝调闲人 2017-06-05
整理:Dr.kang
来源:肿瘤资讯

分子病理检测目前缺乏行业标准和共识,应该去建立这样一个标准和共识,形成规范。临床医生在进行组织标本取材等操作时应该有相关的操作分级管理标准,以便实现标准化和一致性。新的分子检测技术NGS不断发展,同样也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没能做到与临床信息的紧密结合。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姜丽岩教授,就分子病理检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进行访谈。

肿瘤资讯:在目前医疗体系下,如何规范分子诊断,控制质量?

姜丽岩教授: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下,分子检测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如果要建立这样一个行业标准,首先至少应该有一个大家愿意采信的共识,而不能是随意制定和开展,否则将会对临床医生的判断造成严重干扰。因此对于较为混乱的现状,亟需规范。

肿瘤资讯:耐药后往往要取材进行分子检测,常通过呼吸镜或者经皮肺穿,然而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一,如何规范这种取材方式?

姜丽岩教授:在标本取材方面,各个医院和科室的操作水平不尽相同。首先,对于呼吸内科而言,在经皮肺穿刺和支气管镜的取样方面,呼吸内科通常会开展一个总体培训,且有相应的技术操作等级分类,医生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水平开展相应的操作,这有行业的标准可供参照。其次,就肿瘤内科而言,各家医院的差异会比较大,某些肿瘤科医生在经过培训之后也在开展组织标本的穿刺和取样,但没有如呼吸内科那般有一个相应的行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参照呼吸内科的标准去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技术操作的一致性。此外,某些医院的呼吸科和肿瘤科均不参与穿刺取样操作,而是由专门的介入科负责,如果介入科的水平比较好,那么在取样的质量上可以获得保障。

肿瘤资讯:除此之外,目前还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以运用在标本检测中?

姜丽岩教授:分子检测方面的发展比较快,比较受到关注的是二代测序(NGS)技术。然而在整个医疗检测行业中,NGS的使用比较混乱并且缺乏标准,到底哪一家公司的检测结果能更密切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这有待考量。另外,关于NGS技术的后期信息分析,需要临床医生共同来参与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和准确的结论。而目前的现状则是:临床医生首先将样本提交至测序公司,测序公司随后仅基于所提交的样本给出相应的结论,而缺乏临床数据的支持,这种方式可能会存在不足。如果能够将NGS检测技术与临床紧密结合,那么对于患者而言会更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