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适应能力:体现功底和经验的另类实力(下)

 小李飞刀869 2017-06-11


    ——原创著作《感悟乒乓》节选17

     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式、打球历练有很大关系。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都有过多球练习,教练喂球时就有落点、线路、速度、旋转的诸多变化,从而掌握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对各种球路的适应能力一般较强。

    业余选手大都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他们的接球能力和经验主要在实战对抗中获得,除去悟性、素质等主观因素外,还受球友圈大小、球伴打法类型多寡的影响,局限性较大。对某种球路打法比较适应的,就打得风生水起,得心应手;不适应的,就别别扭扭,失误连连,让人感到反差很大。这种典型的适应能力不均衡的表现,球场上并不少见。我称这类选手比较“挑食”,得合口味才“吃”得下,而理想的选手应当是“杂食家”,不管什么口味都能“吃”得下。

    从另一方面说,由于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业余球友的打法就显得不拘一格,千奇百怪,自成一体,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打法风格,有的长处特点还特别突出。你要能适应,破了他的神通,就能轻松胜出;破解不了的,能让你崩溃。最常见的是吃发球,有时碰上极不适应的发球,从头吃到尾,这球就没法打了。


    一个人的球龄不管多长,仍然常常会碰到没见过的、很难马上正确应对的球,比如又短又转的发球,旋转怪异的长胶球,貌似不讲理命中率又很高的爆冲和扣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落点和旋转,毫无规律可言的节奏,打不死的防守等等。还有,不同对手用同样动作和看似同样的力度触球(搓削、推挡、拉冲),由于手劲不同、摩擦质量不同,效果就大不相同,有的人很转,有的人就不那么转,你要敏锐觉察并及时调整,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与水平大致相当的陌生对手的交锋,无非就是适应或不适应两种情况。能适应的,自不必说了,不能适应的原因,我分析大约有两种:一是不习惯,主要表现在对方的击球方式和来球的旋转、落点、节奏等让自己感到别扭,不习惯,影响了自己的发挥;二是技术上、能力上存在短板,无法很好地应对和压制对方。比如,不会拉弧圈球的人,对付削球选手就比较吃力;小球技术差的人,常常会被控球能力强的选手调动得团团转;防守能力差的人,对方一攻球就会处于下风。


    对于前一种情况,关键要能很快找出问题症结,再加以相应的调整。对方来球节奏较慢,自己就不要出手太快,对方落点打得较开,就要注意步伐到位等等。这些都要靠经验,靠长期积累的观察判断能力。一般来说,只要找准问题症结,是可以适应对方的球路的。


     对于后一种情况,则比较难从根本上加以改观,技术能力上的短板,体现的就是实力上的差距,必须通过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才能得到改善。当然,经验和战术对头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比如自己防守能力差,可以通过对球的落点、节奏的控制,不让或少让对方起板,来避开自己防守能力的不足。

    由于基本功普遍存在短板,业余球友间相互适应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要想提高自己应对各种球路打法的能力,除去技术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走出固定球友圈,多和陌生球友交流,水平高的固然可以找他“求败”,水平低的也可能“寸有所长”,有他另类别样的特点让你“尝鲜”。就像毛主席说的,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交过手了,才能知道这种打法的“滋味”,从中获得体验感知,并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找到适应和破解的办法。


    这里面,也包括适应各种不同性能胶皮的问题,尤其带颗粒的,这是许多球友谈起来就觉得头疼的事儿。先进的弧圈球技术的兴起,使得反胶成为最流行最大众化的胶皮,正胶生胶长胶等颗粒胶皮成了相对的小众。大众遇上小众,总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有时甚至是极不适应。解决的办法无它,还是如上所述的,多和这类打法的选手过招,不要因为反感、畏惧而选择回避,同时注意总结带规律性的东西,比如颗粒胶皮过来的球大都比较沉,回球时多注意往上提,长胶主要靠借力使力,不让他借力对方就容易失误等等。时间长了,适应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应当指出的是,适应能力只是一个人实力水平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二者不能划等号。适应能力强,不等于实力就强,如果没有置人于死地的手段和能力,缺乏杀手锏,实力也很难达到很高的高度。比如老年人,经过岁月的洗礼,大都见多识广,球比较粘,而且各有各的独门暗器,但往往缺乏主动得分手段,其结果难免是先赢后输,先喜后悲。前些年,我在广州和一位曾获广东某设区市少年冠军的年轻人过招,第一局凭着顽强防守和刁钻落点打他一个11:2,高兴得不得了,以为不在话下,后来他适应了我的打法风格,减少失误,加强进攻,结果我连输四局以惨败告终,被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同时,适应能力也是相对的,面对实力不同的对手会有不一样的表现,也很正常。与高手过招的溃败,是整体实力的差距,而不单是适应能力上的。因此,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要拿它当替罪羊,和自己不济的实力混为一谈,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如果把一个人的实力水平比喻成一只木桶,那么适应能力是桶壁上一块不可或缺的木板。它不太起眼,一些人可能不太在意,不过这块木板要成了短板,会连带把木桶的水平面拉低很多。想办法把这块木板拉长补高,不就能使木桶的容积水平提高许多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