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喉痛就是風熱感冒?——虛熱外感與咽痛理論

 木子医師 2017-06-07

李宇銘博士撰文

 

在中醫上,經常提到感冒有分風寒、風熱,由於咽喉痛就是有熱氣的病徵,因此不少人患感冒時見咽喉痛,即認為這是風熱感冒。的確,風熱感冒的過程可以出現咽喉痛,但是咽喉痛卻不是風熱感冒的專利,在風寒感冒的過程亦可有咽喉痛出現。

感冒時出現熱的病徵如咽喉痛,這還需要進一步分「虛實」,辨別熱屬於虛熱還是實熱。臨床上就算是中醫師,也容易將「虛熱外感」誤診為「外感風熱」,兩者的診治大有不同,需要仔細辨別。

9609175512_95a7dced54_z

(圖:Flickr

 

常有一類感冒的發病過程:病初起即見咽乾或咽痛,卻未見發熱,日後漸見其他感冒證如怕冷發熱、流涕、鼻塞、噴嚏,或可見惡寒發熱。由於見病始於咽乾痛,即認為是風熱,用辛涼解表藥物治療,如「銀翹解毒片」一類中成藥,藥後咽痛雖然解除,但卻出現咳嗽,拖延一、二週才能病愈。這種發病與與治療過程,從中醫來看,療效過慢,本應一、兩天能治愈的病情,卻延誤成一、兩週才得愈,實為誤診誤治所致。

 

 

  • 怎樣才是「外感風熱」?

各種感冒的基本病徵,均見頭頸部緊張或疼痛,怕冷(惡寒),脈象見浮脈。至於風熱感冒的病徵,在中醫經典《傷寒論》說:「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溫病條辨》亦說:「但熱不惡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凡是風熱外感的感冒,必須要見「發熱、不惡寒、口渴」三大病徵。

仔細地說:典型風熱感冒必須見:

第一、有發燒(發熱)為前提,無發燒只見咽痛的不算風熱外感;

第二、不會感到怕冷(惡寒),但必須注意,如果患者平素也感到怕冷的亦屬此例,風熱外感的患者,不怕冷之餘甚至傾向喜歡冷的環境;

第三、必須要口渴。特別需要指出,口渴不等於口乾、咽乾,因為口咽乾之人未必希望飲水,口渴則必然渴欲飲水;再者現代都市人習慣生病則「多飲水」,習慣飲水跟口渴是不同的,口渴之人在飲水之後仍很快覺口渴,由於身體有熱、熱能傷津所致。

相對於風寒外感,風寒亦可有發燒,但在初起之時或許未必見發燒,故此風寒與風熱感冒的必然差異,為風熱初起即見發燒。風寒感冒見「惡風寒」,惡風即是怕吹風、例如不喜歡吹風扇,甚至用風筒吹暖風亦不喜歡;惡寒即是怕冷,不喜歡寒冷環境,喜歡多穿衣服。風寒感冒可見緩脈、緊脈,如果寒性更重,甚至可見作嘔、嘔吐。風熱外感與風寒外感亦可見汗出或者少汗、無汗,故此出汗與否未能鑒別兩者差異。

 

 

  • 外感風熱感冒見咽喉痛代表甚麼?

傳統中醫理論的外感風熱感冒,並不需要見「咽喉痛」,如果在前述三大病徵的前提下再出現咽喉痛,這是代表病情逐漸深入,熱邪進入「陰分」,下焦陰氣偏虛而熱氣盛的特徵,反映病情有傳變趨勢。外感風熱過程見咽痛,屬於「實熱」證,有別於虛熱外感之咽痛。

 

 

  • 甚麼是「虛熱外感」?

在感冒初起時,首先見咽痛而無發熱等證,其後才逐步見感冒諸證,此屬內傷虛熱基礎上再得到外感風寒,故稱為「虛熱外感」,需要與一般外感風熱作區別。

「咽痛」本身常見於內傷雜病,例如在秋季常見咽乾痛,即是由於腎水不足所致,亦可解釋為陰虛而虛熱上炎所致,若秋季只見咽乾痛而無他證,這時候的咽痛並非感冒,只是「虛火」的特徵。咽喉部在上焦的頂端,當體內出現虛火,則容易上炎而見咽痛。若在感冒初起時見咽痛而無他證,由於咽痛可以是內傷而起,故不能以此診斷為感冒,可因各種成因導致正虛,繼而產生虛熱所致。

若在感冒初起即見咽痛而無發熱,如前所述,咽痛並非感冒的初起特徵,這時候咽痛並非「外邪」(風寒熱)所致,而屬於虛熱外感。為甚麼見咽痛之時很容易出現感冒?這是由於咽痛是虛火的特徵,代表正氣偏虛,才會出現虛火,既然正氣偏虛之時,人的正氣在身體表面自然不足,未能守衛防禦風寒之氣,因此就容易感受風寒而出現感冒。

虛熱外感的患者,往往未有察覺自己感冒的成因(例如感受風寒),因為他們出現虛火,代表身體正氣偏虛,這時候即使在同樣的生活環境之中,例如平素在冷氣房間中不覺得冷,可是由於身體虛弱之後,這外在環境已經成為了「太過之氣」,身體抵禦不住就受寒。因此咽痛雖然並非是中醫上感冒的病徵,但卻是引起下一步感冒的條件之一。尤其是從養生的角度來看,如果見到咽喉痛出現,則應注意生活作息,避免下一步感冒發生。

 

 

  • 虛熱外感與外感風熱的咽痛有甚麼不同?

兩者皆可以見咽痛,兩者的差異,可以從咽痛的出現先後,以及咽痛的特點作比較:

  • 咽痛的出現先後。兩種咽痛也不是感冒初起之證,風熱感冒的咽痛,是病情發展,熱邪傷陰之後則作;虛熱外感雖然看似病初起即見咽痛,但實際上這咽痛並非感冒的特徵,其後出現各種感冒的病徵才算是感冒開始。如此理解,兩種咽痛最主要的辨別方式,是咽痛之前是否有「發燒、不怕冷、口渴」。
  • 咽痛的特點。外感風熱之咽痛,熱勢嚴重,見咽喉紅腫疼痛,甚至灼熱疼痛,整天持續出現,少有減輕的時候,亦必須要伴有發燒、不怕冷、口渴;虛熱之咽痛,熱勢較輕,多為早晚疼痛加重,至日間正午則疼痛自然減輕,或隨著休息較多、正氣恢復的時候亦減輕,一般吞嚥時才覺痛,不吞嚥、平素只感覺咽部稍不適,咽喉未必見腫脹。

 

  • 虛熱外感的咽痛屬於風寒還是風熱?

虛熱外感之患者,其感冒多為外感風寒,而較少為外感風熱。從醫理上看,身體能夠得熱氣之病,需要正氣相對充足之人,才能產生熱氣,虛熱外感的患者本身正氣已經偏虛,則較難產生外感風熱的病證。(詳見後進深討論)

 

  • 虛熱外感如何治療

所謂「虛熱外感」,是一大類感冒的總稱,由於身體內產生虛火,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機理,五臟六腑之虛弱,皆可以產生虛火,故此當體內出現虛火,則要視乎虛火的成因予以綜合診斷,在中醫的臨床上,對此亦需要經過進一步診斷之後,才能判斷治療方法。

例如正氣虛較輕者,亦可按一般外感風寒的方式治療;但如果熱象比較重,又或者正氣較虛,同時風寒邪氣已有進入體內,這時候屬於「寒熱並見」、「虛實相兼」的複雜病情,則要視乎病情診察治療。這時候的感冒,已非一般「風熱」、與「風寒」所能夠歸納的感冒類型。提示「虛熱外感」的目的,是在於鑒別不要因為見到咽痛,而誤以為是「外感風熱」,若以外感風熱的方式治療,則容易使病情加重。

 

 

  • 若虛熱外感誤用了外感風熱的處理方式,有何結果?

由於外感風熱與虛熱外感,同時也有熱的病徵,故此經常容易誤診誤治。若為虛熱外感,使用了外感風熱的藥物治療(例如「銀翹散」藥方,或者「銀翹解毒片」等中成藥,又或者使用薄荷、牛蒡子等辛涼中藥),由於這些藥物可有辛味,能有助去除風邪,故此在身體表面的一些感冒病情亦可消除,而這些藥的寒性亦能治療虛火,故此患者表面上感覺發熱、怕風、咽痛等病證可有所減輕,因而以為處理方式正確。

但是由於虛熱外感多為外感風寒的病情,寒病若單純使用寒藥,那就會加重寒氣,使寒氣「入裏」,加重病情。寒氣入裏,輕則入肺而見咳嗽、咯痰,亦可出現各種病證如:心悸、心痛、胃痛、胃脹、腹痛、泄瀉等諸多病情。故此中醫上認為,感冒如果沒有正確治療,風寒之氣入內,可以產生許多疾病,因此感冒可謂百病之首。

有趣之處,從現象上看,由於感冒的病情看似是有所減輕,只是病情改為出現咳嗽等入裏的病情,患者或以為這是自己病情演變加重所致,但是實際上卻因治療處理不當有關。若能使用正確的治療方式,感冒一般能一、兩天治愈。

 

 

 

 

  • 進深討論:為何外感風熱臨床上較為少見?

在臨床上,較少見到風熱外感之感冒,見咽痛之感冒大多屬於虛熱外感。為何臨床上甚少見到外感風熱?這是由於現代社會之中,普遍城市人體質偏虛,較難發展出外感風熱的病情。

這裡需要先對中醫的發病觀念稍加說明,對於傳統中醫上的發病原因,有兩套理論解釋,分別為:「概念性病因」與「辨證求因」學說:

「概念性病因」學說認為,感冒分為風寒風熱,「風寒」與「風熱」是由於自然界的「六氣」太過,成為了「六淫」邪氣。這就像一種「致病因子」一樣,侵犯人體則成病。例如夏季天氣熱,人就容易得熱病,認為外感風熱感冒就是因為吹熱風所導致。

「辨證求因」的學說認為,疾病成因並不可以單看外在環境,而要看人體正氣強弱、正邪交爭之後的結果。這種思想認為,並非天氣太熱就會患上風熱感冒,例如臨床上一個身體虛寒之熱,遇到熱的環境,亦難以發生熱病。這在中醫經典《溫病條辨》之中說:「診病者要知夏日亦有寒病,冬日亦有溫病,次年春夏,尚有上年伏暑,錯綜變化,不可枚舉,全在測證的確」,實際上中醫對於診病的認識,需要看患者自身的體質因素,以患者發病時的病徵作為判斷病情的依據,而非機械地透過外在因素判斷疾病原因。故此「辨證求因」學說,乃為更根本的中醫發病理論。

風熱感冒的成因,能夠在身體表面產生熱證,代表該患者身體正氣相對充足,正氣抗邪、正邪交爭較為激烈,因此才能產生發熱、口渴的病情。而現代城市人因為各種因素,例如較少運動鍛煉、身體勞累、精神緊張等因素,體質不如在鄉郊生活之人強健壯實,故此較少能夠患有外感風熱的病情,而較為容易出現虛熱外感。

 

 

其他常見問題FAQ

 

  • 患有風熱外感的時候,可否自服中成藥治療?

如果遇到典型的風熱外感,不少人會自服「銀翹解毒片」等治療感冒的中成藥治療,的確按照中醫經典之中的記載,治療風熱外感可以使用「銀翹散」藥方治療,可是古代使用的是「煎煮散劑」的配方,若將藥物改成中成藥藥丸藥片,則臨床上效果未必如理想,往往由於藥味過於苦寒,而導致病情加重,如經典《溫病條辨》中說:「肺藥取輕清,過煮則味厚而入中焦矣」,導致「引邪入裏」的病情。因此現代使用「銀翹解毒片」多改為「清熱解毒」之用,而不宜使用於感冒。

實際上,如果出現典型外感風熱的感冒,多屬於急證,應當就診,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為宜。

 

 

  • 患有虛熱外感之時,是否也需要清熱?

面對虛熱外感的病情,由於體內有虛火,某程度來說,清熱也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是在這類病情上,「熱」只是「標」,往往單純清熱只是「治標不治本」,還要考慮病情根本。例如虛熱之咽痛,其病因是由於虛所致,因此需要考慮如何「補虛」才是治本的方法;虛的原因可以是由於寒所導致,故此這時候「祛寒」才是治本的方法。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是由於寒導致虛,再因虛導致熱,即是「寒>虛>熱」的發展過程,那麼病情雖然有熱,但卻是可用溫熱祛寒的方法治本!

當然,並非所有虛熱外感,也可使用溫熱的方法治療。虛熱外感涵蓋一大類病情,往往出現虛熱外感,反映正氣偏虛,需要扶正的基礎上去除感冒,在中醫上需要仔細辨別,請醫師診斷處方為宜。

 

 

  • 虛熱外感患者有甚麼生活宜忌?

虛熱外感的患者,由於多屬外感風寒的感冒,因此生活上尤其要注意避風寒,多穿衣蓋被。由於患者往往不察覺自己的感冒與受涼有關,再因患者同時有虛熱,有怕熱的感覺,故此常更刻意少穿衣服,導致病情持續或加重。

患者往往未能判斷自己感冒屬寒屬熱,或者因為咽痛而誤以為自己感冒屬熱,於是更使用各種清熱方法處理,例如飲涼茶、飲食清涼食物,這雖然能緩減咽痛,但卻使感冒病情持續或加重。因此飲食亦清淡,無論寒熱屬性的食物亦需要少吃,飲食禁忌生冷、粘滑、肉類、麵粉製品、五辛、臭惡、酒、奶製品等食物,與一般感冒的飲食禁忌相同。

生活上尤其注重休息、勿過勞,應暫停工作,讓自己充分休息,以恢復精力以自愈疾病。

 

 

  • 若出現咽乾咽痛而還未出現感冒病徵,應如何處理?

這代表身體出現虛火,由於身體正氣偏虛所致。此時身體正氣偏虛,容易出現感冒,因此預防感冒發生十分重要!預防感冒的方法,與上述感冒時的生活宜忌相同。

一般人認為咽乾痛的處理方式,是使用滋潤的方法,例如常見秋天天氣乾燥容易出現咽乾痛,服用甘潤藥材或者水果能潤燥。實際上這種方法,雖然能得到一時舒緩,往往卻是「治標不治本」,秋天乾燥雖然是直接導致咽乾的原因,但更根本的解釋,是由於陽氣潛藏、天氣開始變冷,導致身體內之水不能上升,缺乏滋潤所致咽乾;咽痛則是由於正氣虛、虛火所生,背後也可以由於受寒等各種因素所致。故此如在《黃帝內經》中說:「腎苦急,急食辛以潤之」,這類咽喉乾痛,治本之道,多用辛味之物(如生薑),幫助體內之正氣和水氣上升,自然虛火得降。當然,由於每一個人的病情不同,虛火之人吃薑亦有機會加重其熱,故此需要自己嘗試,若吃薑後沒有加重病情,才可繼續服用。

此外,亦可嘗試按摩腎經穴位「太溪穴」,太溪穴在足部內側,內踝(內側腳眼)與腳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多作按摩,亦能有助補腎水以緩減咽痛。若已經出現感冒,則需要治療感冒之新病,而並非單純治療虛火舊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