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人为何要“掷杯为号”?

 昵称1531686 2017-06-06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是五十年代出版的连环画《三国演义》。画面精美,工笔入神,无论是人物形象或是房舍景物都一丝不苟。把它和文革后出版的连环画放在一起,明显看得出后者的敷衍了事。

那个年代的连环画,画家都是民国年间的老艺人,但把他们组织在一起的是上海的新的文化体制,由国家供养,让他们留下一批传世之作。可惜这个做法到了60年代就被阶级斗争和文革的恶浪冲垮了。

《三国演义》连环画的艺术价值是不容否定的,但它传播的专制制度下阴谋政治的观念和手法也是很有意思的。

最有意思的常常是“帐后伏下刀斧手,听我掷杯为号”和临场一声大喝“反贼死到临头还不知晓,两厢左右,还不给我拿下?”。

接下来就是先速速封口甚至斩首,再将已经无法开口说话的“反贼”之罪状布告天下。百姓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从来没有人想到问一声:斩人的和被斩的在前一刻不还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吗?真是烛影刀光下的政治。

当然也有不用“掷杯为号”的。项羽办鸿门宴的时候,就是举玉玦示之以三。

原文节选: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翻译:项王当天就留沛公一起喝。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大人。刘邦朝北坐,张良向西坐做陪客。范增屡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所佩的玉玦多次暗示项王杀掉刘邦,项羽却默默地没有表态。范增站起来,走到外面,叫来项庄,对他说:“大王优柔不忍心。你上前给他们敬酒,然后就请用剑舞来助兴吧,趁机就在座位上,杀了他。不然的话,我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请命结束,说:“您与沛公饮酒,军队中没有什么可供娱乐,让我用剑舞来助兴吧。“项王说:“好吧。“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刺到刘邦。

你看,不“掷杯为号”的,刺杀失败。

摔杯有理。宴会中能一直拿在手里以便随时摔出去而不令人起疑的只有杯子了。

扔盘子扔碗为号——吃着饭到一半把盘子端起来太引人注意了;

拔剑为号——手放在剑柄上时已经被人怀疑了;

掀桌子——操作幅度太大,很有可能掀不动或者掀半天,给了对方反应时间;

摘帽子、脱衣服、大喊一声“来人”--------都不靠谱,会让对方马上反应过来;

但如果假装要喝酒端起杯子,再“不小心”失手掉在地上,那么可能直到你的人冲进来,敌人才会发现异常。

为什么要掷杯为号?综合起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酒杯是饮宴之中最为常见的手头器物。

手执的器物中,杯最多。没有见谁捧着菜碗,水果盘的。

声音够响。筷子也常用,但掉地上没啥声音,不容易听到。

美观度,碰翻菜碟汤汁四溅,容易污人衣袍。酒水无色,比较“干净”。

所需时间够短。如果是掀桌子,气势有了,但不够文雅,而且有前期准备动作,容易被敌人提前知觉。酒杯则不然,手腕一抖,即可落地。

掷杯容易掩饰,万一拿起酒杯发现时机不对,可以装作喝酒。

而实际上,“掷杯”是因为科学。

摔杯信号的传递,不是通过声学,而是通过光学。

也就是你手下站在帐外往里瞅,看到你做了这个摔杯的动作以后,通知帐外五百刀斧手,杀入帐中将你情敌斩为肉泥。

为什么要摔杯呢?就是因为听不见啊。See,摔杯要举起来,蓄力,然后甩出去,动作辣么大,很难出现数据丢包。

所以大家“摔”杯为号,而不是”嘴角微微一笑“为号。古代通讯还是光学为主,声学为辅。能放火举旗坚决不喊话。除非在战场上,大家撕红了逼,实在没法眼观六路了,才闻鼓而进,闻金收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