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位置训练方法

 KJMTSG 2017-06-09

高位置 训练 方法

(2016-08-11 22:36:42)
标签:

杂谈

?        高位置 训练 方法

        声乐训练方法都有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和科学的自然阶段三个过程。自然阶段,即是没有经过训练但也有高音、也有特点、也有韵味。唱歌时往往凭感觉和模仿,也能达到一定的自然平衡,许多通俗歌手都属于这个阶段。不自然阶段,即嗓音条件很好,但方法不对,喉头不稳定,喉咙有点紧,位置低、气息浅。在老师指导下,个别环节一改就正,但已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平衡,于是唱起来很不自然,原来有的高音也上不去了,许多学生都要经过这个阶段。老师在教学中,应设法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尽快度过不自然阶段,进入科学的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是正常的,但这个阶段不能太长,太长了会破坏学生的兴趣和信心。科学的自然阶段,即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歌唱习惯,对各种方法运用自如,要强则强,要弱则弱,高低、明暗、虚实都能掌握,并能用各种方法表达作品所需要的感情 。
        启发性的感觉教学是我贯穿在教学训练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所谓启发性的感觉教学,就是通过生活中能做到的感觉,启发学生找到正确歌唱的发声状态,使学生尽快度过不自然阶段,达到科学的自然阶段,其中还包括形象的比喻,即通过某种比喻,达到声东击西,举一反三的目的。这一原则也是我在教学中度过自然阶段和不自然阶段的方法和特点。当然,在掌握启发性的感觉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后,老师仍应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声乐的基本要求是位置要高一点,气息要深,横膈膜要降下来,喉咙要打开,声音要靠前。怎么才能达到这些要求?获得高位置方法有:
        一、母音演唱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用的是两组母音。一组是“呜”(u)、“喔”(o)母音,一组是“衣”(i)、“欸”(ei)母音。“呜”(u)、“喔”(o)母音训练的特点是:一是声音容易垂直,二是喉咙容易打开,三是声音容易掩盖,四是上下容易统一,即位置和气息容易接到一起。用这一组母音来训练,对解决一些声音挤的、紧的、卡的、喉咙打不开的情况比较好。掌握了这一组母音的训练方法后,可把其它字的感觉套进去,并把这种感觉统一到这一组母音的感觉上。也就是说如果用“呜”(u)母音带头的话,那么所有字都要有靠“呜’(u)的感觉。例如《黄河颂》这首歌曲,开头两句歌词是: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演唱训练时则用“呜”(u)代替所有的字了。换成“喔”(o)母音也一样。这样声音便基本上能够达到全打开,进行声音的掩盖,气息形成一条线,这个基本训练对学习美声的人非常重要。
        “衣”(i)、“欸”(ei)母音的训练要因人而异。它对高声部的训练很好,它可以获得水平线,即使声音靠前,这一组母音主要解决学生唱歌的音色较沙、声音比较空、声带的强力不行、音色不漂亮等问题,尤其是男高音可多用这一组母音训练。而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在打开位置以后更应加强这一组母音的训练,因为它可以解决声音强度的问题,即民族声乐中混合的问题。这一组母音训练能使声带拉紧,使声音漂亮。有些男高音有沙气漏风的现象,用这一组母音训练很有效。
        在母音唱法的训练中,中低声区我一般用偏“啊”(a)母音。在美声唱法的“啊”(a)母音训练中没有纯“啊”(a)。1981年中央乐团的吴其辉先生到意大利学习,回来后曾经说意大利唱法的核心是母音变型,即“a”发声训练时就不是唱那个字“啊”(a)了。这也是说在一个感觉上换所有的字,即母音变型了,但相对来说又是那个字。也就是在一个状态下唱所有的字,这个字动作很小,例如:“啊”(a)--“喔”(o)--“呜”(u)自然连贯的转换。这就是“喔”(o)母音过渡的作用。1963年匈牙利专家布伦巴罗夫来京时,他有一种观点是把声音列为三段,有一段从中声区“啊”(a)过渡到小字二组的降3和降4这个音。如果他不变的话“啊”(a)那一定是白的。我的观点是从头到尾做这个基本训练都要有“喔”(o)的感觉,如中低声区偏“啊”(a),但实际上有“喔”(o)母音的变型的“啊”(a)。
        二、 哼鸣演唱训练方法
        哼鸣唱法能够达到以下目的:(一)解决声音的位置和气息上下不通畅、不统一的问题,(二)解决喉咙方面不用劲的问题,哼鸣时一定要哼对,不对不如不哼。哼鸣时要把哼鸣哼在假声位置上,就是唱小声的感觉,位置很高。哼鸣时喉咙不要用劲,哼的时候哼鸣的感觉上用气去叹气,就是把哼鸣叹在气上哼,哼完之后用哼的感觉把字套进去。在哼鸣中,对训练不同唱法也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检查哼鸣是否正确的标准是嘴在随便动时,哼鸣不受影响,也就是用哼鸣的感觉带出的声音以后,咬出的字嘴巴的动不受影响,反言之,即嘴巴乱动声音不受影响。训练时可以张嘴哼,也可以闭嘴哼,也可以边动边哼。哼鸣作为一种基本训练手段,第一要哼对,第二要把哼不同的效果用在不同的作品上。
        根据唱法的不同,哼鸣时有大哼鸣和小哼鸣之分。小哼鸣焦点比较集中,较适合唱民歌。大哼鸣比较开,有点空,掩盖色彩比较浓,它对解决一些声音紧的很有效。大哼鸣对演唱创作歌曲、外国歌曲比较合适。大哼鸣的哼法与小哼鸣是一样的,只是有一种很小声哭泣的感觉,它的作用能使声音比较宽厚、畅通、掩盖、圆润。
        三、歌唱时哈欠状态(打开喉咙)的使用
        打哈欠状态就是将喉咙打开,软腭部分抬起来,把打哈欠状态套用上去以后,能使声音达到掩盖的位置,使喉咙打开,通畅。其实歌唱的状态就是打哈欠状态,这种状态,你可以在闭嘴时打哈欠去体会。有一种提法说歌唱家与一般人的区别是歌唱家说话像打哈欠,这一说法很值得注意。作为一个学声乐的同学,养成一种说话发声好的习惯对歌唱是有好处的。哈欠状态很重要,它应惯穿唱歌的始终,惯穿到所有字。打哈欠切勿打僵,打僵了就没有弹性,这样很难解决高音。有人问,唱高音前的动作是怎样的。我说当你要喝水的时候,你在喝水前有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就是唱高音之前的动作。打哈欠要自然、放松,喉咙打开了即可。如果哈欠打不好,在唱的时候要注意把小舌头抬起来。小舌头抬起时,里面就开了,这个方法在唱歌中对打开喉咙高位置是有效的。有同学让我解释什么是意大利的美声唱法(状态)。用意大利歌剧大师吉诺·贝基的话来说,意大利唱法(状态)就是“外面微笑,加里面的哈欠,你把气吸好了,打开喉咙就唱”。这句话很简单,但要真正把喉咙打开,把声音解放出来做到声音libero(就是声音很松弛),那就太难了。在我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很多问题和毛病,都和打开喉咙有关。喉咙打不开,就会产生喉音,也即舌根音。这样唱高音就会喊叫,发出白声;或者是共鸣位置比较低,停留在口腔,音波乱颤抖、乱摇晃,这些就是喉咙关闭的综合症,因此,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学好唱,首要的就是要打开喉咙。喉咙开得比较好,位置才能上去,共鸣位置比较好,这时呼吸才能下得来。如果喉咙打不开,呼吸再好,声音也出不来,气息下沉从何说起,气再下沉上面还堵着哩。所以“喉咙一定要打开”这点是极为重要的。我在外学习期间,老师上课时老说的一句话:“Apregola”(打开喉咙)。

        四、唱歌时的微笑状态
        为什么歌唱时要微笑? 因为面带微笑可以同时打开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利于获得头腔共鸣。唱歌是需要共鸣的 (即保持微笑的状态),使声音能通向鼻腔,这样的声音才能放出来,更饱满。共鸣分胸腔共鸣,头腔共鸣等。胸腔共鸣一般在中底声区,是很容易就掌握的,而头腔共鸣就要在练习中细细体会了,头腔共鸣在国外大师的专业术语中被形象的称作是面罩共鸣,它要求你的鼻腔是健康的(也就是不能感冒不能有鼻烟炎),我认为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打开鼻咽腔的产物。就是说,当歌者的声音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时,鼻咽腔就是完全打开的状态。如果说打开喉咙是要求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那么,要想把声音送进头腔,还必须同时把鼻咽腔打开。所以音乐教育家贝基先生说:“我所说的打开喉咙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开。”如何做到在打开喉咽腔的口咽腔的同时,把鼻咽腔也完全打开,从而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呢?

        以下几种方法就是打开头腔的基本手段 :1.面带微笑声音容易进入面罩位置。贝基先生说:“古代的老师教唱歌只教两件事:一是打哈欠打开喉咙;二是微笑地唱有助于声音进入面罩。就靠这两点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2.用哼唱的感觉到面罩共鸣。他说:“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当然这种哼唱必须是以完全打开的喉咙和良好呼吸支持为前提,否则是哼不到面罩里面去的。另外在哼是要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这说明打开了鼻咽腔真正哼到头上去了。 3.不张大嘴也有助于找到面罩共鸣。除不张大嘴外,贝基先生还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声音或用嘴去做声音,这样往往会影响面罩共鸣。 4.小声练唱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鸣。 5.讲话时也应该尽量运用面罩共鸣。正像斯基巴说的那样:“说话要像唱歌那样好听,唱歌要像说话那样自然。” 其中微笑是最美最有效的方法。它的实质就是: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唱歌时的微笑状态,就是在唱歌时抬得起笑肌,它能达到几个目的:(一)解决声音的高位置问题,(二)解决声音靠前的问题(不论那一个声部),(三)解决一些学生的声音容易过重、过压的问题,(四)解决音色的问题。笑肌能否抬起来,对音色影响很大,尤其唱民族声乐的,必须会笑,笑肌抬不起来,声音就虚、暗。
        五、假声位置的运用
        我们先来探索一下“假声位置”,“假声位置”是在深呼吸支持下的一种欲发假声时的状态,这个状态酷似在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张大嘴打哈欠而偷偷向下吞咽哈欠,尚未咽下时的“内开”状态。此时各腔体的状态是: (1)鼻腔因欲咽哈欠的感觉,仿佛鼻子上端(眉心处)向软硬腭交接处拉紧、靠拢而引起的软腭提起,鼻腔打开。(2)下巴(下颌关节)因欲咽哈欠像掉下来似的松开。(3)软腭因欲咽哈欠而绷紧提起。(4)喉头因欲咽哈欠而稳定地落下。(5)咽壁因欲咽哈欠而加强张力,向后扩展,向下绷紧。(6)胸腔因欲咽哈欠而自然挺起。(7)腰腹因欲咽哈欠呈前后左右对抗扩张状。
        以上七点就是欲咽哈欠时呼吸和共鸣腔体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我们所提到的“假声位置”的具体感受。一旦找到“假声位置”,演唱起来声音宽广,上下统一,能够产生高亢、粗犷的音响效果。假声的位置是声音最高的位置。所谓假声位置的运用,就是打到假声位置的感觉来把声音放大,用来解决声音高位置和声音上下统一的问题。尤其是解决高音的问题,一些喉咙特别紧的人较合适这种方法。正常情况下,假声位置找到时,开始的声音比较小,逐渐把喉咙打开,把气放下来,扩大以后高音就可以解决。但在唱假声位置时,应记住一定要把假声的感觉叹在气上唱,因为位置太高以后,气容易高。同时也要注意叹气状态,放松,喉咙要打开,喉咙、气息要配合好。有一种说法,假声扩大以后的高音,是训练高音及高位置的方法。这一观点认为假声位置真声唱,实际上是假声位置的运用,也就是等于把真声的感觉唱到假声位置上去,也可以说用唱假声的状态把声音放出来。
        上述是声乐高位置训练的几种方法,也是笔者在国内外多年的学习和实际演唱与教学中获得的一些体会和感觉,请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