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真的想做成功的有心人,请抛弃那个动力满满的自己(附方法论)

 抟扶摇上者 2017-06-10

身旁总有一群这样的‘学霸’,每天勤勤恳恳往返于图书馆与教室间,桌面上的书永远堆到看不到那头的人,课间的楼道永远都看到他们在角落里哇哇大背,每次自习恨不能将所有能带的书都扛在肩上,生怕放在宿舍被人偷了一样,终日动力满格,可偏偏命运不济,拼了命的终日努力却还只是混迹平庸,社会大众为此唏嘘,‘学霸’自个儿自我怀疑,令人好不难过。?

各路学术专家对此现象曾经做过种种点评,但“学不得法”的陈旧理论终究还是难解‘学霸’心头之苦。

不久前,刚刚啃完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自认为干货满满,相比于之前那些宁缺毋滥的空调说法,盖斯的理论才能真正称为点睛之笔,切中要害。下面我将从两大方面拆开这本佳作。??


《微习惯》文章梳理

关于动力与意志力的错误理解?

1.动力并非是促使人进步的绝密鸡汤?

随着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各路鸡汤文章借势走红,涉猎范围大至国家大选,小至微信聊天。而这一系列的走红,正好满足了浮躁人群的心理。

每每遇到失意之事,首先做的不是分析原因,而是打开朋友圈微博一通诉苦,顺便捞几篇无营养的鸡汤散文暗自疗伤。

过不了几天,在几句类似么么哒的朋友留言的安抚下,顿时满血复活,撸袖卷裤,推倒一切重新再来。外界人士抱拳称赞,好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好青年。然而好景不长,看似动力满满的这群人,在第二次遇到陡坡时依旧难逃第一次的遭遇,再次败下阵来。?

那么,你是否被我说中了呢??

事实上,这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正在经历的痛苦阶段,我们过分依赖心理预期,秉持着‘努力定有收获,动力伴我前行’的旧理念,而这恰恰是我们成功路上的最大阻碍。?

盖斯在《微习惯》中提出,如果一直凭借动力去做事,那么承担失败应该算是一个必然事件,绝非偶然。?

其中原因有三?

①动力是以人的感觉为基础的,人的感受容易受外部环境和主观心理的影响,一旦二者之中哪一方出现问题,动力血槽就会急剧下降,直至为空。?

就像开始提到的在图书馆学习的‘学霸’,在他们刚刚进入图书馆时,动力满满,学习效率也最佳。大概持续一两小时之后,身体上的困乏加上别人的诱惑,动力和意志力接连走低。当动力趋近于零时,只能靠仅剩的意志力苦苦支撑。?


动力和意志力的反比图

由图来看,动力和意志力呈线性反向变动的关系,简言之假使我们忽略了外界因素,仅仅考虑自身,当动力值趋于正无穷时,几乎不用意志力的辅助,某件一直做的事极有可能成功,但机率极小。这种极端情况适合于那种已经斩断后路,未设planB的超高素质人群。?

若自知自身素质不高,当动力值向负方向发展至临界值时就只能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去拼,这一类属于自己已经极度厌恶但又不想放弃的事情。?

②动力具有时间选择性,不是每时每刻动力都会按时打卡,防不住遇到打雷闪电就会迟到早退。如果恰巧你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时,动力系统未按时响应,那么很有可能面临开天窗的状况。?

③动力遵从热情递减法则,经济学中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样的,随着一件事的战线越来越长,一个人对这件事的新鲜感会慢慢减弱,边际热情值越来越小,自然事情也就无疾而终了。?

2.意志力才是真正的苦口良药?

①意志力非常可靠,一经形成很难改变。意志力相较动力而言是一种稳定性的输出,几乎不受外界影响。

好比一个国家运动员如果突然放松停训,就会马上出现身体反应,即高度不适。因为长年累月的训练已为他们锻造了非常强大的意志力,一旦放松,意志力由最初的兴奋状态开始进入到休养生息的状态,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说最好的犒赏就是循序渐进的训练。总结一下即为就是意志力的干扰要素极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②意志力可以被强化,拿一个不爱运动的人来讲,如何完成从一公里到十公里的飞跃,靠的不是多大的动力,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动力在前期的作用,但是现实一点来讲,如果运动超过30分钟时,相信我,支撑你的绝非动力,而是你的意志力。??


个人运动数据

以我个人来现身说法,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过,我是晚期懒癌患者,对运动的爱好程度几乎为零。为了改善体脂指数,我开始进行跑步,从始到今,虽算不上什么跑步圈的大鳄,但相较以前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上图是我根据自身切身体会制作的运动数据图?

3·如何使用意志力并养成微习惯?

盖斯在《微习惯》中介绍了彻底改变只需八部法,我暂将其中对我最有帮助的四点提取出与您分享。?

①一次建立多个微习惯,不求过多,4为上限

太多的微习惯还不如做好一个微习惯,当精力被无限的均摊到每个微习惯上时,这会大大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得不偿失?

②明确习惯依据纳入日常进程

盖斯强调,微习惯是一种小到不可能失败的方法,自由度和灵活度都非常高,因此有没有依据不重要。但我还是要强调一定要制作计划表,我在上周末制定了一周计划表,个人认为完成的还算不错,充实满满。?

建议将晚上睡觉前作为一天工作的节点,这样我们就可以抢在最后一刻前完成,这样内心的成就感就会提高?

③设置回报机制奖励自己

《微习惯》中建议的是通过提高糖分量的摄入来激活大脑中控制回报的部分,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血糖量的摄入要因人而异,如果一个人要减脂,糖分量的摄入切记把握好度,不要因为微习惯的思想而与自控力的理念背道而驰。?

④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个人认为这是本书最大的亮点,《微习惯》之所以会如此受人追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一原则服务了像我这样一类懒散的人群,在开始之初不为自己设置过高的目标让自己在开头就望而止步,而是在行进的过程中利用自己剩余的精力自然顺延,一方面减轻了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大了任务量,自我满足感爆棚。?

5.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我仍然以跑步为例子来现身说法?

①没有抵触情绪(跑步是一件自我减压,自我愉悦的事情)?

②身份(我是个runner)?

③行动时无需考虑(尤其是冬天时候也会坚持)?

④你不用担心了(不用担心自己中途会放弃)?

⑤常态化(一周至少五次)?

⑥它很无聊(同样的跑道周而复始会觉得无比厌烦)?

别说成功太远,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微习惯才是属于自己最好的方法论。?

动力君,再见?

你好,意志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