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95万元!2017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中国白”与“雪拉同”—玫茵堂及东瀛所藏龙泉窑、...

 天宇楼33 2017-06-07

6月6日晚,北京保利2017春拍“中国白”与“雪拉同”| 玫茵堂及东瀛所藏龙泉窑、冬青、甜白、德化名品选粹专场在北京四季酒店收槌,共29件拍品,成交28件,一套元龙泉窑玉壶春、匜、盏与盏托酒具遗憾流拍,整场总成交额31,958,500元,成交率97%,一件直径16.5厘米的明成化冬青釉暗刻宝相花卉纹碗以517.5万元成交,拔得头筹。

  “中国白”(BLANC DE CHINE)出自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明时期,为迎合永乐皇帝崇白之品味,他尤其钟爱白玉及白瓷,御窑因此致力发展甜白釉。在欧洲,龙泉青瓷有“雪拉同”(Celadon)之美名。16世纪龙泉青瓷传到欧洲,身价竟和黄金一样贵重,一般人不敢问津,王公贵族都以摆设和供用龙泉青瓷作为炫耀华贵之物。欧洲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不惜重金购买龙泉青瓷,还特地建造一座宫殿,专门珍藏中国青瓷。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但南宋龙泉窑的瓷质、工艺最好,南宋龙泉窑极品,也代表了宋代龙泉青瓷发展的最高水平。

  保利2017春拍“玫茵堂及东瀛所藏龙泉窑、冬青、甜白、德化名品选粹”成交价TOP 3

  No.1 明成化冬青釉暗刻宝相花卉纹碗,成交价:517.5万元

  No.2 明永乐 甜白釉暗刻﹁平安颂﹂缠枝莲花纹僧帽壶,成交价:460万元

  No.3 明永乐 白釉暗刻缠枝花卉纹菱口盘,成交价:264.5万元



  • Lot 5051 明末清初 德化窑鹤鹿同春角形杯

  • 估价:60,000-8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8.8cm;宽12.2cm

  • 成交价:18万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988。 本品杯呈仿犀角杯造型,撇口,收腹,尖足,整釉呈象牙白色,微闪黄,白如凝脂。胎质叩声如磬。覆杯倒烧,故杯口露胎。胎釉浑然一体,杯身一面堆贴鹤鹿同春,另一面则为犀牛望月,工艺精绝,为德化窑仿犀角杯之雅品。德化窑除烧白瓷外,还烧青花和彩绘瓷器。白瓷烧造种类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杯类多件圈足造型,仿犀角杯之类极罕。“中国白”与“雪拉同”“中国白”(BLANC DE CHINE)出自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白瓷呈色温润如玉,剔透光滑,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叩之声音清悦悠扬,犹如敲击金属,铿然作响,其美妙的胎釉质感直逼玉器之“五德”。明清的许多陶艺著述往往将德化白瓷与定窑白瓷、永乐宣德时期的甜白瓷媲美,或称“建之粉定”,或谓“类永、宣之甜白”。明时期,为迎合永乐皇帝崇白之品味,他尤其钟爱白玉及白瓷,御窑因此致力发展甜白釉。永乐甜白釉由纯釉石提炼,不含釉灰,比其它白釉含氧化钙量较低,含氧化钾量较高;至于胎体则含氧化铝较高,烧成温度亦较高。因此无论胎体或釉色均较其它白瓷洁白,釉面亦与别不同,表现柔滑润莹,没有青白釉的玻璃质感。甜白釉面有无数小气泡,平均分布于釉中,当光线穿越时,散发出玉质般的晶莹。学者刘新园指出明十五世纪时永乐白釉还未称为「甜白釉」(见《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宣德官窑瓷器展览》,71-72页);而至万历十九年(1591)黄一正着《事物绀珠》,才首次出现「骔眼甜白」一词。其中「骔眼」应指釉面气泡爆裂形成的针孔。刘新园提出嘉靖朝发明白糖制法,可能与「甜白」一词相关,清代丁国钧编撰《荷香馆琐言》亦记载白糖的发明,因为白糖与原来的黑糖相反,成为晚明当时得令之物,推测黄一正因此引用「甜白」描述珍贵的永乐白釉。 刘新园并论述宣德初年延烧御制白瓷(见同书,70页),相信明时白瓷当为主流。据载《李朝实录》记录了1428及1429年明朝出使朝鲜带去的贡品,首批有数目相等的白瓷与青花瓷,第二61批为白瓷十五桌。宣德初年朝廷封赠重臣的礼物亦包括了白瓷,明臣杨荣在著作《杨文敏公集》中叙述自己于1426年获赐御用的笔墨及不同的白瓷。四年后他再获御赐:「白金、珍珠、钞币、白磁器……」这些记录均引证永乐窑发展的甜白瓷延至宣德朝仍大行其道。在欧洲,龙泉青瓷有“雪拉同”(Celadon)之美名。16世纪龙泉青瓷传到欧洲,身价竟和黄金一样贵重,一般人不敢问津,王公贵族都以摆设和供用龙泉青瓷作为炫耀华贵之物。欧洲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不惜重金购买龙泉青瓷,还特地建造一座宫殿,专门珍藏中国青瓷。欧洲各国文献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将龙泉青瓷的色泽风韵与欧洲名剧《牧羊女亚司泰来》男主角雪拉同的美丽服饰媲美。世界各地博物馆和陶瓷收藏家都将龙泉青瓷视为珍品,以拥有龙泉青瓷为荣,东瀛世家最喜此类雅器,更视之为茶道之中花器的最上品。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但南宋龙泉窑的瓷质、工艺最好。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份青和梅子青釉着称于世,这两种釉是在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其中粉青釉更少。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的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随时代积累,饰有粉青、梅子青釉的龙泉雅器存世极少,为属不可多得的南宋龙泉窑极品,也代表了宋代龙泉青瓷发展的最高水平,亦可遐想品味宋代文人那份特有的风姿绰约芬芳清逸的儒雅。

  • Lot 5052 明末清初 德化窑七孔箫

  • 估价:200,000-3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长61cm

  • 成交价:32万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997。 箫作竹节式,造型秀丽精巧,通体施白釉,呈象牙白。上端有V形吹口,箫身共有七孔,音孔有六,五个音孔朝上,一个音孔朝下,根部有两个出音孔,古称「凤眼」,底部作镂空。仿竹节处竹须亦历历可见。瓷箫的制作工艺采用「吊烧」的方式。由于陶瓷在烧造过程中会缩水变形,因此保持其外观的完整性十分不易,而对内在的音域控制更是难以把握,所以成品率极低。据清代陆廷灿《南村随笔》记载,德化瓷箫「百枝中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其声凄朗,远出竹上」。由此可见一支上好的德化瓷箫,不仅要求形同竹箫,而且要求音质纯正,属于名贵的乐器。这是德化窑的特殊产品,时代多为明末清初。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之中,亦有同例德化瓷箫可为做比。

  • Lot 5053 明代 何朝宗制德化窑文昌帝君像

  • 估价:800,000-1,2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39.7cm

  • 成交价:100万

  • 「何朝宗」款 本品文昌帝坐像,其双脚下垂,正襟危坐。头戴官帽冠,蓄短髯,面向方正;眉高挑,身着长袍,腰间打结,汉地装束,衣纹厚重,裙摆丝带流畅,手持如意,高坐于山石之上。背后落署“何朝宗”葫芦型印款。展览《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Collection》,Sporting dHiver,蒙地卡罗,1996年,编号213。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1004。明清两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兴盛,对主司科举功名和官禄仕进的文昌帝君崇拜一时,并最后演变为清代福禄寿三星中的禄星一职。文昌帝,是道教奉祀的文章科举之神,又称文曲星、文星,本为司命神,职司科举功名,掌理人间禄赏仕进。元仁宗时加封号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明清时在学宫建文昌祠,有祭神仪规。德化窑之文昌帝造像像,形由何朝宗始创,往往造型较大,细节之处巧夺天工。佛罗里达州约翰与梅波润格林艺术博物馆藏一例文昌帝坐像,落葫芦形“何朝宗”印,著录于Rose Kerr 及 John Ayers,《Blanc de Chine. Porcelain from Dehua》,芝加哥,2002年,页32,图 21。纽约苏富比于1974年10月18日,编号217,也曾售出类似、体型较小的之文昌帝坐像,可资比对。

  • Lot 5054 明永乐 白釉暗刻缠枝花卉纹菱口盘

  • 估价:1,200,000-2,2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19.5cm

  • 成交价:230万

  • 「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 朱棣?明成祖本品盘折沿,菱口,浅腹,圈足。盘内外壁通施甜白釉,釉色闪青,足际及盘心折角积釉处呈虾青色,为永乐甜白瓷典型特征。盘沿菱口内暗刻缠枝灵芝,盘心内壁暗刻折枝牡丹花卉纹样,内心亦刻菱口开光内,暗刻缠枝牡丹花卉纹,外壁则亦暗刻缠枝花卉纹为饰,整器纹饰刻划刀法极为纤细,个别细节还需迎光而视,才可一睹其真容,不由得使人赞叹匠师之妙手。备注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编号559。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1628。《A DEALERS HAND -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308,图版327。此件白釉盘处处体现了永乐脱胎甜白瓷器的独特特点,薄釉施于脱胎圆器上,釉面平整晶莹,器口边沿微显胎骨,以手拭之有锋利感,这种器口特点为永乐器所独有,而后仿制器口多圆润,不见棱角。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须仔细审视或借光线透视,方可看出纹饰来。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这是永乐白釉器的显着特征。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工尝试使用较多高岭土,并在瓷釉中改用钾长石做助熔剂,使胎更见洁白细致,同时避免瓷釉白中泛青,极似白糖之色。永乐青花、颜色釉盘大致可分为圆口及菱口两类,其中菱口更为名贵。且青花器或白釉器,均常见以一把莲纹为饰,本盘则暗刻折枝牡丹,外壁亦有还点缀,极为罕见。同类永乐甜白釉盘,可见伦敦苏富比,1992年12月8日售出一例,编号236,为英国大维德爵士旧藏。另一例菱口者,暗刻葡萄纹盘,为美国洛克菲勒家族(John D. Rockfreller 3nd)旧藏,并著录于《Treasures of Asian Art》,纽约,1994年,页168。此种盘于清代康熙晚期,曾受命在其上加饰画珐琅,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足见康熙皇帝对于此类永乐雅品之爱。

  • Lot 5055 明永乐 白釉暗刻莲瓣花卉纹碗

  • 估价:1,000,000-1,5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20.6cm

  • 成交价:130万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49。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外壁暗刻折枝花卉纹,外壁口沿处暗刻回纹一周,若隐若现;内壁为模因莲瓣纹,配口沿饰海浪纹一周,与同类青花器布局一致,通体施甜白釉,素具“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本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类白釉划花花卉莲子大碗,著录于《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录》,图58。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明永乐甜白釉暗花菊瓣纹碗,著录于《孙瀛洲的陶瓷世界》,页74,图32,器型、纹饰与本品相类,可资比较。大英博物馆馆藏一例同类,载于《Oriental Ceramics: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卷5,东京,1981年,图版150。另一例同本品极似,且无款者,著录于《东方陶瓷学会会刊》,1948-1949年,页25,编号108。

  • Lot 5056 明永乐 甜白釉暗刻﹁平安颂﹂缠枝莲花纹僧帽壶

  • 估价:2,300,000-3,3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20.2cm

  • 成交价:400万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50。 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僧帽壶宽颈,口沿呈台阶状,鼓腹,圈足略撇。流自腹而出,渐尖。另一侧附曲柄,两端作如意云头,柄顶与内壁之小圆系相对,客结绳相连以防壶盖滑落。通体施甜白釉,凝润乳白。器颈划缠枝莲纹,口沿里外、流及柄则缀缠枝灵芝纹。腹部张处书藏文一周,意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上下饰如意云头与莲瓣纹,皆双勾框线,其内分别以折枝莲花及灵芝作饰。细观,如白玉般釉上,隐可见之暗刻花莲,花纹若隐若现,且见平安颂词穿花而过,在纯净白釉衬托下,生出一番“云破月来花弄影”之趣。备注伦敦佳士得,1989年6月12日,编号170。展览《玫茵堂收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僧帽壶造型源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器皿,瓷质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之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朝廷曾命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各类色釉的僧帽壶赏赐藏地高僧,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备受推崇。检视当今公私典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无纹饰之永乐甜白釉僧帽壶,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 2000年,页109,图100。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永乐甜白釉僧帽壶例,圈足饰莲瓣纹、主纹饰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之品,录于《Imperial Taste-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页65,图35。日本出光美术馆藏有一例“永乐年制”款之明永乐白磁暗花唐草纹僧帽壶,亦与本品相近。

  • Lot 5057 明成化-弘治 甜白釉暗刻梵文盏托

  • 估价:350,000-55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19.6cm

  • 成交价:50万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89。 此件盏托为折沿,中央托口微凸,唇沿侈腹,圈足,通体施白釉,托口正中暗刻梵文,整器暗雅脱俗。此种白釉半脱胎瓷器始于永乐,明代中期水平达到顶峰。其作品往往胎壁极薄,以薄胎而有暗花者最为杰出。永乐以后,宣德、成化、弘治亦有类似精品。从现有传世的器物中可以看出,明代中期制品更兼釉质细润,紧密贴合于胎骨之上,浑然一体,且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至明代中晚期胎体逐渐变厚。可见,明代中期对这类薄胎瓷器的仿制品也达到了永乐时的精美程度,或往往更胜于前朝。此盏托即为个中精品,传世罕有。流通个例中,可参一例成化时期白釉盏托,为堆白梅花纹样,售于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编号563。

  • Lot 5058 明15世纪 甜白釉爵杯

  • 估价:400,000-6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16.5cm;长18cm

  • 成交价:48万

  • 本品造型仿自商周青铜「爵」之造型,口沿前后两侧为弧形长流,左右两侧各有立柱耳,腹部环形把手,杯身一圈凸起弦纹,下承三足,通体施甜白釉,釉色莹润肥腴。永乐一朝传世爵杯鲜有,青花瓷品种也不多见,甜白釉作品则更加少之又少。永乐御瓷,除青花之外,另有甜白一款亦为后世所推崇。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永乐、宣德窑」条中记载:「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明成祖朱棣对此特别钟爱,据《明太宗实录》所载,他婉拒西域回回国王进贡一件玉碗时说:「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洁素莹然,来自永乐皇帝心目中最佳妙之赞誉,是甜白釉瓷器永恒的美学定位。检阅相关资料,目前可知1982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一件永乐甜白釉爵杯,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与本品相似,惟三足略长,可资参考。著录于《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官窑瓷器》,首都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页48,图18;后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80,图3-114。备注瑞士玫茵堂收藏。

  • Lot 5059 明成化 冬青釉暗刻宝相花卉纹碗

  • 估价:2,000,000-3,0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16.5cm

  • 成交价:450万

  • 出版《明清一色釉瓷》,敏求精舍/谭志成,香港,1977年,编号56。《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1670。 本品碗口略撇,深腹,圈足,通体施冬青釉,施釉均匀,釉色洁素莹然。碗外壁口沿暗刻弦纹两道,腹部主题暗刻缠枝西番莲纹,所运刀锋犀利,纹样自如,花卉枝蔓饱满硕大,碗内光素无纹,底亦施冬青釉,无落款识。 冬青釉为明永乐时所创,色泽较重,有宋元龙泉釉的效果,故又称“仿龙泉釉”。 于成化时期再赏为御作,为此时期单色釉中最罕见之品,除本器外,施此釉之暗刻碗,暂据无它例。

  • Lot 5060 明嘉靖 白釉仰钟式碗

  • 估价:800,000-1,2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17.8cm

  • 成交价:150万

  • 出版伦敦苏富比,1975年12月9日,编号123。香港苏富比,1989年5月16日,编号3。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97。 「大明嘉靖年制」款 碗为敞口,弧壁下敛,底承圈足,通体施白釉,色泽纯美无瑕,别有意趣。胎体轻重适度,造型秀美优雅清秀、圆润灵巧。碗底心双圈内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颜色釉历来被视为瓷器赏玩的最高境界。因摒弃图案与杂色的吸引,鉴赏者方能屏息凝神地欣赏釉色和泥土融合在一起创造的纯净之美,尤似清人诗中形容“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之感。嘉靖一朝颜色釉作品极罕,本品其原型应为明初时期甜白品,可鉴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一例宣德白釉杯,后于伦敦苏富比1976年6月6日售出,编号126。E.T.Hall Family旧藏一例,售于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编号502。香港苏富比1974年10月31日售出一例嘉靖白釉碗,编号118,其形制虽与本品极似。英国铁路基金会旧藏。

  • Lot 5061 明宣德 仿龙泉青釉花口盘

  • 估价:300,000-4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8.5cm

  • 成交价:40万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1,编号581。 「大明宣德年制」款 敞口,折沿,浅弧壁,圈足略高,微内敛。口作花形,内外壁浅划莲瓣纹,足上亦划卷草纹一周。胎骨厚重,全器施青釉,釉色匀厚青翠,圈足露胎处呈橘色并带铁质斑点。器心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二行六字楷款。明代仿古盛行,为追宋风,常见仿烧。至永、宣时期景德镇官窑创烧冬青釉,色淡者,青翠静雅,颇有新鲜青豆之色,备受推崇。此类小盘,传世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例,为万历仿宣德烧制,为青花但饰以暗刻,口沿镶铜边,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大系.颜色釉》,1999年,页138,图126。据《清档》记载,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一日“员外郎四德、库掌五德笔贴式福庆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宣窑冬青釉菱花式小碟一件养心殿库贮……”,由此可知此类品种之珍贵。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一例同品,录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192-193,图69。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例,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陆明华着,2007年,页127,图3-48。

  • Lot 5062 元代 龙泉窑露胎模印婴戏纹大碗及底座

  • 估价:600,000-8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15.3cm

  • 成交价:78万

  • 出版《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1606。 碗呈八角形,作喇叭式大撇口,弧壁渐瘦,折腰,圈足内敛。里心模印双鱼,伴以莲花荷叶。内壁八海棠式开光,其内模印荷塘鹭鸶,姿态各异;近口处添饰如意云头纹。外壁有露胎开光八面,同属海棠式,内印婴戏图,共十六子,三两成群,耍乐于庭园。折腰下环饰花瓣一周,圈足外另划回纹。除露胎开光及足内,表面满施青釉,釉层厚润。托呈六方,作二层阶式,同施青釉。宽口内圆,随形出唇。束腰饰露胎开光,皆为镂空折技菊花。下接十二如意云头,底承托泥。

  • Lot 5063 明洪武 龙泉窑露胎仙人卧榻香插

  • 估价:80,000-12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长15.2cm

  • 成交价:38万

  • 「大明洪武年制」款,「肇元许」款 香插形制独特,造型可谓别具匠心,塑一仙人侧卧于榻上,头发左右各结圆形发髻,面部露胎,呈陶红色,笑容可掬,神态悠闲,刻划虽不甚精细,但寥寥数笔将眉目表现得十分传神。仙人身着交领式长袍,右臂枕耳下,左臂搭在腿边,衣纹自然下垂,具有质感。榻三面围板,背板较高,造型写实,于明代早期家具研究亦有一定的参照作用。背板上模印双鹿及花卉纹饰,工艺细致,围板的左右交角处设计柱状香孔,使用时插线香于孔中,置之于书桌案头,青烟缭绕,甚是清雅,于激发文思亦大有裨益。此器的独特之处在于背面有划刻在釉下的“大明洪武年制”行书款识,从右至左书写,虽不甚规整,但笔划清晰有力。洪武纪年款瓷器所见极罕,北京故宫“洪武元年”款龙泉青瓷兽钮印,款亦为釉下刻划,行书体分列兽钮两侧,亦不规整,与本件风格相似。故此件香插作为有明确纪年款的洪武时期断代标准器,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珍视。此器作为香具也为古代线香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实物资料。线香兴起于元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过记载,使用白芷、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柏木等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线香燃烧方便,保存简易,烟气云涌变化,香味容易扩散,又有养神静心之效,因而颇受追捧。文人雅士品香制香,多设香斋,以香会友。焚香与挂画、插花、斗茶并称为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夺翠千峰沈岳明龙泉窑青瓷历史悠久,数百年窑火不熄,以翠绿肥润的雅致釉色受到世人的喜爱,宋至元明时期更是兴盛一时,特别是在明朝初年,龙泉窑深得宫廷的赏识,成为与景德镇御器厂并立的贡御窑场,刻花、贴塑、露胎等装饰技法与富有玉质感的丰腴釉层相结合,形成魅力独具的艺术风格,此件香插便综合运用各种装饰手法制作而成。龙泉窑主要由龙泉南区和龙泉东区两大区域组成,东区产品主要流向普通民众和外销,而南区产品则主要供应宫廷和贵族。自北宋晚期时,龙泉的瓷业即与宫廷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常因为宋人叶置《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逐命汝州造青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的记载,而认为龙泉窑在北宋末年时烧造质量较差,实则不然。通盘观察,在北宋末年能与龙泉窑做比较的几个窑口都是非同一般的窑厂。无论是“不堪用”的定窑,还是“命造青器”的汝窑,或者是直接为宫廷服务的官窑,都与宫廷有着密切的联系,即这几个窑厂在北宋末年时期都为宫廷烧造瓷器,也就是说至少在北宋末年时期,龙泉窑与定窑,汝窑,官窑等窑口是一样的,也已进入皇家的视野,在为宫廷烧造瓷器了。还有一段文献也常常被引用,即宋人庄绰的《鸡肋篇》记载:“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着也……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多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廷制样须索,益加工巧。”,人们往往因为有“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这样的记载而怀疑此书的真实性,而“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着也”却是实实在在的,“钱氏所贡”也用了一个“盖”字,说明其可信度是高的。如果把这一段记载与《坦斋笔衡》结合起来考察,时间符合,内容也一致,而且文献还明确指出了这种供货的性质是“制样须索”。北宋覆灭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受战火 影响,其制瓷技术传入南方。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北技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不仅胎釉配方,造型设计,装饰艺术,上釉方法及装窑烧成等,都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器型种类更是大大丰富。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这时期的龙泉窑品种除日用瓷外,新增陈设瓷,如瓶,炉,尊,塑像等,式样也丰富多彩。根据胎色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南宋龙泉窑分为白胎青瓷和黑胎青瓷两路产品,白胎青瓷中又可区分为厚胎薄釉和薄胎厚釉两类。白胎青瓷中的薄釉产品胎壁普遍要比北宋中晚期厚重,胎色灰白,胎质更加致密坚实。釉层薄,透明,一般无裂纹,釉色青绿,亦有泛灰,泛黄的产品。在薄胎厚釉的产品的基础上,龙泉窑吸收了北方汝窑等烧制工艺,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中掺入了适量的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强度,使器物在高温下不易变形,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特点使胚体变薄,器物造型轻盈秀美。并且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胎薄如纸,多层施釉,使釉色出现了粉青,梅子青等颜色。厚釉青瓷除日用,陈设,文房等需要外,尚有祭器及冥器,并且仿造青铜器,玉器等,如鬲,鼎,觚,琮之类的器型开始出现,品种样式应有尽有。器物以造型与釉色取胜,修胎讲究,纹饰较少,多刻划于器物外壁,简洁明了。底足多以刮釉,用瓷质垫饼垫于足底烧制,故烧成后出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足”,黑胎类则呈现“铁足”;也有用类似于汝窑,官窑的支钉支烧的,瓷器的质量大大提高。至元代时,龙泉窑已经是南方青瓷的最重要窑口,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开拓,龙泉窑的产区不断扩大,由中心地龙泉向云和,丽水,武义,青田,永嘉等地发展,产量扩大。同时亦在继续为皇家烧制御瓷:《元史祭器篇》中有记载“中统以来,杂金宋祭器而用之,至治初,始造新器于江浙行省,其旧器悉置几阁”。这个江浙行省应该指龙泉或者至少包括了龙泉,因为“昊天上帝色皆用青,皇地之色皆用黄”,还提到“青瓷牲盘”,“毛血盛以豆,或青瓷盘”等在当时青瓷生产以龙泉窑最负盛名。元代早中期的产品仍保持南宋晚期的风格,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釉色纯净,肥厚,滋润,胎质紧密。晚期出现了新的变化,如胎体比以前厚重,器型显得高大,浑厚,釉色青绿。同时在器型上元代龙泉窑较之宋代创烧出了更多适应当时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的器物种类,有大盘,大碗,大瓶,菊口大碗,回纹刻花带盖碗,格盘,蔗段洗,菱口盘,凹折沿洗,花尊,小口罐,菊纹盖罐,高足杯,带座琮式瓶,吉字瓶,鼎式炉,绳耳炉,八卦炉等。碗,盘底足较以前为高,腹壁圆弧,挖足较深,有的外底中心呈鸡心点凸起。为加强观赏性,匠师们还采用刻,划,贴,镂,印,雕塑,露胎贴花等工艺,甚至把中断八百余年的点褐彩,红斑技巧也恢复使用,蒙古八思巴文出现在碗,盘等器皿上。纹饰题材广泛,山间花卉,水中游鱼,天上仙鹤,地下昆虫,人世尊宝,神界八仙等应有尽有。贴花装饰主要有龙纹,鱼纹,云纹,牡丹等;刻划题材则以团花,莲叶,荷花,浪涛,鱼,莲瓣纹,牡丹,菊花等;印花题材主要有龙,凤,鱼,家禽,金刚杵,八思巴文,中国结,牡丹,菊,荷花等。总体上,龙泉窑风格从南宋的雅向元代的世俗,从南宋的釉装饰向元代的胎装饰,釉从南宋的厚釉乳浊釉向元代的薄釉透明釉发展。明代早期的龙泉窑,与同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器物种类,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均类相同。胎釉基本与元代相同,青瓷胎体厚重,胎成灰白或灰色,大部分器物只施一次釉,釉层较薄,少数厚釉者,釉色深,有玉质感,釉色多数呈青绿或豆青色,黄釉比较少见。器物多数有装饰,装饰手法多为戳印或刻花,剔地刻花,另外雕塑,镂空等手法也经常使用。除生产民用陶瓷外,在明代早期,龙泉窑仍然为宫廷烧制器物。据《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载,洪武二十六年,“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在枫洞岩窑址出土了明代洪武和永乐两朝的官器。与民用器或外销瓷明显区别在于,明代龙泉窑官器刻花花纹遍布器身,刻工深邃,精细,布局严谨。明洪武官器釉大型刻花大墩碗,菱口盘,折沿盘,五爪龙纹盘,高圈足碗和刻花执壶,梅瓶,玉壶春等,厚胎厚釉,胎质细腻,釉色以竹青为正色调,外底涩圈规整,刻花工整。花纹题材同类器基本一致,仅碗盘内底刻划题材略有不同。明代永乐龙泉官器有墩碗,斗笠碗,洗,五爪龙纹盘,高足杯,卧足杯,梅瓶,玉壶春,执壶等,基本都有刻花装饰。相对于洪武官窑器型偏小,但是仍为厚胎,釉更厚,足端里釉圆润,外底涩圈规整,制作工艺精巧,刻划花精细。题材也多用写实的花果枝叶。

  • Lot 5064 元 龙泉窑露胎文殊骑狮像

  • 估价:150,000-2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22cm

  • 成交价:25万

  • 文殊菩萨盘腿坐于威猛狮子之上,左手持如意,右手闲搭右腿,袒胸露袖,肩披飘带,神情悠然自得。造像巧妙的以露胎形式表现肌肤,妙趣横生。狮子周身雕饰锦缎,铃铛,十分精美。文殊、普贤,同属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列,常常相伴出现在各类艺术形式表现之中,以表智慧和践行。文殊菩萨表智,以智慧着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元代时期,龙泉窑制佛教题材制品众多,然而圆雕文殊菩萨题材的雕塑,并不多见。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普贤菩萨骑象雕塑,编号Franks.1513,极为相似可兹参考。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 Lot 5065 元 龙泉窑双鱼洗

  • 估价:500,000-8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21.7cm

  • 成交价:70万

  • 唇口折沿,浅腹,圈足。内底心,堆塑露胎褐色双鱼纹。常见元代双鱼洗,多以罩釉一体烧制,鲜有贴塑褐彩双鱼。此种技法见有贴塑云龙纹。创新,一直是龙泉窑得以延续千年烧造的秘诀。将寻常器物,采用多种装饰技法,结合传统擅长优点:器型与釉色,独步元代海内外市场。此器即为典型代表,静谧优雅、葱翠迷人的温润釉色,加之俊雅秀逸的器型,凹凸起伏的线条,平添一份韵律之美,饶见匠心独运。不禁令人心生倾慕,不忍释手。参阅朱伯谦,《龙泉窑青瓷》,艺术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页232,图214,八角堆龙盘;页231,图213,云鹤纹菊瓣盘。备注日本藏家旧藏。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如向中宵盛沈靡,共稽中散斗遗杯。—— 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 Lot 5066 南宋 龙泉窑青釉琮形瓶

  • 估价:300,000-5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26cm

  • 成交价:66万

  • 直口,方形腹,圈足。胎质灰白致密,通体施粉青釉,釉层滋润,制作精美。青瓷琮式瓶出现于南宋时期,系仿古代玉琮而烧制的瓶式。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宋瓷图录——龙泉窑、哥窑及其它各窑》,台湾:1974,图版八、九。朱伯谦主编,《龙泉窑青瓷》,艺术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页150,图117。备注日本藏家旧藏。琮式瓶从起源到发展的延绵历史是任何瓶类所无法相比的。自良渚文化以玉琮为代表开创玉器文明,经宋代官窑的礼品琮式瓶,到雍正、乾隆清朝历代皇帝都以琮式瓶作礼品,这在中国的五千年文化中,一种瓶式几千年以来始终作为国之礼品而使用,实属罕见。琮瓶的形制作为天圆地方的浓缩,其寓意涵盖,既至尊无比,又是先民浓缩大千世界精华的集中表现。再者,琮瓶的起初造型,根据高低不同分成若干级,这也许是对几重天或使用等级的一种反映,但到后期,琮瓶都以八卦的形式出现,充分反映了中国的道教文化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和传承。从玉琮到瓷器的琮式瓶的使用者都为帝王尊者,平素百姓少用,现其规格之高,真高代表着帝王思想的延续。质朴的线条,润泽的色彩,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龙泉窑琮式瓶所彰显的纯朴静雅,又是历朝不可企及的,实为经典。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2件琮式瓶,尺寸相仿,可资参考。

  • Lot 5067 南宋-元 龙泉窑七弦纹盘口瓶

  • 估价:300,000-5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28.5cm

  • 成交价:45万

  • 盘口,长颈,鼓腹,双圈足。尤为特色的是,颈、肩、上腹部共饰七道凸起弦纹,如若竹节。褐色胎质,坚实致密。通体施粉青釉,釉面略有开片,有如冰裂,釉色滋润,制作精良、造型优美。陈设佳器,可盛甘露。1991年遂宁南强镇金鱼村窖藏出土一件弦纹瓶,现藏于遂宁博物馆。两件弦纹瓶,仅口部盘口略有不同,可资参考。另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高32cm粉青盘口弦纹瓶,盘口器型十分相似,仅弦纹多出一道。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参阅朱伯谦主编,《龙泉窑青瓷》,艺术家参阅社,台北市:1998年,页147,图114。

  • Lot 5068 南宋 龙泉窑双摩羯耳瓶

  • 估价:200,000-3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16.7cm

  • 成交价:75万

  • 浅盘口,长颈,折肩,直筒腹,浅圈足。内外施粉青釉,胎骨稍厚,颈部两侧置摩羯耳。此器形制因似造纸打浆所用槌具,亦称纸槌瓶,为宋代极为高级之瓶形,而于瓶颈两侧附贴双耳,则为南宋龙泉窑所特有,普见凤耳及鱼耳两种,摩羯耳较少。除了清宫旧藏数例,此造型亦深受日本藏家所青睐。东京根津美术馆2010年举办《南宋の青磁》展览中,曾展出多件日本知名收藏的龙泉凤耳或鱼耳瓶,见展览图录17-25号。其中一件藏于京都阳明文库,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例子与此器甚为相似,惟尺寸高度及釉表片纹略有差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件双凤耳盘口瓶,著录于《伦敦艺展图说中华文物集成及故宫藏瓷——龙泉窑》及《故宫宋瓷图录——龙泉窑、哥窑及其它各窑》,图版七。松阳县博物馆藏有一件双鱼耳瓶,极为相似可作参考。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参阅朱伯谦主编,《龙泉窑青瓷》,艺术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页147,图116。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宋瓷图录——龙泉窑、哥窑及其它各窑》,台湾:1974,图版七。宋代制瓷虽研炼极精莹润无比,而体制端重雅洁犹有三代鼎彝之还意焉。—— 许之衡 《饮流斋说瓷》

  • Lot 5069 南宋-元 龙泉窑蟠龙纹盖瓶

  • 估价:200,000-3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20.2cm

  • 成交价:35万

  • 宋代,在龙泉、庆元一带道教流行。光绪《龙泉县志》:“琉华山,在南一都,距县七十里,亦名仙山。山顶有仙人遗迹铁香炉。在焉下即琉田(今龙泉大窑),居民业陶”。道教文化的盛行,对龙泉制器有着重要影响,龙虎瓶即是实例。直口,颈部堆塑螭龙,螭龙攀附颈肩部,威猛而灵动。下腹部暗刻莲瓣纹,圈足。盖面置钮,犬形蹲伏状,生动活泼,极具艺术性。整器施粉青釉,釉层肥腴,色泽温润。龙泉市曾出土有一件龙泉窑龙瓶,现藏温州博物馆,制式相似,尺寸相仿,可做参考,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龙泉窑青釉龙瓶,器型及尺寸相仿,盖面塑犬钮,颈部雕塑螭龙,下腹部暗刻莲瓣纹。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参阅朱伯谦主编,《龙泉窑青瓷》,艺术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页135,图102,105。

  • Lot 5070 南宋-元 龙泉窑刻海水模印四鱼纹大洗

  • 估价:400,000-6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33cm

  • 成交价:55万

  • 洗唇口外撇,深弧腹,圈足,平底露垫烧火石红痕迹。洗内壁刻划层层迭迭的水波纹饰,内底心贴塑四尾鱼纹。鱼纹在汉代器物上较为常见,龙泉窑结合自身特色加以应用,烧制了大量模印鱼纹的器皿,其中以双鱼洗居多,然而如此盘四尾者少见。此洗尺寸甚大,亦属少见。龙泉匠师,十分灵巧,为获得社会上层人士的喜好,极尽巧思,运用刻、划、印、贴、塑、雕等多种装饰技法,博采众长,以美化瓷器。鱼,又代表“年年有余”吉祥寓意,是丰收富足的象征。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 Lot 5071 元 龙泉窑剔刻花卉纹罐

  • 估价:120,000-18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宽32cm

  • 成交价:20万

  • 罐为敞口,广肩,鼓腹,下承圆壁形足,露胎处可见窑红。罐子通体施青釉,腹部作六幅开光,分别绘折枝菊花、葵花等各式花果,腹下至底刻莲瓣纹。本罐器型庄重,胎质坚密,气势不凡,具有鲜明的元代时在政治上“统一四方”的大气风格。罐身减地刻画折枝花卉纹,枝繁叶茂,繁而不乱,颇具装饰效果。此罐为盛酒器,制作于龙泉窑鼎盛时期,釉色及装饰效果俱佳,是一件整体富于气势,细节刻画精微的龙泉窑佳作。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 Lot 5073 元 龙泉点褐彩盘

  • 估价:450,000-65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16cm

  • 成交价:62万

  • 盘唇口,折沿,浅腹,圈足,底心削刮微凸,具有典型的元代制瓷特征。口沿及内底,特意对称有序地点染褐色斑点,意趣横生。褐色点彩,是元代龙泉窑的创新装饰手法,这种点画,不拘形式,烧成后,青褐相配,协调和谐,展现非凡的风采。香港佳士得2016年秋拍,曾高价售出养德堂珍藏的一对元代龙泉窑褐斑蒜头瓶,点染装饰风格一致,弥足珍贵。龙泉点褐彩器物在日本,被称为“飞青磁”,素受推崇,有数件作品被定为日本“国宝”。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参阅朱伯谦,《龙泉窑青瓷》,艺术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页194,图167。

  • Lot 5074 元 龙泉窑刻缠枝灵芝「龙脑凤浆」梅瓶

  • 估价:600,000-8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30cm

  • 成交价:95万

  • 梅瓶直口、溜肩、腹部以下渐收,近足处外撇,圈足。整体以刻划花装饰,颈部刻钱文、肩部刻缠枝灵芝花卉,腹部刻花回纹地四菱形开光,开光内分别刻行书“龙脑凤浆”四字。胫部刻莲瓣纹一周。从器物的铭文分析,此梅瓶应是盛酒良具。从陶瓷的发展史上看,在器物上书写或模印有关酒文化铭文的,自唐代长沙窑开始,如“陈家美春酒”、“酒盏”等,宋元磁州窑器物亦有“清沽美酒”、“羊羔酒”等。明代龙泉窑继承这一传统,在器物上刻划“龙脑凤浆”四字。梅瓶在宋代称“经瓶”,南宋赵德麟在《侯鲭录》卷三中提到: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在宋辽金的墓室壁画中,梅瓶式样的器物也常放在桌的上下或旁边,或由侍者捧在手中,以便随时倒酒,由此证明梅瓶便是盛酒用的酒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高33厘米的明龙泉窑青釉大盖罐,腹部开光,分别印“清香美酒”四字楷书。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龙泉窑青釉刻花“清香美酒”梅瓶,高47厘米,四字刻在肩部。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参阅王莉英,《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13·明(下)》,上海:1992,图187。汪庆正,《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10·元(上)》,上海:1992,图25。

  • Lot 5075 明洪武 龙泉窑刻划折枝花卉回纹花口大盘

  • 估价:550,000-85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49cm

  • 成交价:75万

  • 盘菱口、折沿,内壁随花盘形雕刻四季花卉,盘心划回纹。外壁同刻划折枝花卉纹,圈足。此类龙泉大盘,与景德镇窑出品青花瓷器同属中国陶瓷史上盘类器形最大的作品之一。明代早期,朝代虽然业已更迭,然而元代遗留下来的民俗民风却一时难改。明洪武、永乐时期,出于市场的需求,龙泉窑为满足需求,大量制造青瓷,而此盘即为当时佳作。此类盘器大为盛行,以其厚实胎身及大器尺寸着称。本品之尺寸及图纹,与明初景德镇制青花瓷相近。此件器形釉光皆臻完美,显示洪武年间龙泉窑出品之极高水准。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 Lot 5076 明永乐 龙泉窑刻缠枝花卉碗

  • 估价:300,000-5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20.2cm

  • 成交价:45万

  • 大碗唇口微敞,深弧腹,圈足。全器内外,满刻花卉。内外壁均刻划缠枝番莲纹,花型饱满,枝蔓及大小叶片布满空间,繁密锦簇。圈足饰回纹,器底有垫烧痕迹,环痕无釉,呈火石红色。此纹样与景德镇出品青花纹样十分相似,实证了处州官窑的存在和高超的制作水平。龙泉制品以其独特的装饰手法,丰富了明初瓷器装饰艺术的多样性。诸多纹饰,在景德镇以釉下绘画轻易表现的图样,却要在龙泉窑以雕刻来呈现,以符合宫廷发下纸本官的要求。一方面,制作难度上大大增加,阴干的泥坯,刻划不易,刀工不如毛笔书写绘画流畅;另一方面,雕刻的线条常被温润似玉的釉水遮盖,不易辨识。如此品,纹饰清晰、刀工流畅者实属难得精品。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龙泉窑划花花卉碗,造型尺寸相仿,纹饰刻划极为相似,可作比较。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参阅蔡玫芬主编,《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台北,2009年,页62,图24。

  • Lot 5077 明永乐 龙泉官窑刻牡丹纹大盘

  • 估价:1,500,000-2,0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直径54cm

  • 成交价:195万

  • 盘唇口微敛,浅弧腹,圈足,外底心一圈垫烧痕。内底缘凹下一周为界,底面宽平,划花装饰一朵折枝牡丹纹,枝叶宽厚大气,翻转流畅。内外壁均划花装饰各样花卉,十分精美。花叶纷繁,布局紧密,线无隙地。可谓明代龙泉雕刻技艺的极致表现,让使用与把玩者能欣赏到内外辉映之趣,也显现了此种装饰性远超过产业机能中实用量产的需求。简而言之,这种纹样锦密工整,富丽华贵,应是官方样式要求下的制作。底部刻波斯文内容分别代表真主的名字(安胡拉),圣名(穆罕默德),圣婿(阿里),水器,初始。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在日本,龙泉青瓷收到广泛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亦影响了日本瓷器的发展与审美。其中,最为著名的的无疑要属“砧青瓷”了。“砧青瓷”指高质量的南宋粉青“薄胎厚釉”青瓷。因喜其色泽青绿悦目,釉光温润如玉,日本藏家爱之若拱璧。“砧青瓷”之外,“飞青瓷”也颇受日本藏家欢迎。“飞青瓷”指元代使用褐斑点彩之手法进行装饰的龙泉窑瓷器。日本藏家喜其设计巧妙,点彩与青釉相得益彰,因而倍加珍视。明代的龙泉窑瓷器在日本同样备受关注。其中尤其以明代早期的“处州龙泉官窑”最得重视。东京国立博物馆,根津美术馆及静嘉堂文库等重要收藏机构均有同永乐时期官窑青花瓷器造型纹饰完全相同的龙泉大盘,显然出自同一“官样”。宋代以来两国间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更促使日本订烧龙泉青瓷,兴盛于明代中晚期的“七官青瓷”即是此类。至今仍大量传世,香炉皆有炉盖,如寿老骑牛,狮子瑞兽,鸳鸯水禽等等,器盖和炉身两部分开合自如,别具匠心,适于焚香使用,当为订烧的大宗作品。另有仿“砧青瓷”造型的竹节瓶,琮式瓶,凤耳花瓶,鱼耳花瓶,“各式香炉”等器物,显而易见也是针对日本市场所需而制。“七官青瓷”釉色草绿,多有开片,器型远无宋代之挺拔端正,但显得草率天成且不拘细节,别有味道。时光推移,清朝灭亡后宫廷珍宝散落民间,清末民国的琉璃厂生意兴隆,山中商会买下恭王府的所有库存,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视野。此时期日本古美术商接踵而来,搜求龙泉美器,茧山松太郎因求得鬲式炉名品而将字号改为“茧山龙泉堂”的故事广为人知。时至今日,在陶瓷鉴赏及研究领域,有几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其实均来自日语发音。如“砧”KINUTA,“飞青瓷”TOBI-SEIJI等,各类图录中经常出现。简短的词汇蕴含了厚重的文化,皆可管窥日本对龙泉青瓷的鉴赏历史。

  • Lot 5078 明永乐 龙泉窑剔刻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 估价:800,000-1,20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33.5cm

  • 成交价:140万

  • 龙泉窑制瓷,宋元时期盛极一时。明代在元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龙泉窑相比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明代重要的器皿中均有龙泉窑的遗迹,《大明会典》记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行移饶、处等府烧造”。饶州府即景德镇,处州府即龙泉窑,由于参与皇家定制瓷器的制作,故龙泉窑在明初时期也被称为“处州龙泉官窑”。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参阅《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页110《故宫文物月刊》第311期,2009年2月,封面和页12,图9。朱伯谦主编,《龙泉窑青瓷》,艺术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页188,图161。本品器形端庄挺拔,秀美隽雅,通体覆施青釉,厚润沈静,碧翠怡人。颈部剔刻蕉叶纹、回纹、忍冬纹;肩部饰如意垂云纹,内填花卉;腹部主纹饰为四朵缠枝牡丹,其下刻变形莲瓣;足墙饰回纹。布局繁密紧凑,层次过渡清晰,刻划豪放流畅,工艺精湛,所刻枝蔓花卉轻盈舒展,气脉连贯毫不逊色于笔绘之神韵,为明永乐龙泉官窑玉壶春瓶之佳妙隽品。此式造型与纹饰为永乐时期官窑之典型风格,2005年4月在龙泉大窑村的枫洞岩明初官窑窑址亦发现同类玉壶春瓶残件,可证此处即为其生产窑场。传世与之相同者可见三例,一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另一例为香港苏富比1996年秋拍第635 号拍品,再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刻花玉壶春瓶,而景德镇窑明初玉壶春瓶当中与之相同纹饰者,各见青花、釉里红一例,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 Lot 5079 明中期 龙泉窑模印孔雀牡丹兽耳衔环瓶

  • 估价:80,000-120,000 RMB

  • 拍品说明

  • 尺寸:高26cm

  • 成交价:12万

  • 南宋时期,皇室、官僚、豪绅生活奢华。京城临安处处是园林庭院,广植花木,摆放盆景,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繁花锦簇,以供赏玩。同时,在室内陈设也多用花瓶插花。龙泉窑生产的瓶类,多数用于插花摆设,式样很多,器型优美,是书房、厅堂内极佳的装饰品。本品塑成四方扁瓶,直口,长颈,鼓腹,束胫,高圈足。颈部置双兽环耳,并刻划蕉叶纹、折枝花卉纹。腹部浅浮雕装饰锦鸡牡丹纹,锦鸡雄雌和鸣,牡丹娇艳盛开,整体装饰华丽而富贵,实为花器经典。北京首都博物馆旧藏一件元代模印双凤戏球、双龙戏珠纹双兽耳瓶,可做比较。备注日本藏家旧藏。参阅朱伯谦主编,《龙泉窑青瓷》,艺术家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页184,图157。


图文整理自雅昌,转载请署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