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敲竹唤龟诀

 心静止水6n187f 2017-06-06
敲竹唤龟诀
一般人在世上总免不了病、老、衰、死。水有源,树有根。水的干涸和树的枯死,其
原因都是由于河床的漏洞和树干的空心所造成的.若堵塞住漏洞和空心,水和树安有,
千涸、枯死之患?如此才能水复长流,老树重长新枝。人体病、老、衰、死的漏洞在生
理上有上下两端:其上部是眼、耳、口、典七窍,为走气之门;下部前后二阴是泄精之
户。古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果能上闭下闭,和合四象,擞簇五行,精气神固
结不散,收到健身延寿的作用。
传统内丹的机理就是使精、气、神三宝充足,回风混台,结成一拉圆明宝珠,名日
“内丹”。人生在世受七情所扰,六欲所牵,眼常外视,耳常外听,鼻常外嗅,口常
言语,故泄其气;前后二阴又常损其藕,并且日常处理事务又耗其神,故致三宝损伤不
得自生,必需补住漏洞,将亏损的精气补足才能结成“内丹”。补漏的方法不外于
“同类相补”.宋·张紫阳《悟真篇》说:“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明·伍
冲虚《天仙正理·筑基直论第六》中也说:“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台炼,精补其精,气补
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离壮年自可从上玄关修起,回风混合,百日功成,阳生
活子时降龙伏虎,采药归炉,以补其亏损之摘气。但是年姚花甲、体弱多病的老年人
因其真倩不动,摘气衰败,元阳难以调起,就得用“敲竹唤龟”法调之。《悟真篇》
云:“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元·张三丰也说:“年迈之人,真倩不动,
可用敲竹斗龟法唤之”。今见有“以手指来回拨动阳具”为“敲竹唤龟”者(《气功》
杂志 1991 年第 6 期),实为下乘之法。现将敲竹唤龟法整理成文,以资同好参考:
功理
“敲”是敲击的意思;“竹”是指尾间脸骨的七个骨节,在背脊的尽头之处,与内外肾
相涌,上行一条日道,古称“河车”,与泥丸联通,为阳气上升之路.“唤”为调动,
“龟”晚阳气也.“敲竹唤龟”就是用外来呼吸之气配合真意导引敲击尾间关,调起身
内真阳之灵龟.龟伏海底,海底喻阴蹻穴,是“在尾间前,阴.下”,即会阴穴,故“敲
竹唤龟”采阳气的枢机全在于海底阴蹻穴中。张紫阳《八脉经》中谓:“采阳气,惟在
阴蹻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一总为经脉造化之源”.从生理解剖来看,阴蹻穴部
位是性腺所在之处,所以调动阴蹻能使辜丸或卵巢及其余内泌的激紊释放.增加,以进
一步改善人体新陈代谢。
功法
预备功:身体放松,站、坐、卧皆可,保持心倩愉快。先将两目轻合,留一线微光,下
视脚端。两目垂陌,不可太闭,太闭则神气昏暗;也不可过开,否则神光外驰,气亦难
复。缓缓地将气均匀、细长地吸入,但不可过求深长,以自感舒适为准。吸气时小颐
颐肌徽内收,呼气时腹肌自然放松。以此“内息”蓄积力一,即古人云:.后天呼吸起微
风,引起真人呼吸功”也。气息调匀后,以耳静听外息出入,以眼默观一孔外虚空一
寸,使“心息相依”。当默观静听,调得气息绵绵密密,入静已深时,心念与气息下
沉,从而调起真意由鼻端上引至祖窍穴,再向下沿任脉贯绛宫至丹田气穴,默守片
刻。再由丹田下引至阴蹻穴,用两目神光默照阴蹻脉。
正功:所谓“敲竹唤龟”法,就是要每一次呼吸都以龟头为起止(女士则以子宫口为起
止),以阴蹻穴为真气聚散的中心。吸气时伸腰提肛,腹肌微内收,以真意引气从龟头
入阴蹻,再上至脐后一寸三分左右处;呼气时松腰坐胯,腹肌自然放松,气沉阴蹻,再
送至龟头,在此同时过会阴沿腿内侧经脉下降到涌泉穴。若要“敲竹”开通尾阎关,
必须从涌泉穴冲起。张三丰《玄要篇·大道歌》云:“蒙师指我一段功,先将九窍关门
通。九窍原在尾阁穴,先从脚底涌泉冲”,此即庄子谓:“真人之息以踵”也。再吸气
导引内气从涌泉、龟头向上过阴蹻至脐后,同时提肛伸腰,小腹内收;呼气时松腰坐
胯,气沉龟头和涌泉。张紫阳《八脉经》中说:阴蹻“有神主之,名日桃康,上通泥
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
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
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衰容返壮,昏昏默默,如醉
如痴,此其验也”。故如法反复提送,来回鼓荡,气机便会迅速萌动,产生真阳,即
使是神气枯萎的人也会逐步恢复生机。
要点
张三丰《无很树》云:“无根树,花正危,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
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访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
迟。”李涵虚谓:“中年学道者,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阴蹻气萌”(《道窍谈·开
关问答》),元阳日产而补身。因为是用呼吸吹嘘,并夹杂后天意识在内,故其所生药
物的质,就不如用凝神定息,静极而动,于恍惚杳冥中所产生的药物清纯高洁一所以
调药之法仍当以无为之法为主体,有为的调药法只能适用于阳气特别弱的人。调药时
必须一心不乱,专志于吹嘘,所生之药才可以采用,事半功倍。、为了遥免过度用怠
伤神耗气,以意在涌泉至丹田间鼓荡 36~72 次后(勿执著于规定的次数),即将真意默
默内照阴蹻穴不动,虽有跳动亦不去理它。明·陆西星《又论调息法》中云:“凡调息以
引息者,只要凝神入气穴。神在气中,默注阴蹻,不交自交,不按而自按,所谓隔体
神交理最详”也。致虚之中自觉身中内气从
阴蹻穴起,上升至气穴,止而不上;复由气穴下降到阴蹻穴底,其间并不用真意去主动
地控制,任其自然,自无弊端。故张三丰《道言浅近》说:“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
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忽然神息两忘,神气触合,不觉
恍惚阳生,而人如醉矣!"若主动支配和调节内息,不仅不能助长真气,反而与道相违
会生出种种弊端,自误非浅。按常理,外呼吸之气吸入,则内呼吸应降阴蹻,今反而
上升到脐轮;鼻内之气呼出,此时内呼吸也应上升同出,今反而下降到阴蹻,何以如此?
此乃以后天身外之气调起身内之真息耳!李祖《道窍谈·后天集解》中说:“以内息踵外
息,以外息踵内息,以息息踵息息,此即以踵之妙也。内呼则外吸,内吸则外呼;内外
两息、反正相生,开台有度,即有自然妙起”。又云:“盖吾人以后天之呼吸,配先天
之呼吸。而先天之呼吸,乃身中真气,被息引动,悠悠来往”(《气息妙用》)。故上
下兼顾同息,气机上下牵引,上依下应,自然敲竹唤起元阳灵龟。
效脸
神者心神也,属火;阴蹻居肾底,水府之极深处。火入水中自被水所灭,但是火中炽燃
的性质也存于水中,此时之火非气而何?惟有此气之中有神在,非常人之气可比。行功
日久,渐觉两旋及小腹之中渐暖,体素畏寒及手足常冷者也觉如浴春风。心息相依,
忽然俩动阳生,外物自举,灵龟动矣。元阳初生,不可即行采取,待其举过自回后,
制至欲心不动,此阳乃化为精,日产其阳,日积真精.所以积精者,即是藏阳气,是为
补亏之法,添油之功。积精、养精、补辆犹如添油使灯复燃.《道窍谈·后天次序》中说:
“阴蹻之气,生人之根,乍动为元精者也。学夫敲竹唤来龟,入于内鼎,自然炼精化
气,而开关窍。此气冲五肚,然百骸,萦绕脉络,仍归丹田”。故能调整生理机能,
以强身健体。
“敲竹唤龟”诀只是补漏调药的方法,构成内丹修炼的一个组成部分。待时至神知,
火候足验,采药归护,炼精化气、化神,最后直达炼神还虚最上一乘。故望练功道友
勿固步自封,应寻求丹诀,继续修持,再进一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