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谭 ▏鹤鸣茶香飘百年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百年鹤鸣

歌曲:留在成都

成都“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说的就是成都人喜欢喝茶。

人民公园故事多,我们今天接到摆人民公园里面的事。

我在《都晓得成都有个人民公园》一文里,说到了人民公园里的茶铺,说到公园里曾有著名的鹤鸣、枕流、浓荫、绿荫阁、永聚、射德会等六大茶铺。

 一个公园里就有六个茶铺,会不会生意难做?其实是不会的,因为这是在成都。

有句老话讲,成都“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说的就是成都人喜欢喝茶。

成都人喜欢喝茶,还喜欢闹热,觉得一个人呆到屋子里面喝寡茶寂寞得很,没得味道,于是特别喜欢去茶铺喝茶。

在茶铺里面可以一边喝茶,还可以一边摆龙门阵或听人家摆龙门阵,手中的盖碗儿茶还没有喝白,那些家长里短、天下诸事就都晓得了。

况且那个时候,少城公园里的这六家茶铺各自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

像学生娃娃些就喜欢去枕流喝茶,官员士绅偏爱绿荫阁,射徳会大多是那些操扁挂打体育的在这喝茶,永聚多的茶客分两类,除了做生意的爱在这喝茶,还有就是男女相亲也喜欢约在这里(看来,人民公园相亲扇盒盒也是有传统的)。

浓荫也叫文化茶园,那些喜欢下棋的或逛公园逛累了的,也都喜欢来这里。

那鹤鸣茶社又是哪些人来喃?鹤鸣平日里倒也没啥特别的,可一到每年阴历的六月、腊月间,学校一放假,各中小学教师都跑到鹤鸣茶社来了。这里简直就成了教师的窝子。

这些老师其实不全是来喝茶的,而是在此等候学校的聘书。

那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实行聘任制。而小学、中学是以学期计的,一学期就是半年,每半年校方都要给教师送一次聘书。

没有接到聘书的就意味下个半年的口粮还没落实,就得赶紧去找工作,于是这鹤鸣茶社便成了最有人气的教师劳务市场。

由于竞争激烈,于是有人就将此称为“六腊战争”。

今天我们主要是摆鹤鸣茶社的茶龙门阵,所以有关“六腊战争”的话题就留待以后再摆。

与公园里其它茶社相比,鹤鸣茶社的位置最好。

茶社一侧临湖,就见湖间碧水静怡,不时有小舟泛过。湖畔小山蓊郁,杨柳依依,柳梢轻触湖面。

临湖品茗,更觉心旷神怡。

走进鹤鸣茶社,满满的就是川西坝子的坝坝茶模样。

中式建筑、回廊、竹椅、小方桌、盖碗茶、老虎灶……

还有掏耳朵的、看相算命的、擦鞋、按摩、摆龙门阵打冲拳的……

鹤鸣茶社里,有一对黑漆柱子,柱上刻有烫金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仔细琢磨一下,这才是成都人喝茶的精妙。

可见,成都人来鹤鸣茶社喝茶,并不完全是为那一盏盖碗儿里的香片,伙倒起龙门阵大家摆才是心里的痒痒处。

话是这么说,不过鹤鸣茶社的茶的确是香,要不然也不会勾引到那么多的茶客,也不会成为百年老店。

茶自四川,川茶历史几乎就是中国茶的历史。但在清朝之前,川人多喜欢喝绿茶。

要说成都人喜欢喝花茶的习惯,还是清朝的满人带过来的。

清自在北京建都后,也不晓得是从康熙他老汉开始吗还是从康熙开始,反正就开始喜欢喝香气扑鼻的茉莉花茶,于是整个清朝的上流社会就以喝花茶为牛鼻。

那时,宫里的特供茶都是从福建弄来的。

都晓得那时候成都的满人也不少,而且还专门有个八旗的满城。也就把喝花茶弄成时尚了。

成都喝花茶是有条件的。除了原本就产茶,而且龙泉大面一带的阳光、土质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茉莉花。以至于倒后来,凡是有茶叶铺的街道,附近居民几乎都会栽种茉莉花。

因而,成都茶客渐渐就以喝花茶者而居多,并将花茶称作“香片”。

据说曾有四川官员进京,就带了成都茉莉花茶。那些京城的大脑壳一喝,就觉得比福建的巴适,就想从今以后都喝成都的花茶。无奈那时没得灰机高铁,还属于“蜀道难”,就只得作罢。

这个被老成都人称为“香片”的茉莉花茶,喝了之后究竟是什么样的意境?

那是有说法的: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看了这七碗茶,你是不是也马上用盖碗儿泡碗茶试一下,看看有没得这种感觉?

不过说到现在的鹤鸣茶社,好多传统的东西都被“水”场合了。

比如老虎灶没得了,给你雕塑一个假的在哪搁起,居然还写上“老虎灶”三个字,也不怕丢人。

还比如掺茶的黑鸡婆不在咯,盖碗倒是给你端来了,随即一把暖水瓶猛的给你往桌子上一杵,意思是“各人掺”,便扬长而去。完全没了老茶馆的韵味了。

过去坐茶馆,最喜欢看的就是堂倌掺茶了。

你这边招呼着,他那边就一边应着,一边如流星般就梭了过来。

只见他右手握着长嘴铜茶壶,左手卡住锡托垫和白瓷碗,倏忽左手一扬,一串茶垫飞将而出,茶垫刚一停稳,“咔咔咔”的那茶碗不偏不倚,已然落入茶垫之中。

接着轻扬茶壶,壶嘴就吐出一柱滚烫的水来,恰如蜻蜓点水,那一圈茶碗,碗碗鲜水掺得冒尖,却无半点溅出碗外。

好怀念当年那一声悠悠“发叶子”的呼唤,又还听得一声“来咯”的回应,那才是资格的鹤鸣茶味道。

说起发叶子,说起掺茶的功夫,就不得不得说起当年鹤鸣茶社的“金字招牌”吴登芳。

那时,许多人去鹤鸣茶社,就是为了亲眼目睹吴登方的绝技。

一副盖碗儿,有茶船、茶碗、茶盖三件。像你我这样的,一只手能拿多少?

平叔我就试过,战战兢兢的能拿三套,但是动都动不得。

人家吴登方一只左手就能拿住19副,一共57个零件。关键是,他还能同时右手提壶续水,当即为茶客摆碗掺水发叶子,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吴登方有许多高难度绝技,如“手托莲花”、“盘龙过江”、“霸王抱柱”等等,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

啥子是蟠龙过江?就是左手的一大摞配成套的茶具弯曲成一条蟠龙,右手茶壶为龙头、壶嘴吐出的水柱,从茶桌的这端飞向桌子的那端,就如蟠龙过江一般!

吴师傅不光是掺茶功夫了得,他的“收碗功”也是让人惊叹。

吴登方摊开一只因常年练功而形成的“巨掌”,三只装有残茶的盖碗儿稳稳当当的站立于掌间,这上面再摞有两只茶碗,呈莲花状,是为“手托莲花”。

这些霸道场面如今是再也看不到了,只能在记忆里慢慢回味了。

吴登方的绝技师承于其父亲吴联春。

吴联春先生自12岁起就在鹤鸣茶社掺茶跑堂,就练得一身掺茶绝技。他的“随手梭碗”功夫,也是名扬四海。

如今,听说吴登方的儿子也在鹤鸣茶社,不知祖传技艺能承乎?

百年鹤鸣,鹤鸣不绝。惟愿鹤鸣茶香永远飘香。

好了,今天龙门阵就摆到这里了。下篇我们再见。

说两句另外的。

一是发现微信平台有变化,比以前好了。顶部单独把作者提出来,就更加直观了。

二是文章最后的点赞放到左侧了,请大家注意一下,免得指拇找不到去处,忘了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