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的?这个问题经常会和欧美朋友一起讨论,和我们经常见到的地缘解释不同,西方人更愿意从人文和政治的角度给予解读。 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中国也是一盘散沙,分裂成了上百个小国家。但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直到现在,虽然中间历经了几次大分裂,但是最终都走向了统一,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一、地理原因。 欧洲的海岸线破碎而绵长,远远不像中国那么齐整。外族可以从地中海的任意角落,甚至从波罗的海,从大西洋发起进攻,欧洲大陆的每一处边缘,几乎都处于可以登陆作战的前线上。地理的破碎性导致了欧洲没有关中河北这样的易于统一的王者之地,核心区的不连贯性导致了即使艰难统一后也难以维持。 在中国,人民会有这样的愿望,希望有一个强大的集权政府,可以调动国家的资源和军事力量,将兵力投入到北部防线,抵御外族的入侵。而长期的统一带来的繁荣,又反作用于人民,使乱世时代的他们,会希望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驱逐外虏到长城以北。 二、大一统的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而秦始皇以秦国一国之力,强行统一了六国,使得中华民族再次统一,而且书同文,车同轨,使得华夏唯一的文字和度量障碍都消失殆尽。而且,从此之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百姓和读书人不愿意再过分裂造成的相互征战,春秋战国的教训已经很惨痛。 因此,但凡是国家陷入分裂,大家为了消除战争,唯一的方向那就是顺应民心,完成一统。所以,无论中华如何分裂,到最后都会力量积聚,汇聚于统一,统一之后国家的繁荣和继续昌盛。 但是欧洲就不一样了,欧洲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实现局部统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只是武力上征服,一个民族征服其他民族而已。完全没有形成统一带来的好处,反而使得这种分离更加的强烈和坚定。因此,一旦帝国倒下,就分分开始独立建国。 第三,民族的熔炉。 中在古代中国,汉族是一个主体民族。而且,汉族具有很强的同化能力,在统一的非战争年代里,可以呈现出对其他民族非常强大的包容性。这一点,在唐朝时达到了顶峰。甚至在被统治的时期,汉族也可以凭借先进的文明和几千年来积累的统治管理能力,迅速逆袭统治民族。 但是欧洲的民族就比较复杂了。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就三分天下了,再加上凯尔特人、希腊人、马札尔人、保加尔人等等,分散在整个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前三个欧洲的主体民族,始终处于一种微妙平衡的角力之中,这样的抗争就带来一种各自为政的结果,即便彼此之间会经常通婚,但依然改变不了缺乏主体凝聚力的现实。 而欧洲不一样,没有最基本的文化熔炉,一旦哪个民族崛起,对其他民族想的是去征服,让他们屈服,同时认为自己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你看拿破仑,希特勒都是如此。这样即使征服了这些周边的民族和国家,无论统治多少年,都无法改变其民族特性,无法融为一体,因此,想要统一,那是不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