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古往今来的第一咏竹诗人

 昵称41961047 2017-06-08

郑板桥:古往今来的第一咏竹诗人

郑板桥

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大有人在,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要论数量之多,格调之高,都莫过于清代画家、诗人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痴爱竹子,不仅写竹入画,画竹传情,更指竹作诗,咏竹言志,堪称古往今来的第一咏竹诗人,可与陶渊明之咏菊相提并论。

郑板桥:古往今来的第一咏竹诗人

郑板桥的咏竹诗,大多是与竹相关的题画诗,他颂赞“百节长青之竹”“雨晴风定亭亭立,一种清光是羽仪”的高洁姿态,表现出的是自己对于坚贞人格和孤高情操的不懈追求。比如他著名的《题竹石图》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的咏竹之诗,多与他的从政经历有关。他早年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清廉,关心人民疾苦。在潍县知县任上,他曾写下这样的一首咏竹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后来,因为在饥荒年岁擅自开仓赈灾,郑板桥得罪了潍县当地豪绅和顶头上司,获罪罢官。临行前,他不恋荣华,特地创作了一幅墨竹图并题诗一首,以明心迹。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郑板桥:古往今来的第一咏竹诗人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罢官后,郑板桥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自食其力。尽管生活清苦,但他依然以清白自豪,傲骨铮铮,不屈服于流俗。在《居扬州卖画,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一诗中,他这样写道: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对于迫害自己的恶势力,诗人以竹自况,刚直不阿、宁折不弯,无惧无畏,大义凛然,表露出一种坚强的战斗品格。在一首《题画》诗中,他托竹言志,发出了豪迈的战斗宣言: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另一方面,诗人也自甘淡泊,决心象竹子那样“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深自惕励,绝不攀附权贵。在诗人看来,哪怕对手再强大再得势一时,但只要自己坚守竹的坚韧品格,最终的胜利终究是属于自己的。

《题画》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郑板桥:古往今来的第一咏竹诗人

晚年的郑板桥不但以竹自况,还以“竹”待人。作为一代知名画家,对于晚辈后学,他乐于奖掖,尽力扶持,言传身教,寄予厚望。他曾写道: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竹,十丈龙孙绕凤池。

对自己最擅长的画竹,郑板桥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画者首先要“眼中有竹”,仔细观察,反复临摹。其次要“胸有成竹”,在创作前对所要画的竹了然在胸。“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最后要“胸无存竹”,即在挥写的过程中,不为胸中之竹所束缚,只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创造出新的形象。他曾经用一首诗总结了自己画竹的经历: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的咏竹诗意境隽永,既有深刻的哲理性,又饱含诗人炽烈的情感。尽管隔着两百多年的光阴,品读他的这些诗作,我们依然能够体会诗人落笔那一刻的感悟,理解蕴藏其间的那一份爱憎与坚持。

郑板桥:古往今来的第一咏竹诗人

附:郑板桥其他部分咏竹诗摘选

《竹石》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效李艾山前辈体》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竹梧阴,何处秋声起?

《篱竹》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题画》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竹》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

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