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养出来的悠闲(说成都) 李忆莙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18-07-04

 

 

茶养出来的悠闲(之一)

李忆莙

2018-06-03 11:11:00大公网

 

来到成都,怎能不去坐坐茶馆,喝喝茶呢?

说到茶馆,宽窄巷里的茶馆早已失去它昔日的那种味道了。可是我们很幸运,下榻的宾馆过一条马路,步行不到十分钟就来到人民公园了。而被誉为“全国历史最悠久茶馆之一”的鹤鸣茶社就在公园里面。

在成都,相信没有几个人是不知道鹤鸣茶社的。在今天,它不仅是成都老茶馆的代表,也是保留成都茶文化最原汁原味的茶馆。

走进鹤鸣茶社,首先看到的是人,很多很多人,不,应该说是很多很多茶客

鹤鸣茶社是由一栋古色古香的两层楼建筑、一个露天庭院、和沿湖的长廊所组成。而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的茶客都选择露天而坐,坐在浓浓的绿荫底下。由于那些石桌和竹椅都是随意凌乱摆放的,故而茶客也都坐得很随意,乍看之下,有点凌乱的感觉。

我们临水而坐,旁边是长廊,头顶是参天大树的枝繁叶茂,前面是碧绿的湖水。我们各自点一杯茶,我点的是竹叶青。茶杯是有盖的茶碗,还有一大瓶热水。给我们上茶的阿姨说这是为了方便添水,随便你们爱坐到几时就几时。我轻轻地揭开茶碗的盖子,一缕清香缓缓升上来,但见翡翠般的茶叶一根根地竖立在清澈的茶汤里。阳光淡淡,茶碗里倒映着头顶上微微晃动着的树影。人声伴着蝉鸣和鸟的啁啾,却觉得十分恬静。这就奇怪了,这里明明是人声嘈杂的市井之地,怎么心里的感觉竟是如此地恬静与舒泰呢?

我忽然想起香港作家董桥来,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说:一个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坠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枯井。经济起飞科技发达纵然不是皇帝的新衣,到底只能御寒。“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境界还是应该试试去领会的。

是的,应该去领会。

来到成都,我最先发现的是,这里的人都是不紧不忙的一派悠然。这不就是“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境界吗?而境界又是什么?不就是舒泰吗。只要是心境恬静,自然就会感觉舒泰——这其实是成都人过日子的方法,也是他们的人生哲学,更是成都这个地方特有的味道。

成都人不一定都有怀旧的情怀,但是他们的日子真的一点也不沉闷。他们的文化乡愁是一盖碗的茶,天天喝,时刻不停,喝到只剩下茶叶时再冲水,立刻把碗盖盖上保温。他们从小就这样喝茶,是在茶汤里泡养大的。心井里也自当水波荡漾,荡起的还是无数茶的涟漪呢。试想想,这样的心井,又怎么可能是一口枯井?

 

“慢活”成都 茶养出来的悠闲(之二)

李忆莙

2018-06-15 09:51:39大公网

 

世上果真是有浸染沾濡这回事的。

来到成都,你自然而然地会把脚步放慢,甚至故意比平常慢上几拍。

从“慢”中去领略成都人喝茶的文化、成都人生活的内涵、乃至成都人的性格。以上种种,最能从“慢”的节奏裏反映出来。

要理解成都人,首先,你不能武断,你不能说成都人好逸而无志。恰恰是因为他们懂得“慢”的微妙,反而容易大彻大悟;慢,是让心真正地静下来。心静了,能看清楚的事情就多了,从而参悟。你看今天的人,参禅、打坐、修行,不就是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修得个悠然自得吗?

来到成都,茶馆裏一坐,你这才真正体会到喝茶是一种“慢活”,也最能从中感受到成都人的那种慢节奏裏的休閒与自在。在茶馆裏,时间是用来消磨的,所以真的不需要做什麼,发呆也算是休閒方式的一种呢。

听说成都人是不睡午觉的,他们把午间的时间花在茶馆裏。茶喝到差不多时,就暂且停下来打个盹,或半坐半倚在竹椅上眯一会养神。阳光从头顶上的叶隙间筛漏下来,随时随地进入他们的梦裏也是静悄悄的。可是打从他们身边走过的人,从来都不担心自己的脚步声会扰人清梦。反正时间是用来消磨的,扰了就扰了罢,醒了正好又再继续喝茶。

我也不是没想过,为什麼成都人这麼有閒?每天从早到晚有那麼多人泡在茶馆裏?摆龙阵、搓麻将、打扑克牌、下棋、就真能长此以往乐此不疲吗?可重複多想几回,又觉得这真的算不上是什麼难解之谜。就以鹤鸣茶社来说吧,这裏的环境多好啊,首先它坐落在公园裏,取得了树木掩映的优势,再来是旁边一泓碧湖,水纹蕩漾复有修竹垂柳滴翠,隐隐静静,缥缥缈缈,像一画即兴的泼墨。几株苍秀古树,绿荫如盖,盛夏想必也荫凉如春吧。即使什麼也不做,就只是发呆,也是享受啊。

如此安逸淡定的时光,就只有成都有,也就只有成都的人享受得到。因为生活环境是人所製造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成都人的悠閒是用茶养出来的。倚坐在竹椅上,品茶之馀,该做的都做完了,可是仍然还有时间没消磨完,那就掏耳朵吧,再不然修修脚,擦擦鞋子也可以。

 

茶养出来的悠閒(之三)

李忆莙

2018-06-24 03:15:35大公网

 

据说在少城公园时代,也就是还没易名为人民公园之前,这裏有六家茶社,而且各有“特色”。所谓特色是指各有自己的茶客,也就是说,从事什麼行业的就聚集到特定的茶社去。鹤鸣茶社的茶客以教师为主,其他的有军政界的、武术体育界的、琴棋书画艺术界的、学生等,甚至还有专门介绍男女朋友撮合婚姻的。

走过近百年的岁月,几经沧桑,如今就只剩下鹤鸣茶社。“只剩下”到底是个伤感的字眼。这其中的人事变迁,不是“硕果仅存”四字了得,更不能一言蔽之而概括。“只剩下”说明那些没能留下来的,是经历了一个慢慢消亡殆尽或转入另一种境况的过程,思之教人平添无限的伤感。

然而,你可千万别就此以为成都人的喝茶习惯也在“慢慢消亡中”,这是不可能的事。从“少城公园”时代来到“人民公园”时代,六家茶社只剩下鹤鸣茶社,根据老成都的说法是各有因由,却不外乎搬迁或在原址上盖了新楼。总而言之,跟成都人爱喝茶的传统没关係,绝对不是因为没人坐茶馆了,所以倒闭。老成都对此的坚决与肯定是斩钉截铁的。他说:成都茶馆是无可替代的。

然後他举例说,有人看準了成都人爱坐茶馆的习惯,以为是个大好商机,於是重本出资开设高档茶馆。裏面的布置极尽优雅之能事,并且处处强调现代化的舒适,於是古樸简约的竹椅,被铺有软垫的靠背椅或沙发所取代。可是,成都人不买帐。成都人喝茶是一种大众化文化,喜欢热闹,茶馆是朋友聚会高谈阔论的地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办公室是非,左至国家大事,右至邻里八卦,最最重要的还是舒服自在。至於高不高档,谁在乎呢?其实越是高档越不自在。可不是,在高档的茶馆嗑瓜子,你好意思瓜子壳乱吐吗?你能从早上坐到日暮,甚至睡上一觉才打道回府吗?

由此可见,成都人坐茶馆,喝茶其次,最关键的还是那份悠閒与内心的舒坦。

 

茶养出来的悠閒(之四)

李忆莙

2018-07-04 03:17:04大公网

 

在鹤鸣茶社我终於看到了老虎灶,它是已经消失了的历史文物。因此我所看到的并不是“原件”,而是最近几年“恢复”过来的。到底时代不同了,老虎灶的恢复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以前的老虎灶是烧柴火的,而现在是使用天然气。在缺煤的那些年代,为了节省能源,并非家家户户都烧热水,因此老虎灶这种热水店,就等於是一个热水供应站。

  老虎灶的称谓,是因为灶头的形状像老虎而得名。老虎灶的炉膛开口在正中前方,形似一隻张开口的老虎,灶尾的烟囱管则像老虎翘起的尾巴。炉头上面是一片大铁板,搁着十几个铜壶,在同时烧着十几壶水。

  当然了,这所谓的“恢复”,不外乎是一种怀旧,是消亡之後的另一种兴起。一旦领略了,抓住个中趣味,往往又觉得新鲜可喜。

  难怪鹤鸣茶社的茶客,各年龄段的都有。如果你认为上茶社喝茶的都是些老年人,那你就错了,在成都,上茶馆喝茶是不分年龄的。我甚至看到有个年轻的妈妈把小孩抱在怀裏,一边喝茶一边嗑瓜子呢。

  在现实生活当中,谁没有一大堆世俗的烦恼?这些啊,都得找个去处适时释放,於是往茶馆裏一坐,在喝茶聊天间烦恼也变成了乐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之形成,充满地域性。成都的古典与现代并不矛盾,反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交织成一种成都特色─即使有一肚子的不痛快,喝喝茶,聊聊天,打打牌,胸中块垒很快便自落去。

  比如老虎灶的恢复,是消亡後的再兴,是访古归来。

  而事实上,成都是一座很现代化的城市,时尚是必然的。

  要描述成都,得从多个方面;经济起飞,物质生活相对质量高。加之成都人捨得吃捨得穿,更懂得玩,尤其对时尚最感兴趣。要知道现在流行什麼吗?去春熙路吧,只要在那裏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找到答案。说春熙路是时尚的指标,相信没有人会有异议。都说成都美女多,成都的美女最时尚,而成都的时尚在春熙路。

  午後的秋阳暖洋洋的,我站在春熙路上,真不知该怎样去描述这座城市的风貌与质量。

可毫无疑问,我喜欢成都,喜欢成都人的閒散,觉得他们很浪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