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鹤鸣茶馆:泡在茶水中的成都

 宽和茶馆 2017-06-06

导读: 在茶馆林立的成都,传统茶馆有一个代言者:鹤鸣茶社。

鹤鸣茶馆:泡在茶水中的成都

朱静霞 邓晨菲 摄

话说成都人有三个空间,第一个空间是“家”,第二个空间是“单位”,第三个空间是“茶馆”,闲暇和舒适的茶馆可以“寄放精神和灵魂”,于是乎,茶馆成为成都人的最爱。

截止2016年8月,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271家“落户”成都,成都也拥有了一线城市标配的“双机场”。是的,成都虽然很现代化,但还保持了很多传统以及慢节奏的生活,茶馆的存在和繁荣就是“赤裸裸”的明证。

作为一个有悠久茶文化历史,各种茶馆林立的省份里当仁不让的头牌茶社,没有哪一本写四川茶馆历史的书,没有哪一部与茶相关的电影,没有哪里一本新创刊的与蜀文化有关的杂志,能避开“鹤鸣”这两个字,它几乎就是四川茶馆的一个代言者,在四川的茶叶和茶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茶社创建历史

鹤鸣茶馆:泡在茶水中的成都

上世纪20年代,一位姓龚的大邑人来到成都,在少城公园租地修建了一座亭式厅堂茶舍,当房子快要完成的时候,他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立于绿水银沙之洲,夕阳下鹤鸣雁舞,醒后感觉身心俱悦,于是将自己新开的这家茶馆,起名为鹤鸣。

1940年,茶社转租给了熊绰云,请书法家王稼桢题写了横额。也是这一年,少城公园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园内金石陈列馆、体育场等处都受到了损坏,死伤数百人,唯有鹤鸣茶社逃过劫难,在轰炸中毫发无损。解放时,熊绰云将幸存下来的茶社交给了政府。横额在1952年修公园时被拆除。1988年6月,王稼桢先生重题“鹤鸣”横额。3个月后,沧桑的鹤鸣茶社迎来新生——政府花费11万重新修整鹤鸣茶社。

之后的岁月里,鹤鸣茶社一直保持原貌。直到2007年,这栋“年岁已高”的茶社开始风化,政府再次出资修整,还在茶社里打造了一些浮雕,用这种方式演绎茶社的前世今生。

四川人的茶生活缩影

盖碗茶里有学问

在四川,茶铺喝茶兴用“盖碗儿”。“盖碗儿”由茶碗、茶盖、茶船子三件头组成,有三炮台之称,同时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其中茶船子又叫茶舟,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

川人饮盖碗茶一般有五道程序:一是净具,二是置茶,三是沏茶,四是闻香,五是品饮。使用茶盖有特殊的讲究:茶盖朝下靠茶船是招呼堂倌添水;茶盖上放个小东西如树叶、火柴、小石头等表示我只是暂时离开,莫收盖碗,这一般是老茶客的动作;茶盖朝外斜靠茶船——外地人求助时会这样放;茶盖立起放茶碗旁,老茶客要赊账,茶馆老板一般不会点破,会给客人留面子;茶盖朝上放进茶碗是通知茶馆老板,可以收茶碗了。不懂这些规矩,乱放茶盖当心闹笑话。

鹤鸣茶馆:泡在茶水中的成都

“六腊战争”

鹤鸣茶社内有一对黑漆柱子,上面刻有这么一对烫金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此话何解?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茶客之意当然也不在茶,来鹤鸣茶社,很多人不仅仅是奔着那一茶一水,闲聊谈心、你来我往才是个中精髓。

“喝茶这个事,主要是喝个气氛。你一个人在家喝有啥子意思,我这么麻烦专门坐车来喝茶,图的就是个交流。茶楼里面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听他们天南海北地摆龙门阵,打听点消息,看下子热闹,巴适得很。” 刘老先生说,“其实在解放前,来这里喝茶的三教九流也是为了交流信息,看到大门外面介绍牌上写的六腊战争没得,那就是个典型例子嘛。”

鹤鸣茶馆:泡在茶水中的成都

关于鹤鸣茶社“六腊战争”的段子,曾经广为流传。解放前,鹤鸣的茶客大都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和“进可为官,退可为教”的公务人员。那时候,公教人员的工作很不稳定,大家常聚集在一起互通信息。鹤鸣茶社堪称当初公教人员求职谋生的“交易市场”,每年农历六月和腊月假期中,公教人员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和就业的竞争,他们每日到鹤鸣茶社等聘书。老成都人戏称此事为“六腊战争”。

想着这一杯透着成都人骨子里的悠闲的茶,曾经也承载着很多小市民的人生辛酸,实在令人唏嘘。

茶馆特色

1.专门茶叶采购渠道确保品质

说起鹤鸣茶社茶之香,是有口皆碑,不光茶客说好喝,熟识的茶艺馆经理也说好,甚至茶厂经理也称赞有加。经笔者详细了解,确实是茶香有其道,鹤鸣所用之茶是有专门的采购渠道,并非浪得虚名。

2.现场炒制茶叶

解放前,在茶社里,就有专门的师傅现场炒制茶叶,再现卖,如今,鹤鸣茶社又恢复了现场炒制。在炒茶师傅的一双快手下,茶叶被迅速翻动、撒开、成型、提香……直看得观者佩服不已。(炒茶仅限每年春茶上市期间)

鹤鸣茶馆:泡在茶水中的成都

雷山川 摄

3.传统老茶馆元素聚集一身

中式建筑,湖畔,长廊,方桌,竹椅,盖碗茶,长嘴壶,掏耳朵,看相占卦……凡此种种,你能想象到的传统老茶馆元素,在鹤鸣茶馆,几乎都能见到。

鹤鸣茶馆:泡在茶水中的成都

4.茶艺·堂倌掺茶

茶馆堂倌的冲泡盖碗茶的动作,对茶客来说更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清雅的茶馆中,堂倌边唱喏边流星般转走,右手握长嘴铜茶壶,左手卡住锡托垫和白瓷碗,倏忽左手一扬,一串茶垫脱手飞出,茶垫刚停稳,“咔咔咔”,碗入茶垫,扬起茶壶,蜻蜓点水,一圈茶碗,碗碗鲜水掺得冒尖,却无半点溅出碗外。

鹤鸣茶馆:泡在茶水中的成都

掺茶奇人吴登方

朱建国 摄

鹤鸣茶社曾有一位掺茶奇人吴登方,将掺茶技艺推向了极致。他左手能拿19副盖碗(含57个组件),右手能拎水掺茶。泡茶时,茶客看得胆战心惊,如观杂技,待茶入碗,又忍不住惊呼称绝。他凭着这种杂耍式的技艺,出访过多个国家。他在鹤鸣服务三十多年,许多人知道鹤鸣,与他创纪录的茶技有关。

今天,很多外地游客到鹤鸣茶社喝盖碗茶,主要就是冲着欣赏掺茶师拿碗、提壶、掺茶、吼堂整个过程来的,而成都茶文化的魅力,也就在掺茶师的一举一动中蔓延开来,渗入、根植进每一位茶客的心中。

鹤鸣茶馆:泡在茶水中的成都

世界瞬息万变,我们无法阻挡历史的变迁。年轻人们越来越喜爱新式茶饮,冷泡茶、奶茶、花草茶、水果茶,传统的茶饮中加入了各式新元素,不断挑逗着人们日渐难以取悦的味蕾。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渐渐已经习惯了到店点单付款,几分钟后便能拿着茶饮逛商场的喝茶方式,即便需要找个休憩处,大家也都是自然而然地走入咖啡馆,脑海中“茶馆”这个选项,似乎已经被悄然删除。

这样的消费环境下,传统茶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它们放松适意的气质仿佛与紧张的都市生活格格不入,许多传统茶馆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可是,除了这传统的茶馆,又还有哪里能寻到这3000人齐喝茶的景象?又还有哪里能像鹤鸣茶社一样,不是一边咕咚咕咚一杯茶饮入肚,一边飞速地翻着微博,两人对坐却无半句言语,而是大家一起静心喝茶,认真聊天。

所以,我们希望,在我们身边,能有一个,甚至很多个,始终保留老传统的茶社,在它们这里,留存着“慢”的生活方式,留存着过往岁月的痕迹,无论何时,当我们走进它,或它们,都能在悠长茶香中,得卢仝《七碗茶》之至味“两腋习习清风生”。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