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汤验案(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xcaq 2017-06-08

人参汤验案(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2014-07-20 17:33:30)

    患者张XX,女,76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16年余,加重7小时”而于2014年6月16日收入我院。

患者1998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含服硝酸甘油0.5mg约10分钟后症状缓解,1999年于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严重三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频繁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入院治疗,10年间住院接近40次。本次因凌晨4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凌晨6时胸闷、胸痛再次发作,向背部、肩部放射,意识欠清、张口呼吸、四肢湿冷,伴大汗、心悸,含服硝酸甘油未能缓解,来我院急诊行ECG示aVL、aVF、V4-V6导联ST-T压低、T波倒置,心梗三项:全血肌红蛋白定量MB178ng/ml、全血肌钙蛋白I0.05ng/ml、B-型钠尿肽3230pg/m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利尿、对症支持治疗等。病情虽趋于稳定。但仍几乎每晚发作性心前区憋闷感,隐痛,咽下胸上痞塞,每周仍需含服硝酸甘油量约5片。精神不振,乏力气短。于2014年6月26日史老师会诊:舌质紫暗,光红无苔,脉细短尺部弱。

辨证为气阴两虚,气陷血瘀。予以人参汤合升陷祛瘀汤。

红参15g     生白术60g    炙甘草15g   干姜12g

升麻10g     山茱萸30g    知母15g     生黄芪30g

桔梗10g     柴胡10g     醋三棱12g    醋莪术15g

益母草15g   生地30g     红景天30g    麦冬15g           

7

患者服药后病情明显缓解,一星期胸闷胸痛完全未发作,未服硝酸甘油。心梗指标回归正常范围。B-型钠尿肽下降至352pg/ml。效不更方,原方红参、白术、炙甘草、干姜四味均调整至15g以切合原方意,加白蒺藜15g,天花粉60g。7付。病情稳定,已于昨日出院。

 

按:本患者冠心病三支病变,15年前即行搭桥手术,近年来反复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今次再次因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病情凶险。史老师半年前也曾会诊治疗过此患者。当时患者胸痛每日发作数次,而且在静息状态下即可发作,范围为广泛前胸疼痛,向背部、肩部放射,疼痛剧烈,伴大汗,心悸,舌暗苔腻,脉短滑数。一派实证之象。而本次患者症状精神不振,乏力气短。发作性心前区憋闷感,尚不痛,舌质紫暗,光红无苔,脉细短尺部弱。为虚寒之征。因此虽然是同一个患者,同样是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但治法殊有不同。《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同一个证候,有两个治则完全不同的方剂,说明其功用不同。一证出两方,在经方中有多处,体现同病异治,关键在辨证。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的是实证胸痹,而人参汤则治疗的是虚寒胸痹。人参汤与理中丸、理中汤同方而异名。《医宗金鉴》分析人参汤的功用指出:“胸痹病心下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虚者用人参汤主之,即理中汤,是以温中补气为主也。由此可知痛有补法,塞因塞用之义也。”人参汤以温中补虚法首开治疗胸痹阳虚血瘀证的先河,适用于中阳不足,浊阴上逆而致之胸痹病。本方以大补元气之人参为君。《本经》云:“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既能增强干姜、甘草温中、益气、通脉的作用,又能加强白术健脾燥湿行浊的功效,使阳气恢复,阴霾四散,胸痹自愈。以辛热之干姜为臣,温中散寒,温中焦脾胃而去藏寒,回心阳而通心脉。白术健脾燥湿,除湿益气,补中补阳,消痰逐水。甘草不仅调和诸药、益气和中,通经脉,利血气之功。四药合用,既温中又补虚,则中焦之寒得热而化,心脾之虚得温而复,气机调达,运化正常而治根本。

胸痹病机本是阳微阴弦,上焦的阳虚一定是存在的。而胸痹日久,加重可累及脾运,中阳不足,出现四肢不温,倦怠少气,语低乏力,便溏,舌淡,脉无力等症状。此时治法在理中阳,待中阳盛则上焦阳气可复。而人参汤能使中阳健运,利水饮,制肝木,通补中上二焦阳气。医圣在《金匮要略》中创制九首方剂用来治疗各种辨证类型的胸痹心痛。临床应用中以瓜蒌薤白剂3方应用较为广泛,史老师在临床中辨证论治应用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乌头赤石脂丸等亦多有治验,多篇验案已陆续发于医塾之上。相比较之下,人参汤治疗胸痹心痛的机会较少。甚至历代医家对此方治疗胸痹多有异议,认为治疗上焦之病而使用治疗中焦虚寒的理中丸不可理解,是方证不符,比如秦伯未老在《金匮要略杂病浅说》旧。之中论及胸痹病时亦独将人参汤略去而不谈。但从本案及其他先贤的证治心得来看,本方是有临床实证应用实践及疗效的,当不是错简。比如王绵之老认为人参汤人参为君,首要大补元气,再用干姜温中散寒,这样心脾之阳气都能充足,方能通痹止痛,举陷平逆。

但本患者毕竟病情复杂,单用人参汤无法解决其阴虚血瘀等问题,因此需要合用升陷祛瘀,以及养阴之生地麦冬,也有“阴中求阳”之意。患者血压偏低,心衰明显,因此改用红参,且广为人知的理中汤在此易名人参汤,也是意在强调人参在方中的作用。

 

史老师批语:《灵枢·客邪》篇“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此宗气即“大气”,不但为诸气之纲领,也为周身血脉之纲领。而大气的发生之处在肾,积贮之处在胸中,培养之处在中焦(“培养于后天水谷之气”)。此案入院急救病势稍缓后,气阴两亏,虚陷血瘀渐显见,胸憋闷隐痛仍在,但中焦虚寒突出,故选人参汤合升陷祛瘀,当属合拍,取效亦速。

              (柳翼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